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24
电子秤实验报告一. 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和家庭使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准确性。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电子秤- 不同质量的砝码- 不同质量的物体2. 实验方法:- 将电子秤放置在平坦的台面上,确保它的稳定性。
- 将砝码一个一个地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每个砝码对应的秤读数。
-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每个物体对应的秤读数。
三.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能够观察到以下结果和数据分析:1. 砝码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时,电子秤的读数逐渐增加,与质量成正比。
- 不同的砝码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相同质量的砝码对应的读数略有差异。
2. 物体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中不同物体的质量和对应的读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子秤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例如物体的形状不规则、电子秤的精度等。
四. 讨论1.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电子秤通过感应物体质量对秤盘产生的微小弯曲而测量质量。
当物体放在电子秤上时,感应器会测量秤盘的微小弯曲程度,进而转化为数字显示的质量值。
2. 误差来源:- 砝码实验中的误差可能源于砝码本身的质量不准确,以及电子秤精度的限制。
- 物体实验中的误差可能源于物体形状的不规则性,以及电子秤的测量精度。
3. 提高准确性的措施:- 使用质量准确的砝码进行校准,以降低砝码实验中的误差。
- 在物体实验中,尽量选择形状规则的物体,以减少误差来源。
- 定期校准电子秤,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准确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误差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准确性。
电子秤作为一种常见的计量工具,在商业领域和家庭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电子秤的校准和误差分析。
3. 提高对电子秤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测量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通过秤盘的弹性变形,将物体的重量传递到传感器上。
2. 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处理等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即为物体的重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子秤2. 标准砝码3. 待测物体4. 电脑(用于数据记录与分析)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确保电子秤处于工作状态。
2. 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电子秤的初始读数准确。
3.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
4. 记录下待测物体的重量数据,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子秤的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标准砝码校准数据:- 标准砝码重量:100g- 电子秤示数:100.2g- 校准误差:0.2g2. 待测物体实验数据:- 待测物体重量:50g- 电子秤示数:49.8g- 实验次数:5次- 平均值:49.96g3. 误差分析:- 绝对误差:0.04g- 相对误差:0.08%六、实验结论1. 电子秤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2. 通过标准砝码校准,可以减小电子秤的初始误差。
3.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子秤的放置稳定性,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实验前应对电子秤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多次实验时,应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注意事项1. 电子秤应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避免将电子秤放置在高温、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本次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是本人在大学所学的电子课程中重点实验,其主要内容涵盖了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程序编写、现场实验等方面。
因此,本人在这次实验中深刻地领悟到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就是本人对本次实验的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秤的基本原理的分析,掌握电子秤的实现原理;2、通过对电子秤系统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组成部分的计算、选择和设计,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熟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掌握CAD、PROTEUS等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了解MCU应用的实践,并掌握MCU编程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电路设计本次实验的电路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采样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LCD显示模块。
采样电路是用来采集称量物体的电压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通用运放和电位器来调整参考电平,通过变压器进行防干扰处理,最后输出被称量物品的电压信号。
模数转换电路是用来将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ADC0804模拟数字转换芯片。
ADC0804是一种8位模数转换器,提供一个串行数据输出(SCLK)和一组并行数据输出。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需要为其提供时钟信号、底电平、参考电压等输入。
通过将采样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输入到ADC0804中,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
LCD显示模块是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对应的重量值并用LCD屏幕进行显示的模块。
其中,在实现该模块时,需要利用MCU进行计算。
MCU根据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
最后,通过LCD液晶屏幕进行显示。
2、程序编写MCU主控制器选用AT89S52。
AT89S52是8位单片机,具有14个I/O端口,有可编程中断控制器、标准2线UART串行口、3个定时器/计数器、8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等等。
程序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数据显示等等。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电子秤设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实验步骤,通过手动设计和实验操作,深入理解电子秤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验,掌握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和相关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学会基本的电子秤设计原理和实验操作,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的背景和目的,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
正文部分包括电子秤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的心得体会,并给出了设计优化的建议,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整体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1.3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验,深入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电子秤的设计和调试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对电子秤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优化设计的建议,为今后的电子秤设计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电子秤设计原理电子秤是一种通过电子传感器和电路来测量物体重量的设备。
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应变片传感器和电桥电路的原理。
应变片传感器是电子秤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是利用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的特性来实现测量。
当物体放在电子秤上时,应变片传感器受到物体的重力作用产生微小的形变,这种形变将会导致电阻值的微小变化。
电子秤通过测量这种微小的电阻变化来计算物体的重量。
电桥电路则是用来测量应变片传感器的微小电阻变化的电路。
它由四个电阻组成的桥路,当应变片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微小变化时,电桥电路会产生微小的电压输出。
通过放大和转换这个微小的电压信号,电子秤就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设计报告实验名称:电子称设计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02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1 设计要求··32 设计原理··33 系统框图··34 具体设计··44.1 称重传感器··44.2 放大电路和量程切换··54.3 A/D转换··74.4 显示器··85 实验小结··91设计要求试设计10μg~10kg电子称,数字显示,精度为0.1%。
2设计原理数字电子称通过传感器将被测物体的重量转换成模拟的电压信号,较小的电压信号通过应用放大系统进行准确、线性的放大,以满足模数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
放大电路采用三运放数据放大器。
仪表用放大器具备足够大的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高共模抑制比的特点。
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电路变成数字量,模数转换电路采用模数转换芯片CC7107实现。
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显示电路显示出测量结果,显示电路采用四块分立的七段LED显示电路进行显示。
本设计中通过改变放大电路的增益,从而达到转换量程的目的。
由于被测物体的重量相差较大,根据不同的测重范围要求,需对量程进行切换。
3系统框图图1 电子称设计框图(1)利用由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组成的测量电路测出物体的重量信号;(2)由放大器电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压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放大后的电压信号送到模数转换电路中;(3)由模数转换电路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显示电路;(4)由显示电路显示数据。
