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2011年2月10日在对急诊科某病人救治过程中,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注射用盐酸胺碘酮0.45克+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0ml进行治疗时,当将这三种药物混合后出现浑浊现象,致使不能药用。

原因分析:

1、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溶媒适宜的PH值范围是2.9~3.6,而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6.5、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为3.5~5.5、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0、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5、注射用水PH值为5.0~7.0。所以注射用盐酸胺碘酮最佳溶媒是5%葡萄糖注射液。因此,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说明书上规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使用稀释液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禁用生理盐水稀释”。

2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 PH值为6.8~8.0, 所以当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注射用盐酸胺碘酮0.45克+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0ml 三种药物混合后会出现浑浊现象。故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说明书上规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不得在同一注射器内与其他制剂混合使用”。

结论:

盐酸胺碘酮粉针剂稀释液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且不得在同一注射器内与其他制剂混合使用”。

药剂科在今后药品采购工作中优先选择盐酸胺碘酮水剂,也希望与医护人员多交流,共同解决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谢谢合作!

药剂科商延贞3699939

胺碘酮静脉炎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为了减少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去预防,以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责任心与慎独精神, 特别是夜间要加强巡视, 仔细查看针头局部和回血情况, 严格交接班。 避免因护理操作技术造成的外渗。由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 对胺碘酮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没有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选择外周静脉不当及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 穿刺成功后, 针柄固 定不老靠;。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还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输药物的作用, 副作用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外渗。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 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 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该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可能过敏,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故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发生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易引起外渗;其次是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穿刺后也可见回血,护士误认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另外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因为静脉穿刺时,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如按压皮肤穿刺点,易造成胺碘酮沿血管壁针道 外渗。 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原因还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外周静脉压升高,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与下肢静脉解剖特点有关,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赵喜枝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上课讲义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

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

盐酸胺碘酮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附件 盐酸胺碘酮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不良反应】修改为 根据器官系统和发生率对不良反应进行如下分类: 十分常见(≥10%);常见(1%—10%,含1%);偶见(0.1%—1%,含1%);罕见(0.01%—0.1%,含0.01%);十分罕见(<0.01%)。 心脏异常: 常见:心动过缓。 十分罕见: 有显著的心动过缓以及更罕见的窦性停搏病例报道,尤其是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发作或恶化,有时伴随心脏骤停。 未知发生率:心悸、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 内分泌异常: 十分常见: 甲状腺异常:可能在无甲状腺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情况下出 —1 —

现“孤立”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T4水平增加,T3水平正常或轻微下降),这并非停药指征。 常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具有以下典型症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体重增加、畏寒、淡漠、嗜睡;如果TSH出现明确的增高,则支持上述诊断。在停止胺碘酮治疗后1~3个月内,甲状腺功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停止治疗并不是强制性的,如果有胺碘酮治疗的指征,可以在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L-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将TSH水平作为给药剂量的指导。 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加具有误导性:患者很少有症状(轻微的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抗心绞痛和/或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降低);在老年患者中表现为精神障碍或者甚至表现为甲状腺毒症。超敏TSH水平明确下降则支持该诊断,且必须停用胺碘酮:在停药后3~4个月内通常可以恢复。严重的病例有时可以导致死亡,需要急救治疗。 如果怀疑甲状腺毒症,无论是出于甲状腺本身原因还是甲状腺诱导的心肌失衡,由于合成的抗甲状腺药物效果不稳定,可直接使用皮质类固醇(1 mg/kg)治疗,治疗时间应该足够长(3个月)。在停止胺碘酮治疗后的数月内,仍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例报道。 十分罕见: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2 —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2016-03-10 心在线用药参考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胺碘酮作用广谱,适应证多,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一枝独秀,但临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下文为您盘点了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常用方法。 1.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经刺激迷走神经仍无法终止,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用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等药物 存在禁忌证时可改用胺碘酮。 常用150mg加入20ml葡萄糖,10min内静脉注射,若无效后10?15min可重复静注150mg。完成第一次静脉推注后即刻使用1mg/min,维持6h;随后以0.5mg/min维持18h。第一个24h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mg。终止后即停止用药。 2 .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持续性房速,普罗帕酮、胺碘酮可终止房速。胺碘酮负荷量5mg/kg ,0.5?1h 静脉输注,继之以 50mg/h 静脉输注。 3. 房颤 快速心室率和心律不齐易导致房颤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因而,快速 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常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应给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 ,继之50mg/h静脉泵入。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房颤患者,控制房颤心室率首选静脉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者、且不存在转律的禁忌证,可考虑进行复律治疗(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为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若时间允许,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用法同上。 采用药物复律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继之以50mg/h静脉泵入。可以持续使用至转复,一般静脉用药24?48h。若短时间内未能转复,拟择期转复,可考虑加用口服胺碘酮(200mg/次,每日3次),直至累 积剂量已达10g。 4.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房扑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方法同房颤),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若应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好,不推荐序贯使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而应使用电复律。 5.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英文名称: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商品名称:可达龙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胺碘酮,处方:盐酸胺碘酮150mg,苯甲醇60mg,聚山梨酯80300mg,注射用水加至3.0ml,氮气适量。 适应症: 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 ?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规格: 3ml:0.15g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第一个24小时。 第一个24h后,维持滴注速度0.5mg/min(720mg/24h),浓度在1-6mg/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 绐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 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的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

