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湘教版数学七上能力培优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6课时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教学目标: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1.问题引入: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七年级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七年级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2.思考与讨论:(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①参加搬砖的七年级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②七年级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③ .(2)求什么?(3)等量关系是什么?试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4)如果设七年级同学有x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5)师生共同完成解答.3.讨论与归纳: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其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间的等量关系;②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③验证方程的解的合理性,并在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中得到解释:4.教师讲解:图表展现一般步骤:二、合作学习:1.例题讲解:课本P98【例1】:问题与思考:(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引导2个相等关系)(3)若设有x张椅子,则凳子有多少千条?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4)教师板书.2.补充例题:配套问题【例】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学生活动:分析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与同伴交流.等量关系:三峡水电站并网前的电费-并网后的电费=172.3.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4.教师板书:三、课堂演练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 200个或螺母2 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四、课堂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②设;③找;④列;⑤解;⑥检;⑦答.其中寻找等量关系,这是解题关键.五、课外作业:课本99练习第1、2题.第7课时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2)教学目标: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商品利润问题;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利率问题.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利润、利息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利润、利息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一)利润问题:1.提出问题:完成下列填空:(1)进价为90元的篮球,卖了120元,则利润是 元 ,利润率是 元;(2)原价100元的商品打9折后的价格为 元;(3)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 元;(4)一件衬衣进价为100元,利润率为20%, 则这件衬衣售价为 元.2.结合实例归纳:商品利润中的等量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成本3.例题讲解:【例】某商店因价格竞争,将某型号彩电按标价的8折出售,此时每台彩电的利润率是5%,此型号彩电的进价为每台4000元,那么彩电的标价是多少?学生活动:分析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师生共同分析:用语音表达等量关系售价-成本=利润.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解答过程.解:设彩电的标价是x 元,那么彩电的实际售价为 元,每台彩电的利润为 ,由题意列方程得:.解这个方程,得x = .因此,彩电的标价是 元.(二)利率问题:1.例题讲解:课本P 100【例2】:(1)教师结合实例归纳: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息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息和=利息+本金.(2)引导学生分析,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100【例2】的解答过程.二、课堂演练:1.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标价为150元,打8折出售后,还可以获利20元.这批服装的成本价成本价是多少元?2.阅读并填空: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5%,另一件亏本25%,问这次买卖中是赚了还是赔了?解:设盈利的那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则它的利润是元,根据售价、进价、利润三者的关系,列方程为:,解得:x= .类似地,可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则它的商品利润是元,列出方程是:,解得:y= .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元,而两件衣服的总售价是元,于是,进价售价(填<、>、=),由此可知,卖出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情况是 .三、课堂总结1.说一说怎样解商品利润问题?2.说一说怎样解利率问题?四、课外作业:1.一件衣服标价是132元,若以九折降价出售,仍可获利10%,这件衣服的进价是多少元?2.课本102练习第2题.第8课时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教学目标:1.会找行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水逆水航行问题等)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难点寻找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1.阅读教材P101【动脑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题意可知,从家到雷锋纪念馆,小强和小斌谁花的时间比较多?(2)本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归纳学生找到的等量关系:方法一:直接法:小斌所花的时间-小强所花的时间=他们达到的时间差.方法二:间接法:小斌所走的路程=小强所走的路程.(3)根据你找的等量关系,完成解答过程.教师板书直接法解答的全过程:解:设他俩的学校到雷锋纪念馆的路程为s千米,依题意得:s 10-s15=0.5解这个方程,得s=15(千米)答:小斌和小强的学校到达雷锋纪念馆的路程为15千米.二、合作学习:例题讲解:【例】A、B两地相距40km,甲车从A地出发,速度是45km/h,乙车从B地出发,速度是35km/h.(1)若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2)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甲车可以追上乙车?(3)若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4km ?1.师生共同分析:问题(1):如图1,相遇时,他们走的时间关系是___ ___,路程关系是__________ .问题(2):如图2,甲从A 、乙从B 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追乙,在C 点追上,那么他们走的时间关系是___ ___,路程关系是___________ __.问题(3):如图3,两车相距4km 时,他们走的时间关系是______,路程关系是___________ __.2.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并板书.3.教师提问:一般情况下,怎样找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归纳:三、课堂演练:1.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要求: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即可)2.小亮原计划骑车以12千米/时的速度,由A 地去B 地, 这样便可在规定时间到达B 地,但因故将原计划出发时间推迟了20分钟,只好以1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 结果比规定时间早4分钟到达B 地,求A 、B 两地间的距离?(要求: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是 .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怎样找相遇问题的相等关系?2.说一说怎样解追及问题的相等关系?五、课外作业:P102 练习第1、2题第9课时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4)教学目标:1.会找出“收费”问题和“栽树”问题的等量关系.2.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收费”问题和“栽树”问题.3.通过解决“收费”问题和“栽树”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收费”问题和“栽树”问题.教学难点寻找“收费”问题和“栽树”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1.阅读教材P103【动脑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说一说怎样判断该家庭6月份用水量12t是否超标?(2)若该家庭6月份用水量12t超标了,超出部分的用水量是多少吨?超出部分的费用怎样表示?(3)说一说该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试用语言表示出来.(4)设该市规定的家庭月标准用水量为x吨,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完成解答.二、合作学习:例题讲解:课本P103【例4】.1.结合题意与示意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相邻两树的间隔长与应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2)相邻两树的间隔长、应植树棵数与路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设原有树苗x棵,那么方案一中的路长如何表示?方案二中的路长呢?3.本题涉及的等量关系是什么?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教师板书).小结:解决“栽树”问题的关键则是弄清相邻两树的间隔长、应植树的棵数与路长的关系,根据路的长度不变,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即可.