4具体设计4.1称重传感器4.1.1 设计原理图2 电阻应变式桥式测量电路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且R1=R2=R3=R4=R,组成桥式测量电路,Rm为温度补偿电阻,e为激励电压,V为输出电压。
实验1 电子秤设计1. 设计目的1.1掌握金属箔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应变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2通过设计、安装、调试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任务2.1设计制作一个电子秤,量程为0 ~0.5 Kg,传感器采用悬臂梁式的称重传感器(悬臂梁需自行粘贴应变片)。
2.2 安装、调试电子秤系统。
首先应进行调零、标定,然后再对系统进行稳定性、漂移、重复性、线性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
3. 实验原理当用粘帖剂将应变测量转换元件——应变片牢固粘帖在试件表面,被测试件受到外力作用长度发生变化,粘帖在试件上的应变片其电量值也随着发生△R的变化,这样就把机械量——变形转换成电量(电阻值的变化)。
这个变化量经过放大,通过A/D转换,最终变成数字读数。
图1 应变测量仪组成框图4. 实验基本器材4.1 应变片(型号:3×5 电阻值:120 ± 0.2Ω基底:纸基)4.2 数字万用表4.3 YJ–3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4.4 悬臂梁4.5 100g砝码5. 实验要求5.1 设计方案以小组形式提出,每小组人数不应多于4人。
5.2 方案应包括系统框图、检测电路原理图、系统安装示意图,实验流程详细说明,必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方案应充分论证,列出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5.3 实验最多可分为两次完成。
在设计方案时应自行合理地设定工作节点,每次实验至少完成1个工作节点。
实验前每组应有一份设计方案以备检查,检查通过方可进行实验。
5.4 小组成员实验数据可以共享,但总结报告必须独立完成。
总结报告应包括设计方案、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如线性度、灵敏度、回差等)、实验总结。
6. 实验附件6.1 贴片工艺说明书6.1.1试件受力分析6.1.2 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的待测点应先用刮刀弄平整,仔细地除去漆、电镀层、锈斑、氧化皮、污垢等覆盖层。
然后用0#或1#砂布与应变片粘贴方向成45︒交叉打磨,打出一些条纹,这样可以加强胶的附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精密称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精密称量仪器的使用。
3. 培养准确、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精密称量技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精密仪器对物质的质量进行准确测量。
本实验采用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别介绍直接法、加重称量法和减重称量法。
1. 直接法:将被称量物质直接放入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的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2. 加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然后将已知质量的物质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按“去皮”键,使天平显示为零,再将待称物质加入,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3. 减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待称物质放入称量瓶中,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然后将物质取出,再次称量空称量瓶的质量,记录数据。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待称物质的质量。
三、实验用品1. 电子天平2. 分析天平3. 称量瓶4. 称量纸5. 试剂勺6. 小烧杯(接收器)7. 试样8. 干燥器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天平水平。
2. 打开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的电源,预热10分钟。
3. 将称量瓶放在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的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空称量瓶的质量。
4. 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称量方法。
a. 直接法:将试样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试样质量。
b. 加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已知质量的物质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按“去皮”键,使天平显示为零,再将待称物质加入,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试样质量。
c. 减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待称物质放入称量瓶中,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然后将物质取出,再次称量空称量瓶的质量,记录数据。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待称物质的质量。
5.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领域的重量测量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电路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2. 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3. 学会使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4.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准确测量物体重量的电子秤原型。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显示装置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传感器: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它能够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应变片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器。
应变片式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应变量来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而压阻式传感器则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
2. 模拟电路: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微弱的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模拟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模拟电路通常由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
3. 数字电路:经过模拟电路处理后的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
数字电路通常由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4. 显示装置:最终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常见的显示装置有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
三、实验步骤1. 选择传感器:根据实验要求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压阻式传感器。
2. 搭建模拟电路: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信号处理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模拟电路。
该电路应包括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
3. 进行校准: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传感器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通过已知质量的物体来调整电子秤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搭建数字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要点,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电路。
电子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评估方法,并探究影响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利用称重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 转换等处理后,最终以数字形式显示物体的重量。
称重传感器通常采用电阻应变式,其电阻值会随着所受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并经过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就可以得到与物体重量相对应的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电子秤一台,精度为 01g。
2、标准砝码若干,质量分别为 10g、50g、100g、200g、500g。
3、待测物体若干,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
四、实验步骤1、电子秤的校准接通电子秤电源,等待其预热稳定。
按下“校准”按钮,将电子秤置于零位。
依次放置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值是否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相符。
如有偏差,根据电子秤的说明书进行调整,直至校准准确。
2、测量标准砝码的质量依次将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 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砝码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选择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作为待测物体。
将待测物体逐个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待测物体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将测量得到的标准砝码和待测物体的质量数据记录下来。
计算每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标准砝码测量数据|砝码质量(g)|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10|998|1002|1000|1000|002|000||50|4995|5005|5000|5000|005|000||100|9990|10010|10000|10000|010|000||200|19980|20020|20000|20000|020|000||500|49950|50050|50000|50000|050|000|2、待测物体测量数据|待测物体|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苹果|15020|15000|15010|15010|010|007||香蕉|8050|8030|8040|8040|010|050||橙子|12080|12050|12060|12060|015|050||书本|35020|35000|35010|35010|010|003||铅笔|1020|1000|1010|1010|010|099|六、实验结果分析1、从标准砝码的测量数据可以看出,电子秤的测量值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电子秤的准确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