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黄金货币金融属性的变迁
- 格式:docx
- 大小:22.95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简史金融演变历程金融简史:金融演变历程自人类社会开始出现贸易活动以来,金融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演变。
本文将回顾金融发展的历史,详细描述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和制度,以及金融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早期贸易的货币演进在人类社会初期,贸易活动以物物交换为主。
然而,这种交换方式的不便利和不同物品的价值差异导致了货币的出现。
货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用银子和黄金质量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中国,贝壳、铜钱、黄金和银子都曾被用作货币形式。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钱币的形式开始流通。
从黄金和银子的流通到现代金融制度中世纪欧洲的活跃贸易、红利和保险制度推动了现代金融制度的起步。
最早的证券市场出现在16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该市场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功贸易和银行家的支持下发展壮大。
这一市场的概念在19世纪得到了扩展,开始出现在全球其他地区。
现代股票的概念在17世纪起源于荷兰,并逐渐传递到其他国家。
20世纪,金融市场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世界金融中心不再仅限于欧洲和美洲,亚洲、中东和澳大利亚都崛起为公认的金融中心。
在二战后,各种金融工具激增,包括衍生品、债券、外汇和期货等。
金融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的历史表明,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政治和社会变革也会影响金融制度的发展。
例如,二战后国际货币形势的改变促使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规定美元为地球货币,将美元与金本位制直接挂钩。
该协议的解除在20世纪70年代导致汇率波动和经济危机。
由此,英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经受过一次经济危机,迫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
总的来说,对于经济的发展,金融制度的重要性一直是存在的。
金融的历史就像人类社会进化史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变革和世界贸易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
可以预料,未来这些因素还将继续影响金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结语本文回顾了金融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物物交换开始,到现代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功能的改变。
黄金市场的金融史与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近几个世纪以来,黄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货币市场中充当着重要的储备资产,而且在金融危机中也发挥着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金融史为线索,结合金融危机案例,对黄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一、黄金市场的发展历程黄金起初作为一种贵重的物品,主要用于饰品和工艺品制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黄金的货币属性,并开始将其作为交易媒介。
古代社会很快意识到了黄金的流通价值,并发行了各种形式的黄金货币,从而创建了早期的黄金市场。
随着贸易与商业的发展,黄金市场逐渐趋于完善。
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以及欧洲的贸易都起到了推动黄金市场发展的作用。
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地带来了大量黄金,而印度的的黄金也不断流入市场。
这些因素加速了黄金市场的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市场变得更加国际化。
国家开始储备黄金以保护自己的经济。
同时,黄金交易所的发展使黄金交易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黄金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每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投资者往往会转向黄金以保护自己的财富。
黄金被认为是保值和抵御通胀的标志,这使得其在金融危机中备受青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这次危机中,大多数资产价格暴跌,投资者纷纷转向黄金。
作为避险资产,黄金价格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并相对上涨。
这一情况进一步证实了黄金在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三、金融危机对黄金市场的影响除了黄金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金融危机本身也会对黄金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通常导致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需求下降,而对低风险资产如黄金的需求上升。
这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并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其次,金融危机会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胀的风险,这加强了黄金作为抵御通胀的避险资产的地位。
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采取刺激措施,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最终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
黄金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其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
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
因为黄金本身发出光泽,黄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闪耀的黄昏",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触摸的太阳"。
因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34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黄金的角色缰的野马大幅增长。
尤其是美国的美元货币发行。
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每年发行的2/3 左右的美元货币供应流到了世界各地。
而全球出现通胀或者泡沫、债务快速增长,美国却不用考虑它对全世界所负的责任。
随着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发展,黄金的货币功能并没有彻底消失。
黄金具有其他物品所不具有的特质:充当过货币,单位价值较高;具有工业使用价值,而供给又较为有限;质地均匀,能够有效分割;具有普遍可接受性,流动性好;宜于窖藏,长期收益率较高;避险功能齐全,可以有效分散风险,等等。
