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际商事仲裁
- 格式:ppt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4
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仲裁是解决跨国商事争议的一种非司法争端解决机制。
它是商事主体之间通过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仲裁庭进行处理和裁决的方式。
与传统的司法诉讼相比,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快速、灵活和具有保密性等特点。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和特点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在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事争议中,由仲裁庭按照相关法律规则和国际商事仲裁条例进行审理和裁决的一种争端解决方式。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包括:1. 快速高效:相比于传统的司法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通常能够更快速地解决争议。
仲裁庭的程序相对简洁,不同于繁琐的法庭审理过程。
同时,仲裁庭也更加专业化,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能够更快速地作出决定。
2. 灵活性:仲裁庭的程序和规则可以根据争议双方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相比于司法诉讼,国际商事仲裁更具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商事争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3. 保密性: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和庭审过程通常是保密的。
这样可以保护商业秘密和商事争议的敏感信息,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商事主体的声誉和商业关系。
4. 地域中立性:国际商事仲裁一般会在第三国或中立地区进行,确保争议得以公正地解决。
争议双方可以通过选择仲裁地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仲裁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国际商事仲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国际商事仲裁适用于跨国商事争议,主要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争议、国际投资争端等。
一般来说,商事争议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预先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庭解决。
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可以根据具体的仲裁规则进行,常见的仲裁规则包括联合国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ICC仲裁规则)、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UNCITRAL仲裁规则等。
程序通常包括仲裁申请、选择仲裁庭、庭审、裁决等环节,具体可根据仲裁规则和双方约定进行调整。
三、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国际商事仲裁相比传统的司法诉讼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国际商事仲裁的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各国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对仲裁裁决提供司法援助。
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解决跨国商业争议的一种方式,因其高效、专业和保密的特点而受到广泛认可。
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规则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运作机制。
仲裁协议国际商事仲裁始于双方或多方签订的仲裁协议。
该协议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将现有或未来争议提交仲裁的共识。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前提。
仲裁机构的选择当事人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如国际商会(ICC)、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等。
选择时需考虑机构的专业性、地理位置、费用以及适用规则等因素。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通常包括申请、答辩、证据提交、听证、裁决等步骤。
仲裁庭由一名或多名仲裁员组成,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或仲裁机构的规则确定。
仲裁地和适用法律仲裁地的选择对仲裁程序有重要影响,因为它可能决定了仲裁程序应遵循的法律体系。
同时,当事人还可以约定适用的实体法,即用于判定争议的法律。
裁决的效力和执行仲裁裁决通常是终局的,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为了确保裁决的执行,大多数国家都是《纽约公约》的签署国,该公约为国际仲裁裁决的相互承认和执行提供了框架。
挑战和上诉虽然仲裁裁决通常是不可上诉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地的法院提出挑战,例如质疑仲裁员的独立性或仲裁程序的公正性。
保密性与法院诉讼不同,仲裁程序通常是私密的,这有助于保护商业秘密和公司声誉。
然而,保密的程度可能因仲裁机构的规则和适用法律而异。
结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的解决跨国商业争议的平台。
通过了解其基本规则,企业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参与仲裁程序,从而有效地解决争端并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内容仅为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简要概述,实际仲裁过程可能涉及更多细节和复杂性。
建议在面临具体争议时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简介《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简称《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1985年6月21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持制定,1985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批准该示范法的决议,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世界各国调整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
建议各国从统一仲裁程序法的愿望和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特点出发,对该示范法予以适当的考虑。
《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共8章36条。
第一章,总则(第1-6条);第二章,仲裁协议(第7-9条);第三章,仲裁庭的组成(第10-15条);第四章,仲裁庭的管辖权(第16-17条);第五章,仲裁程序的进行(第18-27条);第六章,裁决的作出和程序的终止(第28-33条);第七章,对裁决的追诉(第34条);第八章,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第35-36条)。
该示范法在国际商事仲裁的含义中,对“国际性”进行了宽泛的解释,同时对什么是该法所称的仲裁也做出了解释,既承认机构仲裁,又承认临时仲裁。
关于“商事”一词,该示范法没有在条文中作出规定,而是在注释里做了广义的解释,指明包括契约性和非契约性的一切商事关系,以使其涵盖所有具有商业性质的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商事包括但不限于:任何提供或交换货物与服务的商业交易;销售协议;商业代理;财务代理;租赁;工程建设;咨询;工程技术应用;许可;投资;融资;银行;保险;开采协议或特许使用;合资或其他形式的工商业合作;货物或旅客的空中、海上、铁路、公路运输等。
该示范法公布后,对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规范国际商事仲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仲裁制度日益趋同,许多国家或地区按照示范法的规定建立健全了仲裁法律制度,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
如美国的许多州、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新西兰、英国以及中国的香港等,都以示范法为蓝本稍加修改或直接移植使用。
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当事人依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由常设仲裁机构或临时仲裁庭进行审理和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所作出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均具有约束力。
我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
