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园学习单
- 格式:docx
- 大小:233.32 KB
- 文档页数:2
3月2日学习单上午:一、填写健康检测表。
二、学习《四个太阳》第一课时(一)看三个教学视频,认真听讲。
(二)《四个太阳》学习单(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生字(借助以下图片认真学习并记住生字,先读准字,再读准词语,家长注意把关,圈出不熟悉的字词重点学习、记忆,直至真正认识并记住这些生字)3、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4、读准词语:太阳街道送给忙着尝尝香甜温暖应该颜色因为校园金黄秋天(注意:“太阳”的阳第二声,不读轻声,“温、因”是前鼻音。
“因为”的“为”第四声。
)5、学习多音字:为 wèi(因为、为什么)wéi(为人、为难)6.认识两个偏旁:舌(舌字旁),页(页字边),认识笔画:阳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大声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的太阳、彩色的太阳)2、读准并理解以下两个词语。
(1)清凉:凉而使人感到爽快。
说说平时什么东西给了你清凉的感觉?(清凉的风、清凉的泉水)(2)邀请: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者到约定的地方去。
说说课文中谁邀请谁去做什么?(落叶邀请小朋友们到树下吃果子)◆记一记,写一写1.观察七个生字在阿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想一想:“太、阳、校、金、秋、因、为”这些字怎么记?注意为的笔顺:3、仔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摆布,认真分析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注意每个字大小一致,运笔到位,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位置正确。
写法指导:阳: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注意“阝”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方收笔。
“日”的第一笔在竖中线,中间的横在横中线。
校: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左边的“木”长而瘦,横短且要向上斜,第四笔捺变成了点。
“交”的横跟左边“木”的横对齐,“交“的长撇起笔对准上方点的中间,捺的起笔对准点的尾巴,撇捺舒展。
金:人字头撇捺舒展,撇高捺低,撇捺要相连。
怀柔三中初一年级《中华民族园》课程任务单一、博物馆介绍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市亚运村西南,占地50公顷,由雷学金先生发起兴建,于1992年开始建设,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同时,也在首都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中华民族园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36个,南园有民族博物馆、雕塑广场以及20余个民族村寨,真实再现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同学们,学校利用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契机,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中华民族园的建筑、展览、景观等,全面了解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各自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进而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这是一次走进生活,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自然的奇妙学习旅程,让我们带着一颗发现的眼睛,享受学习之美。
二、园内学习1、中华民族园主展馆“度量衡”展厅。
“度”是“尺”,计量长短。
“量”是“斗”,计量容积。
“衡”是“秤”,称量测重。
度量衡作为人类早期的商业交换尺度,在我国的商周时期管理制度已比较完备。
虽然历代的尺度、衡量单位不统一,但度量衡作为商业经营的基础计算模式,一直沿袭至今。
度量衡成为维护和保证商业贸易公平的准则。
说到底就是商业诚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度量衡也成为了社会道德准则的一部分,并与商业诚信结合在一起,在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请你查阅资料,举例说明“老字号”为什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生存下来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学习,谈谈在自己人生成长中诚信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做到诚信?2、参观完“书房”展厅,请给你自己的书房起个名字,结合学校海量阅读计划,请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尽量具体些),请为同学推荐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3、《民居生活原状陈列》着重再现少数民族居住文化,通过实物深入展现各民族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徜徉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各个民族民居里,我想,你肯定有一万了为什么,那就请你结合实地参看、资料查阅等学习方式。
第二单元第 3 课〔节〕班级: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课题:8*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笔记学习目标:1、我能读、记“奇葩、夯筑、竹篾、骚扰、闽西南、粤东北、和睦相
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风雨侵蚀、〞等词语。
2、我能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从中体会中
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我能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导学
一、知识链接:学生通过微课助学,观看《中华民居大观》,了解我国的民居建筑和
文化民居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提示的学习任务,并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挑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上传录音。
注意“骚扰、偏僻、魅力、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的读音。
3.再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民居大观
家长评价:
✩✩✩✩✩
课上互学
比拟《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在写法表达上的异同
课文相同点不同点《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课后练学
一.分别用以下方法写句子。
1.打比方
2.比拟
3.列数字自我评价:✩✩✩✩✩。
《民族》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增进对多元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2、分析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包容和多元的价值观。
3、探讨民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世界民族概论》等。
2、在线课程: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上的民族学相关课程。
3、纪录片:《民族的记忆》、《多彩的民族风情》等。
4、学术论文:在学术数据库中搜索关于民族研究的最新论文。
三、学习内容(一)民族的定义与分类1、什么是民族?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民族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地域、语言、宗教等因素进行分类。
(二)世界主要民族介绍1、亚洲的主要民族,如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印度斯坦族等。
了解这些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宗教信仰。
分析其在亚洲地区的分布和影响力。
2、欧洲的主要民族,如日耳曼族、斯拉夫族、罗曼族等。
探究这些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
研究其对欧洲文明的贡献。
3、非洲的主要民族,如豪萨族、约鲁巴族、伊博族等。
认识这些民族的独特风俗和社会结构。
思考非洲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美洲的主要民族,如印第安人、欧洲裔移民、非洲裔移民等。
了解美洲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多元文化融合。
探讨民族问题对美洲社会的影响。
(三)民族文化与传统1、民族服饰: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象征意义和制作工艺。
2、民族饮食: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食材选择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民族建筑:建筑风格、结构和功能,反映的民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民族艺术: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四)民族与社会1、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2、民族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如民族冲突、民族歧视等。
