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性能(氧指数)指导书 (5)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5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各种橡胶的氧指数(原创版)目录1.氧指数的定义与意义2.常见橡胶的氧指数及其特性3.氧指数对橡胶材料的影响4.提高橡胶氧指数的措施正文1.氧指数的定义与意义氧指数,又称氧消耗指数,是一种衡量材料在氧气中燃烧性能的指标。
在橡胶行业中,氧指数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橡胶材料的燃烧性能和防火安全性。
一般来说,氧指数越高,表示材料的燃烧性能越差,防火安全性越低。
因此,了解和研究橡胶的氧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2.常见橡胶的氧指数及其特性(1)天然橡胶(NR):氧指数约为 24,属于易燃材料,燃烧时有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
(2)丁苯橡胶(SBR):氧指数约为 40,相较于天然橡胶,其燃烧性能有所提高,但仍属于可燃材料。
(3)顺丁橡胶(BR):氧指数约为 45,燃烧性能较好,属于难燃材料。
(4)氯丁橡胶(CR):氧指数约为 50,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和防火安全性。
(5)硅橡胶(SI):氧指数约为 60,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属于难燃材料。
3.氧指数对橡胶材料的影响氧指数对橡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橡胶材料的氧指数,可以选用适当的阻燃剂和防火添加剂,以提高橡胶制品的防火安全性。
此外,氧指数还可以作为评估橡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重要依据。
4.提高橡胶氧指数的措施要提高橡胶的氧指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选用具有较高氧指数的橡胶基材。
(2)加入阻燃剂和防火添加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等。
(3)改变橡胶的结构和组成,如增加橡胶分子中不易燃烧的元素,降低橡胶的热分解温度等。
(4)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如硫化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硫化剂,以提高橡胶的抗氧化性能。
总之,橡胶的氧指数是评估其燃烧性能和防火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了解常见橡胶的氧指数及其特性,对提高橡胶制品的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氧指数的标准氧指数(Oxygen index)是一种用来评估材料燃烧性能的指标。
它表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最小浓度的氧气百分比,以维持材料继续燃烧的状态。
氧指数的数值越高,表示材料的抗燃烧性能越好,即燃烧的难度越大。
氧指数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至关重要。
不同行业和国家制订了不同的氧指数标准,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氧指数标准:1. UL94标准:UL94是美国安全实验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制定的一项用于评估塑料材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标准。
根据UL94标准,材料可以被分为V-0、V-1、V-2、HB四个等级,其中V-0等级表示材料在燃烧测试中自燃后不会持续燃烧超过10秒,并且不会向下滴落燃烧物。
2. GB/T 2406标准:GB/T 2406是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氧指数测试方法和评定等级的标准。
根据GB/T 2406标准,材料可以被分为V-0、V-1、V-2、HB四个等级,其中V-0等级表示材料在燃烧测试中自燃后不会持续燃烧超过10秒,并且不会向下滴落燃烧物。
3. ISO 4589标准:ISO 458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一项用于测定固体材料氧指数的标准。
根据ISO 4589标准,氧指数的数值可以从0到100之间,数值越高表示抗燃烧性能越好。
4. ASTM D2863标准:ASTM D2863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制定的一项用于测定材料氧指数的标准。
根据ASTM D2863标准,氧指数的数值可以从0到100之间,数值越高表示抗燃烧性能越好。
不同行业和国家使用的氧指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环境来确定适合的氧指数标准。
此外,还需要了解材料的氧指数数值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和国家的要求,以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
燃烧性能(不燃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及制品术语和定义、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燃烧性能等级标识和检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制品等的燃烧性能分级和判定。
不二、执行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 5454-199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7-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 14402-2007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333-2008 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足够大的样品上制取。
4.2、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m3,直径(450-2)mm高度(50±3)mm.4.3、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的试样高度。
4.4、每层材料均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mm 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的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压力。
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4.5、一共测试五组试样。
4.6、试验前,试样应按照EN13238的有关规定进行状态调节。
