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5
读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浅谈关于科学研究中创造性思维的启示作者:陈楠学号:12011113201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
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非逻辑思维形式包括想象、直觉和灵感,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形式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是科学思维最基本、最普遍的类型,应当重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在任何科学创造过程中,两者都是互为补充的。
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能力是罕见的,往往需要经过后天有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一、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概括了十九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提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虽然距今已一百多年,但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研究思想成分,对当前加强和改进科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
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
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
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然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走出舒适区。
传统思维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创新思维则需要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应该勇于挑战自己的思维习惯,接受新的观念和观点。
可以通过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开拓思维的边界,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其次,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注重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
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发现问题中的机会,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规律,就能够培养出创新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问题解决的讨论、阅读各种思维训练的书籍和参与创新竞赛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而求知欲则是滋养好奇心的营养。
通过对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勇于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观展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要培养创新思维,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创新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团队合作和交流则是实现集体智慧的关键。
在团队中,我们可以通过和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互相借鉴和启发,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点子。
同时,交流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可以通过参加团队项目、社团组织和交流会议等方式来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最后,要培养创新思维,还需要培养毅力和坚持的品质。
创新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就需要毅力和坚持来支撑我们。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以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山中伸弥的IPS为例摘要在诸多成功的基础科学研究案例中,日本医学家山中伸弥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尤其是其“山中因子”的发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山中伸弥突破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道德,实现了对成年人皮肤细胞的重组,进而实现了逆转生命程序。
近6年以来,在研究与其相适应的病理模型过程中,山中伸弥团队都保持了持续创新。
通过剖析IPS这一研究案例中山中伸弥的创新思维,可以发现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共性因素,这对于我们掌握创新思维,并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中伸弥;IPS;山中因子;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先导。
科技创新至少包含了思维、方法和工具的创新。
在这三个层面的创新中,思维和方法的创新尤其重要。
然而,科学研究有其内在的规律,任何创新都具有继承性,都需要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
创新虽是为超越,但创新的基础是传承。
通过对杰出科学家的学术思维和研究方法的研究,找到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我们这些科学研究的后继者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中伸弥的IPS研究具有源于医学需要的实践导向型的特点,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有效地结合,从而在成人干细胞的重组领域开创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充分解析山中伸弥在IPS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吸取其学术思想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我们在科技研究中实现突破性进展。
一、创造性思维的逻辑科学研究的成败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研究者对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二是其思维能力。
前者是实现设想的基本保障,后者决定了研究水平的高度,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者之说以能成功,就在于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并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两种能力。
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思维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法,它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自然现象,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创新思维中的应用。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只有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为创新提供有效的思维基础。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事物的内在构成、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例如,在研究新材料的开发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属性和应用场景,从而寻找新的改进方向。
二、矛盾思维的运用自然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内在发展。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矛盾,并主动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通过矛盾思维的运用,可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在不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矛盾,实现更好的产品体验。
三、整体思维的培养自然辩证法注重整体思维,即将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孤立的个体。
在创新思维中,我们也要注重整体的把握,将问题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寻找创新的全局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制定出更具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规划方案。
四、观察力的培养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只有真正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和现象,才能深入分析和总结规律。
在创新思维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关注细节,捕捉创新的机遇。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我们要观察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潜在趋势,从而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五、实践经验的积累自然辩证法要求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丰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在创新思维中,我们也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来不断尝试和完善创新方案。
例如,在科研创新中,我们要进行实验和实地调研,从中获得切实可行的创新成果。
总之,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身负重任,完成既定的科研学校课题是第一要务,但如何科学,高效,创新地完成就要重新思考,由此,科研管理创新是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研究生科研系统;更有效地达到科研系统的目标与责任。
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从其本质上也就成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
因此,增强创造性思维,成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增强创造性思维,就要认识到科研的本质,研究课题的潜在发展方向,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造。
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这既是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创新创新方法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研究生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
科研管理创新是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科研管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由于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难题的突显,研究正科研领域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1对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解1.1创造科学研究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是不断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而创新精神是科学进步的首要因素,活的灵魂。
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本领[1]。
2如今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2.1 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没有创新教育的发展,一味的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没有致力于构建高校创新体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中,未能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2 创新观念薄弱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而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生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很少去开拓创造新的领域,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广大指导教师也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没有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去,以获得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从而实现从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累积向创新教育注重开发创造力的根本性转变。
自然辩证法6、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作为一名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让自己了解自然观的历史演变,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增强生态意识,尤其是技术生态意思、建筑生态意识。
结合我们所学的交通专业,在以后我们的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工程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2)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现在全国提倡自主创新,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把辩证方法—联系、发展融入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是对我们思维和能力的一种锻炼。
