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
- 格式:doc
- 大小:44.61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中班音乐)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一、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沙锤等;2. 学习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及其发出的音色;3.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4. 创编简单的打击乐曲目,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知道它们的名称和音色;2. 能听懂并跟随节奏,用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听懂并记住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能够独立演奏简单曲目;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打击乐器(木鱼、铃鼓、沙锤等)、音乐教材;2. 学具:幼儿自带的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段有趣的打击乐器表演,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如:《两只老虎》打击乐版本。
2. 认识打击乐器(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听音辨物,了解乐器的名称和音色。
如:木鱼、铃鼓、沙锤等。
3. 学习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5分钟):教师示范各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4. 集体合作演奏(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按照指定的节奏集体演奏。
如:《小星星》打击乐版本。
5. 创编打击乐曲目(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为熟悉的儿歌创编打击乐伴奏。
如:《两只老虎》。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幼儿依次表演自己创编的打击乐曲目,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打击乐器名称:木鱼、铃鼓、沙锤等;2. 打击乐器音色:清脆、厚重、细腻等;3. 打击乐器演奏技巧:轻敲、重敲、摇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中现有的打击乐器,为父母表演一段打击乐曲目;2. 作业答案:幼儿能够完成打击乐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打击乐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种类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如鼓、木鱼、铃铛等;2.音乐播放器;3.课堂布置:将打击乐器摆放在教室中央,以便学生观看。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主题(10分钟)1.教师介绍打击乐器是一种可以通过击打或敲击发声的乐器,并向学生展示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2.教师播放不同打击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3.学生与教师一起合唱《小星星》,并用打击乐器伴奏;4.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模拟乐团”,分组模拟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
步骤三:乐器制作(3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纸板、颜料、画笔、铃铛等材料;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3.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打击乐器,并进行小合奏。
步骤四:一起表演(15分钟)1.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打击乐曲,分配不同的打击乐器给学生;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练习,掌握乐曲的节奏和韵律感;3.学生间互相协作,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演奏技巧;4.学生们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次音乐优质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打击乐器和参与集体合奏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充裕,可以考虑将乐器制作拆分为两个课时进行,以保证学生制作的质量和时间的合理安排;2.部分学生制作乐器时缺乏创意和想象力,可以在前期练习中鼓励学生多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3.对于乐器演奏技巧的教学,可以增加一些示范和练习的时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打击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打击乐器的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打击乐器,掌握基本的打击节奏。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如非洲鼓、木鱼、铃鼓等),音乐CD,教学PPT。
2. 环境准备:宽敞的音乐活动室,适当的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关注节奏。
2. 认识打击乐器:教师展示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观察和触摸,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学习打击节奏:教师示范打击乐器的基本节奏,引导幼儿模仿并掌握。
4. 小组合作演奏:幼儿分组,选择喜欢的打击乐器进行合作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3. 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4. 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进行合作演奏,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引入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小组合作演奏,评估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打击乐器比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表演能力。
灵活教案:适合中班幼儿的有趣打击乐器自由演奏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打击乐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资源。
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但是,幼儿在使用打击乐器演奏时,常常会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弹奏。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款适用于中班幼儿的打击乐器自由演奏教学课程,帮助幼儿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并且在自由演奏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一、前期准备在开始打击乐器自由演奏的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选取合适的乐器我们需要为幼儿选取合适的打击乐器。
可以用手拍、木鱼、三角铁、铃铛、鼓等多种乐器。
在选取乐器的时候,除了考虑到乐器的大小、重量、音色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即乐器的难度不要过大,易于操作。
2.搭配合适的音乐为了让幼儿在打击乐器演奏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妙,我们需要搭配合适的音乐。
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民谣、儿歌、钢琴曲等,属于轻松愉悦的类型,让幼儿在听到音乐的同时能够自由发挥。
3.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将打击乐器自由演奏教学分为若干个阶段,分别教授不同的技巧和方法。
一遍遍地模拟演奏,才能让幼儿掌握演奏技巧,进而在自由演奏中表现得更加自如。
二、教学步骤在前期准备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打击乐器自由演奏教学了。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教学步骤。
1.观察和探索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乐器。
让幼儿在一定的框架下自由探索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让他们能够发挥创造力,同时还能够在观察过程中逐渐熟悉乐器。
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如指定演奏部位、节奏等,让幼儿自行尝试演奏不同的乐器。
2.学习基本技巧在幼儿掌握乐器的基本用法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着手教授一些基本技巧。
我们可以讲解幼儿打击乐器的正确姿势、持久力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幼儿掌握打击乐器基本的演奏技巧。
3.练习节奏我们可以开始练习节奏。
