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23)
- 格式:pdf
- 大小:29.48 KB
- 文档页数:2
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实例分析目的调查本院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对各类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点评。
结果不合理问题包括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单次剂量过大、每日给药次数过少、药物联用不合理现象。
结论高质量的处方点评可以提高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水平,药师应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最新用药信息,协助医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分析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处方能够反映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的各种具体情况。
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是临床药师不可推卸的职责,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参加了本院的处方点评工作。
为了了解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对本院处方质量的影响以及深入了解临床用药情况,笔者随机抽查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并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典型实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处方来源于本院2012年1~9月门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共计1 800张,样本覆盖本院各门急诊科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1.2 方法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随机抽取的1 800张门急诊处方中,合理处方共1 671张,占全部处方的92.8%;不合理处方共129张,占全部处方的7.2%。
不合理处方的具体分析见表1。
3 讨论3.1 药物和临床诊断不符(1)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药物为麻仁润肠丸。
麻仁润肠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的非处方药品,不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2)糖尿病患者处方头孢呋辛酯片。
头孢呋辛酯是抗感染药物,而此患者并没有合并感染,因此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不合理用药案例
不合理用药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药物使用规范和标准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增加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案例。
第一例,某患者因患有感冒症状,自行购买了抗生素进行治疗。
事实上,感冒
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抗生素的耐药性。
因此,患者的自行用药行为是不合理的。
第二例,一位患者在感到头痛时,不断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然而,长期大
量服用止痛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
因此,这种不合理用药行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第三例,一些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药物时,未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频次
进行用药,或者未按时服药。
这种情况下,药物的疗效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
第四例,有些患者在出现轻微的不适症状时,就会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而
不去寻求医生的建议。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不合理用药行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重
视药物的正确使用。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同时,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才能获得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不合理用药实例汇总概述:不合理用药是指处方药的不正确使用,包括过量用药、滥用药物、不正确用药等情况。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本文将通过实例汇总的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过度使用抗生素实例一:小明因感冒前往医院,医生立即开具抗生素药物。
案例分析: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因此在感冒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属于不合理用药。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医生过度使用抗生素或患者过度要求使用。
二、滥用镇痛药实例二:小红多次使用非处方镇痛药缓解轻微头痛。
案例分析:滥用镇痛药有潜在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肝肾损害。
对于轻微的疼痛症状,应首选非药物疗法,而非过度依赖药物。
三、不合理的抗癌用药实例三:癌症患者在自行购买药物后,未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时间使用。
案例分析:抗癌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不合理用药可能降低疗效,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加强医患沟通和教育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四、过度使用抗酸药实例四:小王长期使用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问题。
案例分析:抗酸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胃酸的过度抑制,干扰正常消化功能。
对于轻度胃酸过多问题,应采取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方法,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五、未按照规范用药实例五:小李在服用处方药时未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进行使用。
案例分析:未按照规范用药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药物副作用的加重。
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避免盲目调整剂量或药物的使用频率。
六、不合理的儿童用药实例六:某些父母将成人用药直接给予儿童使用。
案例分析: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
将成人用药直接给予儿童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结论:不合理用药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减少不合理用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提供准确的医疗建议,患者提高用药意识,加强医患沟通等。
药事管理委员会:我科对2004年7~12月份门、急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5000张(忽略由电脑误操作所致的年龄、性别、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不合格处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243例,占4.86%,而典型的不合理用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例:1 质子泵抑制剂(金奥康、泮立苏或洛赛克)+果胶铋:果胶铋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以铋盐的形式沉积于胃粘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H +排出细胞受阻。
口服后迅速提高胃内pH值。
两者合用,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
2 青霉素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1)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目前临床处方中青霉素每天1次给药情况较普遍:青霉素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制菌浓度以上。