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内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g。
五、操作流程5.1、加热炉温度平衡。
5.2、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位置。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题:作业指导书第75页共154页作业指导书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减少试验偏差,提高数据准确度更好地完成燃烧性能的控制过程。
二、试验范围适用于燃烧性能的检测。
三、试验依据《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2028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14402-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温室试验》GB/T2406.2-2009《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2010四、试验准备4.1可燃性试验4.1.2试验前的仪器准备4.1.2.1可燃性试验仪(燃烧箱: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提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mm,开敞面积为25mm×25mm。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燃烧器: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mm。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
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
氧指数的测试规范一、实验器材000氧指数仪,燃烧筒为一耐热玻璃管,高450mm,内径75~80mm,筒的下端插在基座上,基座内填充直径为3~5mm的玻璃珠,填充高度100mm,玻璃珠上放置一金属网,用于遮挡燃烧滴落物。
试样夹为金属样夹,对于薄膜、纺织材料,应使用140 mm×38mm的U型试样夹。
流量控制系统由压力表、稳压阀、调节阀、转子流量计及管路组成。
流量计最小刻度为0.1l/min。
点火器是一内径为1~3mm的喷嘴,火焰长度可调,试验时火焰长度为10mm。
000二、氧指数试样准备0001.材料:木材、塑料、织物000002.试样尺寸:自撑材料每个试样长宽高等于(120mm)×(6.5±0.5mm)×(3.0±0.5mm),非自撑材料长≥150mm×宽≥48mm0003.试样数量:每组应制备10个标准试样0004.外观要求:试样表面清洁、平整光滑,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纹、飞边、毛刺等。
00005.试样的标线:距离点燃端50mm处划一条刻线。
0000三、氧指数实验原理和方法000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所谓氧指数(Oxygen index),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即在该物质引燃后,能保持燃烧50mm长或燃烧时间3min时所需要的氧、氮混合气体中最低氧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
一般认为,OI<27的属易燃材料,27≤OI<32的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M606型氧指数测定仪,是用来测定物质燃烧过程中所需氧的体积百分比。
燃烧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明确氧指数的定义及其用于评价材料相对燃烧性的原理;2.了解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运用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4. 掌握运用氧指数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
二、实验原理、方法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所谓氧指数(Oxygen index),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即在该物质引燃后,能保持燃烧50mm 长或燃烧时间3min时所需要的氧、氮混合气体中最低氧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
一般认为,OI<27的属易燃材料,27≤OI<32的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就是用来测定物质燃烧过程中所需氧的体积百分比。
该仪器适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泡沫塑料及各种固体的燃烧性能的测试。
氧指数的测试方法,就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
点着试样的上端,观察随后的燃烧现象,记录持续燃烧时间或燃烧过的距离,试样的燃烧时间超过3min或火焰前沿超过50mm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就增加氧浓度,如此反复操作,从上下两侧逐渐接近规定值,至两者的浓度差小于0.5%。
氧指数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对窗帘幕布、木材等许多新型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作出准确、快捷的检测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氧指数法并不是唯一的判定条件和检测方法,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评价燃烧性能级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消防燃烧学试验指导书h2 +r 2πr2 h2 +r2g0πr2 h2 +r2试验一燃气法向火焰传播速度〔验证〕一、试验目的1.火焰传播速度〔又称燃烧速度〕是燃气燃烧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影响火焰的稳定性,是燃气燃烧器和燃烧设备的主要依据,也是判定燃气互换性的根本参数。
2.本试验承受本生火焰法测定燃气的法向火焰传播速度,要求把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了解测定的操作过程和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试验原理火焰前沿面沿其法线方向朝邻近未燃气体移动速度称作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仅与可燃混合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打算法向火焰传播速度值的根本量有:燃气成分、可燃混合气体的预热温度以及燃气与氧化剂混合浓度。
利用本生火焰法测定法向火焰传播速度是一种应用广泛而且较为完善的方法。