1、以与仲裁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为标准:与仲裁案件有关的连接因素主要指当事人国籍、住所或居所、法人注册地、公司营业地、公司中心管理地等,在某些阿拉伯国家,当事人的宗教信仰也被人微言轻确定仲裁国际性质的连接因素,在这些连接因素中只要其中的一个具有国际性,则包含有该连接因素的商事仲裁就是国际商事仲裁。
2、以争议性质为标准确认商事仲裁的国际性:即如果争议涉及国际商事利益,则解决该争议的商事仲裁具有国际性。
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采用这一标准。
以上就是我对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的解答,想了解更多,欢迎来学习专业。
第六章国际商事仲裁本章内容概述仲裁协议仲裁程序裁决执行一、国际商事仲裁概述(一)含义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商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予以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法。
(二)特征1.高度自治启动、地点、机构、仲裁员、规则、法律2.程序简便(一裁终局)3.过程保密4.易于执行(三)国际仲裁机构1.性质:民间性机构2.类型:常设性:固定组织、固定地点、固定规则临时性:就案设立,结案即解散3.主要国际仲裁机构A 国际商会仲裁院 (ICC)成立于1923年, 总部设在巴黎国际性办案质量高执行率高B 美国仲裁协会(AAA)成立于1926年 ,总部在纽约,有35个办事处受案范围广泛:国际经贸纠纷、劳动争议、消费者争议、保险等受案量大办案效率高C 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 ( LCIA )源自于1892年成立的伦敦仲裁会,1903年改名为伦敦仲裁院,1981年改为现名。
半政府、半民间:由伦敦市、伦敦商会和女王特许协会三家共同组成的联合管理委员会管理专业性:90%的海事仲裁案件D 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事仲裁院(SCC)成立于1917年中立、公正为东西方国家争议解决的理想场所,特别以解决涉及远东或中国的争议而著称。
E 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设置较早(1954年成立)收费较低受案量大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AC )专业性(1959年成立)二、仲裁协议(一)含义、类型、作用含义: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自愿将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机构仲裁解决的一种文件。
类型: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作用:对当事人:不得起诉(抗辩权)对法院:排除诉讼(或裁或诉)对仲裁机构:受案依据和权限范围对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依据(二)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形式合法:多数国家要求书面形式,少数国家例外(如瑞典)内容合法:仲裁事项具有可仲裁性1.书面形式的解释案例1:英国公司给赞比亚公司的售货单中含有仲裁条款,赞比亚口头同意英国售货单中的条件。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简介《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Inte rnational mercial Arbitration),简称《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1985年6月21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持制定,1985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批准该示范法得决议,其宗旨就是协调与统一世界各国调整国际商事仲裁得法律。
建议各国从统一仲裁程序法得愿望与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得特点出发,对该示范法予以适当得考虑。
《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共8章36条.第一章,总则(第1-6条);第二章,仲裁协议(第7-9条);第三章,仲裁庭得组成(第10—15条);第四章,仲裁庭得管辖权(第16-17条);第五章,仲裁程序得进行(第18—27条);第六章,裁决得作出与程序得终止(第28-33条);第七章,对裁决得追诉(第34条);第八章,裁决得承认与执行(第35—36条)。
该示范法在国际商事仲裁得含义中,对“国际性”进行了宽泛得解释,同时对什么就是该法所称得仲裁也做出了解释,既承认机构仲裁,又承认临时仲裁。
关于“商事”一词,该示范法没有在条文中作出规定,而就是在注释里做了广义得解释,指明包括契约性与非契约性得一切商事关系,以使其涵盖所有具有商业性质得关系所产生得争议.商事包括但不限于:任何提供或交换货物与服务得商业交易;销售协议;商业代理;财务代理;租赁;工程建设;咨询;工程技术应用;许可;投资;融资;银行;保险;开采协议或特许使用;合资或其她形式得工商业合作;货物或旅客得空中、海上、铁路、公路运输等。
该示范法公布后,对各国得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规范国际商事仲裁起到了积极得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各国关于仲裁得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得仲裁制度日益趋同,许多国家或地区按照示范法得规定建立健全了仲裁法律制度,代替了原有得仲裁立法。
如美国得许多州、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新西兰、英国以及中国得香港等,都以示范法为蓝本稍加修改或直接移植使用。
第一讲仲裁协议一、概述国际商事交往中,争议或纠纷难以避免。
解决国际商事关系中的各种争议,一般有三种方式:调解、仲裁、司法诉讼。
其中,仲裁作为解决经济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愈来愈普遍地为商界所采用。
国际商事仲裁就是指国际商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依据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方,由其根据有关法律及公平合理原则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从而解决争议。
之所以选择仲裁,是因为仲裁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1、程序简便、快速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没有上诉或再审程序,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而,仲裁程序简化,审理时间较短,争议解决的效率高。
2、自主性强选择仲裁方式,当事人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包括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地点、仲裁所使用的语言、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所适用的法律等等。
3、程序保密仲裁审理不公开进行,未经当事人的同意和仲裁庭的允许,任何第三人不可旁听案件审理,仲裁程序及实体内容不得向外界披露。
4、仲裁成本合理由于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而且程序快速,诉讼则一般要“两审终审”,因此,仲裁费用比两审诉讼费用低廉,且节省时间。
5、裁决可在境外执行1958年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项普遍接受的、简便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制度,根据该公约的规定,缔约国的仲裁裁决能在135个缔约国的法院得到承认和执行。
二、仲裁机构国际商事仲裁活动通过仲裁机构实施。
因此,我们需要对仲裁机构有所了解。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包括常设仲裁机构和临时仲裁机构。
常设仲裁机构,是依据国际条约或一国国内法律成立的,有固定名称、地址、人员及办事机构设置、组织章程、行政管理制度及程序规则的仲裁组织。
它本身不审理案件,而是专门为当事人提供通过仲裁方法解决他们之间争议的服务。
临时仲裁机构,是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为了解决该特定协议项下争议而专门设立的临时性机构,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章程和规则。
