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

6.7.8(278.0)5.7.8(,278.0)

4.7.8(,278.04

/13/11m

c c

n c

p m c n p Q mJ L t F t t S

Q t F S =<⎪⎪⎭

⎛-=

≥⎪

⎪⎭

⎝⎛--ττ

τμτ

μτ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 ,即Q m ,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 、L 、J ;暴雨特征参数S 、n ;产汇流参数μ、m 。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 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8.7.5)和(8.7.6),步骤如下:

① 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 、L 、J ,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 、C s / C V )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 (或n 1、n 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

图8.7.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② 计算设计暴雨的S p 、x TP ,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 、R B 。

③ 将F 、L 、J 、R B 、T B 、m 代入式(8.7.4)(8.7.5)和(8.7.6),其中仅剩下Q m 、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 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8.7.4)或式(8.7.5),又求得一个Q m ,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 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8.7.5)和(8.7.6)分别作曲线Q m ~τ及τ~ Q m ,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8.7.2所示。两线交点的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8.7.4)(8.7.5)和(8.7.6),因此交点读数Q m 、τ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图8.7.2 交点法推求洪峰流量示意图

【例8.3

】江西省××流域上需要建小水库一座,要求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 流域特征参数F 、L 、J 的确定 F=104km 2,L=26km ,J=8.75‰

2. 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 和S p

暴雨衰减指数n 由各省(区)实测暴雨资料发现定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定点雨量资料代替面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西省水文手册中查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计参数为:

5.3/,42.0,1151===V s V d C C C mm x

暴雨衰减指数 n 2=0.60, p d p x x ,1,241.1= ()8.84241312.342.01151.124

16.01

,242=⨯+⨯⨯⨯==--n p p x S mm/h

3. 产汇流参数μ、m 的确定

可查有关水文手册,本例查得的结果是μ=3.0mm/h 、m=0.70。 4. 图解法求设计洪峰流量

(1)采用全面汇流公式计算,即假定t c ≥τ。将有关参数代入式(8.7.4)、(8.7.6)和式(3-45),得Q m 及τ的计算式如下:

7.867.245110438.84278.06

.06.0-=⨯⎪⎭

⎝⎛-=ττmp Q (8.7.7)

4

/14/13/11

.5000875.07.026278.0mp

mp Q Q =⨯⨯=

τ (8.7.8) (2)假定一组τ值,代入式(8.7.7),算出一组相应的Q mp 值,再假定一组Q mp 值代入公式(8.7.8),算出一组相应的τ值,成果见表8.7.3)。

(3)绘图。将两组数据绘再同一张方格纸上,见图8.7.3,两线交点处对应的Q mp 即为所求的设计洪峰流量。由图读出Q mp =510m 3/s ,τ=10.55h 。

表8.7.3 Q m ~τ线及τ~ Q m 线计算表

(4)检验是否满足t c ≥τ

()h S n t n p c 570.38.844.016

.01

122

=⎪

⎝⎛⨯=⎥

⎢⎣⎡-=μ

本例题τ=10.55h

图8.7.3 图解交点法求Q m、τ

桥梁水文计算过程

桥梁水文计算过程 1.收集水文资料:首先,需要收集研究区域的气象资料、地形图、河 流水文资料等信息。这些资料将用于分析研究区域的降雨特征和水系特征。 2.确定设计标准:根据桥梁工程的要求和规范,确定设计标准。这包 括设计洪水的重现期和洪峰流量等参数。 3.分析降雨特征:使用统计方法和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区降雨的频率、强度和时程分布等特征。常用的方法有频率分析和持续时间分析。 4.分析水系特征:根据测量数据或模拟模型,分析研究区的河流特征,如河道形状、河水速度和河床渗透系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将用于计算洪水 流量。 5.计算设计洪水:根据降雨和水系特征,使用洪水模型来计算设计洪水。常用的洪水模型有单位线法、水库群模型和分流模型等。在计算过程中,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可能需要考虑水循环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6.计算洪水流量:根据设计洪水和水系特征,计算洪水流量。根据河 道形状和流量速度,可以使用曼宁方程或其他流量计算公式来计算水流速 度和河道截面积。 7.评估桥梁险情:根据洪水流量和桥梁结构参数,分析桥梁的水力沖 刷和冲击问题。主要包括计算洪水对桥墩的水流速度和水压力,以及计算 桥梁的河床冲刷深度和河床冲刷宽度。 8.设计桥梁水工设施:根据险情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桥梁水工设施,如护岸、堆石坝或其他防止河流冲刷的结构。这些设施旨在保护桥梁免受 洪水的破坏。