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核准日期:2007年3月10日 修订日期:2007年11月16日 2008年5月6日 2008年12月25日 2009年11月10日 2009年12月13日2010年7月20日 2011年3月16日 2011年7月4日 2011年11月4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药典] 【商品名称】可达龙? Cordarone 【英文名称】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药典] 【汉语拼音】 Yan Suan An Dian Tong Zhu She Ye 成份: 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胺碘酮,其化学名为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5H29I2NO3·HCL 分子量:681.78 处方:盐酸胺碘酮150mg,苯甲醇60mg,聚山梨酯80 300mg,注射用水加至3.0mL,氮气适量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循环系统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溶液。 适应症: 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 - 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规格: 3ml:0.15g 用法用量: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 第一个24h后,维持滴注速度0.5mg/min(720mg/24h),浓度在1~6mg/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 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 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的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 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根据胺碘酮的给药途径和考虑到该适应症的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的外周静脉并以最高的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 初始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300mg(或5mg/kg),稀释于2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并快速注射。 如果室颤持续存在,需考虑静脉途径追加150mg(或2.5mg/kg)。注射器内不得添加其他任何药品。不良反应:

可达龙(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适应证】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得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得心动过速;严重得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 【用法用量】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得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她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得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得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得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 /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 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得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得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得发生。维持滴注得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得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得危险性相关。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得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得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得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 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得,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得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与稀释可达龙得输注溶液. 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 根据胺碘酮得给药途径与考虑到该适应症得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得外周静脉并以最高得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乐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王乐 发表时间:2017-04-24T15:42:44.8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王乐[导读] 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四川省会理县医院 6151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较常规药物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Hiulixian Hospital of Sichuan,Wang le 61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and July2016,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random indicator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case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lidcai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pplied amiodar one treat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3cases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occurred in l case,adverse evn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bvi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vent ricular arrhythmia occurren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the conventional drugs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has obvious advantages,and drug application security is higher,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words】amiodarone hydrochlorid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 Clinicalcuraive effect.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病死率,临床预后较差,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合并症以及临床表现,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病情,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2]。为进一步提升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经心电图、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为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已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脑卒中、精神疾病、脑死亡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35岁~68岁,平均年龄(52.9±4.9)岁,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Y)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心功能分级为II级43例,III级 37例,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频发性单源性室性早搏29例,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 31例,持续性心动过速1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根据实际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解除疼痛、应用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性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性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再灌注心肌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072)治疗,应用剂量为50mg,静脉推注,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进行重复静脉推注,计量最大值为150mg,后1~3mg/min持续 24h静脉滴注,待患者心律稳定后方可停药;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0496)治疗,静脉推注150mg,推注时间控制在10min内,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可重复推注2次,后持续6h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速率为1.0mg/min,待心律稳定后仍需持续静脉滴注24h,然后停止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完全消失,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出现进展、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平均复律时间,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根据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见表1:通过表1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胺碘酮