国际商事仲裁教案第一章:国际商事仲裁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国际商事仲裁的历史和发展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1.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和特点国际商事仲裁的历史和发展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国际商事仲裁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法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二章:国际商事仲裁机构2.1 课程目标:了解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及其组成掌握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运作程序和规则理解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选择和仲裁地的选择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及其组成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运作程序和规则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选择和仲裁地的选择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及其组成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运作程序和规则第三章:国际商事仲裁协议3.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类型和内容了解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效力理解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3.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类型和内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效力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类型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效力第四章:国际商事仲裁程序4.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时间安排了解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理解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灵活性和调解性4.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时间安排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灵活性和调解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时间安排模拟仲裁法:组织学生模拟仲裁程序,增强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第五章: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5.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和程序了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理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重要性和限制5.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和程序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重要性和限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和程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第六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6.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及其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区别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的提交、审核和采纳过程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规则的应用和对当事人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概述证据的提交和审核证据的采纳和排除证人和专家证人的证言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比较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及其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区别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证据的提交、审核和采纳过程第七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适用7.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法律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合同法、国际贸易法等法律领域的具体适用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法律适用对案件结果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法律的原理和方法合同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国际贸易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国际商事仲裁中法律适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法律的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第八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与和解8.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与和解的原理和过程了解调解与和解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优势和应用理解调解与和解对国际商事仲裁案件的影响和作用8.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与和解概述调解与和解的原理和过程调解与和解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优势和应用调解与和解对国际商事仲裁案件的影响和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与和解的原理和过程模拟调解法:组织学生模拟调解过程,增强对调解与和解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国际商事仲裁的伦理与职业责任9.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责任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公正性、中立性和保密性要求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潜在利益冲突和回避程序9.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责任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公正性、中立性和保密性要求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潜在利益冲突和回避程序国际商事仲裁的伦理和职业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责任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处理潜在利益冲突和回避程序的情境第十章:国际商事仲裁的当前趋势与挑战10.1 课程目标:掌握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数字化、在线仲裁等新兴仲裁方式的影响理解国际商事仲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发展趋势数字化和在线仲裁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商事仲裁的未来展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数字化、在线仲裁等新兴仲裁方式的影响和国际化商事仲裁的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为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机构、协议、程序以及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国际商事仲裁法概述仲裁的概念:是由争议双方共同选定的与该争议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解决他们之间争议的制度。
仲裁的类型: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友好仲裁和依法仲裁解决争议的各种方法:1,司法讼诉的方法2选择性解决争议的方法,有仲裁协商谈判斡旋调解.“国际商事”的含义“国际商事仲裁”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来自百度百科,书上太难找,要是想翻书,就从第七页开始看起。
):仲裁与其他制度的比较:仲裁与诉讼区别:仲裁是一种自愿的解决争议的办法,当事人之间业已存在的仲裁协议是仲裁管辖的主要依据,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仲裁协议,就谈不上通过仲裁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仲裁协议)相同之处:作为解决争议的方法,他们都是最终解决争议的一种方法。
因为按照各国的仲裁立法与实践,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与法院判决是相同的,均可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
一般而言,仲裁裁决是中间vde,法院不对其实体内容进行司法审查。
仲裁与ADR(选择性解决争议的办法)相同之处:都是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解决争议的方法,即这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均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在解决争议的程序上也都比较灵活,当事人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区别:仲裁是解决争议的最终方法。