9.优化设计:根据降雨和水系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桥梁的抗洪能力和水文效益。 10.编制水文报告:最后,根据水文计算结果,编制水文报告。报告包括研究区域的降雨特征、水系特征、洪水数据、洪水模型和桥梁水工设施等信息。这些报告将用于桥梁施工和运营阶段。 总之,桥梁水文计算是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收集和分析降雨和水系特征,并使用洪水模型,可以计算设计洪水和洪水流量。基于这些计算结果,可以评估桥梁的水力沖刷风险,并设计相应的水工设施。这些步骤将有助于提高桥梁工程的抗洪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水文计算步骤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就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得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得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得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就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 6.7.8(278.0)5.7.8(,278.0) 4.7.8(,278.04 /13/11m c c n c p m c n p Q mJ L t F t t S Q t F S =

③ 将F 、L、J 、R B 、T B 、m 代入式(8。7.4)(8、7、5)与(8、7、6),其中仅剩下Q m 、τ、R s,τ未知,但R s ,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 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得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8、7、4)或式(8、7、5),又求得一个Q m ,若与假设得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 图解交点法 该法就是对(8。7。4)(8、7、5)与(8、7、6)分别作曲线Q m ~τ及τ~ Q m,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8、7、2所示。两线交点得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8、7、4)(8、7、5)与(8、7、6),因此交点读数Q m 、τ即为该方程组得解. 【例8、3】江西省××流域上需要建小水库一座,要求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 流域特征参数F、L、J 得确定 F =104km 2 ,L=26k m,J=8、75‰ 2、 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 与S p 暴雨衰减指数n 由各省(区)实测暴雨资料发现定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定点雨量资料代替面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西省水文手册中查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计参数为: 暴雨衰减指数 n2=0、60, ()8.84241312.342.01151.12416.01,242=?+???==--n p p x S mm/h 3、 产汇流参数μ、m得确定 可查有关水文手册,本例查得得结果就是μ=3.0mm /h 、m=0、70。 4、 图解法求设计洪峰流量 (1)采用全面汇流公式计算,即假定t c ≥τ。将有关参数代入式(8。7.4)、(8、7、6)与式(3-45),得Q m 及τ得计算式如下: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即Q m,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L、J;暴雨特征参数S、n;产汇流参数μ、m。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和(),步骤如下: ①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 F、L、J,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C s / C V)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或n1、n2), V 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图8.7.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② 计算设计暴雨的S p 、x TP ,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 、R B 。 ③ 将F 、L 、J 、R B 、T B 、m 代入式(8.7.4)()和(),其中仅剩下Q m 、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 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或式(),又求得一个Q m ,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 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和()分别作曲线Q m τ及τ Q m ,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所示。两线交点的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和(),因此交点读数Q m 、τ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水文计算步骤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6.7.8( 278 .0 )5.7.8( , 278 . )4.7.8( , 278 .0 4/1 3/1 1 m c c n c p m c n p Q mJ L t F t t S Q t F S = < ? ? ? ? ? ?- = ≥ ? ? ? ? ? ? - - τ τ τ μ τ μ τ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即Q m,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L、J;暴雨特征参数S、n;产汇流参数μ、m。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8.7.5)和(8.7.6),步骤如下: ①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L、J,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C s / C V)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或n1、n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图8.7.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②计算设计暴雨的S p、x TP,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R B。 ③将F、L、J、R B、T B、m代入式(8.7.4)(8.7.5)和(8.7.6),其中仅剩下Q m、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8.7.4)或式(8.7.5),又求得一个Q m,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 6.7.8(278.0)5.7.8(,278.0) 4.7.8(,278.04 /13/11m c c n c p m c n p Q mJ L t F t t S Q t F S =