三、课堂演练:1.学校所在地的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部分每千米路程收费1.20元.某天,李老师和三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病假的学生,坐出租车付了17.60元,他们共乘坐了多少路程?2.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宜章莽山秋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 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旅行社的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秋游.3.小明购买一部手机想入网,当地的移动公司有两种收费标准,A标准是:月租费20元,本地电话每分钟0.3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B标准是:免月租费,本地电话每分钟0.5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假设小明打的是本地电话,问:(1)小明通话时间是多长时,两种标准话费相等?(2)小明应如何根据通话时间长短选择A标准和B标准?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解决“收费”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说一说解“栽树”问题怎样找相等关系?五、课外作业:P104 练习第1、2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方程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以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3)》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建立方程模型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实例。
2.练习题:挑选适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9元。
问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和、差、倍分问题的简单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准等量关系,列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五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湿地公园举行观鸟活动,其门票价格如下,全价票20元/人,半价票10元/人,该公园共售出1200张门票,得总票款20000元,问全价票和半价票各售出多少张?(1)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审清楚题目,知道已知条件,未知问题(2)本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哪些?全价票款+半价票款=总票款售出全价票的张数+售出半价票的张数=售出门票的总张数(3)怎样设未知数?设售出全价票x张,则售出半价票(1200-x)张(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20x+10(1200-x)=20000去括号,得 20x+12000-10x=2000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10x=8000即 x=800所以半价票为 1200-800=400(张)答:全价票售出800张,半价票售出400张。
例1 某房间里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如果椅子腿数与凳子腿数的和为60条,有几张椅子和几条凳子?分析本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椅子数+凳子数=16,椅子腿数+凳子腿数=60.解:设有x 张椅子,则有(16-x )条凳子根据题意,得 4x+3(16-x )=60去括号,得 4x+48-3x =6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 =12凳子数为16-12=4(条)答:有12张椅子和4条凳子。
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 、列代数式:某水电站计划今年发电量为a亿千.瓦时,以后平均每年增加m千瓦.时那么到2015该水电站发电量是____________千瓦.时2、你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下面我们就以三峡水电站为背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吧!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动脑筋:三峡水电站于2003年实现首批机组发电,到2009年全部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如果2003年的发电量为120亿千瓦.时,那么三峡水电站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发电量?变式:小林林说:“现在我家一年的用电量为860千瓦.时,电价为每千瓦.时0.5元三峡水电站的电并入全国电力网后,如果我家用电量不变,每年大约可以节省电费172元,根据小林林家的电费变化,你能算出三峡水电站的电并入全国电力网后的电价吗?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步骤:1 设______,2 找__________,3 列_______,4 解_______,5 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练习:某工厂去年的总产值是545万元,比五年前的产值的10倍还多18万元,那么五年前这个工厂的年产值是多少万元?变式:某工厂今年的产值是55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0%,去年的产值是多少万元?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怎样调配劳动力?例 1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调20人去支援,使甲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变式: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10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好8个同学,问这个班有多少同学?四冲刺奥赛,培养智力例2有一次在德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于苏步青教授一起乘车时,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请苏步青解答,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km,乙每小时行4km,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又立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个相遇时,够才停住,问这只狗公跑了多少千米?例3 有人问一位老师,他教的班有多少学生,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念外语,还剩下不足六位学生正在操场踢足球,”则这个“特长班”共有多少学生?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解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
2.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2.解释法:通过解释概念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例题训练,巩固知识点。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如“几张电影票的钱数与卖出的张数成正比例关系”,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2. 概念讲解1.提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首先要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模型”的含义。
2.解释: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方法。
3.补充:通过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可以在数学上解决实际问题。
3. 应用练习1.提问:能否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2.解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翻译:首先找出问题中涉及到的未知量,并用一个字母表示它;其次,根据问题的条件写出方程;最后,解方程得出未知量的值。
3.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方法,老师可以选择一道实例练习,如“班里有x名同学,每人捐了5元,共捐了60元,求班里有多少名同学”。
4. 综合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的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该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能够通过句子翻译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题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3.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x元,他给了售货员10元,找回的钱是5元,求这本书的价格。
” 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解法之后,进一步探讨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解法,对于代数式的运算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对于如何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概念: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3.实例分析: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掌握情况。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关键信息。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形式:ax + b = 0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应用: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理解程度。
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附答案)
专题一行程问题
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晨跑,已知他们跑步的速度之比为5︰3,若两人是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跑的,请问乙跑了多少圈后,甲恰好比乙多跑了4圈?