胺碘酮静脉炎护理 原因分析 1.1药物刺激性较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用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超过了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二注射部位的选择与静脉炎的关系 2.1首选中心静脉给药,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2选择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脉,宜选择管径粗直、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脉给药,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三药液外渗 3.1药液外渗对血管壁有伤害,容易引起静脉炎,加上胺碘酮有刺激性更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3.1.1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可造成药液外渗 3.1.2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致使针头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 3.1.3穿刺后未见回血或回血不畅,不再想扎一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实际穿刺不成功导致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 3.1.4各种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如感染、血管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等,致使药液外渗。 3.1.5进针时针尖有药液残留,拔针时输液器关闭不完全。 四药液渗漏及静脉炎的防护 4.1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如患者诉注射部位疼痛和灼热,无论局部皮肤有无肿胀均应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给予33%硫酸镁湿敷。 4.2药液外渗者早期以5%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做局部环状阻滞。利多卡因注射

注射胺碘酮注意事项新选.

注射胺碘酮注意事项 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药超过24h常引起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症。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为:轻度:沿静脉走行局部组织红、肿、痛,弹性差;中度,静脉呈条索状,压痛不明显;重度,在中度静脉炎的基础上,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溃。 护理策略 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无菌操作。 2、选择心里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凡是需要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所以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在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刺入血管内,回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要避免枕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穿刺成功前应尽量用空液体,待包扎固定好后再配入胺碘酮溶液。在输液结束后先静推生理盐水20ml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3、注射胺碘酮一般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脉管径粗,走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注射胺碘酮的静脉通道。下肢静脉有瓣膜,静脉压较上肢高,血流缓慢,药液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持续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与另一条静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 1、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胺碘酮注射液的特殊性,如果维护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应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重视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要注意针头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有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造成药物外渗等问题;注意观察沿静脉走行是否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硬结,回血是否良好等。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2、加强与患者和陪护的沟通向患者和陪护详细介绍胺碘酮注射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肢体活动以防止药液外渗。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痛等不适症状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改善局部循环,利于静脉、淋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1-21T14:22:00.047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1月作者:王继国 [导读]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较对照组的76.47%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BNP、CysC、cTnI各项指标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BNP、CysC、 cTnI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盐酸胺碘酮和血府逐瘀汤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炎性指标,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盐酸胺碘酮;血府逐瘀汤;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病,是冠脉急性或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坏死。此类患者多数合并心律失常和休克,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如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目前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常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1]。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分析联用血府逐瘀汤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47~82岁,平均(61.3±0.6)岁;发病时间2~11天,平均(5.2±0.2)天。对照组:共计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6~84岁,平均(62.2±0.3)岁;发病时间1~11天,平均(5.3±0.4)天。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150mg/次,1次/天,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中药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牛膝9克,川芎5克,桔梗5克,赤芍6克,枳壳6克,甘草6克,柴胡3克,以水煎至300ml,1剂/天,分为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治疗2周。 1.3评价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其心电图的ST段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且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至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显著改变,甚至加重。(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血清胱抑素C(CysC)、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 ±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较对照组的76.47%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照[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1810(55.56)7(38.89)1(5.56)17(94.44)对照组175(29.41)8(47.06)4(23.53)13(76.47)χ2值 2.6280.2530.619 3.022 p值0.0010.0620.0630.000 2.2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照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BNP、CysC、cTnI各项指标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BNP、CysC、cTnI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照( ±s) 组别时间LVEF(%)BNP(ng/L)CysC(mg/L)cTnI(ng/mL)观察组(n=18)治疗前0.44±0.13161.24±10.31 1.14±0.227.24±0.66 治疗后0.67±0.2475.26±5.170.80±0.14 2.65±0.17对照组(n=17)治疗前0.43±0.15161.28±9.85 1.13±0.167.19±0.32 治疗后0.52±0.34120.95±7.16 1.02±0.04 4.58±0.26 3讨论 盐酸胺碘酮是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胺碘酮属于Ⅲ类多通道阻滞剂,可发挥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阶段在临床中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2]。然而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为高龄患者,此类患者长时间单独应用盐酸胺碘酮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并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病情演变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同变化,然而患者均表现出相似的气虚血瘀征。而血府逐瘀汤具有良好的活血化淤之功效,也是中医药典型方剂,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可发挥疏通血络之功效,在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血府逐瘀汤中桃仁和红花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有助于降低其血液黏稠度,并且能够促进红细胞聚集[3]。而当归可发挥补血活血之功效,而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当归具有良好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 https://www.doczj.com/doc/178682053.html,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摘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例难复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液150 mg溶于5%葡萄糖液20 ml 1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的间隔15 min后重复1次,再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12例病人同时口服胺碘酮。 结果20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 结论胺碘酮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静脉注射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20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快速房颤3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速4例。其中1例AMI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安置临时起搏;4例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经食管调搏超速抑制无效;3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超过30 s,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除颤史。20例入院时检验血K+、Na+、Mg2+、CI-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后均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心律平治疗无效。 1.2 方法胺碘酮静脉注射液150 mg溶于5%葡萄糖液20 ml,1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的间隔15 min后重复1次,再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有12例病人同时口服胺碘酮。在第一个24 h内静脉胺碘酮总用量小于1500 mg。 2 结果 20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其中10例在静脉注射胺碘酮2 h内快速心律失常被控制,6例在24 h内得到控制,4例在96 h内被控制。用药前后QTc无明显变化,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未出现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 20例中3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时出现低血压,经加用多巴胺1 h内血压恢复正常,3例合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2种药物存在配伍 禁忌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是目前一种较安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广谱抗生素。2009年11月,我病房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新瑞普欣)及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力扬)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浓度为50mg/ml,3ml安瓶装无色透明液体。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商品名:新瑞普欣,广州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我病房使用规格1.5g/瓶,为白色粉末,溶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商品名:力杨,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我病房使用规格1.5g/瓶,为白色粉末,溶剂为无色透明液体。遵医嘱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或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美洛西林钠3.0g静脉点滴结束后,续点

