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94.80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风洞综述)一.概念及原理风洞(wind tunnel),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空气动力学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原理:用风洞作实验的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为确保实验准确模拟真实流场,还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
但由于风洞尺寸和动力的限制,通常只能选择一些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模拟。
此外,风洞实验段的流场品质,如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度、平均气流方向偏离风洞轴线的大小、沿风洞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截面温度分布的均匀度、气流的湍流度和噪声级等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二.风洞发展简要回顾风洞设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低速风洞发展阶段、超声速风洞发展阶段、跨声速风洞发展阶段、高超声速风洞发展阶段、风洞设备更新改造和稳定发展阶段、风洞设备发展适应新需求、探索新概念风洞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型号发展数量的减少,一方面,风洞设备在数量上呈现出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又缺少能满足未来型号精细化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风洞。
三.近期风洞改造和建设工业生产型风洞的更新改造最主要特点是风洞设计的多功能性、可扩展性、技术的先进性,风洞建设也呈现出创新的特点。
主要包括:吸收试验段内的大部分噪声,提高风洞试验Re或模拟能力等。
另外还有:感应热等离子体风洞(通过高频电发生器以感应偶合的方式将亚声速或超声速射流加热到极高温度(5000℃~10000℃),这种等离子风洞主要用于防热研究)四. 风洞发展的未来趋势1)“安静”气流风洞不仅气动声学风洞需要“安静”的风洞,高品质的任何类型风洞都需要“安静”的风洞。
2)亚声速高升力飞行风洞风洞Re模拟能力直接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经过多年论证研究,NASA提出了高升力飞行风洞(HiLiFT)的概念。
风洞试验研究综述剖析【专业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风洞试验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发展过程和模拟方法。
大气边界层的模拟方法主要有主动模拟方法和被动模拟方法,前者包括多风扇风洞技术与振动尖塔技术,后者采用尖劈、粗糙元、挡板、格栅等装置进行模拟。
被动模拟技术较为经济、简便,所以得到了广泛采用。
关键词:风洞;大气边界层;主动模拟;被动模拟.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WindTunnelsxude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re introducte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ethods of the technology. The method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imulation contain active simulation and passive simulation. The active simulation mainly include multiple fans wind tunnel technology and vibratile spire technology. The equipments of the passive simulation main include spire, roughness element, apron and gridiron. The passiv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economical,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Key words:wind tunne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ctive simulation; passive simulation.一、引言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由于风致振动而破坏的风毁事故,首次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认识到了风的动力作用的巨大威力[1]。
综述一、概念风洞即风洞实验室,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要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洞中反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
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的流动必须与实际流动状态相似,即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
但由于风洞尺寸和动力的限制,在一个风洞中同时模拟所有的相似参数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模拟。
此外,风洞实验段的流场品质,如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度、平均气流方向偏离风洞轴线的大小、沿风洞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截面温度分布的均匀度、气流的湍流度和噪声级等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二、发展历史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是英国人韦纳姆于1869~1871年建成,并测量了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它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箱。
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
风洞设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低速风洞发展阶段、超声速风洞发展阶段、跨声速风洞发展阶段、风洞设备更新改造和稳定发展阶段、风洞设备发展适应新需求、探索新概念风洞发展阶段。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拥有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电弧等风洞。
三、分类按实验段气流马赫数可以分为低速风洞、亚音速风动、跨音速风动、超音速风动、高超音速风洞、超高声速风洞六种。
四、结构风洞主要由洞体、驱动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组成,各部分的形式因风洞类型而不同。
洞体是有一个能对模型进行必要测量和观察的实验段。
实验段上游有提高气流匀直度、降低湍流度的稳定段和使气流加速到所需流速的收缩段或喷管。
小型风洞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风洞技术的不断完善,小型风洞在
