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的弹簧问题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8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车晓红[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了解,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例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现B球静止,A 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A. B. C. D.解析:设碰前A球的速度为v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由能量守恒定律得,联立解得,所以正确选项为C。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例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1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球与B球粘结成D时,D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得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与A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由以上两式求得A的速度。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 P,由能量守恒,有撞击P后,A 与D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弯成D的动能,设D的速度为v3,则有以后弹簧伸长,A球离开挡板P,并获得速度,当A、D的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设此时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得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 P',由能量守恒,有解以上各式得。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车晓红[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1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以上两式求得A 的速度0231v v =。
2020高三物理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车晓红[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确实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因此分析解决这类咨询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咨询题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那么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A.mE PB.mE P2 C. mE P2D. mE P22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依照动量守恒定律得出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1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因此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咨询题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赶忙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连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刻,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缺失〕,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以上两式求得A 的速度0231v v =。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运动特征与碰撞问题类似,可以运用动量、能量守恒来分析,物块弹簧模型是一类典型的问题。
我们首先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如何分析物块弹簧模型的运动情景。
【问题】如图所示,物块B 左端固定一轻弹簧,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物体以速度0v 向B 运动,假设A 与弹簧接触之后立即与弹簧粘连在一起不再分开,那么此后A 、B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情景如何呢?【分析】A 、B 的运动涉及追及相遇问题,重点要把握住:两物体距离最近(弹簧最短)或最远(弹簧最长)时二者的速度相等。
⑴ 弹簧刚开始被压缩的过程中,B 受到弹簧的弹力向右做加速运动,A 受到弹力做减速运动,开始时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一直被压缩;⑵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缩短到最短,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⑶ 此后由于A 继续减速,B 继续加速,B 的速度开始大于A 的速度,弹簧压缩量逐渐减小;⑷ 当弹簧恢复至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A 的速度减至最小,B 的速度增至最大;⑸ 此后弹簧开始伸长,A 做加速运动,B 做减速运动;⑹ 当弹簧伸长至最长时,A B 、的速度再次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⑺ 此后A 继续加速,B 继续减速,弹簧逐渐缩短至原长;⑻ 当弹簧再恢复至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A 的速度增至最大,B 的速度减至最小。
此后将重复上述过程。
上面我们从受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了弹簧的运动情景。
如果两物体是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两物体的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可以从动量和能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设任意时刻A 、B 的速度分别为A v 、B v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
由动量守恒可得:0A A A B B m v m v m v =+;由能量守恒可得:2220p 111222A A AB B m v m v m v E =++;由此可以求解整个运动过程中各种速度及弹性势能的极值问题,具体结果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模型分析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从被压缩状态到恢复到原长时物体和弹簧不分离,弹簧的弹力从压力变为拉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物体和弹簧分离,物体不再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3.动量和能量问题: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等效于弹性碰撞。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被拉伸到最长时,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共速,此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最小;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
题型1.弹簧直接连接的两物体间的作用.【例1】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 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 示.后来细线断裂,质量为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 0.求:(1)质量为3m 的物体最终的速度;(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答案】(1)032v (2) 2032mv【解析】(1)设3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00323v m v m v m m ⋅+⨯=+所以 0132v 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02021321221321v m m v m v m E P +⋅-⋅+⨯⋅=所以弹性势能:2032mv E P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初末状态及弹簧弹开过程的能量转化。
【例2】【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 =3kg 的小车A 静止在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 =lkg 的小物块B ,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J ,小物块与小车右壁距离为l =0.4m ,解除锁定,小物块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不计一切摩擦。
专题三 弹簧、碰撞类问题1.弹簧最短或最长时速度相同的分析应用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弹簧弹力的形式出现,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又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这种作用的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与弹簧的势能相互转化,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一定是被拉伸到最长或被压缩到最短,此时作用于弹簧上的物体的速度相同。