5%葡萄糖250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450mg。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当上述2种抗生素注射液分别与邻组滴注的胺碘酮注射液接触时,茂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出现混浊,我们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器,0.9%氯化钠静脉注射冲管后,更换输液器,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查阅《临床常用静脉注射剂配伍变化检索表》[1]、《药品注射剂使用指南》[2],其中未标有盐酸胺碘酮与上述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资料。厂方提供的药品使用说明书也未提及。 2实验方法及结果 为进一步证实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上述2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1)分别配制:盐酸胺碘酮450mg+5%葡萄糖250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新瑞普欣)3.0g+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力扬)3.0g+0.9%氯化钠100ml。配制后的各组液体均为无色澄清液体。 (2)抽取盐酸胺碘酮稀释液1ml注入无菌玻璃试管①中,再抽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稀释液1ml注入试管①中混合;抽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稀释液1ml注入无菌玻璃试管②中,再抽取盐酸胺碘酮稀释液1ml注入试管②中混合。观察混合后即刻、5分钟、10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液体颜色及透明度的变化。(3)抽取盐酸胺碘酮稀释液1ml注入无菌玻璃试管③中,再抽取美洛西林钠稀释液1ml 注入试管③中混合;抽取美洛西林钠稀释液1ml注入无菌玻璃试管④中,再抽取盐酸胺碘酮稀释液1ml注入试管④中混合。观察混合后即刻、5分钟、10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液体颜色及透明度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