(调节:第三方介入后,争议双方不见面斡旋:争议双方见面)/ 仲裁既有诉讼解决争议的终局性,又有ADR方法解决争议的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集当事人之间的自愿性与法律上的强制性为一体,同时具有契约性和司法的性质。
仲裁的特点仲裁协议的强制执行力广泛的国际性高度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保密性灵活性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强制力权威性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仲裁的本质属性:契约性仲裁约束力的来源及其强制力:仲裁员审理仲裁案件的权限不仅仅是来自于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还源于若干支持仲裁程序的法律制度: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国家的法律、被请求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国家的法律以及仲裁程序进行地的国家的法律。
简述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内容
国际商事仲裁是一种解决跨国商业争议的非诉讼机制。
它在国际商事领域中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各方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经济成本较低的争议解决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仲裁协议的订立。
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础是争议各方之间的仲裁协议或条款。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仲裁条款,或者通过另外的书面协议确定仲裁的方式和程序。
第二,仲裁庭的成立。
国际商事仲裁一般由一个独立的仲裁庭来处理争议。
仲
裁庭由一名或多名仲裁员组成,他们通常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具备解决商事争议的专业知识。
第三,程序的进行。
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相对灵活,仲裁庭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程序包括各方交换意见、提交证据、举行听证会等。
争议各方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仲裁地点、适用法律和语言等。
第四,裁决的作出。
最终,仲裁庭会根据各方的意见、证据和法律依据,做出
一项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仲裁裁决通常可以被认可和执行于各个签约国家。
总的来说,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仲裁协议的订立、仲裁庭的成立、
程序的进行以及裁决的作出。
这种仲裁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跨国商事争议,并为全球商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E R C I A LA RB I T R A T I O N L A W O U T L I N E国际商事仲裁法教学大纲CHAPT ER 1 GENERAL I N TROD UCTI ON OF I NTERNATIONAL C OMM ERCIALARBIT RATION L AW第一章导论课时:2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国际商事仲裁的起源与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法的概念、性质和法律渊源;以及我国国际仲裁法的主要内容。
Section 1 Arbitration and Other Methods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bitration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bitrationRelationship between arbitration and other methods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 Arbitration law governing arbitrationSection 2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Par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Subject mat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under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rbitration tribunal and the parties--national courts’ supervis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Domestic arbitration law--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bilateral judicial cooperation treat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model lawSection 3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Parties’ autonomy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settlement disputes by the arbitral tribunalNational courts’ supervision on the arbitrationSection 4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in ChinaDomestic arbitration lawBilateral judicial cooperation treaty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to which China is a party Section 5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Arbitration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Arbitration tribunalArbitration proceduresThe law governing the arbitrationAward and remediesCourt supervisionCase Study: German Zueblin v. Wuxi WocoCHAPT ER 2 INT ERNATIONAL C OMMERCIAL ARBIT RATI ON I NSTI TUTIONS 第二章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课时:4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临时仲裁机构与常设仲裁机构之间的区别、常设仲裁机构在通过仲裁解决争议中的作用、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以及我国现行国际仲裁制度、仲裁委员会及其作用Section 1 General IntroductionAd hoc v. Inst’l Arbitration--Business place--Administration staff--Rules of arbitration--Panel listPermanent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set in the Stateset b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Section 2 Functions of 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Draft arbitration rules & supervi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Administration worksMaintain panel listPreliminary decision on the jurisdictionAssistance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Appointment or withdraw of the appointment of the arbitratorMain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AAA)-- London Cour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LCIA)-- Arbitration Institute of the Stockholm Chamber of Commerce (SCC)--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CIETAC)--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er (SIAC)--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AAA)Section 3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s in the PRCProvisions of the Arbitration Law on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Arbitration Commission(Art.10-13)Arbitration agreement must include the definit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rt.16)Supplementary agreement