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就小型风洞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型风洞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小型风洞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航空航天技
术的不断发展,对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小型
风洞可以模拟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流情况,为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
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小型风洞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非常广阔。
其次,小型风洞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建筑物在
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风压、风载等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小型风洞可以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压情况,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安
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小型风洞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
巨大。
另外,小型风洞在汽车工程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汽车在高速行
驶时会受到气动力的影响,而小型风洞可以模拟不同速度下的气流
情况,为汽车外形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小型风洞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的来说,小型风洞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其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风洞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小型风洞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型风洞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风洞的原理和应用风洞是一种模拟大气环境和气流特性的实验设备,通过在绝对静止或运动的气流中放置被测试物体,可以模拟飞行、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中的气流以及相关物理特性的实验和研究。
风洞的原理主要包括原始气流产生、气流加热和冷却、气流控制和测量等几个方面。
1.原始气流产生:风洞需要产生足够的气流速度和压力,以模拟真实环境的风。
在风洞的入口部分,使用风机或压缩机产生一定的气流,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测试区域。
气流的产生需要考虑流量、速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
2.气流加热和冷却:由于测试物体的实际工作条件可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了模拟这种情况,风洞需要对气流进行加热和冷却。
加热可以通过电加热器、燃烧器等方式实现,而冷却则可以通过制冷机或传热系统实现。
3.气流控制:为了精确控制气流在测试区域中的速度和方向,风洞需要使用各种气流控制装置。
常见的气流控制装置包括风门、风管、喷口等。
这些装置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以满足实验的需要。
4.气流测量:为了对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风洞需要配备一系列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
常见的气流测量设备有风速仪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风洞的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1.航空航天领域:风洞可以用于模拟飞机在不同速度、高度和气流条件下的飞行状态,以测试飞机的气动性能和飞行稳定性。
通过风洞实验,可以研究和改进飞机的气动外形设计、翼型、舵面的形状和位置等。
风洞还可用于模拟火箭、导弹等飞行器在大气层内的气动特性,以提高其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2.汽车工程领域:风洞可以模拟汽车在不同行驶速度、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通过风洞实验,可以优化汽车的外形设计、减轻阻力、降低风噪声等,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行驶稳定性。
此外,风洞还可以用于测试两车相遇时的气流效应,研究车内风噪声和空调系统的性能。
3.建筑工程领域:风洞可以模拟风荷载对建筑物的作用,包括风压、风速和风向等。
风洞试验的基本原理风洞是个啥玩意儿?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风洞啊,那可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大功臣呢!风洞试验,听起来是不是就很神秘?那它的基本原理到底是啥呢?咱就先从风洞的构造说起吧。
风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风的通道,里面有各种复杂的设备。
想象一下,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风箱,只不过这个风箱可不是普通的风箱哦。
它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速度和方向的风,就像一个魔法盒子,能变出各种神奇的风。
风洞里面有个测试段,这可是关键部位。
测试段就像是一个舞台,各种被测试的物体就在这里登场。
比如说飞机模型、汽车模型啥的。
当风从风洞的一端吹过来,经过测试段的时候,就会对放在那里的模型产生作用。
这就好像一阵强风刮过一片草地,草会被风吹得弯下腰来。
那被测试的模型呢,也会在风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反应。
风洞是怎么产生风的呢?这可就厉害了!它通常是通过大功率的风扇或者压缩机来实现的。
这些设备就像大力士一样,能把空气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这就好比一个超级大的吹风机,只不过这个吹风机的风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它可以产生每秒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风速呢!在风洞试验中,科学家们会通过各种仪器来测量被测试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力矩。
这些仪器就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比如说,当风刮过飞机模型的时候,仪器可以测量出飞机模型所受到的升力、阻力和力矩等。
这就好像一个细心的医生在给病人做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
