(完整word)颅内压增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7.01 KB
- 文档页数:8
颅内压增高教案教案标题:颅内压增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对颅内压增高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和病因a.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和正常颅内压范围b.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如颅内肿瘤、脑水肿、颅内出血等2.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a. 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常见症状b.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和颅内压增高的眼底表现3.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a. 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b. 手术治疗:如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等c. 其他治疗方法:如体位护理、氧疗等4.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a. 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b.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氧合良好c.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d. 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介绍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以实际病例为例,让学生分析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颅内压增高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措施。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内容。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颅内压增高病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资料。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评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2. 案例分析评估:要求学生分析一个颅内压增高的病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3. 问答评估:通过提问学生颅内压增高相关的问题,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时长: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大约需要2-3个课时。
备注:教案中的内容和评估方式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颅内压增高教案导读: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提供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教学指导,介绍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概述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由于颅内容积的增加或颅内液的潴留引起。
常见原因包括脑肿瘤、脑出血、脑水肿等。
二、症状表现1. 头痛: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常是阵发性的、搏动性的,并呈现晨起或睡醒时较重;2. 恶心和呕吐:由于颅内良性肿瘤或脑脓肿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常伴随恶心和呕吐;3. 视力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4. 神经系统症状:颅内良性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出现一侧身体运动不协调、言语不流利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1. 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和MRI是确认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手段;2. 腰穿术:通过脊柱穿刺腰椎腔,收集脑脊液进行检测,以评估颅内压力是否增高;3.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评估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四、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给药,以减轻脑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2. 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压增高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脑膜切除术、脑室分流术等;3. 放射治疗:对于颅内恶性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放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4. 中医中药治疗:中草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五、护理措施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2. 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嘈杂和刺激对患者的影响;3. 规律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4. 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和休息。
结语: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教案提供了关于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综合指南,并介绍了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颅内压增高教案
引言: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压力异常升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颅内压增高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处理颅内压增高的措施。
一、什么是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压力异常升高。
正常情况下,颅内压维持在10-20mmHg范围内。
当颅内压超过20mmHg时,即可被认定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影响脑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1. 头痛: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通常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严重时可能伴有呕吐或视力障碍。
2.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的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都可能发生。
3. 呕吐:颅内压增高对呕吐中枢的刺激可能导致患者频繁呕吐,尤其是早晨或在醒来后。
4. 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神经受压,导致视力障碍,
例如视野缺损、模糊或复视等。
5. 眼球突出:颅内压增高可能引起眼球的突出,患者可出现眼
球凸出、眼球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
三、如何处理颅内压增高?
1.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应及时
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观察。
2. 病因治疗:针对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手术
切除占位性病变、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等。
3. 降低颅内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完整word)颅内压增高教案课程名称:颅内压升高授课教师:副主任医师授课对象:___2010级五年班组制基地班授课时间:2013年6月14日,45分钟教学目的及重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1.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以及了解常见的病因。
2.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3.了解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熟悉两种脑疝的临床表现和抢救策略。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1.颅内压增高的解剖基础和病理生理。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脑疝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难点分析及对策: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多种多样,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与复杂的颅脑解剖密切相关。
学生虽然学过神经解剖,但没有相对完整的神经外科疾病知识,也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很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将结合临床病例,形象引入影像学和解剖学图像,利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完整的认识。
通过形象的示意图,使复杂颅内压增高的机制变得简洁、易懂。
教学方法手段:1.班级授课,多媒体加板书,结合典型病例的分析。
2.多媒体形式,先由结构图逐渐展开内容,突出重点,最后略加总结。
3.将解剖图片、病变示意图与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
4.将颅内压增高的形成机理,由临床急救故事引入,用板书绘图讲解,形象生动。
5.展示实际病例影像资料和示意图,使脑疝机理及表现的讲解更形象化。
6.通过活跃幽默的课堂授课方式,增加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
学科新进展及参考资料:新进展:1.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2.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亚低温治疗。
参考文献:1.___主编.外科学(七年制教材).___,2004.2.___主编.___神经外科学.湖北:___,2005.3.___低温脑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___,1998.4.___:SaundersWBCompany,2004,pp2017-2148.5.___,___主编。