在避险和保值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物质可以与黄金相媲美。
黄金没有了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功能,但仍具有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功能。
可见黄金依然还在发挥着货币的部分职能。
黄金已经并将长期成为纸币本位制度下抵御通胀和货币贬值的有效工具。
从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来看,黄金非货币化的过程会放缓。
在某些阶段,黄金的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货币职能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甚至是增强。
为此,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将黄金作为主要国际储备之一。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多元化的变革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美元充当主要国际货币不仅是因为美国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美元有能力与黄金挂钩,而且还因为美国在全球贸易和GDP 中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时至今日,美国仅占全球贸易的10% 不到和全球GDP 的15%,但美元仍占到全球支付结算的约一半,这就显然不合理了。
2002 年欧元的诞生加快了货币多元化的趋势。
近20 年来,美元不再是一币独大,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比重开始明显减少。
2009 年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比重开始缓步上升,尽管现在的比例不高,但发展趋势还是十分明朗的。
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演进的过程中,主要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多元化的变革过程中。
Column专栏1月刊 202035New Business净买入;2018 年净买入656 吨,2019 年上半年则净买入374 吨。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体系也经历了多次的变迁,从最初的金本位制到现在的现代货币体系,一路走来波澜壮阔。
这篇文章将带你回顾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国家货币可自由兑换成黄金的货币制度。
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盛行,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货币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有点是稳定汇率、保证贸易和投资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金本位制的首要国家是英国,其他国家逐步加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
由于战争对黄金产量的影响,加之多数国家都需要大量黄金来支付军费,最终导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贸易互易上的混乱。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议于1944年7月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酒店举行的金融会议上被签署,由此得名。
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了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盎司。
世界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与美元汇率挂钩,从而建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该协议旨在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而瓦解,最终导致了今天的现代货币体系。
三、现代货币体系现代货币体系是指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由各国政府签署的国际协议和协议的执行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是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货币体系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兑换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的意思是,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而自由兑换制度则是指可以在国内外自由交换货币。
这种现代货币体系也存在其缺点,如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
结论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是一个大的历程,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到现代货币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兑换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随着世界经济和交往的不断加强,国际金融体系还将继续进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为全球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黄金金融体系发展历史一、十九世纪以前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黄金都作为各国的主要货币,无论是古埃及、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还是东方的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中国的历朝历代,每一次帝国扩张和收缩都伴随着对黄金的追逐和掠夺。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由于西方各国对通往东方寻找财富之路的渴望,虽然最终没能到达马可波罗游记里的黄金国度中国,但是也让西方发现美洲地区的巨大财富,随殖民地的开辟和贩奴运动的兴起,美洲和拉美地区的大量黄金流向欧洲新贵——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皇室。
工业革命之后伴随英国在贸易和军事领域的崛起,大量黄金由随着其巨大的贸易量从世界各国流入英国,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业绩。
十九世纪以前,虽然黄金显示出了其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普遍用于交易,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各国都共通的具有一定计价比例的货币体系。
二、十九世纪到1930年——金本位制出现十九世纪,随着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以及殖民地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大宗商品贸易量的激增,各国都急切的需要寻求一套共通的货币体系作为财富流通的媒介。
黄金作为货币基准的“金本位制”应运而生。
也就是各国都先后确定了黄金作为货币的地位。
英国于1816年颁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23年银行发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实现真正的金本位制,欧洲其他国家也先后于1878年挺银币铸造,转向“金本位制”,至此黄金成为国际上共通的支付媒介,不但用于进出口贸易,还作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债务偿还方式。
