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法和经验法水土流失
- 格式:docx
- 大小:14.04 KB
- 文档页数:2
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一、土壤侵蚀模型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对于水土保持调水保土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模型是评估土壤侵蚀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常用的有RUSLE模型、MUSLE模型和WATEM/SEDEM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考虑降雨、坡度、土壤类型、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来预测土壤侵蚀量。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土壤侵蚀量,可以评估调水保土的效益。
二、水土保持技术效益评估水土保持技术是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手段,评估水土保持技术的效益对指导调水保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水土保持效益指标、水土流失控制率和治理效益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反映了水土保持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削减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量来计算。
水土流失控制率表示了水土流失减少的百分比,通过计算治理后的水土流失量与治理前的水土流失量的差异来计算。
治理效益指标是综合考虑了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可以通过对水土流失控制率和调水保土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综合评估来计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指对调水保土工程进行经济性评估,判断该工程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包括成本效益比、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
成本效益比是指治理措施的效益与投入的成本之比,通过计算治理后的土地产值与治理成本的比值来计算。
投资回收期是指治理措施的投资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够回收的期限,通过计算治理成本与土地产值之比来计算。
净现值是指将所有未来的现金流量按其中一确定利率折现的现值与总投资的比值,通过计算治理后的土地产值与治理成本之差的折现值来计算。
四、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是指对调水保土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评估工程的生态效益。
常用的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环境变化指数、生态平衡指数和生态旅游收入等。
生态环境变化指数是指调水保土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变化程度,通过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的差异来计算。
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问题摘要: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质量;客观因素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的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发现了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 参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或人员应注意的问题1.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项目概况,并分析工程的建设可能对项目区产生的影响等。
编制方案前,首先应收集项目的基本资料(如项目类型、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组成等),了解主体工程背景、设计资料及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查看项目区地形图,另外,察看项目现场,并用相机或摄像机记录项目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
如果工程有比较大的料场、弃渣场或者其它重要的防护工程,则需要察看工程所处的具体位置、地形、上游汇水面积,特别是判断工程对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分析主体工程选址有无限制性因素(严格对照《规范》的规定)、料场及弃渣场位置、地形、数量、选址是否合理;现场判读水土流失强度;了解项目区植被类型、现有植被情况;项目区的土壤、水系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收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组织设计,搞清楚施工道路、取水、用电、施工生活区的基本情况。
1.2着手方案的具体编制方案要按照《规范》中的规定编制,另外,还应注意以下4点:1.2.1 5项控制性数据5项控制性数据,即: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土石方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投资概(估)算。
5项控制性数据是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也是编制整个方案的框架。
1.2.2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及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所做的各项防治措施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到与主体工程相互补充。
RUSLE 模型是通过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 模型的改进得到的。
RUSLE 与 USLE 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A=R·K·LS·C·P式中,A 为年均土壤侵蚀量(t·hm -2·a -1),主要指由降雨和径流引起的坡面细沟或细沟间侵蚀的年均土壤流失量;R 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 -2·h -1·a -1),它反映降雨引起土壤流失的潜在能力。
本方案基于月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降雨量的Wischmeier 经验公式计算(Wischmeier, 1969);21.5lg 0.81881211.73510p i p i R ⎡⎤⎛⎫ ⎪⎢⎥⨯- ⎪⎢⎥⎝⎭⎣⎦==⨯∑式中pi 和p 分别是月均和年均降雨量(mm)。
计算得到各站点在2000-2007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然后利用Kriging 空间内插方法对34个站点(包括@@@@@站点)进行插值,得到流域水平降雨侵蚀力图层,最后得到流域30 m×30 m 的R 因子栅格图层(图2)。
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hm -2·h·MJ -1·mm -1·hm -2),它是衡量土壤抗蚀性的指标,用于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
K 表示标准小区单位降雨侵蚀力引起的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由于缺乏各土壤类型的结构系数和渗透性等级数据,因此选择侵蚀/生产力影响模型EPIC 的公式计算流域各类型土壤的K 因子值,EPIC 的计算公式为:(){}()()0.30.20.3exp 0.02561/1000.250.711.0 1.0exp 3.72 2.951exp 5.5122.91SIL K SAN SIL CLA SIL C SN C SN SN ⎛⎫=+-⎡⎤ ⎪⎣⎦+⎝⎭⎛⎫⎛⎫-- ⎪⎪ ⎪⎪+-+-+⎝⎭⎝⎭式中,SAN 、SIL 、CLA 和C 是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碳含量(%),其中SN1=1-SAN/100。
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近年来,水土流失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水土流失会导致许多环境及经济问题,如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农作物的产量减少,水资源污染等等。
为了预测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各种水土流失预测模型。
水土流失预测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在不同时间尺度内的水土流失。
研究人员操作的数据通常包括土地利用、气象和土地形态。
预测模型旨在提供决策者关于如何保护土壤资源或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常见的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包括AUSLE、WEPP和RUSLE等。
其中AUSLE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中,由于其简单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而RUSLE模型则是最常用的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其不但能够有效评估土地的损失情况,还可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效益等。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
一些地区可以适合农业,而另一些地区则更适合林业。
通过运用预测模型,人们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选择更加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案。
此外,预测模型还可以在农业方面发挥作用。
可以通过预测模型确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最优化种植模式,以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轻水土流失问题。
预测模型还可以指导政府部门开展相关项目,保护国土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但是,水土流失预测模型仍存在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模型的构建每次都需要更新,以便进行更加精确的预测。
其次,不同地方的土地形态和气候状况因素也对模型的精确性造成影响。
此外,缺乏数据和与决策者之间的不充分联系也是限制模型运用的因素。
与传统方法相比,机器学习方法是一种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预测的精确性。
但是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必须基于大量的数据集和相关特征的选取。
同时,机器学习模型主要针对特定场景的应用,难以泛化到其他地区。
在未来,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决策和环境管理。
相信在不断的改进下,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将更加准确,用于提高土地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效益。
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则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
因此,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已经成为水土保持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进行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地形、土壤类型、降雨等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对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