[例1]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连着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两物体,kg m 11=,kg m 22=,将1m 、2m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自然伸长时,1m 静止在A 点,2m 靠墙,现用水平力F 推1m ,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静止,此过程中F 做功为4.5J ,当撤去F 后,求:(1)1m 越过A 点后,运动过程中弹簧伸长到最大时的弹性势能 (2)2m 的速度最大时,1m 的速度(3)1m 越过A 点后,运动过程中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2.碰撞问题碰撞问题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多的一类常规题型,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相互作用力大等特征.在碰撞的过程中,外力作用通常远小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从而认为动量守恒.但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后,动能有可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碰撞中可能存在动能的损失.碰撞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如下: 设光滑水平面上两个小球,质量为1m、2m ,碰前速度分别为1v 和2v ,碰后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则动量变化满足:'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1) 或21P P ∆-=∆ 动能变化满足: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2)(1)、(2)两式是解决碰撞问题的主要依据,但是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对动量变化和动能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对问题的物理实际情景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1)、(2)两式的数学关系进行必要的推理判断,才能找到正确和比较简捷的解决途径.【例2】(2004年天津理综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运动特征与碰撞问题类似,可以运用动量、能量守恒来分析,物块弹簧模型是一类典型的问题。
我们首先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如何分析物块弹簧模型的运动情景。
【问题】如图所示,物块B 左端固定一轻弹簧,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物体以速度0v 向B 运动,假设A 与弹簧接触之后立即与弹簧粘连在一起不再分开,那么此后A 、B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情景如何呢?【分析】A 、B 的运动涉及追及相遇问题,重点要把握住:两物体距离最近(弹簧最短)或最远(弹簧最长)时二者的速度相等。
⑴ 弹簧刚开始被压缩的过程中,B 受到弹簧的弹力向右做加速运动,A 受到弹力做减速运动,开始时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一直被压缩;⑵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缩短到最短,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⑶ 此后由于A 继续减速,B 继续加速,B 的速度开始大于A 的速度,弹簧压缩量逐渐减小;⑷ 当弹簧恢复至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A 的速度减至最小,B 的速度增至最大;⑸ 此后弹簧开始伸长,A 做加速运动,B 做减速运动;⑹ 当弹簧伸长至最长时,A B 、的速度再次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⑺ 此后A 继续加速,B 继续减速,弹簧逐渐缩短至原长;⑻ 当弹簧再恢复至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A 的速度增至最大,B 的速度减至最小。
此后将重复上述过程。
上面我们从受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了弹簧的运动情景。
如果两物体是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两物体的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可以从动量和能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设任意时刻A 、B 的速度分别为A v 、B v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
由动量守恒可得:0A A A B B m v m v m v =+;由能量守恒可得:2220p 111222A A AB B m v m v m v E =++;由此可以求解整个运动过程中各种速度及弹性势能的极值问题,具体结果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碰撞中的弹簧问题卢宗长1 •如图所示,与轻弹簧相连的物体A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B 沿水平方向向右 运动,跟与A 相连的轻弹簧相碰。
在B 跟弹簧相碰后.对于儿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 B 的速度相同B.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 、B 的动能之和最小C. 牌簧被压缩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不断减小D. 物体A 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2 •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而上放有质量相等的物块A 和B,英中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速度vO 向着物块A 运动•当物块与弹簧作用时,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在物块A 、B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着竖直墙壁。
今用水平外力缓慢推A,使A 、B 间弹簧压缩,当压缩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时撤去此水平外力,让A 和B在水平而上运动.求:(1) 当B 离开墙壁时,A 物块的速度大小:(2) 当弹簧达到最大长度时A 、B 的速度大小;(3) 当B 离开墙壁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解析(1)当B 离开墙壁时,A 的速度为vO,由机械能守恒有2mV ° _E(2)以后运动中•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达到最大程度时,A 、B 速度相等,设(3)根据机械能守恒,最大弹性势能为 o 1 - 1 c • 1 uE p = — mvo" — — 2mv"= — E2 2 24.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而上的木板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 质M 为v,由动量守恒有2mv=mvo 解得【答案】(3)E 冷Ev物块A 和B 的v-t 图象正确的是(D )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而上,轻弹簧两端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A 和B. B 物块靠 解得M=3.Okg e质量m=l.Okg的铁块以水平速度v^dO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而向右滑行, 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
碰撞中的弹簧问题碰撞中的弹簧问题卢宗长1.如图所示,与轻弹簧相连的物体A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跟与A相连的轻弹簧相碰。
在B跟弹簧相碰后,对于A、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B的速度相同B.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B的动能之和最小C.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不断减小D.物体A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2.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其中A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以速度v0向着物块A运动.当物块与弹簧作用时,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在物块A、B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物块A和B的v-t图象正确的是( D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轻弹簧两端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和B,B物块靠着竖直墙壁。
今用水平外力缓慢推A,使A、B间弹簧压缩,当压缩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时撤去此水平外力,让A和B在水平面上运动.求:(1)当B离开墙壁时,A物块的速度大小;(2)当弹簧达到最大长度时A、B的速度大小;(3)当B离开墙壁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解析(1)当B离开墙壁时,A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有21mv2=E 解得 v=2EmvF(2)以后运动中,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达到最大程度时,A 、B 速度相等,设为v,由动量守恒有 2mv=mv 0 解得v=212E m(3)根据机械能守恒,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21mv 02-212mv 2=21E 【答案】(1)v 0=2E m (2)v=212E m(3)E p =21E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质量M=3.0kg 。