而该药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短,用药3~4h后90%已排泄,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此外该类药物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也很短。
所以该类药物应按1天2~8次给药。
(2)选用溶媒不恰当5%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G:青霉素遇酸、碱易分解,它的最稳定的pH值为6~7,而葡萄糖溶液的pH值是3.2~5.5,易使青霉素分解而降低疗效,应选用氯化钠注射液(PH=5~7)做溶媒。
考虑我院氯化钠注射液最小包装规格为250ml,建议引进1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供临床作为青霉素化液体使用。
3 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引起卡托普利降压减弱或降低,必要时应停用阿司匹林。
因为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以上几例不合理用药较为典型,交于药事会讨论,要求临床用药时强调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院的合理性用药能人人融入,科科参与,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药剂科04.12.29。
基层几种不合理用药处方实例分析作者:岳秀俊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23期例1甲氰咪胍0.2 g×100,0.2g,3次/日。
硫酸亚铁0.3 g×100,0.6g,3次/日。
维生素C 0.1g×100,0.2 g,3次/日。
维生素B610mg×100,20mg,3次/日。
处方分析:本处方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缺铁性贫血。
硫酸亚铁在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快,配伍维生素X可增加硫酸亚铁的吸收。
维生素B6可减轻硫酸亚铁的胃肠道反应,而甲氰咪胍是H2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因此,甲氰咪胍与硫酸亚铁同服,可降低硫酸亚铁的疗效。
处理方法:建议将甲氰咪胍换成胶态枸橼酸铋,因本品既不以胃酸分泌也不中和胃酸,而是在胃液pH条件下,在溃疡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且疗效优于甲氰咪胍。
例2卡托普利25 mg×100,25mg,3次/日。
安体舒通50 mg×60,50 mg,3次/日。
双氢氯噻嗪25mg×60,25 mg,3次/日。
地高辛0.25 mg×40,0.25 mg,3次/日。
处方分析:此处方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又不增加心率和钠水潴留等特点。
因此常与地高辛配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安体舒通为保钾利尿剂,双氢氯噻嗪为排钾利尿剂,二者配伍可减少不良反应,利尿作用增强,对心力衰竭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据报道,常规计量(12.5-25 mg,3次/日)的卡托普利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显著升高,甚至达到中毒水平,并可使血清钾升高。
安体舒通也可抑制地高辛的清除,降低其排泄,而地高辛的有效治疗浓度较窄(0.5-2.0 ug /L)。
因此,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有引起地高辛中毒危险的可能性,血钾也可能升高。
处理方法:建议去掉安体舒通,并监测地高辛的浓度。
例3速效伤风胶囊12粒,2板,2粒,3次/日。
案例1:女,39岁,妇产科,诊断:手术后处方:1、益母草颗粒15g bid po;2、阿奇霉素分散片0.5g qd po分析:1、“手术后”的诊断过于简单,建议细化。
2、术后感染的预防,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建议术前而不是术后。
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的实际极为关键,一般应静脉给药,较小的手术选择口服,应提前1h给药。
此外,在抗菌谱考虑适宜的同时,尽可能优选杀菌剂而非抑菌剂。
案例2:患者女性,28岁,妇产科;临床诊断:产后处方:缩宫素注射液10单位,1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3天;阿奇霉素分散片0.5克,1日1次,饭前服用,连用6天;甲硝唑片0.4克,1日2次,饭后服用,连用5天;维生素B6片20毫克,1日2次,口服,连用5天。
分析:1.建议诊断细化,如补充第二诊断体现抗菌药使用指征。
2.甲硝唑说明书要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若确需使用建议暂停哺乳。
案例3:患者女性,70岁;临床诊断:高血压、2型糖尿病。
处方: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48片。
用法:0.5g 口服每日3次。
点评: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而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降低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
两者属于药理相互拮抗。
同时二甲双胍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告知:同时服用某些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药物或其他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因、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异烟肼等时要密切监测血糖,而在这些药物停用后,要密切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案例4:患者女性,48岁,骨科;临床诊断:腱鞘炎,粘连性。
处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克,1日1次,肌注,用1天。
分析:腱鞘炎是在手部肌腱和壳板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多属于非细菌性的炎症,常规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若为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则诊断为予以细化。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一、抗微生物药1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用药实例:患者,女,50岁。
因心悸、胸闷半月入内科。
心电图示高侧壁心肌呈缺血性改变。
心脏彩色B超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初步诊断:冠心病。
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感染。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0.9%NS)20ml头孢哌酮舒巴坦1.0givbid分析:本例为冠心病患者,未合并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本例应用高档抗生素更是错误的,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应严加控制。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生素预防用药。
2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预防用药实例:患者,女,40岁。
因口服氯氰菊酯10ml入内科。
体检:T:36.7℃,神清,心肺听诊正常。
初步诊断:急性轻度氯氰菊酯中毒。
应用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
处方:0.9%NS500ml头孢唑林钠5.0givgttqd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livgttqd分析:本例为轻度氯氰菊酯中毒患者,未合并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应用两种抗生素更是错误的,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3头孢哌酮钠—预防用药实例:患者,男,68岁。
因高处坠落后腰痛、活动受限3小时入骨科。
脊椎正侧位片示第1、2、3腰椎体呈前窄后宽改变。
初步诊断:腰椎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应用头孢哌酮钠预防感染。
处方: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500ml头孢哌酮钠2.0givgttqd分析:本例为腰椎骨折患者,未合并感染,没有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应用高档抗生素更是不妥,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生素预防用药。
4头孢唑林钠、替硝唑—预防用药尿潴留缓解。
应用头孢唑林钠、替硝唑预防感染。
处方5%GNS500ml头孢唑林钠5.0givgttqd替硝唑注射液100mlivgttqd分析:本例为尿潴留患者,无感染征象,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无效,反而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且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