图8.7.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② 计算设计暴雨的S p 、x TP ,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 、R B 。 ③ 将F 、L 、J 、R B 、T B 、m 代入式(8.7.4)()和(),其中仅剩下Q m 、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 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或式(),又求得一个Q m ,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 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和()分别作曲线Q m ?τ及τ? Q m ,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所示。两线交点的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和(),因此交点读数Q m 、τ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图8.7.2 交点法推求洪峰流量示意图 【例】江西省××流域上需要建小水库一座,要求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 流域特征参数F 、L 、J 的确定 F=104km 2 ,L=26km ,J=‰ 2. 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 和S p 暴雨衰减指数n 由各省(区)实测暴雨资料发现定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定点雨量资料代替面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西省水文手册中查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计参数为: 5.3/,42.0,1151===V s V d C C C mm x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一)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一) 水文计算基本规律 介绍 水文计算是根据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进行的一种计算方法。水文现象的变化涉及到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等,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分析水文问题,如洪水预警、水资源管理等。 降雨计算方法 1.降雨量的观测和记录; 2.通过气象站点数据进行推算; 3.根据降雨持续时间和强度,使用统计或模型方法计算。 蒸发计算方法 1.根据气象数据计算蒸发量; 2.使用蒸发皿、大气中湿湿度测定仪等设备进行实地观测; 3.根据气象站点数据、水面蒸发速率等因素进行推算。

径流计算方法 1.单位线性模型:通过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计算每个小区域 的径流量,然后累加得到总径流量; 2.单位阻塞线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多个点,根据地形特征计算每个 点的径流量,然后累加得到总径流量; 3.水文模型计算:使用完整的水文模型进行计算,考虑更多的地形、 土壤、植被等因素。 水位计算方法 1.利用水位测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2.使用统计方法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水位; 3.结合降雨和蒸发的影响,使用数学模型进行水位预测。 洪水预警方法 1.根据历史数据和降雨预报,进行统计和分析,预测洪水发生的可 能性; 2.监测水位、降雨等实时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报警; 3.建立洪水模型,通过模拟洪水过程来预测洪水水位和流量。 水资源评估方法 1.根据降雨和蒸发计算得到的径流量,结合地下水补给和水库蓄水 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利用水文模型模拟不同管理方案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3.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水资源的长期评估和规划。 通过以上的水文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水文问题,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等工作提供支持。

水文计算步骤范文

水文计算步骤范文 水文计算是指通过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了解地下水的流动、贮存和补给过程。下面是水文计算的基本步骤: 1.收集和整理数据:水文计算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这包括地下水位观测数据、降雨数据、地形数据和土壤特性数据等。这些数据将成为进行水文计算的基础。 2.建立水文模型:水文计算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地下水的流动和贮存过程。这个模型通常是基于水文学原理和方程组成的。常见的模型包括地下水位模型、地下水流模型和地下水补给模型等。 3.参数估计:水文模型通常包含一些参数,比如土壤透水性系数、渗透率和蒸发散等。这些参数需要通过观测数据或试验数据进行估计。常见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实地试验和数值模拟等。 4.模型校验:模型校验是验证水文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的过程。这需要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误差。如果模型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则认为模型是可靠的。 5.地下水量计算:在建立和校验水文模型后,可以使用该模型进行地下水量的计算。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这些计算通常涉及到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等方法。 6.结果分析和应用:对地下水量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是水文计算的最后一步。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指导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水文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不同的问题和目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因此水文计算的步骤可能有所变化。此外,水文计算还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巧,需要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实施。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即Q m,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L、J;暴雨特征参数S、n;产汇流参数μ、m。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 ①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L、J,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C s / C V)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或n1、n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②计算设计暴雨的S p、x TP,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R B。 ③将F、L、J、R B、T B、m代入式(8.7.4Q m、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Q m,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Q” = 0.278— —-/7 F "1 Q m = 0.278 □ S广"-他L -- r T --------------- ----- 0.27 恃 —“F, t c>T 0.278 0.278 厶小广(67.4)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竄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眾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 •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讣洪峰流量即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J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L、J:暴雨特征参数S、n;产汇流参数u、m。为了推求设计洪蜂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左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虽a和汇流时间T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巾对于全而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 7.4)()和(),步骤如下: ①通过对设讣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泄流域的几何特征值 F、L、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 G、CJ G)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 (或広、忌),损失参数〃及汇流参数皿 疋

②计算设计暴雨的S、小,进而由损失参数“计算设计净雨的%、弘 ③将尸、厶J、几、T$、m代入式(8.7.4)()和(),其中仅剩下Q、r、尼「未知,但兄’与T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代入式(&7.6)得到一个相应的工,将它与仏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T值代入式()或式(),又求得一个Q,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及T即为所求;否则,另设仏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讣算框图如图8. 7.1。 2.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和()分别作曲线Q八际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所示。 两线交点的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和(),因此交点读数2、T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图8. 7.2交点法推求洪峰流量示意图 【例】江西省XX流域上需要建小水库一座,要求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流域特征参数F、L、J的确左 F=104km:, L二26km, J=%o 2.设计眾雨特征参数n和Sp 眾雨衰减指数n由各省(区)实测址雨资料发现泄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泄点雨量资料代替而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四省水文手册中査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汁参数为: 工帖=115〃?〃?,C v = 0.42, C v /C v = 3.5 眾雨衰减指数仕二,x24 p=\Ax idp

