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ppt
- 格式:ppt
- 大小:180.50 KB
- 文档页数:28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语言文字的定义及作用1.1.1 语言文字的定义1.1.2 语言文字的作用1.2 语言文字的分类1.2.1 汉字1.2.2 拼音1.2.3 外来语1.2.4 方言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2.1 法律法规的定义及作用2.1.1 法律法规的定义2.1.2 法律法规的作用2.2 法律法规的分类2.2.1 宪法2.2.2 法律2.2.3 行政法规2.2.4 司法解释2.3 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2.3.1 全国普通法律法规适用范围2.3.2 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2.3.3 行政法规适用范围2.3.4 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第三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标准3.1 语言文字的标准化3.1.1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定义3.1.2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意义3.2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1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2 法律法规遵循原则的意义3.3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3.3.1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意义3.3.2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方法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语言文字:指人们在思想交流和表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 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有关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众权利与利益而制定的强制性规定。
- 标准化:指将同一类事物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
- 法律:是国家对社会行为进行管理、调整、约束和惩罚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性文件,对下级法院、检察机关具有指导性意义。
3、列举如下10个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 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存在争议,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法》第三十五条,由有关部门或者其他组织协调处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旨:⑴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⑵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⑶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的使用:“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4、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否要人为地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6、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7、哪些行业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要接受测试并持证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
等级标准根据行业特点有不同要求。
您知道吗?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汉语是其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化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