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24
电子秤实验报告一. 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和家庭使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准确性。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电子秤- 不同质量的砝码- 不同质量的物体2. 实验方法:- 将电子秤放置在平坦的台面上,确保它的稳定性。
- 将砝码一个一个地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每个砝码对应的秤读数。
-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每个物体对应的秤读数。
三.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能够观察到以下结果和数据分析:1. 砝码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时,电子秤的读数逐渐增加,与质量成正比。
- 不同的砝码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相同质量的砝码对应的读数略有差异。
2. 物体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中不同物体的质量和对应的读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子秤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例如物体的形状不规则、电子秤的精度等。
四. 讨论1.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电子秤通过感应物体质量对秤盘产生的微小弯曲而测量质量。
当物体放在电子秤上时,感应器会测量秤盘的微小弯曲程度,进而转化为数字显示的质量值。
2. 误差来源:- 砝码实验中的误差可能源于砝码本身的质量不准确,以及电子秤精度的限制。
- 物体实验中的误差可能源于物体形状的不规则性,以及电子秤的测量精度。
3. 提高准确性的措施:- 使用质量准确的砝码进行校准,以降低砝码实验中的误差。
- 在物体实验中,尽量选择形状规则的物体,以减少误差来源。
- 定期校准电子秤,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准确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误差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准确性。
电子秤作为一种常见的计量工具,在商业领域和家庭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电子秤的校准和误差分析。
3. 提高对电子秤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测量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通过秤盘的弹性变形,将物体的重量传递到传感器上。
2. 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处理等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即为物体的重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子秤2. 标准砝码3. 待测物体4. 电脑(用于数据记录与分析)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确保电子秤处于工作状态。
2. 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电子秤的初始读数准确。
3.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
4. 记录下待测物体的重量数据,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子秤的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标准砝码校准数据:- 标准砝码重量:100g- 电子秤示数:100.2g- 校准误差:0.2g2. 待测物体实验数据:- 待测物体重量:50g- 电子秤示数:49.8g- 实验次数:5次- 平均值:49.96g3. 误差分析:- 绝对误差:0.04g- 相对误差:0.08%六、实验结论1. 电子秤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2. 通过标准砝码校准,可以减小电子秤的初始误差。
3.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子秤的放置稳定性,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实验前应对电子秤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多次实验时,应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注意事项1. 电子秤应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避免将电子秤放置在高温、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本次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是本人在大学所学的电子课程中重点实验,其主要内容涵盖了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程序编写、现场实验等方面。
因此,本人在这次实验中深刻地领悟到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就是本人对本次实验的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秤的基本原理的分析,掌握电子秤的实现原理;2、通过对电子秤系统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组成部分的计算、选择和设计,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熟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掌握CAD、PROTEUS等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了解MCU应用的实践,并掌握MCU编程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电路设计本次实验的电路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采样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LCD显示模块。
采样电路是用来采集称量物体的电压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通用运放和电位器来调整参考电平,通过变压器进行防干扰处理,最后输出被称量物品的电压信号。
模数转换电路是用来将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ADC0804模拟数字转换芯片。
ADC0804是一种8位模数转换器,提供一个串行数据输出(SCLK)和一组并行数据输出。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需要为其提供时钟信号、底电平、参考电压等输入。
通过将采样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输入到ADC0804中,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
LCD显示模块是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对应的重量值并用LCD屏幕进行显示的模块。
其中,在实现该模块时,需要利用MCU进行计算。
MCU根据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
最后,通过LCD液晶屏幕进行显示。
2、程序编写MCU主控制器选用AT89S52。
AT89S52是8位单片机,具有14个I/O端口,有可编程中断控制器、标准2线UART串行口、3个定时器/计数器、8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等等。
程序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数据显示等等。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电子秤设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实验步骤,通过手动设计和实验操作,深入理解电子秤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验,掌握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和相关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学会基本的电子秤设计原理和实验操作,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的背景和目的,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
