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
- 格式:ppt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6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可以增加对细胞多样性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材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只是细胞核不同,这两类不同的细胞具有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了人类认识生命体统一于细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学史,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1)思维训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四、学情分析本节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服务的。
课前可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形态结构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资料,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体会生命的奇妙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顾上一课时用显微镜观察的各种细胞。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学生上节实验课的作业。
2.辅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简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各种细胞,认同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科学探究——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掌握基本的显微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导图新知预习·双基夯实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__核膜__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细菌与大肠杆菌⎩⎪⎨⎪⎧名称:蓝细菌,其中[a]为__拟核__、[e]为__核糖体__生活方式:细胞内含有__叶绿素和藻蓝素__,能进行光合作用,为__自养__生物⎩⎪⎨⎪⎧名称:大肠杆菌,其中[h]为鞭毛、[i]是细胞质、[j]是__细胞壁__、[k]是__细胞膜__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营__寄生__生活,一般为异养生物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细胞膜、细胞质__,都以__DNA__作为遗传物质。
┃┃活学巧练__■(1)使用高倍镜时,只需调节反光镜。
(×)(2)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了。
(√)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所观察物体面积的放大倍数。
(×)(4)换用高倍物镜后,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 (5)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蓝细菌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膜。
(×) (6)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的硫化细菌无拟核结构。
(×) (7)乳酸菌、蓝细菌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
(√) 思考:1.使用高倍镜时,为什么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提示:使用高倍物镜之后,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
因此必须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节图像清晰度时使用。
第1课时细胞学说、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考点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主要内容①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意义:将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水平,这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必修1 P54“问题与讨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是生物,因为病毒可以利用寄主细胞的能量物质合成自己的物质,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现象。
考向一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及内容辨析1.(多选)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有关总结和推断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B.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C.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一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答案AC解析魏尔肖的研究表明,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细胞并不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有丝分裂,如受精卵来自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B项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项错误。
特别提醒细胞学说中的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未涉及”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统一了”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由老细胞分裂产生)考向二病毒的结构、代谢及生活方式2.(2023·江苏丹阳高三期末)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
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核酸(遗传物质:DNA)等。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大小较小较大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的主要是几丁质。
细胞器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含有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拟核细胞核遗传物质DNA DNADNA存在形式拟核:大型环状DNA细胞质:质粒(小型环状DNA)参考:都有哪些DNA是环状的?细胞核:染色质(染色体)形式细胞质:环状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是否遵循遗传规律不遵循核基因可能遵循(遵循、可能遵循),质基因不遵循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结构编码区是连续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能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被不编码的内含子隔开基因表达边转录边翻译转录和翻译被核膜从时间和空间上隔开3.真核生物有哪些☞原生生物①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疟原虫等。
②藻类(单细胞或多细胞):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衣藻(单细胞,杯形叶绿体)、水绵(多细胞,带状叶绿体)、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
☞动物①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特有的攻击与防御的利器);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等。
②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如涡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绦虫等。
③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如蛔虫等。
④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如蚯蚓、沙蚕、蛭等。
⑤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如河蚌、扇贝、文蛤、蜗牛、乌贼等。
⑥节肢动物:体表有坚忍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第一章走进细胞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些生物由很多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具有相似的结构;描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据此,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异同点比较,建构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
2.通过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归纳出两类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得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思维)。
3.通过探究水华和赤潮发生的原因,解决水华和赤潮的防治问题,发菜的保护,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有利于构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细胞层次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为本册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新生由初中刚升入高中,在情感上具有“好奇心强,渴望求知”;在知识方面“对细胞有一定了解”;在能力上具有“有较强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这些为学好本节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
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细胞图片,指导比较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归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建构学生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概念体系。
学习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导入 新课导入新课1.展示多种细胞图,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形态。
提问1:通过你的观察,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具有 特性。
2.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
提问2:你能说出这2种细胞的主要结构吗?结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 结构, 体现不同细胞具有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材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同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但由于有了上节课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从“细胞核”入手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然后列表总结。
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3,来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能使学生对细胞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即它们具有共同性。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课前,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三维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技能方面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2、制作临时装片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三、教学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科学史)中认识细胞的统一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人教版]第一章走近细胞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知识结构观察细胞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解决方法](1)教师结合教材图示,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同时提供足够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P10-11材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方法](1)教师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
“原核”即原始的细胞核,“真核”即真正的细胞核。
(2)充分利用细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总结出二者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法、讲述法六、教具准备1、各种实验仪器。
2、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七、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让学生比较见异同,出真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领悟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八、教学程序第一课时[问题探讨]展示P7四张照片,讨论问题:1、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2、你能从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一)观察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教师归纳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注意事项:1所用材料不宜过多,以免细胞层叠,不易观察(单层细胞最容易观察)。
2切片不要太厚。
3一定要盖盖玻片。
4 压片时避免气泡。
临时装片制作好后,需要对临时转片进行观察,选用的仪器是显微镜,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显微镜的结构。
请同学们说出图示均为显微镜的哪些结构?目镜(位于镜筒的上端,用以由物镜所放大的影像再放大一次),物镜(位于转换器的下方,利用入射光线造成被检物体的第一次影像),镜筒(用以使透过物镜的光线直达目镜而不致分散),镜臂(位于镜筒和底座之间,用以支持镜筒、载物台),镜座(是支撑整个镜体的基座,用于载荷全部显微镜的重量),载物台(位于集光器的上方,用于放标本),压片夹(固定标本片),反光镜(位于载物台的下方,可以转动来调节光源),遮光器,粗准焦螺旋(通过旋转以使镜筒升降,而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细准焦螺旋(功用与粗调节器同,但其升降限度较小),转换器(其上装置各种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用以转换物镜至使用位置上)。
展示图片展示动画下面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同时归纳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3.观察,视野暗,转动反光镜及增大光圈,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提问: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提问: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问: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回答。
第2课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原核细胞的多样性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蓝细菌(旧称蓝藻)⎩⎪⎨⎪⎧组成:[①]为拟核,[⑤]为核糖体生活方式:因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 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2)细菌⎩⎪⎨⎪⎧组成:[③]为鞭毛;[④]为细胞质; [⑦]为细胞壁; [⑥]为细胞膜生活方式:绝大多 数营腐生或寄生 生活,为异养生物3.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归类 ①蓝细菌 ②绿藻 ③发菜 ④硝化细菌 ⑤酵母菌 ⑥大肠杆菌 ⑦链球菌 ⑧颤蓝细菌⑨念珠蓝细菌 ⑩色球蓝细菌 ⑪变形虫 原核生物:①③④⑥⑦⑧⑨⑩; 真核生物:②⑤⑪。
关键点拨识名巧辨生物类型(1)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答案(1)×(2)√(3)√观察下列七幅图,请思考:1.上图中原核生物有哪些?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蓝细菌、细菌、支原体。
它们都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细菌的种类有哪些?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蓝细菌是一个种群吗?提示色球蓝细菌、念珠蓝细菌、颤蓝细菌、发菜等。
不是。
3.支原体与细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提示支原体无细胞壁。
4.带“菌”字的都是细菌吗?提示不一定。
真菌(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为真核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都是指细菌(如大肠杆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肺炎双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霍乱弧菌等)。
知识拓展(1)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链霉菌属是最高等的放线菌。
(2)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