其次,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例如,农业活动、采矿活动等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在进行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时,通常采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进行建模,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SWAT模型、WEPP模型、RUSLE模型等。
SWAT模型是一种流域水文模型,可以对流域内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
该模型可以对流域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建模,并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模拟,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
WEPP模型是一种小流域水文模型,可以对小流域内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
该模型可以对小流域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建模,并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模拟,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
RUSLE模型是一种土壤侵蚀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过程进行模拟。
该模型可以对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建模,并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模拟,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
在使用数学模型进行基于模型的水土保持效果预测时,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验证。
参数校准是指通过调整数学模型中的参数,使得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验证是指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水利工程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科学、准确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至关重要。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首先,在生态方面,可能改变河流的生态流量、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影响鱼类的洄游和繁殖。
其次,对土壤和地质也会有影响,比如可能导致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等。
再者,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占用大量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景观。
此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等也会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干扰。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清单分析法。
这种方法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逐一列出,形成一个详细的清单。
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例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可以详细列出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从而评估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
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类比分析法。
通过寻找与拟建水利工程在规模、性质、地理位置等方面相似的已建工程,分析其环境影响的情况,并将这些经验和数据应用于当前的评估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类比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到两个工程之间的差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数学模型法也是环境影响评估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如水流、水质、水温等。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准确的参数设定,同时模型的验证和校准也是关键环节。
实地监测法是获取环境影响数据的直接手段。
在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及其周边设置监测点,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实际影响。
水土保持模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时,保护环境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紧迫。
在这个背景下,水土保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中,为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水土保持模型的概述水土保持模型,顾名思义,是指一些数学模型和场景分析方法,它们用于模拟等环境中的水土关系。
这些模型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概念模型是包含一些基本概念的自然现象描述,通常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概括描述,并且不显式地包含参数或方程式。
数学模型则是从数学角度建立的模型。
通常使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能量变换和环境变化等现象。
二、水土保持模型的应用水土保持模型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可以有效地实现环境问题的模拟和预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运作的规律并识别问题的根源。
近年来,生态系统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水土保持模型,可以开展许多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
1、生态环境评价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水土保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环境评估中。
例如,根据专家调查和场地样本分析,将所得数据输入水土保持模型,从而预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土壤侵蚀程度、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这些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预测数据和参考依据,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基于水土保持模型的研究,可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提供有关保护措施的重要信息。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测量斜坡种植物生长的影响,使用模型预测可能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然后确定最佳的种植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环境管理基于水土保持模型的研究还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和帮助。
例如,水土保持模型可以用于确定灌溉和排水方案,以及优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减少土壤侵蚀风险,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生态系统功能。
三、水土保持模型的展望水土保持模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例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发展等。
浅谈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朱荣华(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
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土流失预测计算公式侵蚀模数水土流失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强度)、地形(坡长、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原有地形(坡长、坡度),破坏原有植被,使地表裸露,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
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1水土流失预测常用计算公式1.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是美国研制的用于定量预报农地或草地坡面多年平均年土壤流失量的一个经验性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它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土壤侵蚀试验和定量研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最终于1965年正式出版,期间又分别在7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二次修订。
数学模型法和经验法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又称土壤侵蚀,并且主要指水力侵蚀。
一般有侵蚀模数[侵蚀强度,t/(km2·a)]、侵蚀面积和侵蚀量几个定量数据,侵蚀面积可通过资料调查或遥感解译而得出,侵蚀量可根据侵蚀面积与侵蚀模数的乘积计算得出,也可根据实测得出。
本文主要介绍侵蚀模数的预测方法。
1.侵蚀模数预测方法
(1)已有资料调查法。
根据各地水土保持试验、水土保持研究站所的实测径流、泥沙资料,经统计分析和计算后作为该类型区土壤侵蚀的基础数据。
(2)物理模型法。
在野外和室内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不同土壤、植被、坡度、土地利用等情况下的侵蚀量进行试验。
(3)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坡面侵蚀沟和沟道侵蚀量的量测,建立定点定位观测,对沟道水库、塘坝淤积量进行实测,对已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测算,计算侵蚀量。
利用小水库、塘坝、淤地坝的淤积量进行量算,经来沙淤积折算,计算出土壤侵蚀量。
(4)水文手册查算法。
根据各地《水文手册》中土壤侵蚀模数、河流输沙模数等资料,推算侵蚀量。
(5)土壤侵蚀及产沙数学模型法: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USLE)。
A=R·K·L·S·C·P (9-1)
式中:
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t/(km2·a);
R——降雨侵蚀力因子,R=EI30(一次降雨总动能×30min雨强);
K——土壤可蚀性因子,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确定。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我国黄河流域试验资料,LS=0.067L0.2S1.3;
C——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相关;
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主要有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水土流失预测还包括可能造成危害的预测,如土地退化问题、下游河道泥沙增加和淤积问题、对下游防洪的影响、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都根据评价中的具体需求和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