正文部分包括电子秤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的心得体会,并给出了设计优化的建议,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整体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1.3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验,深入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电子秤的设计和调试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对电子秤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优化设计的建议,为今后的电子秤设计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电子秤设计原理电子秤是一种通过电子传感器和电路来测量物体重量的设备。
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应变片传感器和电桥电路的原理。
应变片传感器是电子秤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是利用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的特性来实现测量。
当物体放在电子秤上时,应变片传感器受到物体的重力作用产生微小的形变,这种形变将会导致电阻值的微小变化。
电子秤通过测量这种微小的电阻变化来计算物体的重量。
电桥电路则是用来测量应变片传感器的微小电阻变化的电路。
它由四个电阻组成的桥路,当应变片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微小变化时,电桥电路会产生微小的电压输出。
通过放大和转换这个微小的电压信号,电子秤就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设计报告实验名称:电子称设计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02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1 设计要求··32 设计原理··33 系统框图··34 具体设计··44.1 称重传感器··44.2 放大电路和量程切换··54.3 A/D转换··74.4 显示器··85 实验小结··91设计要求试设计10μg~10kg电子称,数字显示,精度为0.1%。
2设计原理数字电子称通过传感器将被测物体的重量转换成模拟的电压信号,较小的电压信号通过应用放大系统进行准确、线性的放大,以满足模数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
放大电路采用三运放数据放大器。
仪表用放大器具备足够大的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高共模抑制比的特点。
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电路变成数字量,模数转换电路采用模数转换芯片CC7107实现。
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显示电路显示出测量结果,显示电路采用四块分立的七段LED显示电路进行显示。
本设计中通过改变放大电路的增益,从而达到转换量程的目的。
由于被测物体的重量相差较大,根据不同的测重范围要求,需对量程进行切换。
3系统框图图1 电子称设计框图(1)利用由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组成的测量电路测出物体的重量信号;(2)由放大器电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压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放大后的电压信号送到模数转换电路中;(3)由模数转换电路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显示电路;(4)由显示电路显示数据。
4具体设计4.1称重传感器4.1.1 设计原理图2 电阻应变式桥式测量电路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且R1=R2=R3=R4=R,组成桥式测量电路,Rm为温度补偿电阻,e为激励电压,V为输出电压。
实验1 电子秤设计1. 设计目的1.1掌握金属箔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应变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2通过设计、安装、调试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任务2.1设计制作一个电子秤,量程为0 ~0.5 Kg,传感器采用悬臂梁式的称重传感器(悬臂梁需自行粘贴应变片)。
2.2 安装、调试电子秤系统。
首先应进行调零、标定,然后再对系统进行稳定性、漂移、重复性、线性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
3. 实验原理当用粘帖剂将应变测量转换元件——应变片牢固粘帖在试件表面,被测试件受到外力作用长度发生变化,粘帖在试件上的应变片其电量值也随着发生△R的变化,这样就把机械量——变形转换成电量(电阻值的变化)。
这个变化量经过放大,通过A/D转换,最终变成数字读数。
图1 应变测量仪组成框图4. 实验基本器材4.1 应变片(型号:3×5 电阻值:120 ± 0.2Ω基底:纸基)4.2 数字万用表4.3 YJ–3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4.4 悬臂梁4.5 100g砝码5. 实验要求5.1 设计方案以小组形式提出,每小组人数不应多于4人。
5.2 方案应包括系统框图、检测电路原理图、系统安装示意图,实验流程详细说明,必要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方案应充分论证,列出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5.3 实验最多可分为两次完成。
在设计方案时应自行合理地设定工作节点,每次实验至少完成1个工作节点。
实验前每组应有一份设计方案以备检查,检查通过方可进行实验。
5.4 小组成员实验数据可以共享,但总结报告必须独立完成。
总结报告应包括设计方案、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如线性度、灵敏度、回差等)、实验总结。
6. 实验附件6.1 贴片工艺说明书6.1.1试件受力分析6.1.2 试件表面处理:试件表面的待测点应先用刮刀弄平整,仔细地除去漆、电镀层、锈斑、氧化皮、污垢等覆盖层。
然后用0#或1#砂布与应变片粘贴方向成45︒交叉打磨,打出一些条纹,这样可以加强胶的附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精密称量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精密称量仪器的使用。
3. 培养准确、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精密称量技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精密仪器对物质的质量进行准确测量。
本实验采用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别介绍直接法、加重称量法和减重称量法。
1. 直接法:将被称量物质直接放入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的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2. 加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然后将已知质量的物质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按“去皮”键,使天平显示为零,再将待称物质加入,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3. 减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待称物质放入称量瓶中,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然后将物质取出,再次称量空称量瓶的质量,记录数据。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待称物质的质量。
三、实验用品1. 电子天平2. 分析天平3. 称量瓶4. 称量纸5. 试剂勺6. 小烧杯(接收器)7. 试样8. 干燥器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天平水平。
2. 打开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的电源,预热10分钟。
3. 将称量瓶放在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的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空称量瓶的质量。
4. 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称量方法。