节奏是打击乐器演奏中最基础的元素,幼儿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掌握节奏的精髓。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知道波尔卡的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和使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波尔卡的音乐特点,能够参与波尔卡的打击乐表演。
难点:幼儿能够用石头打击乐器准确地演奏波尔卡乐曲。
三、教学准备:1. 石头、沙子、瓶子等物品。
2. 波尔卡乐曲。
3. 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教师讲解波尔卡的特点,引导幼儿感受波尔卡的音乐节奏。
3. 教师带领幼儿制作石头打击乐器。
4. 幼儿用石头打击乐器进行波尔卡乐曲的演奏。
5. 教师对幼儿的演奏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波尔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石头打击乐器参与演奏。
但在演奏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节奏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打击乐器。
1. 观察幼儿在制作石头打击乐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在演奏波尔卡乐曲时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七、安全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石头打击乐器时使用的是安全物品。
2. 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力度,避免受伤。
3.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打击乐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会,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
3. 开展音乐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需求。
2. 针对幼儿在演奏过程中的问题,修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波尔卡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制作石头打击乐器和演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石头打击乐器,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演奏。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石头打击乐器,并能够跟上节奏进行演奏。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演奏波尔卡乐曲。
三、教学准备:1. 石头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2. 波尔卡乐曲录音或播放设备3. 节奏图示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认识石头打击乐器(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石头打击乐器,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演奏。
3. 学习波尔卡乐曲(5分钟):教师播放波尔卡乐曲,让幼儿听辨节奏,并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4.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节奏图示,引导幼儿按照图示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5. 集体演奏(3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集体演奏,让幼儿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石头打击乐器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集体演奏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对他们的演奏技巧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打击乐器演奏,让家长共同分享幼儿的进步和快乐。
2. 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打击乐器表演,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幼儿的才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确保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集体演奏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八、教学内容:1. 学习新的石头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音乐2. 年龄段:中班3. 课时:1课时4. 教材来源:《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有趣的打击乐器2. 教学内容:(1) 介绍各种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木琴等(2) 教授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和演奏技巧(3) 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合奏和独奏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2) 引导学生模仿教师使用打击乐器,感受音乐的魅力2. 教学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打击乐器,并演示其使用方法和演奏技巧(2) 学生分组尝试使用打击乐器,教师进行指导3. 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 学生独立完成一首打击乐器的曲目,教师进行评价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奏和独奏中的表现3. 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和参与度五、教学反思1.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是否全面介绍了各种打击乐器,是否教授了正确的演奏技巧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团队合作是否顺利3. 对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4. 对改进措施的思考: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打击乐器。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打击乐器的合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 游戏教学: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打击乐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石头打击乐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动手制作和演奏石头打击乐器,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石头打击乐器的介绍和展示。
2. 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的过程和方法。
3. 学习和实践简单的打击乐节奏。
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形状的石头。
2. 彩色颜料和画笔(用于装饰石头)。
3. 音乐播放设备。
4. 简单的打击乐谱。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先播放一段使用石头打击乐器的音乐,引导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2. 讲解:教师介绍石头打击乐器的概念和种类,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石头打击乐器。
3. 制作: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用颜料和画笔进行装饰,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打击乐器。
4. 实践:教师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打击乐节奏,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打击乐器进行练习和演奏。
5. 演出: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小型的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石头打击乐器和演奏技巧。
教学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其他的自然材料,如树枝、贝壳等,尝试制作更多的打击乐器,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创作。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孩子们在制作和演奏石头打击乐器过程中所展现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感知和节奏感方面的进步。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制作和演奏石头打击乐器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评估孩子们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3. 在课后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对音乐和打击乐器的理解和兴趣。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一、课程目标1.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分类。
