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 新能源汽车概论5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4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能源替代石油作为动力源的汽车,通常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短缺问题的凸显,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其发展前景广阔且备受期待。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是指以纯电力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燃料电池产生动力的汽车,其燃料一般为氢气;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这些新能源汽车通过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使汽车的动力系统更加环保和高效。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新能源汽车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排放,能够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进步,电池容量不断增加,续航里程不断延长,充电设施也在逐步完善,解决了一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
再次,随着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能够更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形成能源的闭环循环,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最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电池、电动机、充电设备等产业,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电池价格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充电时间较长、充电设施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品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体验有一定的顾虑。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选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必将在未来的交通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图文
深度分析报告
(2017.5.23)
一、新能源汽车指数势态不及销量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增长幅度不及销量突破。
例如,2016 年 11月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对应 41795 辆,同比增长 69%,环比增长 35%,而对应的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环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9 个百分点。
从 2016 年第三季度起,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变化幅度趋稳,基本在 1050 点附近浮动,明显低于 2015 年第二季度平均 1246 点,市场热度有所下降。
二、纯电动车销量占比回暖
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类,主要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可细分为普通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
对比不同车型,主要的差别集中于驱动装置、动力来源、驱动方式及外接充电的情况。
新能源车按照目前的应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乘用车、客车及专用车三个方向。
2017新能源汽车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担忧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其代表的电动汽车在2017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爱和追捧。
首先,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8.33万辆,同比增长53.3%。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达到55.75万辆,增长82.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达到22.58万辆,增长39.9%。
这一数据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其次,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性能不断提升。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2017年借助于板砖、磷酸铁锂等新型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显著提升。
例如,特斯拉Model S P100D的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613公里,刷新了纯电动轿车的续航记录。
此外,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还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技术的车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使用便利性。
再次,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例如,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免费牌照、免费停车和免费充电等福利;同时,一些城市还对传统燃油车实行限行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使用电能进行驱动,可以大幅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新能源汽车还可以利用再生能源进行充电,进一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动力电池的成本高昂,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售价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设施的不便利性成为了购车者的顾虑之一。
此外,延长充电时间和不稳定的续航里程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
总之,2017年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年。
(完整)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
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完整)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3。
新能源汽车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威胁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已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清洁的能源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
按照能源类型的不同,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几种类型。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随着二战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了主流。
但是,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21世纪以来,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的分类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
按照电池类型不同,电动汽车可以分为镍氢电池汽车、锂电池汽车、固态电池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汽车,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协同工作,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分为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增压发动机汽车等。
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使用燃料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产生的水蒸气和热量作为废弃物排放。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污染、零噪音和高效能的优越性。
4.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是指采用光伏技术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进行行驶。
太阳能汽车具有零污染和无需燃料的特点。
四、新能源汽车的特点1.环保清洁新能源汽车采用清洁能源,大幅减少废气和碳排放量,实现环保清洁。
2.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采用高效能的电机和电池等技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3.静音行驶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力,行驶时不会产生噪音,实现静音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