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高品质版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5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创设了看电影的情境,提出能不能坐下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用估算解决问题,但是当时只进行了粗略的估量。
对于“223+234”的计算,可适当避开准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
教材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给出了应用往小估的策略,得出中间数,并不断调整估算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体会需要依据数据的状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用估算解决问题,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当时的要求是估成整百,整千或整十的数进行计算。
在本课的估算中,学生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由于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制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敏捷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需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近似数。
找出下列各数相邻的整十数。
182 346 602 871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203 194 517 999师:今天我们学习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近似数的内容,为估算教学做准备。
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了解学生已有学情,为后面课程的进行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题4。
(一)阅读与理解1、阅读与理解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2、讨论解题思路师:要想解决六年级的学生能不能同时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预设:223+234=?3、适时引导,引入估算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预设:可以先估算。
教案:第二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估算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估算。
2. 估算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3. 估算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估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四舍五入”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用估算解决问题》2. 主要内容:估算的概念、方法、应用。
3. 重点与难点:掌握估算方法,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两个例子,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
2. 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估算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来引出估算的概念。
教案:《用估算解决问题》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估算的概念及方法2.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快速计算的问题,如何才能快速得出答案呢?3. 引入估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估算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估算的概念:估算是在保证计算结果大致正确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出答案的一种计算方法。
2. 讲解估算的方法:a. 四舍五入法:将数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然后进行计算。
b. 分解法:将数值分解成几个容易计算的数,分别计算后相加或相减。
c. 类比法:找到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容易计算的问题,通过计算相似问题的答案来估算原问题的答案。
3. 举例说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计算时间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估算过程和答案,互相交流学习。
3. 针对学生的估算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算技巧。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较难的估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巩固估算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估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强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出示一些课后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
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