本生火焰有内焰和外焰两局部组成。
当燃烧稳定时,内焰是静止火焰的焰面,焰面上任意点的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Sn 与该点的气流速度对焰面的法向重量 Vn 相等。
因此,测出 Vn 即可得到 Sn。
实际上内焰并非是一个几何正锥体,焰面各点上的 Sn 也并不相等。
但为了得到比较简洁的计算公式,可假定焰面上 Sn 值不变,内焰为几何正锥体则有:S =Vn n=V cosφ〔1〕cosφ=r〔2〕V =L L +L=g a 〔3〕Sn =πr 2L +Lg aπr 2=L (1+αV )〔4〕其中: L:混合气体流量;h:火焰高度;r:管口半径; Lg:燃气流量;消防燃烧学试验指导书La:空气流量;α:一次空气系数;V :理论空气需要量三、试验仪器燃烧管:用来混合燃气和空气,并使燃气在管口处燃烧。
湿式气体流量计:2 台,分别测定燃气和空气流量;空气泵:供给燃烧所需得空气;卡尺:用于测定燃烧管得管口内径;测定仪:放大倍数 12X,有效工作距离 1-4m,最小读数值 0.02mm。
四、测量系统燃气与空气分别经过湿式气体流量计进入燃烧管,依据燃气与空气的流量以及燃气的理论空气量可以算出一次空气系数α,可调整空气阀或燃气阀得到不同得α值。
氧指数标准氧指数(Oxygen Index)是衡量可燃物料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定义为能够维持混合气的含氧浓度的最低百分比,从而使物料在给定条件下能够维持自燃。
氧指数的测量方法基于以下的实验过程:通过对给定的试样加热,对其周围环境中的氧含量进行减少,直至无法维持自燃的最低氧浓度。
通常情况下,氧指数值越高,材料的燃烧性能越差,反之亦然。
氧指数的测量对于材料的阻燃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行业都需要对材料进行氧指数测量来确定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和烟雾排放的数量。
以下是一些与氧指数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1. ASTM D2863-201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inimum Oxygen Concentration to Support Candle-Like Combustion of Plastics (Oxygen Index)》- 这个标准由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制定,详细描述了测量塑料氧指数的实验方法。
2. ISO 4589-2:2017《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burning behaviour by oxygen index — Part 2: Ambient-temperature test》 - 这个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针对室温下的材料,明确了测量氧指数的程序和要求。
3. UL 94-2019《Standard for Safety of Flammability of PlasticMaterials for Parts in Devices and Appliances》- 这个标准由美国安全试验实验室(UL)发布,覆盖了塑料材料在设备和电器零部件中的燃烧性能评估。
4. GB/T 2406.2-2009《塑料氧指数法》- 这是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规定了塑料材料氧指数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氧指数测试标准氧指数测试是一种用来评估材料燃烧性能的方法,它是通过测定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来进行评定的。
氧指数测试标准是对氧指数测试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的总称,它对于保障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氧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筑、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领域,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制定严格的氧指数测试标准,可以有效地对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氧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材料的燃烧性能是衡量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氧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可以促使企业加大对材料燃烧性能的研发投入,提高材料的整体质量水平,推动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进行氧指数测试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测试标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而言,氧指数测试标准主要包括测试设备和仪器的要求、测试条件的规定、样品的制备要求、测试程序的规定等内容。
在选择测试设备和仪器时,需要确保其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且保持良好的状态,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条件包括氧气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设置,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来确定。
样品的制备要求包括样品的尺寸、形状、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保证测试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测试程序的规定包括样品的安装、点燃、观察等步骤的要求,测试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氧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氧指数测试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测试标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对氧指数测试标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材料产品。
燃烧性能(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没有外加辐射条件下,用小火焰直接冲击击锤直放置的试样以测定建筑制品可燃性的方法。
二、执行标准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 5454-1997
三,检测设备
四、基本规定
4.1、两块金属板,其中一块长2500-1mm宽900-1mm;另一块长2500-1,宽1800-1.