水文计算顺序

水文计算顺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 ,即Q m ,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 、L 、J ;暴雨特征参数S 、n ;产汇流参数μ、m 。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 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 ①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 、L 、J ,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 、C s /C V )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 (或n 1、n 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 ③将F 、L 、J 、R B 、T B 、m 代入式(8.7.4Q m 、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Q m ,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Q m ?τ及τ?Q m Q m 、τ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例8.3 1.流域特征参数F 、L 、J 的确定

水文计算步骤

水文计算步骤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 ,即Q m ,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T 。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 、L 、J ;暴雨特征参数S 、n ;产汇流参 数口、口。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 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 和汇流时间T 互为隐函数,而 径流系数巾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和(),步骤如下: ① 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 F 、L 、J ,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y 、CJ C V )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 (或n 1、n 2), 损失参数口及汇流参数m 。 0.278 t >T 0.278 0.278L mJ 1/3Q 1/4 F , t

Q mp Q m 图8.7.1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② 计算设计暴雨的S p、X^,进而由损失参数口计算设计净雨的T B、R B。 ③将F、L、J、R B、T B、m代入式(8.7.4)()和(),其中仅剩下Q m、T、R s 丁未 知,但R s,,与工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T,将它与t c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T值代入式()或式(),又求得一个Q m,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及T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和()分别作曲线O m t及T Q m,点绘在一张图上,如图所示。两线交点的读数显然同时满足式()()和(),因此交点读数Q m、T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图8.7.2交点法推求洪峰流量示意图 【例】江西省XX流域上需要建小水库一座,要求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流域特征参数F、L、J的确定 F=104km2, L=26km, J=%o 2.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和S p 暴雨衰减指数n由各省(区)实测暴雨资料发现定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定点雨量资料代替面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西省水文手册中查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计参数为: 1d = 115mm, C V = 0.42, C / C V = 3.5

水文分析计算

1水文分析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是规划的重要环节,是确定临水控制线、外缘控制线、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的主要技术依据。水文分析计算,包括准备工作、设计洪水计算、水面线计算等步骤。应逐条河流、分段计算。 1.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控制断面,计算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收集暴雨洪水资料等。 1.选择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应选择干流河口、拦河建筑物坝轴线、主要支流汇合口下游的顺直河段。控制断面具体位置,根据规划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2.计算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流域面积为河口断面或控制断面以上,沿着分水岭勾绘的流域总面积;控制集水面积为规划河段典型控制断面以上,按照城市(城镇)规划,实际汇入规划河段的集水面积。 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河流的流域面积,可直接采用《重庆市主要河流和城镇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划汇编》(2013年版)和区县政府已批准的集水面积1000-100km2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2008-2020)中的数据。 流域面积100km2以下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可在1:10000地形图上用求积仪计算。流域地形图,以能画出分水岭和便于面积计算为准,要求图纸清晰。

3.收集暴雨洪水资料。通过实测、调查、分析等方式收集暴雨洪水资料。暴雨洪水资料最好是本流域的实测洪水资料,或历史洪水调查资料。 1.2设计洪水计算 设计洪水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是选择暴雨洪水计算依据或参证站,再根据代表站的数据资料情况;二是根据河道流域情况和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选择与之符合的计算或推算方法;三是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进行修订。 1.2.1依据站和参证站的选择 依据站,应该为本河道的暴雨洪水实测站点。 参证站,为与水文计算流域相关的站点。应是邻近河流或邻近区域的站点,或与水文计算流域同属一个雨区或产汇流关系相近的站点。 1.2.2计算方法 1.2.2.1方法选择 根据河段的具体情况,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要求选用洪水计算方法。当规划河段洪水受到下游干流洪水的顶托影响时,洪水计算应以规划河段的洪水为主,结合下游干流洪水顶托,洪水线取两种情况的外包线。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按有资料和无资料两种情形选择。有资料的,采用水文比拟法等;无资料的,采用暴雨推求设计洪水计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