那风洞试验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说在航空航天领域,飞机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风洞试验。
通过风洞试验,科学家们可以了解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从而优化飞机的设计。
这就像一个雕塑家在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作品,让它变得更加完美。
在汽车制造领域,风洞试验可以帮助汽车设计师降低汽车的风阻,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这就好比给汽车穿上了一件更加合身的衣服,让它跑得更快、更省油。
风洞试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它需要科学家们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小型风洞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风洞研究小组向大家汇报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情况。
小型风洞是一种用于研究流体运动和模拟实际环境下气流条件的实验设备。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当时,由于国内大型设备的匮乏和技术水平的不足,科研单位开始建设小型风洞,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风洞工作流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小型风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型风洞研究中心。
这些中心拥有各类小型风洞设备,并且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人员队伍。
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不仅仅在国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的小型风洞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并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小型风洞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与先进国家的合作。
通过与国外风洞研究机构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我们融合了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了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国际上的风洞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这为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小型风洞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比如,小型风洞的设备和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我国科研事业的需要;同时,我们的科研人员队伍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面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合作,不断推动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
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小型风洞设备的研制和升级;我们将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将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我国小型风洞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谢谢!。
风洞文献综述Wind Tunnels Document Summary一、前言风洞,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风洞设备的建设发展与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紧密相联。
在航空飞行器发展早期,对空气动力问题的探究促使了风洞的诞生。
1871年,英国人温霍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风洞。
随着飞机、导弹、航天飞行器发展,20世纪30~80年代,迎来了风洞建设的高峰期,低速、跨声速、超声速、高超声速各类型风洞得到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拥有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电弧等风洞。
由于实际流动的复杂性,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中的许多课题还不能单纯依靠理论或计算方法解决,因而风洞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二、风洞的发展简要回顾风洞设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低速风洞发展阶段、超声速风洞发展阶段、跨声速风洞发展阶段、高超声速风洞发展阶段、风洞设备改造和稳定发展阶段、风洞设备发展适应新需求阶段、探索新概念风洞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型号发展数量的减少,一方面,风洞设备在数量上呈现出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又缺少能满足未来型号精细化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风洞。
三、风洞的组成风洞主要由洞体、驱动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组成,各部分的形式因风洞类型而不同。
根据驱动系统的不同有两类,一类是运转时间长,运转费用较低,多在低速风洞中使用的连续式风洞。
另一类是工作时间可由几秒到几十秒,多用于跨声速、超声速和高超声速的暂冲式风洞。
四、风洞的种类风洞种类繁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实验段气流速度大小来区分,可以分为低速、高速和高超声速风洞。
①低速风洞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流式风洞;另一种是回流式风洞。
低速风洞实验段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形式,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长度视风洞类别和实验对象而定。
60年代以来,还发展出双实验段风洞,甚至三实验段风洞。
中国建成的具有柔壁喷管的三音速风洞实验段尺寸为1.2×1.2米2,跨音速时采用部分排气在回流道内循环的下吹-引射工作方式,超音速时为下吹工作方式。
②高速风洞实验段内气流马赫数为0.4~4.5的风洞。
按马赫数范围划分,高速风洞可分为亚声速风洞、跨声速风洞和超声速风洞。
⑴亚声速风洞风洞的马赫数为0.4~0.7。
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同低速风洞相仿,只是运转所需的功率比低速风洞大一些。
⑵跨声速风洞风洞的马赫数为0.5~1.3。
第一座跨声速风洞是美国NACA 公司在1947年建成的。
此后跨声速风洞发展很快,到50年代就已建设了一大批实验段口径大于1米的模型实验风洞。
⑶超声速风洞洞内气流马赫数为1.5~4.5的风洞。