质量m=1.0kg 的铁块以水平速度v 0=4.0m/s ,从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
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 )A .3.0JB .6.0JC .20JD .4.0J5.图中,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
另一质量与B 相同滑块A ,从导轨上的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 滑行,当A 滑过距离1l 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
已知最后A 恰好返回出发点P 并停止。
滑块A 和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 ,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2l ,求A 从P 出发时的初速度0v 。
M mv 0解:令A 、B 质量皆为m ,A 刚接触B 时速度为1v (碰前),由功能关系,有121202121mgl mv mv μ=- ① A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A 、B 共同运动的速度为.2v 有212mv mv = ②碰后A 、B 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 、B 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 、B 的共同速度为3v ,在这过程中,弹簧势能始末两态都为零,利用功能关系,有)2()2()2(21)2(2122322l g m v m v m μ=- ③此后A 、B 开始分离,A 单独向右滑到P 点停下,由功能关系有 12321mgl mv μ= ④由以上各式,解得 )1610(210l l g v +=μ6.质量M=3.0kg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A 和B 的质量均为m=1.0kg ,且均放在小车的光滑水平底板上,物块A 和小车右侧壁用一根轻弹簧连接,不会分离,如图所示,物块A 和B 并排靠放在一起,现用力向右压B ,并保持小车静止,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为W =135J 。
撤去外力,当A 和B 分开后,在A 达到小车底板的最左端位置之前,B 从小车左端抛出,求:(1)B 与A 分离时,小车的速度是多大?(2)从撤去外力到B 与A 分离时,A 对B 做了多少功?(3)假设弹簧伸长到最长时B 已离开小车,A 仍在小车上,求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解析:(1)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与A 恰好分离,由:动量守恒定律:2mv 1=Mv 2 能量守恒定律:222121212Mv mv W +⨯= 解得:v 1=9m/s ,v 2=6m/s(2)根据动能定理,从撤去外力至B 与A 分离时,A 对B 做的功为:J mv W BA 5.402121== (3)B 与A 分离后其水平速度v 1=9m/s 保持不变,弹簧最长时,A 与小车速度相同,设为v 3,由:动量守恒定律:312)(v M m mv Mv +=- 能量守恒:p E v M m mv W +++=2321)(2121 解得:E p =84.4J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小物块P 接触而不连接,当P 到A 点时,弹簧为原长,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将P 缓慢地从A 推到B 点,需做功6J ,此时在B 点撤去外力后,P 从表此开始沿着水平桌面滑到停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小车Q 上(小车与桌面等高),已知P 的质量为m=1.0kg ,Q 的质量为M=4.0kg ,AB 的距离为5cm ,AC 的距离为90cm ,P 与桌面和Q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
试求:(1) 使P 不会从Q 的右端滑出,则小车至少多长?(2) 从推力作用于P 到P 与Q 一起运动的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1)0.4m ;(2)5.6J11.(1)22121)2(c mv l l mg W =+-μ s m v c /2=(另一解舍去) 共c m)v M mv +=( 2共2)(2121v M m mv mgL +-≥μ })(2121{122共v M m mv mg L +-≥μ=0.4m (2)产生的热量为 4.0J )2(Q 211=+=l l mg μ2共2c 2)(2121v M m mv Q +-==J mv m M M c 60.1212=+ Q=Q 1+Q 2=5.6J8.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B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物块B位于P处,如图所示.另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C,从Q处自由下落,与B 相碰撞后,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B、C一起运动,将弹簧进一步压缩后,物块B、C 被反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D )A.B、C反弹过程中,在P处物块C与B相分离B.B、C反弹过程中,在P处物C与B不分离C.C可能回到Q处D.C不可能回到Q处9.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与质量为m的物体组成弹簧振子,物体在一竖直线上的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点O为平衡位置,C为O、B之间的一点.已知振子的周期为T,某时刻物体恰好经过C向上运动,则对于从该时刻起的半个周期内,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物体动能变化量一定为零B.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小量一定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C.物体受到回复力冲量的大小为mgT/2D.物体受到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一定小于mgT/2解析:这是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某时刻经过C点向上运动,过半个周期时间应该在C点大于O点对称位置,速度的大小相等,所以动能的变化量为零,A选项正确;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B选项正确;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时,是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合力提供回复力的,由动量定理I 合=△p ,设向下为正方向,22T I mg I mv =+=合弹,又因为C 点为BO 之间的某一点,v ≠0,所以,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10.(1997年·全国)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 0的A 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块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 【答案】02x解析:物块自由下落3x 0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00132mg x mv =g ①物块与钢板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12mv mv = ②设刚碰完时弹性势能为p E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101(2)22p E m v mgx += ③设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碰后一起向下运动的速度为v 2,则 0223mv mv = ④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011(3)3(3)22p E m v mgx m v '+=+ ⑤ 以上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都为x 0,故有 p p E E '= ⑥物体从O 点再向上以初速v 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202v l g = ⑦ 由以上各式解得02x l = 11.如图所示,物体B 和物体C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此时弹簧的势能为E 。
这时一个物体A 从物体B 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 碰撞,碰撞后A 与B 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A 、B 之间并不粘连。
已知物体A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空气阻力。
求当物体A 从距B 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才能使物体C 恰好离开水平地面?解:设物体A 从距B 的高度H 处自由落下,A 与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v 1=gH 2。
设A 、B 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 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2Mv 2,解得: v 2=2gH 。
当C 刚好离开地面时,由胡克定律得弹簧伸长量为x =Mg /k ,由于对称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仍为E 。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A 、B 分离,设此时A 、B 的速度为v 3,则对A 、B 一起运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E Mv Mgx Mv +=22232212221+, 从A 、B 分离后到物体C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物体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即Mgx E Mv +=2321。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MgE k Mg H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