金本位制的确定要求各国发行货币的数量都受到国家黄金库存的限制,国家不得无限制的发行货币,避免了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货币具有一定的市场信誉。
但是随着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国内财富急剧增多,而黄金的有限性导致了国家的黄金储备不能满足货币的发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筹措巨额的军费开支和预算,大规模的超发货币,造成货币贬值,黄金与货币的兑换断裂,金本位制形同虚设。
黄金货币的发展历程黄金曾经长期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属性,执行货币职能,作为交易媒介及财富计量的标准。
1976年以后虽然黄金已非货币化,但仍是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情况下较可靠的保值手段和避险工具。
标签:黄金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非货币化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类开始认识黄金,这种颜色亮丽的贵金属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顶礼膜拜,它曾经长期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属性,执行货币职能,作为交易媒介及财富计量的标准,虽然当前黄金已非货币,但黄金仍是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情况下较可靠的保值手段和避险工具。
一、皇权垄断时期的黄金货币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时代已经在使用黄金,黄金被认为是神的恩赐,宗教供奉的神灵广泛采用黄金来修葺,法老的饰物甚至死后的棺材用黄金装饰,珍惜的黄金被当做皇权和财富的象征,一般平民难以拥有。
公元前564年,小亚细亚西部的一个富庶小国—吕底亚国(位于今土耳其西部)铸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金币,金币开始用于当地商业活动交易中,黄金从此开始被作为货币走向大众化,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公元306年,为维持军队的统治,刚刚即位的君士坦丁大帝铸造重量及纯度非常稳定可靠的拜占庭金币(包括苏勒德斯币和半西斯币),这种金币持续发行了700多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之后没有哪一个王国的货币可以与之相比,被后世谓为“中世纪的美元”。
黄金史学家格林称:“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
”以金属作为货币的欧洲长期受制于“钱荒”,这种情况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得以改善。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殖民者为了掠夺金银,对美洲、非洲的当地土著居民进行了疯狂的奴役和残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
仅葡萄牙在16世纪就从非洲掠夺黄金276吨,西班牙在1545至1560年间平均每年运回5500千克黄金,一度控制了世界金银开采量的83%,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提供了原始积累,成就了欧洲的黄金之梦。
关于黄金货币属性的分析以及黄金再货币化的探究摘要:自从出现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之后,世界的黄金的价格不断攀升,而同时,美元的价位却开始出现低迷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大金融领域对于黄金在货币化的可能性以及研究再次变成了现今世人关注的焦点。
其实,在很久以前黄金曾因为其具备商品与货币的两种属性而在世界的经济与货币舞台上升腾不止,不过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这才导致了黄金作为货币地方式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众人都很清楚,其实这种退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出。
而本文在以黄金与货币的关系为背景下,对黄金所具备的货币属性及黄金的货币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黄金的货币职能和黄金的再货币化进行深入性的探析。
关键词:黄金货币属性;分析;货币化;探究黄金作为一种稀有且贵重的金属,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具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代表性和价值稳定性的特点。
一直以来,黄金都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价值衡量尺度,同时更是用来商品交换以及财富累积的重要象征,这便使得黄金具备了其他商品所无法具备的货币属性。
然而,在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后,由于美元的价位不断下滑,这便导致了大量的美元流入到黄金市场,这便使得黄金的价位再次攀升。
其中,特别是在2010年9月份时,因为纽约的商品交易所中所定位的黄金价格已然达到1210.40的美元,这便让黄金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目标,于是,对于黄金是否会再货币化的问题一时间成为了人们不住讨论的对象。
一、黄金的属性社会发展到今天,黄金作为原始货币以及现今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代表,黄金具备了商品和货币两种属性。
其中,黄金的特殊属性在于,它在作为一种商品时具备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它在作为货币时,同样具备着使用价值。
所以,黄金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存在,它的双重属性让人们不断地对其展开深刻的研究。
而简单来说,只不过是黄金在不同的阶段时,其具备的两种属性都有着各自的突出罢了。
不过,本文在进行黄金属性的探析问题是,主要以黄金具备的货币属性为重点研究对象1.黄金的商品属性因为黄金是一种极为贵重的金属,所以它具备着商品属性,而且一般都应用在生产和交易上面,所以说它具备着自身的价值和使用的价值。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一、金本位制的兴衰19世纪之前,黄金一直处在被皇权贵族垄断时期。
1816 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确定了金本位制。
1 9 世纪7 0 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诸国及日本先后施行这一制度,这一时期的金本位制是典型的金币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向国外输出,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本位制的基础。
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许多国家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在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金本位制也逐渐被各国放弃。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秩序,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二、黄金非货币化进程2O 世纪60 年代开始,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和美元危机使美国经济面临困难,大量黄金流出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黄金”本位制逐渐动摇,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