脑脊髓血管外科学,___,2013. 授课主要内容:本课程共45分钟,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本堂课的内容(3分钟)2.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25分钟)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10分钟)4.脑疝的机制和临床表现(7分钟)教学手段:1.多媒体加板书。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教案及课件课时安排:共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脑疝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 了解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认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预防和管理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措施。
教学资源:教案、课件、案例、多媒体设备二、第一课时:颅内压增高概述1. 教学目标a.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
b.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c. 熟悉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方法。
2. 教学内容a.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及重要性。
b.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脑水肿、脑积水、脑肿瘤等。
c.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d.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方法:颅内压监测、影像学检查等。
3. 教学活动a. 讲授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
b. 展示典型案例,分析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c. 讲解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方法。
d.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作业与评估a. 课后复习颅内压增高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b. 案例分析:分析给出的案例,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压增高。
三、第二课时:脑疝的定义和分类1. 教学目标a. 掌握脑疝的定义。
b. 了解脑疝的分类。
c. 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2. 教学内容a. 脑疝的定义:脑组织移位、压迫脑干等结构。
b. 脑疝的分类: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等。
c. 脑疝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血压升高等。
3. 教学活动a. 讲授脑疝的定义。
b. 展示各类脑疝的示意图,讲解其分类。
c. 分析脑疝的临床表现。
d.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作业与评估a. 课后复习脑疝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b. 案例分析:分析给出的案例,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疝。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 (8 分钟 )1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 3 分钟) 年龄、病变扩张速度、病变部位、脑水肿程度、全身系统疾病。
其中重点讲解颅内压增高的曲线意义。
2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5 分钟)1 ) 脑血流下降和脑死亡。
2 ) 脑疝和脑移位。
(在下节详细介绍脑疝) 。
3) 脑水肿4) Cushing 反应:通过图示分析 代偿机制和失 代偿的过程简单讲解脑血 管对外界刺激 反应西性:自动 调节功能强调在“拐点” 前必须治疗动脉瘤破裂后, 脑血管造影显 示脑死亡的例 子。
经颅多普勒的 “钉子波” 病例 CT 图片 潮式呼吸的照五、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分类。
(3 分钟)8 种不同神经科疾病。
六、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5 分钟)重点内容:颅内压增高三主征(一)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1、头痛( 1)是最常见的症状。
(2)用力、咳嗽、弯腰、低头等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可使头痛加重。
(3)头痛的原因在于增高的颅内压牵张硬脑膜,刺激三叉神经的感觉支而引起头痛。
(强调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2、恶心、呕吐其机制不详,与进食无关,常呈喷射状。
3、视乳头水肿(1)是颅内压增高的最重要的客观体征。
(2)眼睛是大脑的窗户,从胚胎学的观点来看,视网膜是端脑的直接延续,包绕脑组织的三层脑膜一直延续到眼底,蛛网膜下腔也延续到眼底,颅内压的增高使视网膜的静脉和脑脊液回流障碍,使视乳头水肿。
(3)早期视力影响不大,后期因继发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视力。
分别用典型病例图片介绍用我在临床学习时闹的笑话提高学生注意力,加深记忆提问,为什么颅内压高会头痛?结合解剖结构和病因讲解照片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正常对照的眼底照相结合解剖结构和病因讲解重点向学生强调神经外科对患者颅高压征象的重视,早期抢救可以明 显改善预后,强调爱伤观念,加强对救死扶伤崇高医德的养成。
七、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5 分钟)重点介绍颅内压监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新进展)八、 治疗原则( 8 分钟)1 病因治疗2 对症治疗3重点介绍亚低温治疗等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颅内压增高1、几乎所有的神经外科疾病都有颅内压的增高2、几乎所有的神经外科手术都是为了降低颅内压一、颅内压的生理1、成人的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不可改变的半密闭体腔,其内有三种内容物:血液、脑脊液和脑组织。
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稳定的压力。
2、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0.7-2.0Kpa,儿童的颅内压0.5-1.0Kpa.3、正常颅内压有小的波动,有呼吸波和脉搏波。
4、正常人颅内压有一定的自主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实现此功能。
5、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Kpa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监护仪测到的颅内压波形颅腔内三种内容物的比例及体积/压力曲线二、颅内压增高的原因1、颅腔容积变小大范围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
2、脑体积的增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
3、颅腔内脑脊液的增多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积水。
4、脑血流量的增多恶性高血压、颅内动静脉畸形和颅内静脉回流障碍。
5、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肿瘤、脓肿和肉芽肿。
三、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1、年龄2、病变发展的速度3、病变的部位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5、全身状况四、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一)对脑血流的影响1、正常成人脑只占体重的2%,血流量占整个心输出量的20%。
2、脑血流量=(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血管阻力3、正常人的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使脑血流量维持在恒定的水平。
4、当颅内压增高超过一定的水平时,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脑灌注压急剧下降,脑血流量急剧减少,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二)导致脑疝的形成1、颅内压的急剧增高会导致各种急性脑疝的形成,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2、脑疝的详述见下一节。
(三)引起急性应激反应1、颅内压的急剧增高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
2、机体在其作用下可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3、体内大量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机体,可产生严重的危害反应。
主要的应激反应1、应激性胃肠出血2、神经性肺水肿3、应激性肝功能损害上述每一项均可加重已有的病情,使治疗更加复杂化,可严重地影响病人的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8分钟)
1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分钟)
年龄、病变扩张速度、病变部位、脑水肿程度、全身系统疾病。
其中重点讲解颅内压增高的曲线意义。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5分钟)
1)脑血流下降和脑死亡。
2)脑疝和脑移位。
(在下节详细介绍脑疝)。
3)脑水肿
4) Cushing反应:通过图示分析代偿机制和失代偿的过程
简单讲解脑血管对外界刺激反应西性:自动调节功能
强调在“拐点”前必须治疗
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造影显示脑死亡的例子。
经颅多普勒的“钉子波”
病例CT图片
潮式呼吸的照
七、颅内压增高的诊断(5分钟)
重点介绍颅内压监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新进展)
八、治疗原则(8分钟)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重点介绍亚低温治疗等新进展。
九、小结及问题解答(3分钟)
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利用结构图,说明颅内压控制对维持脑细胞生存环境内稳态的作用,从哲学的层面上,强调为什么将颅内压增高作为神经外科学习的总论。
重点向学生强调神经外科对患者颅高压征象的重视,早期抢救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强调爱伤观念,加强对救死扶伤崇高医德的养成。
简单介绍放置颅内压监测的过程,放置位置区别,金标准
采用结合手术解剖图谱讲解方法
用北极熊冬眠的图片,介绍降低脑代谢的好处和通过降低代谢,减少血流,控制颅内压,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理。
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