3、政府和社会组织在促进民族和谐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五)民族的融合与交流1、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案例和经验。
2、现代社会中民族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如旅游、贸易、教育等。
《我们的节日》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掌握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内容(一)春节1、春节的历史起源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2、春节的庆祝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3、春节的传统习俗(1)扫尘:年终大扫除,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2)贴春联、门神:春联表达美好愿望,门神保佑平安。
(3)守岁: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4)拜年: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
(5)发红包: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寓意压住邪祟,保佑平安。
(二)元宵节1、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2、元宵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3、元宵节的特色活动(1)吃元宵:象征家庭团圆,寓意吉祥。
(2)赏花灯:各式花灯琳琅满目,增添节日氛围。
(3)猜灯谜:富有智慧和趣味,增添欢乐。
(三)清明节1、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公历 4 月 5 日前后。
3、清明节的主要活动(1)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表达追思之情。
(2)踏青:春日游玩,欣赏自然美景。
(四)端午节1、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节日。
2、端午节的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3、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吃粽子:用糯米包裹红枣、猪肉等馅料。
(2)赛龙舟: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
(3)挂艾草、菖蒲:有驱邪避瘟的寓意。
(五)七夕节1、七夕节的传说源自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农历七月初七。
3、七夕节的特色(1)女子乞巧: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2)情侣相会:表达爱情的美好。
《参观植物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园中各类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
2、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颜色,提高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学习植物的分类方法,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1、植物园的历史和功能了解植物园的建立初衷、发展历程以及在植物研究、保护和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植物的分类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认识常见的植物科属。
3、常见植物的特征观察并了解常见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的特征,包括叶子形状、花朵颜色、果实形态等。
4、植物的生态环境研究不同植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如光照、水分、土壤条件等,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植物的保护现状了解一些濒危植物的种类和保护措施,增强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学习资源1、植物园导游手册提供详细的植物园地图、植物介绍和参观路线建议。
2、专业讲解员在参观过程中,安排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讲解植物知识和相关故事。
3、网络资源在参观前和参观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关于植物园和植物的信息,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并做好记录。
2、比较法对比不同植物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3、提问法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向讲解员或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4、小组讨论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观察心得和体会,共同探讨植物的奥秘。
五、学习过程1、参观前准备(1)提前阅读植物园导游手册,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情况和参观注意事项。
(2)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3)准备好笔记本、笔、相机等工具,以便记录和拍摄植物。
2、实地参观(1)按照预定的参观路线,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各个植物区域。
(2)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做好笔记,重点记录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态环境。
《体验多彩人文》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您将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文特色,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学习内容1、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研究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传统服饰的特点、材料和制作工艺。
分析传统服饰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关系。
2、独特的建筑风格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建筑,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了解建筑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建筑技术。
3、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学习世界各地重要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巴西的狂欢节等。
比较不同节日在庆祝活动、饮食文化和家庭团聚方面的差异。
4、美食文化品尝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美食,如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寿司、墨西哥的玉米饼等。
研究美食与当地农业、畜牧业和烹饪传统的联系。
5、艺术形式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三、学习资源1、书籍《世界文化之旅》《人类的艺术》《环球美食大观》2、网站国家地理中文网世界文化遗产网站3、纪录片《世界人文地理》《舌尖上的世界》4、博物馆和展览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研究仔细阅读相关书籍和网站文章,做好笔记,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个人感悟。
2、观看纪录片和影视作品认真观看纪录片和相关影视作品,观察细节,感受文化的魅力。
3、实地考察如果有条件,可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或参加文化活动。
4、小组讨论与同学或朋友组成学习小组,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发现,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5、写作与创作撰写学习心得、文化比较分析文章,或者尝试创作与所学人文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
五、学习进度第一周:传统服饰与建筑风格阅读《世界文化之旅》中关于传统服饰和建筑风格的章节。
观看纪录片《世界人文地理》的相关部分。
《体验多彩人文》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您将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文特色,培养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和尊重,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地域文化(1)介绍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如欧洲的地中海文化、亚洲的儒家文化等。
(2)分析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
