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群文阅读专题(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83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涵盖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一些群文阅读,对阅读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运用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文章,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
3.准备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分析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文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秋有万般风情——八年级古诗群文阅读材料送魏万之京唐代: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魏万:又名魏颢。
上元(唐高宗年号)初进士。
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
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城。
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村行宋代: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注释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
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
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
原,原野。
秋兴八首(其二)唐代: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