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共1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7
传统节日主题班会引言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每年到了这个节日,我们都要庆祝并传承着这些传统文化。
班会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了解和领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班会上举行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
活动准备选定节日在校历和历史传统文化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在选定节日时,可以根据季节、学校教学进度、学生兴趣等因素进行考虑。
策划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节日背景了解该节日的传统含义、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让同学们对节日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究,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来自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经验。
制作特色手工可以通过手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春节可以制作灯笼、年画、对联等,端午节可以制作粽子,中秋节可以制作月饼等。
贴窗花可以贴一些窗花装饰班级活动室或教室,这对于节日气氛的建立和班级的装饰有很好的作用。
表演文艺节目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传统文艺节目,比如京腔评书、传统歌舞和乐器演奏等,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宣传活动前应该及时宣传,让更多的同学知道这个活动,并参与其中。
通过班级公告、海报、微信推送等多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
环节安排活动开场在节日主题班会的开始,可以播放一些与该节日有关的音乐或视频,先让同学们感受节日气氛,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活动内容和安排。
赛制竞赛可以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制作粽叶比赛、剪纸比赛、诗词比赛等。
这些有趣的游戏根据不同的节日,既可以让学生学会传统文化的技艺,又可以融洽班级关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表演文艺节目在活动中,可以邀请一些擅长传统文艺的同学上台表演节目,如传统乐器演奏和唱歌、舞蹈等,让更多同学有机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传统节日一、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活动形式竞猜、朗诵、观看视频等三、活动流程(一)开场白(XXX)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今天由我和魏馨怡为大家主持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民俗风情。
(二)竞猜活动(XXX)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
(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以后,播放视频。
)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下面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
(三)各个节日介绍1、(XXX)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可热闹了。
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穿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写的就是春节的情景。
(出示ppt)“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之,在春节家家户户焕然一新,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和它的习俗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2、(XXX)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红包,让我们走进第二个节日——元宵节。
北宋欧阳修有一首诗《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衣衫袖。
”多么美的诗句啊。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元宵节人们都在干些什么。
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3、(XXX)“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资源一般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内容,一般包括教案、课件、引用内容等,有了教学材料的支持,课堂内容会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相对有趣的环境下掌握学习内容。
教案是老师们经常需要准备的材料,好的教案能够把知识点融入到具体场景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习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教案,能够提升教学材料的设计水平,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为大家整理了优质教学教案等资源案例,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在这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里,让我们把粽叶轻轻地展开,包好所有的感恩和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主要给大家传统节日中学班会,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一篇活动目的: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题。
准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活动过程:(一)活动的步骤: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 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 培养爱国情感。
(二) 活动的具体过程一、宣布主题:班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队会现在开始!有请两位主持人。
主持人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主持人乙: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主甲: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主乙:秦砖汉瓦、万里长城、中国瓷器、园林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甲: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主乙: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主甲: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吗全班答:想。
主甲:今天,我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全班答:中国结。
主甲: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结的资料吗学生A:……主甲:(介绍自己的中国结)谢谢大家。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承华夏优秀文化——小学主题班会一、设计意图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
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之又少,或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混为一谈,或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活动。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1.学生在课外通过书籍和电脑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老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四、活动过程(一)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庆祝新年的到来。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表达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一篇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二.活动时间:----年9月_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 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3).说中秋节的由来.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出示图片1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李白的《静夜思》)队员齐背《静夜思》.(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2.举办月饼宴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① 送月饼: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四.中秋灯谜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2.重逢.猜一字(观)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六.老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二 .中秋由来.习俗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八月十五中秋节 (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三 .七嘴八舌话中秋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 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嫦娥奔月.玉兔捣药······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3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4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2 .活动二 :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难点 (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状物(教学生用比喻)1 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2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结尾寄情 (篇末点题)1 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2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四.出示一篇小范文板书:1 短信祝福2 中秋的由来.习俗3 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4 结尾抒情五.布置作文《中秋月圆》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三篇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二.活动时间:20--年9月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四.活动地点:八(1)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 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3).说中秋节的由来.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出示图片1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李白的《静夜思》)(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2.举办月饼宴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① 送月饼: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四.中秋灯谜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2.重逢.猜一字(观)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六.老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四篇一.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2.通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三.活动准备:1.歌曲:《但愿人长久》.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4.学生带好月饼.四.活动过程:1.中秋习俗交流.2.故事交流:《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中玉兔》.3.表演节目4.朗诵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同学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五.活动小结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