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
- 格式:ppt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2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简析一、珠江三角洲区域简介中国珠江在广东中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由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东江冲积的三个小三角洲组成,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
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占1/10。
三角洲上有160多个基岩残丘,距今约6000~2000年时原是浅海湾中的岛屿。
珠江含沙量不多,每年总沙量不过1亿吨,多岛屿的浅海湾有利于泥沙滞积,所以2000年来三角洲发展较快。
残丘海拔300~500公尺,往往成为秀丽的风景区,如西樵山、五桂山、崖山等。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旧称粤江平原。
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
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
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
冲积层薄,一般20~30米。
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
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
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
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
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
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
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天气最热。
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
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二、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特点①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与外界的联系;②从气候条件上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③从地形上看: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④从河流方面看:河网密布。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3.比较其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知识要点:一、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在内,狭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南部,下游,南临。
包括、、、、、东莞、、惠州、肇庆9个市,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出口占全国1/3。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自身条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三、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三个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四、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相互关系:区域必须带来,反过来又会促进。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读上图分析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第一阶段(),主导产业为。
优势条件:发挥优势和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不足:,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主导产业:产业。
优势条件: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调整。
不足:优势不明显,、的优势丧失。
3.工业化加速了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加速了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的转变五、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对策【问题】1. 。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而珠江三角洲由于的阻隔,国内的范围较小,因而外企纷纷外迁到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2. 。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是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