needed if no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in the agreement, otherwise invalid(Art.18)CIETAC ArbitrationFTAC 1954FETAC 1980CIETAC 1988CIETAC South China Sub-Commission (Shenzhen Branch)CIETAC Shanghai Sub-CommissionOther Arbitration Commissions in China⏹Independent Institutions⏹Independent each other⏹Independent panel⏹Independent arbitration rulesIndependent managementCHAPT ER 3 I NTERNAT IONAL COM MERCI AL ARBITRATI ON AG REEM ENT 第三章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课时:4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确定、仲裁协议的转让、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有关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确定的立法与实践Section 1 General IntroductionDefinition on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Forms⏹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to submit their dispute for the settlement by arbitration⏹Submission to arbitration⏹Arbitration clause in a contractSection 2 Valid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its DeterminationApplicable Law for decision⏹Agreed by the parties⏹Seat of arbitration if any⏹Law of the national court⏹In agreement with Art.5(1)(a) New York ConventionCompetent Authority to Decide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Arbitration Tribuanl⏹National CourtThe Doctrine of Separability of the Arb. Clause⏹An arbitration clause which forms part of a contract shall be treated as an agreement independent of the other terms of the contract. A decision by the arbitral tribunal that the contract is null and void shall not entail ipso jure(L. 依法律)the in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clause.Section 3 Assign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greementAssignment of Arb. Clause⏹Whether the assignee is bound by the arbitration clause in the assigned contract?⏹Legislation and practices in other countriesMS. Emja CASE(教科书第95-98页)⏹Construction K b/w Ferus(Dutch shipyard) to build Ms. Emja for Firden (Dutch company)⏹Sales K b/w Firden and German Emja du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hip⏹Ferus sub-contracted Bijlma shipyard⏹Bijlsma contracted Sweddish Wartsila for delivery of the diesel engines⏹diesel engines dispute brought by German Ms. Emja against Swidish WartsilaSection 4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s on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PRC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Art.16, Chinese Arbitration Law, CAL)⏹Intention of both parties to settlement their dispute by arbitration⏹Matters to be arbitrated⏹Definit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excluding ad hoc commercial arbitration tribunal Matters to be arbitrated⏹Art. 2 of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by the Supreme Court in 2006:⏹Contract disputes refers to the formation, validity, amendment, assignment, performance, liabilities for the breach, interpretation,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Written Form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Judicial interpretation(Art.1): apart from the contract, it could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telegraph, telex, EDI, email, etc.Void Arbitration Agreement⏹CAL:Article 17 :⏹if an agreed arbitrable matter exceeds the scope of arbitrable matters(Art.2,3 CAL) as specified by law;⏹if a party that concluded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has no capacity for civil acts or has limited capacity for civil acts; or⏹if one party coerced the other party into concluding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Art. 7 of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Invalid arbitration agreement⏹The parties agreed either arbitration or litigation. Unless one party applied for arbitration, the other party failed to challenge of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prior to the first hearing of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The parties failed to reach agreement on a definit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Authority to decide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CAL20)⏹If a party challenges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he may request an arbitration commission to make a decision or a People's Court to give a ruling. If one party requests an arbitration commission to make a decision and the other party requests a People's Court to give a ruling, the People's Court shall give a ruling.⏹A party's challenge of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shall be raised prior to the first hearing of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Competent Court to decid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the PRC⏹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where the agreed arb. Commission located;-- in case of no agreed definit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where the agreement was signed or the parties’ domicile or place of business locatedApplicable Law for decision⏹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rt. 16):⏹Agreed by the parties⏹Seat of arbitration if any⏹Law of the national court⏹In agreement with Art.5(1)(a) New York ConventionAssignment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by the Supreme Court●The arb. Agreement is binding on assignee while the parties merged or separated.