风洞中气流在进入实验段前经过一个拉瓦尔管而达到超声速。
第一座超声速风洞是普朗特于1905年在德国格丁根建造的,实验马数可达到1.5。
③高超声速风洞马赫数大于 5的超声速风洞。
主要用于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模型实验。
实验项目通常有气动力、压力、传热测量和流场显示,还有动稳定性、低熔点模型烧蚀、质量引射和粒子侵蚀测量等。
高超声速风洞主要有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低密度风洞、激波风洞、热冲风洞等形式。
⑴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它是在超声速风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常规高超声速风洞的运行原理与超声速风洞相似,主要差别在于前者须给气体加热。
早期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常采用二维喷管,后期大多数高超声速风洞安装了锥形或型面轴对称喷管。
⑵低密度风洞形成稀薄(低密度)气体流动的高超声速风洞。
它为研制航天器提供高空飞行的气动环境,也是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实验工具。
低密度风洞主要进行滑移流态和过渡流态下的实验,主要模拟克努曾数、马赫数、物面平均温度和滞止温度之比等参数,以及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效应。
⑶激波风洞利用激波压缩实验气体,再用定常膨胀方法产生高超声速实验气流的风洞。
激波风洞的实验时间短,通常以毫秒计。
它的发展与中、远程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展密切相关。
⑷热冲风洞利用电弧脉冲放电定容地加热和压缩实验气体,产生高超声速气流的风洞。
除上述风洞外,高超声速风洞还有氮气风洞、氦气风洞、炮风洞(轻活塞风洞)、长冲风洞(重活塞风洞)、气体活塞风洞、膨胀风洞和高超声速路德维格管风洞等。
五、特殊风洞为了满足各种特殊实验的需要,还可采用各种专用风洞,结冰风洞供研究飞机穿过云雾飞行时飞机表面局部结冰现象。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可能会碰到部件结冰现象。
结冰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和飞行性能。
纵观世界各国, 凡有能力独立研发飞行器的国家, 大多数拥有研究、评估飞行器结冰和防冰的试验研究平台--结冰风洞。
结冰风洞的出现已有60 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飞行器研究的发展, 结冰风洞也在发展中。
为满足不同试验对象的结冰研究要求, 国外发展了多种航空结冰试验设备, 主要有以下4类: (1) 结冰风洞; (2) 发动机结冰试验设备; (3) 低速结冰试验设备; (4) 飞行试验设备。
此外, 国外也发展了许多用于车辆试验的气候风洞, 可以进行车辆结冰试验研究。
在风洞中开展模型结冰试验, 只有模型表面气流、水和冰三者之间的热力学交换、气流中小水滴轨迹和液态水含量、流场等诸多条件满足一定的关系,即遵循一定的相似准则, 风洞结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才有保证。
结冰风洞采用的相似准则:(1)气动力相似; (2) 热力学相似; (3) 水滴轨迹相似; (4) 积冰相似。
六、风洞试验空气动力学实验分实物实验和模型实验两大类。
空气动力学实验按空气与模型产生相对运动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3类:①空气运动,模型不动。
②空气静止,物体或模型运动。
③空气和模型都运动。
1、实验原理风洞一般称之为风洞试验。
简单地讲,就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各种复杂的飞行状态,获取试验数据。
2、不足之处风洞实验既然是一种模拟实验,不可能完全准确。
其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与此同时,相应也发展了许多克服这些不足或修正其影响的方法。
1.边界效应或边界干扰真实飞行时,静止大气是无边界的。
而在风洞中,气流是有边界的。
2.支架干扰风洞实验中,需要用支架把模型支撑在气流中。
支架的存在,产生对模型流场的干扰,称为支架干扰。
虽然可以通过试验方法修正支架的影响,但很难修正干净。
近来,正发展起一种称为"磁悬模型"的技术。
在试验段内产生可控的磁场,通过磁力使模型悬浮在气流中。
3.相似准则不能满足的影响风洞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相似原理,风洞试验很难完全满足。
最常见的主要相似准则不满足是亚跨声速风洞的雷诺数不够。
3、风洞观察。
①观察实验优点:风洞实验尽管有局限性,但有如下四个优点:①能比较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如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②实验在室内进行,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影响小,模型和测试仪器的安装、操作、使用比较方便;③实验项目和内容多种多样,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较高;④实验比较安全,而且效率高、成本低。
因此,风洞实验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以及在工业空气动力学和其他同气流或风有关的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②观察方法:风洞中流态观察方法大致为分两类:第一类是示踪方法;第二类是光学方法。
⑴示踪方法在流场中添加物质,通过照相或肉眼观察添加物随流体运动的图形。
常用的有丝线法、烟流法、油流法、升华法、蒸汽屏法和液晶显示法等六种。
⑵光学方法根据光束在气体中的折射率随气流密度不同而改变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光学仪器。
这种方法不在流场中添加其他物质,不会干扰气体流动,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的空间数据。
它是一种直接显示方法,特别适合于观察可压缩流动和非定常流动。
除了以上两大类方法外,还有一种向流场中注入能量的方法。
如在低密度风洞中向气流发射电子束,使气体分子激发出荧光,荧光的光通量与气流密度大小有关。
根据光通量的变化,就可以显示出气流密度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显示高超声速稀薄气体流动的激波位置和形状以及用于定量测量流场密度。
七、结束语现在建设的许多风洞,往往突破了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单一速度的范围,可以在一个风洞内进行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实验,即三声速风洞。
由于航空和其它工业的迅猛发展, 需要进行全尺寸范围实验研究, 风洞将向更大型化方向发展。
风洞的形式也将越来越复杂,种类越来越多。
未来飞行器精细化设计的发展需求以及等离子体、磁流体动力学等技术在未来飞行器上的应用需求,对现有风洞模拟的真实性和试验能力提出了挑战,促使各国致力于新概念风洞的研究,透过各国关于新概念风洞的研发,可以想象和展望未来飞行器的发展及追求。
参考文献:[1] 战培国, 赵昕.风洞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期刊】航空科学技术,2010.08.15[2] 战培国.结冰风洞研究综述【期刊】实验流体力学 ,2007.09.15[3] 黄志澄. 高超声速风洞发展述评【期刊】力学与实践, 1980.04.30[4] 周勇为, 易仕和. 高超声速静风洞特点和发展概述【期刊】实验力学,2010.04.15[5]R.D.梅塔,P.布雷德肖,胡宗雄 ,龙斯仁.小型低速风洞设计原则【期刊】煤矿安全技术,198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