1973 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美元作为一种标价货币,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发行不再受到黄金的制约,变成了纯粹的信用货币。
从此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
l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头加协议以黄金“非货币化”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重点,协议确认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并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存的黄金分批拍卖。
1978年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协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等。
至此,黄金非货币化进程结束,国际性黄金市场开始形成。
黄金非货币化虽然在法律上终结了黄金的货币职能,但黄金并没有真正退出货币流通领域,它还保留着货币的诸多功能。
黄金虽然不再做商品价值的尺度和定价标准,但它的价格却能反应经济的通货膨胀水平。
案例一:
黄金货币金融属性的变迁
中国是最早将黄金作为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在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就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了。
欧洲最早的金币奥古斯塔铸造于1231年,1252年佛罗伦萨铸造了著名的金币弗罗林。
以中国为例:
殷商及西周时期,黄金作为制造装饰品的贵金属很早就为人们所喜爱。
根据《春秋》、《管子》等文献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经具备了以下功能:
第一,交换手段;第二,价值尺度;第三,国际货币(“国际”是指当时的诸侯国之间);第四,大量用于赏赐、馈赠、贿赂。
到了秦朝至西汉时期,黄金货币开始盛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规定黄金为“上币”。
西汉交易中盛行用黄金,小宗买卖都使用铜钱,价值大的均以黄金计算,关系重大的活动都使用黄金。
在此阶段黄金充分履行着赏赐、贮藏财富以及价值尺度的职能。
东汉至隋朝时期黄金的流通作用减退,黄金愈加贵重,黄金的用途有了很大改变。
用于大额支付和商品交易的情况锐减。
黄金主要用于贮藏和装饰。
第一,黄金充分发挥了价值保值的作用。
第二,奢侈的黄金饰品成为时尚。
南北朝时,黄金制的钱币开始出现。
唐宋时期黄金货币作用的上升,唐代金银仍被视为财富宝藏,用于赏赐和馈赠、贿赂等。
元朝以后黄金货币作用的消失,元朝以后,纸币逐渐流行,黄金进一步退出流通领域。
尤其是明朝,曾明令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黄金的货币地位正式被取消,黄金主要起贮藏作用。
在近代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
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政府规定金银之间的价值比率并按这一比率无限买卖金银。
此时,黄金的金融属性充分体现在:
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时间货币的职能上。
历史上第一个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核心本位货币。
到1914年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
黄金是货币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也是最后一个本身拥有价值而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价值尺度的实质性货币。
黄金是本位货币,是国际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可支付贸易赤字,可作国内货币流通。
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
一战对金本位带来冲击,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黄金紧缺并且受到官方控制,“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的金融属性主要体现在其货币职能方面:
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随着美元的逆差、黄金储备的减少以及美元过剩等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
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1978年4月1日,“牙买加协议”生效,协议规定黄金非货币化,黄金既不再是各国货币的评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
牙买加协议使黄金失去了其最直接的金融属性――货币职能。
尽管黄金不再在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黄金仍可作为一种能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资产,黄金具有其独特的流通性和变现性,仍是重要的国家储备资产和战备资源。
作为投资载体,黄金仍与金融活动保持着关系,信用货币缺乏的情况下,变现黄金是最后支付手段。
尽管黄金逐渐被非货币化,但黄金的金融属性仍然在多次事件中凸显:
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亚洲东南亚多国货币汇价急跌、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中、2002年全球反恐和印巴紧张局势以及今年4月一意孤行的美国对伊拉克战局中,黄金价格上升,成为瞩目的焦点。
在当代,黄金仍然是各国外汇储备地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央行认为不管黄金的价格如何变化,它仍然是全球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央行目前拥有黄金储备
875.6吨.占外汇储备总量的50%。
近年来,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央行试图减少部分黄金储备,也有发展中国家在增加外汇储备,但是总体情况来看,黄金储备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利用黄金也产生了新的融资方式。
一般黄金融资包括黄金股票、黄金债券、黄金借贷、黄金租赁等。
例如,黄金借贷就是商业银行以黄金作为贷款(只收取利息),客户用黄金偿还的一种融资方式,俗称“借金还金”。
这是黄金具有货币和商品双重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黄金生产企业的融资方式。
80年代黄金借贷成为金矿开发的一种融资方式(由泛大陆金矿有限公司1984年向梅斯西太平洋集团贷款6万盎司黄金用于开发该公司的帕丁顿金矿首创),因其利率远低于货币贷款利率而受到黄金生产企业的青睐。
在这种融资方式中,央行无需承担风险直接将黄金储备贷给黄金生产企业,以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
商业银行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向央行申请黄金贷款.获得贷款后.通常按黄金贷款企业的要求将黄金在现货市场上出售;获得的资金转为借款人所需的项日开发资金;借款企业以项目未来生产出的黄金归还黄金贷款本息,借金还金有锁定黄金价格、规避价格下跌的保值功能。
而通过黄金租货业务,黄金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向黄金首饰加工企业提供黄金租赁服务.以降低原材料库存.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一类是用于实物交易的条块金、金币;一类是“纸黄金”,以记账方式来表明黄金买卖的黄金存折,适合个人投资者利用金价波动人市交易,赚取利润。
思考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黄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代,黄金仍然具有货币金融属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