4.2、2500-1mm宽900-1mm。
名义厚度不超过60mm的试样应按其实际厚度进行试验。
名义厚度大于60mm的试样,应从其背面将厚度消减至60mm,按60mm厚度进行试验。
若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消减试样尺寸,该切削面不应做为受火面。
对于通常生产尺寸大小试样尺寸的制品,应制作适当尺寸的样品专门用于试验。
4.3、非平整制品:对于非平整品,试样可按其最终应用条件进行试验(如隔热导管)。
应提供完整制品长250mm的试样。
4.4、对于每种点火方式,至少应测试6块具有代表性的制品试样,并分别在样品的纵向和横向上切制3块试样。
4.5、若试验用的制品厚度不对称,在实际应用中两个表面均可能受火,则应对试样的两个表面分别进行试验。
4.6、若制品的几个表面区域明显不同,但每个表面区域均符合 3.2规定的表面特性,则应再附加一组试验来评估该制品。
4.7、如果制品在安装过程中四周封边,但仍可以在未加边缘保护的情况下使用,应对封边的试样和未封边的试样封边试验。
4.8、试样的滤纸应根据EN1328 进行状态调节。
4.9、确认燃烧箱烟道内的空气流速符合要求。
4.10、将6个试样从状态调节室中取出,并在30min内完成试验。
4.11、将试样置于试样夹中,这样试样的两个边缘和上端边缘被试样夹封闭,受火端距离试样夹底端30mm。
4.12、将燃烧器角度调整到45。
角
4.13、在试样的下方的铝箔收集盘内放两张滤纸,这一操作应在试验前30min内完成。
五、操作流程
5.1、点燃位于垂直方向的燃烧器,待火焰稳定。
调节燃烧器微调阀,测量器具测量火焰高度,火焰高度应为(20±1)mm。
应远离燃烧器的预设位置上进行该操作,以避免试样意外着火。
在每次对试样点火前应测量火焰高度。
5.2、沿燃烧器的垂直轴线将燃烧器倾斜45。
水平向前推进,直至火焰抵达预设的试样接触点。
当火焰接触到试样时按着委托方要求,点火时间为15s或30s。
然后平稳的撤回燃烧器。
5.3、点火方式,这样可能需要采用表面点火方式或边缘点火方式,或这两种点火方式都要采用。
5.4、表面点火,对所有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的中心位置,底部边缘上房40mm,应分别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受火的每种不同
表面进行试验。
5.5、边缘点火,对于总厚度不超过3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面中心位置。
5.6、对于总厚度大于3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边中心且距受火表面1.5mm的底面位置处。
5.7、对于所有厚度大于10mm的多层制品,应增加试验,将试样沿其垂直轴线旋转90。
,火焰施加在每层材料底部中线所在的边缘处。
5.8、对于非基本平整制品和按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测试的制品,并应在试验报告中详尽阐述使用点火方式。
5.9、如果在对第一块试样施加火焰期间,试样并未着火就熔化或收缩,则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
六、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6.1、如果点火时间为15s,总试验时间是20s,从开始点火计算。
6.2、如果点火时间为30s, 总试验时间是60s, 从开始点火计算。
6.3、记录点火位置。
6.4、对于每块试样,记录以下现象;
a)试样是否被引燃;
b)火焰尖端是否到达距点火点150mm处,并记录该现象发生时间;
c)是否发生滤纸被引燃;
d)观察试样的物理行为。
七、检测报告的内容: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样依据标准GB//T8626;
b)试样方法的偏差;
c)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d)试验报告日期和编号;
e)委托方名称和地址;
f)制造商/代理方名称和地址;
g)到样日期;
h)制品标识;
i)有关抽样程序描述;
j)试验制品的一般说明,包括密度、面密度、厚度及试样的结构形态等;
k)状态调节说明;
l)使用基材和安装方法说明;
m)试验日期;
n)按第8章的描述的试验结果,若采用附加试验程序,按照附录A描述试验结果;
o)点火时间;
p)试验期间的试验现象;
q)关于建筑制品的应用目的信息;
r)注明“本试验结果只与制品的试样在特定试验条件下的性能相关,不能将其作为评价该制品在实际使用中潜在火灾危险性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