a. 直接法:将试样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试样质量。
b. 加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已知质量的物质放入天平托盘上,待天平稳定后,按“去皮”键,使天平显示为零,再将待称物质加入,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试样质量。
c. 减重称量法:先将天平调零,将待称物质放入称量瓶中,待天平稳定后,读取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然后将物质取出,再次称量空称量瓶的质量,记录数据。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待称物质的质量。
5.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领域的重量测量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电路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2. 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3. 学会使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4.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准确测量物体重量的电子秤原型。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显示装置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传感器: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它能够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应变片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器。
应变片式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应变量来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而压阻式传感器则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
2. 模拟电路: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微弱的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模拟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模拟电路通常由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
3. 数字电路:经过模拟电路处理后的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
数字电路通常由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4. 显示装置:最终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常见的显示装置有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
三、实验步骤1. 选择传感器:根据实验要求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压阻式传感器。
2. 搭建模拟电路: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信号处理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模拟电路。
该电路应包括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
3. 进行校准: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传感器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通过已知质量的物体来调整电子秤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搭建数字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要点,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电路。
电子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评估方法,并探究影响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利用称重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 转换等处理后,最终以数字形式显示物体的重量。
称重传感器通常采用电阻应变式,其电阻值会随着所受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并经过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就可以得到与物体重量相对应的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电子秤一台,精度为 01g。
2、标准砝码若干,质量分别为 10g、50g、100g、200g、500g。
3、待测物体若干,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
四、实验步骤1、电子秤的校准接通电子秤电源,等待其预热稳定。
按下“校准”按钮,将电子秤置于零位。
依次放置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值是否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相符。
如有偏差,根据电子秤的说明书进行调整,直至校准准确。
2、测量标准砝码的质量依次将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 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砝码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选择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作为待测物体。
将待测物体逐个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待测物体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将测量得到的标准砝码和待测物体的质量数据记录下来。
计算每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标准砝码测量数据|砝码质量(g)|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10|998|1002|1000|1000|002|000||50|4995|5005|5000|5000|005|000||100|9990|10010|10000|10000|010|000||200|19980|20020|20000|20000|020|000||500|49950|50050|50000|50000|050|000|2、待测物体测量数据|待测物体|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苹果|15020|15000|15010|15010|010|007||香蕉|8050|8030|8040|8040|010|050||橙子|12080|12050|12060|12060|015|050||书本|35020|35000|35010|35010|010|003||铅笔|1020|1000|1010|1010|010|099|六、实验结果分析1、从标准砝码的测量数据可以看出,电子秤的测量值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电子秤的准确性较高。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秤作为一种常见的计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制作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二、实训目标1. 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会使用51单片机进行电子秤的设计与编程;3. 熟悉LCD1602液晶显示屏和矩阵按键的使用方法;4. 学会使用HX711高精度AD转换芯片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5.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子秤进行功能扩展和创新设计。
三、实训内容1. 电子秤原理及组成部分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控制单元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的重量,信号处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物体的重量和价格,按键模块用于设置单价、计价、清零和去皮等功能,控制单元则负责整个电子秤的运行和控制。
