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学派,于20世纪后期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理论基础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追求独立、多元、相互关联的叙事,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心理学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并倡导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
二、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主张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不同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方式各不相同,拒绝简单概括和归类。
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普遍化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所有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人们构建和表达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意义构建和沟通方式。
后现代心理学还重视个体与权力关系的问题。
在传统心理学中,权力往往被忽视,而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关注权力的存在和影响。
它认为权力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权力纳入心理学的分析框架。
三、实践应用后现代心理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强调实践应用和社会变革。
后现代心理学倡导将权力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后现代心理学鼓励心理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患者,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后现代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因此,后现代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视角,试图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个体的规范和限制,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流派,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人类心理。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经验的多样性、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话与交流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围绕关键词“自我”、“社会”和“后现代心理学”展开。
在后现代心理学中,自我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受到个体经验、社会文化、语言符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家强调自我概念的相对性,认为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与他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来理解自我。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自我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建构。
认为个体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中形成的,而且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语言符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自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动态的理解自我的方式。
社会因素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语言符号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后现代心理学分析了社会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自我建构的重要性。
同时,后现代心理学家也提出了如何通过对话与交流来理解和处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为我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后现代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单一视角,融合了多种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从而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个体经验与社会文化背景的交织,强调对话与交流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多元化的理论和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和批判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话与交流来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遍适用的理论。
这种对话与交流的过程需要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
后现代心理学解构方法主要是指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思想和文化批评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
后现代心理学旨在批判和反思心理学研究所依赖的现代主义范式和理性主义观念,强调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表达对现有知识的怀疑和批判。
它的主要方法包括:
1.语境/文本分析:关注文本或语境作为知识与现实的构造背景,强调其影响力。
2.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经验是由社会性别、年龄、阶级和文化等多个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
3.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反对只有客观存在的真理观念。
4.批判性知情人/深度访谈:让参与者自己阐述其观点,从而了解他们的体验和情感。
5.脱离实证主义思维方式:强调人类行为和经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非将其简化为特定因果关系的科学法则。
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对传统心理学的框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主要观点及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义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反思性的心理学,旨在挑战传统心理学的认知范式和科学主义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主体的多样性、相对性以及个体背景的重要性,反对一切普适性的、预设的真理。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受到文化、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它拒绝将个体的心理现象简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多样性。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 反对大敘事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中的大敘事,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框架无法呈现出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采用小敘事,关注个体的具体经历、语境和互动。
2. 拒绝二元对立后现代心理学追求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的对立。
它强调这些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脱离实证主义后现代心理学提出,实证主义的假设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体的心理现象。
它主张应采用以多元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故事性叙述、现象学和解构主义等。
4. 强调权力与语言后现代心理学关注权力与语言对心理现象的塑造作用。
它认为语言和权力关系的建构对于理解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1. 方法论的变革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促使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反思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论。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包括文化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和叙述研究等。
2. 个体主义的崛起传统心理学倾向于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而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呼吁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背景纳入研究范畴,从而促进了个体主义的崛起。
3. 引发跨学科对话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交叉研究。
例如,对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全面理解个体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影响之下的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
以消解中心性、秩序性、明晰性、权威性、决定性、理性等为出发点,以倡导否定性、非中心性、模糊性、破碎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多元性、差异性、非理性等为宗旨,对现代主义所尊奉的科技霸权、理性独断、人与自然的对立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强有力的反驳。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文化思潮中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有: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利科尔、福柯、拉康、德里达、利奥塔德、马尔库塞、库恩、费耶阿本德、罗蒂、劳丹等。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后现代主义概念意义主观建构叙事知识和权力语言真实真理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意义存在先于本质。
现象学、存在主义:人具有追寻意义的天赋,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总是从自身角度观察和理解周围世界,赋予周围世界特殊意义。
(无意义音节) 心理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倾听言辞,更要学会倾听沉默,不但要听得懂可以言传的,还要听得懂只可意会的。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主观建构构建(constructivism) 社会建构(social 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ism)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构建神经生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在研究人的大脑功能时指出,人类根本无法知道外在客观世界,所能知道的只是对这一世界的主观感受。
没有任何外在客观事件可以直接观察获得,必须经过观察者大脑的筛选。
他强调认知过程在人理解和解释周围世界中的重要性。
促使人们从关注行为动机等方面转向认知,注重个人的解释过程和意义赋予过程,探索人解释背后的基本假设。
后现代主义取向心理学社会建构人的理解和解释是在特定的社会处境中展开的,不是单个个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是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现实无法由哪个人单独决定,参与建构的不同社会成员都对社会现实的形成起了作用,都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参与者。
后现代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关系后现代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关系:在工作坊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提问,后现代心理学各个流派(焦点解决、叙事心理、合作对话实践和反思团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我个人的仇恨和认知就是:这四个流派就是一家子,既有做为兄弟、亲戚相近的部分,又存有相同的部分。