2、民族文化(1)探索多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如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傣族的泼水节文化等。
(2)研究民族文化在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体现。
3、宗教文化(1)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基本教义和信仰特点。
(2)探讨宗教文化对社会、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4、语言与文字(1)学习不同语言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如汉语、英语、法语等。
(2)研究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5、传统习俗与节日(1)介绍各国的传统习俗,如日本的茶道、印度的手抓饭习俗等。
(2)解析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等。
三、学习资源1、书籍(1)《世界文化史》:全面介绍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
(2)《民族文化大观》:详细阐述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2、纪录片(1)《人类星球》:展示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美丽中国》:呈现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3、网站(1)文化遗产网:提供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和研究成果。
(2)各国旅游官方网站:了解当地的文化活动和特色景点。
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笔记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做好笔记,总结重点内容。
2、观看纪录片通过观看纪录片,直观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实地考察如有条件,可以参加文化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
4、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感兴趣的文化话题。
5、写作与展示通过写作文章、制作 PPT 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多彩人文的理解和体会。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查对文化概念、特点等的掌握程度。
《体验多彩人文》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您将深入了解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包括但不限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形式、宗教信仰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
您将学会欣赏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圣诞节(西方)排灯节(印度)开斋节(伊斯兰国家)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象征意义以及在当地社会中的重要性。
2、民族服饰与手工艺品中国的旗袍与苏绣日本的和服与浮世绘非洲的部落服饰与木雕墨西哥的宽边帽与彩色陶瓷研究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欣赏各类手工艺品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创意。
3、宗教与哲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探究这些宗教和哲学体系的核心教义、价值观、传播方式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4、语言与文字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学习这些语言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书写方式,并尝试简单的交流和书写。
5、饮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法国美食意大利披萨与面条日本料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食材、烹饪方法、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三、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世界文化史》《民族服饰图鉴》《宗教的故事》2、纪录片《舌尖上的世界》《多彩的节日》《艺术的传承》3、在线课程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人文课程4、博物馆与文化展览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举办的相关展览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观看认真阅读指定的书籍和观看纪录片,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2、研究与分析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文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影响。
3、交流与讨论与同学、老师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思路。
4、实践与体验尝试制作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一道外国美食的烹饪方法,或者参加一个与文化相关的活动,亲身体验人文的魅力。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查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项目报告完成一个关于特定人文主题的研究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解。
《民族》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
2、认识民族多样性的价值和重要性。
3、培养对不同民族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态度。
4、探索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
二、学习内容(一)民族的定义与分类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的分类方式:按照地域、语言、宗教、经济生活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
(二)世界主要民族介绍1、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丰富的文化:儒家思想、诗词、书法、绘画、中医药等。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美利坚民族移民背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融合。
文化特点:强调个人主义、自由精神。
主要贡献: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成就。
3、日耳曼民族历史发展:从古代部落到现代国家。
性格特点:严谨、勤奋、注重规则。
文化遗产:音乐、哲学等方面的贡献。
(三)民族文化1、语言文字:不同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发展。
2、宗教信仰:各民族的主要宗教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建筑、手工艺品等。
4、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四)民族关系1、民族冲突的原因和案例分析。
2、民族融合的成功范例和经验。
3、促进民族和谐共处的方法和策略。
三、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民族学概论》、《世界民族史》等。
2、纪录片:《中华民族》、《世界民族风情》等。
3、学术论文:在学术数据库中搜索有关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
4、网络资源:民族文化网站、博物馆在线展览等。
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笔记: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做好笔记,总结重点内容。
2、观看纪录片: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解说,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讨论民族相关的问题。
4、实地调研(如有条件):可以前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亲身体验民族文化。
《体验多彩人文》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参与本次学习活动,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多彩人文,增强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丰富个人的文化素养。
二、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人类简史》:从宏观角度阐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化的解释》:深入剖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2、纪录片《世界人文地理》:展示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