2. 51单片机编程本次实训采用C语言进行51单片机编程。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电子秤的各项参数,如传感器灵敏度、单价等。
然后,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读取传感器数值,并进行A/D转换;(2)根据传感器数值计算物体的重量;(3)根据单价和重量计算商品价格;(4)显示物体的重量、单价、商品价格和总价;(5)实现计价、清零、去皮等功能。
3. LCD1602液晶显示屏和矩阵按键的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物体的重量、单价、商品价格和总价等信息。
矩阵按键用于设置单价、计价、清零和去皮等功能。
我们需要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LCD1602液晶显示屏;(2)根据按键输入,显示相应的信息;(3)根据按键输入,执行相应的操作。
4. HX711高精度AD转换芯片的使用HX711高精度AD转换芯片用于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
我们需要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HX711芯片;(2)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3)将传感器数值转换为重量。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并且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主要是利用应变片这种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应变片是一种能将物体形变转换成电阻变化的装置,形变的大小反映了待测压力的大小。
在电子秤中,应变片被粘贴在金属承重板上,当承重板受到压力时,应变片会改变其电阻值。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出压力的大小。
电子秤的核心电路是放大器和ADC(模数转换器)。
放大器用于将微小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而ADC则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处理和显示。
此外,电子秤还包含校准电路和补偿电路。
校准电路用于消除系统误差,而补偿电路则用于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补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过程本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和制作承重板与应变片:我们根据电子秤的设计要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并制作了承重板与应变片。
承重板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应变片则选择了敏感度较高的类型。
2.搭建电子秤电路:我们将应变片粘贴在承重板上,并连接了放大器和ADC。
同时,为了便于校准和补偿,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电路。
3.编程与调试: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程序,用于控制电子秤进行称重、校准和补偿等操作。
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算法和参数,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4.测试与分析:我们对电子秤进行了多次称重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与已知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电子秤的性能。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电子秤精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电子秤在测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具体数据如下:在标准重量5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502g,误差为2g;在标准重量10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1004g,误差为4g;在标准重量15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1506g,误差为6g。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
一、引言
1. 实验背景:介绍电子秤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实验目的:说明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3. 实验原理:概述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和信号处理部分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装置:列举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传感器的安装和与信号处理部分的连接。
3. 数据采集:说明实验时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包括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和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
三、实验结果
1. 数据处理:对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计算和记录测量误差,绘制质量和电压信号之间的关系图表。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给出电子秤的测量准确性和灵敏度的评价,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措施。
3. 实验结论: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并得出对于电子秤设计的结论,提出建议。
四、实验总结
1. 实验心得:详细叙述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对电子秤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 实验改进:指出该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参考文献:列出本实验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这样按照上述格式完成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可以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电子秤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电子秤,学习和掌握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并了解电子秤的结构及其原理。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实验前的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电子秤、试管、导管、蒸馏水等。
其次应检查电子秤是否正常工作,校正仪器的零点。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清洁检查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二、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在干燥、平稳、无扰动的台面上,并按下“ON/OFF”开关,打开电子秤。
2. 等待电子秤自检完成后,将需要测量的物品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读数。
3. 测量完成后,将物品从电子秤上取下,保证其保持干燥和清洁。
三、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试管、导管和蒸馏水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量试管的质量,得出质量为10.36 g。
接着,我们将导管插入试管中,并将导管朝下,用手指捂住管口,防止水从管口泄漏。
然后将试管放在电子秤上,记录读数。
当读数稳定不变时,即为试管和蒸馏水的总质量。
我们得到的读数为14.33 g。