(3)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自然辩证法让我们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技术不一定是中性的,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是有利有弊,我们要权衡利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增加人文素养。
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5)丰富对科学的认识。
理解科学的基本含义;对科学主义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了解一些科学的历史;思考当前的一些反科学思潮(6)养成“亲自思考”的习惯。
缺乏思考→盲从→亲自思考→自主行动(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结合自身专业谈论各个意义的体现(6)从自身来说,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4、举例说明某类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
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的影响深远,从改变个体生活方式到塑造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自然辩证法为理解这一复杂现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法,探究自然世界与人类思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它强调事物的动态性、矛盾性和普遍,为理解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
科技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
它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各个领域中,呈现出客观规律性和普遍性。
科技创新的进程往往受到自然法则的制约,同时,它也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不断拓展人类的生产力。
然而,科技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科技创新通过推动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同时,社会需求和市场压力又驱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科技创新不仅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拓展了人类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自然辩证法为理解科技创新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强调了科技创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科技创新作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种统一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从而更好地利用科技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恩格斯写的一本哲学著作。
这本书中,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思想。
在哲学创新方面,恩格斯的自然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不再认为自然界是由上帝或神灵支配的,而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过程。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科目: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陈群姓名:倪溱学号:20150213377 专业:全日制mpacc 类别:专硕上课时间:2015年9月至2015 年11月考生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中创造力的基本环节,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突破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理论框架和理论思维束缚,使认识主体直接深入到客体中而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客体,有着为其他思维形式所不可具备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关键词:科学研究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1. 绪论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在揭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类知识量增加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非理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
也就是指有创见的、能开拓意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
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培养创造性思维对于提升人类的科学研究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科学研究与创造性思维2.1 科学研究及其特点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导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并分析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矛盾统一的原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不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举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矛盾统一的原理在起作用。
在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与平台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平台的创新,最终找到了双方之间的统一,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举例: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
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发展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二、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矛盾分析:科学研究中,矛盾分析是解决问题和推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举例: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矛盾分析,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
研究生物体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制,对理解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统一认识: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认识事物,避免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举例:在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一认识,发展出了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举例:在计算机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全面认识,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摘要: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
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联系密切,应当突出自然辩证法的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培养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的范式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变,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
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
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自然辩证法(德文Dialektik der Natur,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当代自然辩证法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这一范式的转变可以从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加以考察。
自然辩证法之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科技创新则是创新的应有之义, 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科技创新人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资源和决定性因素, 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科技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并且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
因此,在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然辩证法从其创立到今天, 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创新精神是其应有之义, 而且该学科中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机理在科学界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是因为: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晶, 创新的产物,而且它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 其中的不少内容、思想和观点需要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加以充实、发展和完善。
现代科学中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等也在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发展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如现代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已经将系统观、信息观、反馈观等新思想和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黑箱方法等新方法充实进来, 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更加完备、系统和丰富。
自然辩证法能促进创新。
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它启迪人们的创新意识,处处渗透着、体现着创新的机理。
自然辩证法所具有的创新这种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曾经引导着科学家们冲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自然辩证法必将继续引导着人类冲破一个又一个旧的思想束缚,实现更多更高的科学创新。
在现代, 自然辩证法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显示出更大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作者:毛牧然张婉琳来源:《大学教育》2021年第08期[摘要]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组通过以下三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借助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通过平时作业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结合教师自己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151-0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作为一门研究生思政课程,有助于提高研究生(主要是理工科研究生)运用专业知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思想政治水平,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方面前沿问题的创新性研究能力,有助于兼具理工、社科、人文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这门课程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研究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借助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讲授这门课程“导论”部分的内容时,笔者首先告诉学生,笔者曾经问过到我校讲学的著名哲学家赵敦华教授什么是“哲学”,赵教授说,这是哲学家最难回答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赵教授的回答,使笔者认识到,“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理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易杰雄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思想工具”[1],受这一观点的启发,笔者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体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课程名称来源于恩格斯的名著《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规律的哲学分支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后来成为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