《多彩华夏》:聚焦中国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3、在线课程知名大学的文化人类学课程。
4、博物馆与文化展览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三、学习内容1、世界各地的宗教与信仰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主要宗教的起源、教义、仪式和传播。
探究宗教对社会、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2、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与习俗研究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材质、制作工艺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了解各民族的独特习俗,如婚礼、葬礼、节日等。
3、语言与文字的多样性学习不同语言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发音规则。
探索文字的演变历程和其背后的文化传承。
4、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分析不同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中国的四合院等。
研究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当地的文化价值观。
5、美食文化品尝各地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食材选择。
探究美食与地域、气候、历史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1、阅读与观看安排固定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观看纪录片,做好笔记,记录重要观点和有趣的案例。
2、实地考察利用假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展览,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3、交流与讨论与同学、朋友或家人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拓宽思维。
4、写作与总结定期撰写学习心得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五、学习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两周)阅读《人类简史》的相关章节,观看《世界人文地理》的部分剧集。
完成一篇关于宗教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短文。
2、第二阶段(三周)研究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和习俗,查阅相关资料。
参加一次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活动。
《美丽家园欢迎你》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美丽家园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
2、掌握美丽家园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食。
3、培养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学习内容(一)地理环境美丽家园位于_____省_____市_____县,地处_____山脉脚下,_____河穿城而过。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金黄麦浪,冬有白雪皑皑。
(二)历史文化美丽家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_____朝代就已经有人在此居住。
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例如,_____(列举一两个具体的文化传统)。
(三)特色景观1、自然景观美丽家园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_____山,其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还有_____湖,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环绕,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人文景观古老的_____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
以及_____古镇,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展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四)风俗习惯1、节日庆典在_____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_____(描述具体的庆祝方式)。
2、婚丧嫁娶当地的婚礼习俗有着独特的流程和仪式,_____(详细说明)。
丧礼方面也有相应的传统,_____(简单介绍)。
(五)传统美食1、特色菜肴______(菜名),以_____为主要食材,烹饪方法独特,味道鲜美。
还有______(另一道菜名),深受当地人喜爱。
2、小吃零食美味的_____(小吃名称),口感酥脆,香气扑鼻。
以及_____(另一种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三、学习资料1、相关书籍《美丽家园的历史与文化》《美丽家园的自然景观》2、网络资源美丽家园官方网站相关旅游论坛和博客3、实地考察组织前往美丽家园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学习方法1、阅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
2、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3、与当地居民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民族》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
2、认识民族多样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学习内容1、民族的定义和分类探讨民族的概念,包括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要素。
了解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民族分类方法,如语言系属、地理分布等。
2、世界主要民族介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如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介绍其历史渊源、人口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研究欧美地区的主要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法兰西人等,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影响。
3、民族文化探索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色。
分析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创新。
4、民族关系研究不同民族之间交流、融合与冲突的历史案例。
探讨在当代社会中如何促进民族和谐共处,构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学习资源1、相关书籍《民族学概论》《世界民族史》《中国民族文化通论》2、网络资源中国民族网世界民族网3、纪录片《中华民族》《世界民族风情》四、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认真阅读指定的书籍和相关文章,做好笔记,总结重点内容。
2、观看纪录片观看相关纪录片,直观感受不同民族的风貌和文化。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实地调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五、学习进度安排第一周:民族的基本概念阅读相关书籍的章节,了解民族的定义、分类等基础知识。
观看纪录片,对不同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周:中国主要民族详细学习中国主要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中国民族的理解。
第三周:世界主要民族研究欧美等地区主要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撰写学习心得。
第四周:民族文化与关系分析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发展。
探讨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和促进和谐的方法。
第五周:总结与拓展对整个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参观“中华民族园”学习单
活动时间: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游览路线:
一、关于园内建筑
1、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华民族园)建设有中国各民族的组建筑,包括
建筑、建筑、建筑。
2、我印象最深的有等几种民族的建筑。
3、看图分辨民居。
()()()
()()()
二、关于民族风俗
1、民族风俗是指一个民族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习性或社会习惯。
其中我对族、族、
族的风俗最感兴趣。
①
②
③
2、填一填是哪族的服饰
()()()()()
三、小习作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中华民族园。
注意按照游览顺序,写清楚都参观了哪些
民族建筑,了解了哪些民族风俗,还要注意导游词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