2.一位旅行者由A地步行到B地,然后再返回原地,共花了3小时41分.已知由A地到B地的道路,前一段是上坡,中间是平地,然后是下坡.如果旅行者步行的速度,上坡是4千米/时,平地是5千米/时,下坡是6千米/时,而A、B之间的路程是9千米.问:其中平地路程有多少千米?
3.某人从家骑自行车到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行15千米,那么他可以比火车开车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如果每小时走9千米,则要比开车时间晚15分钟到达.
(1)若准时到达火车站,需要多长时间?
(2) 现打算在开车前10分钟到达,每小时应走多少千米?
专题二方案决策问题
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乘车到外地进行社会调查,可供租用的车辆有两种:第一种可乘8人,第二种可乘4人.若只租用第一种车若干辆,则空4个座位;若只租用第二种车,则比租用第一种车多3辆,且刚好坐满.
(1)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学生共多少名?
(2)已知:第一种车租金为300元/天,第二种车租金为200元/天.要使每个同学都有座
位,并且租车费最少,应该怎样租车.
5
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览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
(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
6.(2012·无锡)某开发商进行商铺促销,广告上写着如下条款:
投资者购买商铺后,必须由开放商代为租赁5年,5年期满后由开放商以比原商铺标价高20%的价格进行回购.投资者可以在以下两种购铺方案中作出选择:
方案一:投资者按商铺标价一次性付清铺款,每年可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方案二:投资者按商铺标价的八五折一次性付清铺款,2年后,每年可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但要缴纳租金的10%作为管理费用.
(1)请问,投资者选择哪种购铺方案,5年后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更高?为什么?
(注: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
实际投资额
×100%)
(2)对同一标价的商铺,甲选择了购铺方案一,乙选择了购铺方案二,那么5年后两人获
得的收益将相差5万元.问:甲、乙两人各投资了多少万元.
【知识要点】
1.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2)建立方程模型.
(3)解方程.
(4)检验解的合理性.
2.商品销售利润问题的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利息问题等量关系:本金+利息=本息和.行程问题基本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温馨提示】
1.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先审题,设未知数和作答时要考虑带单位.
2.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基础.
【方法技巧】
1.牢记常见问题的基本关系,有利于提高解题速度.
2.在和差倍分问题中,题目中已知的两个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为设未知数服务(用一个量表示另一个量),另一个可作为等量关系,不可把其中一个关系重复利用而另一个不用.3.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当不明白题目的含义时,能做的就是反复审题(理解题意).
参考答案
1.解:设乙跑了x圈后,甲恰好比乙多跑了4圈,另设跑道的长为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5a、3a.根据题意,得
因为0
x=.a≠,视为常数),解得6答:乙跑了6圈后,甲恰好比乙多跑了4圈.
2千米,根据题意得,
x=4.
答:其中平地路程有4千米.
3x小时,根据题意得,
解得x=1.
所以,若准时到达火车站,需要1小时.
(2)从家骑自行车到火车站路程:
小时千米/小时).所以现打算比开车早10分钟到达,每小时应走13.5千米.
4.解:(1)设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同学共x
解之得:x=28.
答:参加本次社会调查的学生共28人.
(2)其租车方案为:
①第一种车4辆,第二种车0辆;
②第一种车3辆,第二种车1辆;
③第一种车2辆,第二种车3辆;
④第一种车1辆,第二种车5辆;
⑤第一张车0辆,第二种车7辆.
比较后知:租第一种车3辆,第二种车1辆时费用最少,其费用为1100元.
5.解:(1)因为103>100,
所以每张门票按4元收费的总票额为103×4=412( 元).
可节省486﹣412=74(元).
答: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74元钱.
(2)因为甲、乙两班共103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
所以甲班一定大于50人.又由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这一条件,甲班一定小于100人.甲班票价按每人4.5元计算.以下就乙班人数分析:
①若乙班少于或等于50人,设乙班有x 人,则甲班有(103﹣x )人,依题意,得 5x +4.5(103﹣x )=486.
解得x =45.
所以103﹣45=58(人).
即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
②若乙班此时也大于50人,而103×4.5=463.5<486.应舍去.
答: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
6. 解:(1)设商铺标价为x 万元,则
按方案一购买,则可获投资收益(120%-1)·x +x ·10%×5=0.7x ,
投资收益率为0.7x x
×100%=70%. 按方案二购买,则可获投资收益(120%-0.85)·x +x ×10%×(1-10%)×3=0.62x .
所以 投资收益率为0.62x 0.85x
×100%≈72.9%. 所以投资者选择方案二所获得的投资 收益率更高.
(2)由题意得0.7x -0.62x =5,
解得x =62.5(万元).
所以甲投资了62.5万元,乙投资了53.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