由此可知,试管和蒸馏水的重量为3.97 g。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子秤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掌握了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电子秤的测量精度非常高,需要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外部干扰,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电子秤时,还需要注意称量时的单位和精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使用电子秤的方法和准确测量物品质量的技能,也了解了电子秤的结构和原理,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单片机实验报告一、设计题目数字电子秤 二、设计要求(1)用数码管(或LCD )显示质量和价格等信息;(2)用电位器模拟电子秤的压力传感器,质量0~10Kg 时输出0~5V ;(3)显示质量及价格,要求精确到0.01kg ;(4)单价可由键盘设置。
三、硬件电路(说明工作原理)硬件电路见下页整个数字电子秤电路由电源电路、单片机主控制电路、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AD 转换器、4*5键盘电路和电位器6个部分组成。
如图3.1所示。
图3.1打开电源开关,数字电子秤开始工作。
接通电源时,数字电子秤进入工作状态。
此时数字电子秤上MCU 开始工作,键盘不断进行扫描,同时,调节电位器,通过ADC0804也不断进行外部称量数据采样,LED 上显示“单价 总重 总价”。
调节电位器(模拟压力传感器)实现质量的测量,电位器的调节将引起电压的变化,电压的变化范围0~5V,而题目中给出的质量范围是0~10.00千克,存在一个两倍比例问题。
根据A/D转换,十六进制与BCD码转换以及显示程序质量的显示。
编写键盘输入输出程序,实现单价的手动输入及显示。
根据总价=质量*单价,最终显示物品的总价。
ADC0804 A/D转换器A/D转换过程主要包括采样、量化与编码。
本系统中用到ASC0804实现功能。
ADC0804 A/D转换器是8位全MOS中速,单通道的转换器,摸数转换时间大约100us,可以满足查分电压输入,具有参考电压输入端,内含时钟发生器,单电源工作室输入信号电压范围是0V~5V,不需要调零,片内有三台数据输出锁存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当CS=0许可进行A/D转换。
WR由低到高是,A/D开始转换。
CS与WR同时有效时启动A/D转换,转换结束产生INTR信号(低电平有效),可供查询或者中断信号。
在CS和RD的控制下可以读取数据结果。
本实验没有使用INTR信号。
见图2.3。
图3.2LED数码管显示电路LED显示块是由发光二级管显示字段的显示期间。
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常见的测量设备,通过电子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电子秤,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探究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实验器材- 电子秤-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石头、书籍等)- 实验记录表格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电子秤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其显示屏清晰可见。
将实验记录表格准备好,以记录不同质量物体的测量结果。
3.2 测量物体的质量选择不同质量的物体,将其放置在电子秤的称重平台上,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秤的显示稳定。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质量。
3.3 探究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探究不同因素对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影响。
可以选择以下因素进行实验:- 不同位置的放置:将同一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不同位置,观察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不同温度下的测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温度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不同湿度下的测量: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湿度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观察到电子秤在不同位置放置同一物体时,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这是因为电子秤的传感器可能在不同位置的读数上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我们发现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时,电子秤的测量结果也可能会有所偏差。
这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电子秤内部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5. 实验总结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精度。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误差来源,如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进行测量时,尽量将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中心位置,以减少位置误差。
- 在进行实验时,尽量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子秤设计实验】电子秤实验报告【--个人简历制作】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实现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手提电子秤具有称重精确度高,简单实用,携带方便成成本低,制作简单,测量准确,分辨率高,不易损坏和价格便宜等优点。
是家庭购物使用的首选。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对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使用方法;掌握模数转换器、仪用放大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提高综合利用多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工程设计与实际装调系统电路的能力。
本次便携式电子秤设计采用箔式电阻应变片E350~ZAA作为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差动电路采用INA114来放大微小电压信号,转换电路采用双积分A/D转换器ICL进行A/D转换,显示电路采用LED数码管。
最终实现了将被称重物体的质量显示在数码管上的功能,称重范围为2kg 以内,单位为g。
经过最终测量,所设计制作完成的电子秤称重最大绝对误差为5g,关键词:便携式;电子秤;应变片; 7107一、设计选题及设计任务要求设计选题: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实现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LED数码显示的便携式电子秤,要求如下1.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2.称重范围为0 ~ 2kg3.测量精度:不低于20克二、方案设计与论证设计方案:方案一: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1)原理框图图1-1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原理框图2)系统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及单片机程序流图称重传感器根据压力的变化提供相应的线性变化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过高精度差动放大器放大。
输入给双积分型模数转换器。
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直接由单片机以串行方式读入。
单片机选用STC89C52型单片机,P0口定义为输出口,其中P0.0~P0.6输出要显示数据的段码。
P1口中的P1.0~P1.3也定义为输出,显示输出数据的位码。
显示器用动态扫描。
3)该设计方案优缺点a.优点:该系统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显示模块的驱动电路,具有较好的系统扩展性,在显示压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单片机的其他管脚输出信号以达到的功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