2.掌握波尔卡乐曲的基本节奏。
3.制作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发展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发展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风琴或者其他乐器可以演奏波尔卡曲目。
2.石头或类似物品、胶带等材料用于制作打击乐器。
3.打击乐器的设计和制作说明。
4.波尔卡曲目和节奏练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可以通过演奏波尔卡乐曲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也可以介绍一下波尔卡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种音乐的起源和流传。
2. 乐器分类与介绍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孩子们介绍常见的音乐分类和乐器种类,让孩子们对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波尔卡节奏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放一些波尔卡节奏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双手拍击,熟悉波尔卡的基本节奏。
4. 制作打击乐器老师带领孩子们利用石头等物品,创作有趣的打击乐器。
可以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把石头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在胶带上加以固定。
5. 小组合作乐队把孩子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一起演奏波尔卡曲目。
孩子们可以合作完成自己的打击乐器和乐队形象设计。
6. 回顾和总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请孩子们回顾一下今天的活动,收集孩子们对今天活动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再介绍一下各种乐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扩展有兴趣的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更多乐器制作,如木琴、铃铛等,开展更多多彩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
五、总结本次教案采用“听说唱做”相结合的教学法,给孩子们创造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们创新,发挥想象和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本课教学既有趣又实用,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锻炼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让幼儿通过打击乐器,体验音乐的乐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打击乐器,通过教授波尔卡这首欢快的歌曲,让幼儿用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来演奏。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波尔卡音乐录音。
•适量的石头。
•打击乐器(可以使用自制的或者教具中的器材)。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与幼儿交流近期的天气,引导他们谈论和描述。
–引导幼儿讨论石头的特点和用途。
2.乐器介绍(10分钟):–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头。
–逐个向幼儿展示石头,让他们观察并描述石头的特点。
–解释打击乐器和如何使用石头作为打击乐器。
3.欣赏欢快的波尔卡音乐(10分钟):–播放波尔卡音乐。
–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感受节奏和旋律。
4.学习打击乐器的节奏(15分钟):–教导幼儿如何用石头打击乐器跟随音乐的节奏。
–分组让幼儿互相敲打打击乐器,练习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5.合奏练习(20分钟):–指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按照指导一起演奏打击乐器。
–观察并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节奏。
–鼓励幼儿自由地发挥,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6.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音乐和打击乐器的感受。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醒幼儿石头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延伸•邀请家长参与音乐活动,与幼儿一起演奏打击乐器。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或社区的乐器展览。
•给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材料,让他们制作自己的打击乐器。
总结通过这节课上的《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教案,幼儿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锻炼音乐节奏感和动手能力,并通过打击乐器来体验音乐的乐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合奏,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乐器的节奏,并在音乐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节课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一、活动背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音乐能培养儿童审美情趣、情感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
而打击乐器是幼儿能够轻易掌握且易于感知的一种乐器,因此这次音乐活动将以“有趣的打击乐器”为主题,让幼儿能够亲身感受乐器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即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2.增进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创造力;4.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三、具体活动安排1.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如小鼓、手鼓、铃铛、木鱼等);•音乐CD;•教具(如图片、课件等);•班级黑板、彩笔等。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展示乐器本次活动首先需要展示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打击乐器的基本种类和演奏方法。
通过有趣的图片、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了解打击乐器的魅力。
第二步:体验演奏教师可以现场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打击乐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打击乐器来产生音乐,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步:音乐游戏让幼儿现场参与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乐器的记忆能力、体验感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音乐活动,幼儿们掌握了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感受了打击乐器的魅力,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同时,音乐活动也增进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由于现场时间比较仓促,我没有能够充分引导幼儿操作打击乐器,并没有让幼儿体验到打击乐器的真正魅力。
下次教学时,我将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耐心、细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更加完善的提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前言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本次教案将围绕着打击乐器这一主题,通过亲手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中,让幼儿们了解打击乐器的分类、演奏技巧及乐器音响的知识,更进一步了解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适合教学时间为2-3节课。
教学目标1.了解打击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
2.能够了解乐器音响的知识,懂得用自己的乐器和他人合奏。
3.通过DIY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4.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的分类图片或幻灯片。
2.几种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如木琴、钢琴、小鼓等。
3.不同的敲打工具,如鼓槌、小铃铛、木棍等。
4.制作打击乐器材料:纸杯、干豆、牛皮纸、颜料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环节1.让幼儿们认识什么是打击乐器,提问:“谁知道什么是打击乐器吗?我们平时听过哪些打击乐器呢?”2.播放一段打击乐器演奏音乐,让幼儿们感受打击乐器的音乐效果。
