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通辽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91 KB
- 文档页数:14
2018年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汇编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经常表现为( )A.以课堂为中心B.以教师为中心C.以书本为中心D.以学生为中心正确答案:B解析:“师道尊严”在师生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在日常管理上则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答案:C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相一致;②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 )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正确答案:C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行为决策的能力。
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果断性。
4.“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心理学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正确答案:C5.某教师上课时发现,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总是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点名提问总能答对。
下列做法中,最合适该教师的是(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善课堂表现,提高学业成绩。
小明回答问题总出错,说明小明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充分思考;小强能回答对问题但是不爱主动举手,说明小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D项最符合题意。
2018招教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1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B.递进的C.互补的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吻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谈论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叹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勤奋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授课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详尽的、简易的知识,在授课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表现了教育要适应少儿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牢固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平时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整体称为()。
A.公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系统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初版的《课程与授课的基本源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出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一般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研究课程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种和动物的饲养。
上述情况属于以下哪一种授课方法?()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9.在授课过程中,重申知识教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道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峙的现象,应重申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弘扬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质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结性D.正面启示积极引导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够”。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学部分》《教育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一)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就是( B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机制D.教育体制2.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3.教师向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和概括科学的结构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是( C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话4.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谈话的问题和顺序以及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这是哪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D )A.演示法B.练习法C.讨论法D.谈话法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 B )A.参观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谈话法6.读书指导法属于( A )的教学方法。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B.以直接感知为主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引导探究为主7.参观法属于( B )教学方法。
A.以引导探究为主B.以直接感知为主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8.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B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9.教学方法的特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指的是( B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0.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这是( C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是( A )A.实验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习作业法12.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促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都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学方法是( D )A.实验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习作业法1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 D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4.现代教学提倡以( A )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杜威2。
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A.顺序性 B。
阶段性 C.个别差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
《论语》 B。
《学记》 C.《孟子》 D.《大学》4。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5。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
名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018年教师招考真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答案:B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答案:A4.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并于同年ll月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标志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德育过程一般是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但在具体的德育的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持之以恒,又或导之以行。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属于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对于教学的独特认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答案:A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平行教育”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2018年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且还提出了性善论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C解析: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凝练教育中的艺术属于教育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它使教育活动充满艺术性,充满人性的光辉。
下列关于教育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艺术具有艺术的普遍特征,如创造性、情感性等B.教育艺术是个体随心所欲的产物C.教育艺术的发挥要以教育规律为基础D.教育活动中的方法艺术、组织艺术、言语艺术都属于教育艺术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教育艺术的特点有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
教育艺术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和随意性,但并非个体随心所欲的产物。
3.《礼记.学记》有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体现了( )的教育观。
A.举一反三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正确答案:C4.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以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
这体现了教育在( )方面的作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C.促进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D.利于人口迁移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②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③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④有助于人口迁移。
2018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段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与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6、发达国家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式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研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研究活动方式的过程是()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12、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评价,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文化层面。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对研究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快速检验假设,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___发明锯子B、___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___发现桃花源解析:A、真正的创造指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___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___B、___C、___D、___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___B、___C、___D、___解析:D___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___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B、班主任C、级任导师D、班委会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研究的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___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解析:D研究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惯成自然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研究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研究需要B、研究期待C、研究动机D、研究态度解析:C、本题考查研究动机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