●Successor’s responsibility●Assignment of credits and liabilitiesCHAPT ER 4 ARBIT RAB LE SUBJECT-MATT ER I N THE I NTERNATIONALCOMMERCIAL ARBITRATI ON第四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可仲裁事项课时:2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可仲裁事项所涉及实质性问题、可仲裁事项的适用法律、以及我国有关可仲裁事项的立法与实践Section 1 General IntroductionDefinition⏹Whether the dispute under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could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Why not arbitration⏹Public interest consideration⏹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ime even in the same stateSion Soleimany (father) v. Abner Soleimany (son) p.118⏹Engaged in the export of Persian carpets from Iran in contravention of Iranian RevenueLaws and export controls⏹Award⏹Court proceduresSection 2 Arbitrability and Applicable LawNon-arbitrable Matters⏹By statute⏹By caseApplicable law to decide the arbitrability issues⏹Proper law of the contract (合同准据法)⏹Proper law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Law of the place of arbitration⏹Lex loci (法院地法)Authorities that decide the applicable law⏹Arbitral tribunal⏹National court-- the court with jurisdiction-- the court where the arbitration is taken place-- the court where the enforcement is soughtSPA Italy v. MOD Iraq p.129⏹Contracts to build ships for Iraq navy b/w the parties with arbitration clause⏹Effect of UN embargo in 1990 on the Ks⏹SPA’s claim for the frustration of Ks and damages before Ks were performed⏹Ct. of first instance – no jurisdiction⏹Ct. of Appeal: non-arbitrability of the case according to Italian lawSection 3 Parties to 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Their Capacity State’s capacity to arbitration and applicable law⏹ELF Aquitaine Iran (France) v. National Iranian Oil Company (NIOC) p.135⏹K b/w NIOC and ERAP(French state agency) & Sofiran⏹ERAP entitled to buy certain discovered oil at a preferential price⏹ERAP transferred rights to ELF⏹Arbitrability of the dispute on nationalization issues⏹The arbitrator ruled his own jurisdictionSection 4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s Concerning the Arbitrable Subject-Matter M.S.A. (Belgium) v. Co. M. (Switzerland) p.151⏹Exclusive distributorship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with Swiss Law applicable⏹Arbitration agreement is invalid under the Belgian Law because the subject matter isnon-arbitrable.⏹Belgian District Ct. granted the claim⏹Ct. of Appeal reversed on the ground that arbitrability is ascertained according to the lawwhich applies to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Securities Arbitration in the USA⏹Wilko v. Swan (1953)⏹Sherk v. Alberto-Culver Co. (1974)⏹Rodriguez v. Shearson/American Express (1989)Arbitration for IP Rights⏹Dispute over the validity of the rights⏹Dispute under the licensing agreements⏹US practicesAntitrust Claims⏹American Safety Equipment Corp. v. J.P. Maguire & Co. (1968):反托拉斯法项下的争议不宜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国际商事仲裁与争议解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商事往来日益频繁,因此商事争议的解决机制也变得尤为重要。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公正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在国际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与特点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者约定,在事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争议提交予一个独立的、中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通过仲裁程序进行解决。
与国内法院解决争议的方式相比,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以下特点:1. 快速高效: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通常设有相应的仲裁规则,旨在保证仲裁程序的迅速进行。
与繁琐冗长的法院诉讼相比,仲裁的程序更为简洁高效,有助于当事人尽早解决争议并维护自身权益。
2. 公正中立: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依法设立,仲裁员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共同指定,保证了仲裁过程的公正中立性。
同时,仲裁庭的成员通常具备专业知识与经验,能够更好地处理专业性较强的商事争议。
3. 强制执行:根据《联合国公约关于国际仲裁的认可与执行》等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仲裁裁决在多个国家都具有强制执行力。
这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确保裁决能够及时得到实施。
二、国际商事仲裁的应用领域国际商事仲裁适用于多个领域,如国际贸易、外商投资、知识产权等。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中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贸易纠纷,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
这时,双方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进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按照商事仲裁机构的规则选择仲裁庭的成员,确保仲裁裁决能够满足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流程国际商事仲裁的解决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仲裁申请:当事人向具体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中需包含相关合同、证据等必要材料。
2. 仲裁庭组成:仲裁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和仲裁合同的约定,组成合适的仲裁庭,包括仲裁员的任命。
3. 开庭与证据交换:仲裁庭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辩论,组织庭审程序,并要求双方交换相关证据。
4. 仲裁裁决:仲裁庭鉴定事实、适用法律,并最终做出仲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