3.介绍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向幼儿们展示图片或幻灯片,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如小鼓、钢琴、木琴、铃铛等等。
实践环节1.让幼儿们体验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如鼓槌敲击小鼓、拍手敲击木琴等。
2.幼儿自愿参与,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演奏演唱,熟悉乐器和节奏。
3.老师根据幼儿们所学了解,提出专业化的内容,有的孩子能跟随和声和打击,增强积极性。
总结环节1.让幼儿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喜欢?2.提问:一个乐队里都有哪些乐器?打击乐器在乐队中有什么作用?3.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周围有哪些可以敲打的物品,并记下来,为第二节课制作打击乐器做准备。
第二节课导入环节1.让幼儿们带来他们找到的可以敲打的物品,如罐头、纸杯等,围坐在一起展示自己找到的物品。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打击乐器:鼓、铃鼓、木琴等。
2. 音乐播放器。
3. 音乐素材:具有明快节奏感的音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一段具有明快节奏感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2. 提问:你们觉得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重点提示:鼓、铃鼓、木琴等。
活动一:认识打击乐器(10分钟)1. 教师拿出鼓、铃鼓、木琴等打击乐器,依次向幼儿展示并介绍乐器的名称和形状。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打击乐器,并让幼儿触摸乐器的材质和感受乐器的声音。
3.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敲打乐器的动作和声音。
活动二:自由探索(10分钟)1. 将打击乐器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探索和演奏。
2. 鼓励幼儿互相观察、交流,分享他们发现的有趣乐器和音乐。
活动三:乐团合奏(1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几种不同的打击乐器。
2. 教师播放具有明快节奏感的音乐,指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分工合作演奏乐器。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可以鼓掌和欢呼。
活动四:乐器比赛(10分钟)1. 教师组织乐器比赛,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使用打击乐器演奏出高低不同的音调。
2. 比赛分为小组比赛和个人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3. 教师或其他幼儿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结束活动:(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的活动,回顾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感受音乐,放松身心,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 教师鼓励幼儿将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告诉家长。
教学延伸:(10分钟)1.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学唱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让幼儿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合唱。
2. 老师可以邀请艺术专家或音乐家到班级进行现场表演,并让幼儿与他们交流和互动。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石头打击乐器,知道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和打击乐器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石头打击乐器演奏波尔卡。
难点:幼儿在演奏过程中能够保持节奏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石头打击乐器(如石块、木块等)、音乐《波尔卡》、音响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保证幼儿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3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石头打击乐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波尔卡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基本部分(7分钟):(1)教师示范演奏波尔卡,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2)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打击乐器,按照教师示范的演奏方法进行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演奏姿势和节奏。
(4)幼儿集体演奏,教师指挥。
3. 拓展部分(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其他类型的打击乐器演奏,如非洲鼓、木鱼等。
(2)幼儿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创意演奏。
(3)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演奏。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石头打击乐器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演奏过程中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演奏技巧。
2.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练习,培养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幼儿在欣赏中了解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拓展视野。
4.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七、教学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石头打击乐器,引发兴趣。
2. 介绍波尔卡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示范演奏波尔卡,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4. 分组练习,幼儿选择石头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5.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姿势和节奏。
教案名称: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打击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打击乐器,学会简单的演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如非洲鼓、木鱼、铃鼓等)、音乐CD、教学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音乐氛围。
2. 基本部分:a. 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观察和触摸,了解它们的特点。
b. 教师示范演奏各种打击乐器,讲解演奏方法,引导幼儿模仿。
c. 幼儿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教师指导,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d.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一起演奏,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打击乐器的种类和演奏难度,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打击乐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小组合作演奏,评估幼儿的节奏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打击乐器演奏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打击乐器的魅力。
2. 组织打击乐器音乐会,让幼儿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打击乐器》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2、搜集各种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能大方的介绍。
3、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橡皮筋、各种瓶盖、各种饮料盒子、种子、瓶子、石子、各种种子、纸片、木块、沙等
2、节奏卡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游戏活动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从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一、制作打击乐器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提高多种节奏表现形式让先做好的幼儿进行练习。
4、讨论活动:
a、介绍自己做的打击乐器,
b、引导幼儿说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游戏:我们来做演奏家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相交换打击乐器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