一.相似:这四个流派的哲学基础都是后现代哲学,包括:社会建构论、诠释学、对话理论和叙事理论等。
后现代哲学对于语言、知识的反思和质疑,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视,在这四个流派中,得到不同程度和侧面的体现。
这四个流派共同拥有的对于人的假设:相信人是面对和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个人拥有很多的潜能和资源。
对话过程可以帮助人去了解、发现、甚至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相同:我个人对于相同的认知就是四个流派的创始人个人风格的差异。
科学知识和流派都就是由人缔造,也就是由人发扬和弘扬的。
四个流派的创始人虽然同样受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和鼓舞,由于个人经历以及经验的相同等原因,各自发展出来了相同的学派。
这些流派在发扬的过程中,也在经历代莱发展,四个流派也在相同程度的相互融合。
三.具体的不同:1.比如说提问。
在故事情节以及焦点的问话中,存有比较明晰的方向和意图,那就是找出优势与解决方案,然后不断扩大、可观。
而在合作对话课堂教学的问话中,问话更多就是做为应邀,尝试回去认知对方的意图,通过问话,打开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一定特别强调或者定义“积极主动”或者“消极”,思考团队的问话,似的也就是更多“如实呈现出”。
2.技术层面:相比较与合作对话和反思团队,叙事和焦点有较为清晰的技术,比如叙事中的外化、解构、见证、叙事地图、丰厚等,在焦点中有量尺问句、奇迹问题、关系问句等。
而在合作对话和反思团队中,则好像没有很明显、清晰的技术。
贺琳在自己的书中也多次提到,合作对话是生活哲学(lifephilosophy),而不是技术(technique)。
3.对于主流故事情节、价值观的观点:故事情节由于受福柯等人的影响,对于主流故事情节给其他非主流声音的压制比较脆弱,而在合作对话和思考团队中,这种脆弱则不显著。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20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这就是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在于对现代心理学予以反叛和消解,尤其是对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为宗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
它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合法危机”的形式下萌生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域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
1.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已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应受到抨击和反叛。
综合其思想,现把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应当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对普遍的、抽象的、客观的、囿于实验室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在研究对象上,倡导突破传统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固执与褊狭,主张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主张整体论、建构论和系统观的研究法则,反对人为地分解和切割人的心理现象。
倡导以社会建构论、历史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反对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把客观性、经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是荒唐的。
主张恢复和重视心理学质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弱化科学主义心理学对量化研究的过分器重,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地位。
在研究理念上,提倡多元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矛盾性,淡化对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真理的追求,注重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机制。
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认为人的态度和价值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可能成为事实。
重新确立了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科定位上,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和解决,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坚持心理学之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的学科定位。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也关注了权力、语言和知识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现代主义心理学通常关注普遍适用的规律和一般性的结果,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观点都是个体化的。
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将个体视为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重真相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其次,后现代心理学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
传统心理学通常关注寻找客观真理,试图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和解释。
然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和认知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和说法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此外,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
传统心理学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工具,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控制和规范。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权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来支配和控制人们。
后现代心理学提倡批判性思维,鼓励人们对权力结构和知识制度进行反思和质疑。
最后,后现代心理学关注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传统心理学常常将个体视为独立的实体,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是由文化和社会因素塑造的。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模式。
总之,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强调了主观性和多样性,拒绝了客观真理的概念,关注了权力和知识的关系,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反思和质疑权力和知识的作用,以及文化和社会对个体的塑造。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后现代主义”应该是和“现代主义”对应的,而且应该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
当然,这里的“后”有“之后”的意思,没有“现代主义”也就不会有“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然而,这里“后”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很多思想其实是针对现代主义来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为了创立一个理论,为了创立一个主义而出现的,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弊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有关专家考证,“后现代主义”一次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
如同很多的哲学、心理学范畴的名词一样,后现代主义推广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后现代主义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加以理解:文学艺术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
因为我们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虽然这句本身就是要被后现代主义所怀疑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前者包括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新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奎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
这种后现代主义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拒斥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主张向统一性开战,取缔“深度模式”,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就像尼采所说的“存在的只是解释”完全否认了客观的存在。
后者主要是大卫·格里芬的思想,他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关爱世界,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哈桑把后现代主义概括为如下特征: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机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灵与语言的自生能力。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西方心理学在近二十年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
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这些新取向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些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范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以致于演变成了三种心理学的新运动。
后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心理学便进入到了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时期。
现代主义取向尽管始终处于派系林立、纷争不断的格局,但确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即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信奉经验主义以及个体的中心地位。
而以格根、肖特、伯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地解构与批判:反主客二元论;反实在论;反科学至上论;反个体中心论。
积极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积极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主要使命: ①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③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而实际上,二战以后的西方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等, 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称之为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
赛里格曼认为,消极心理学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起源观主要有两种倾向,即内源决定论与外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者对二者都持批评态度。
首先,进化心理学反对内源决定论,主张尽管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并不是如某些内源决定论者所言——受某种盲目的本能或内驱力驱使,而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相对于内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更反对外源决定论。
外源决定论对于心理机制的基本预设是人生来是一个“白板”,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心理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的一种研究学科,旨在提出更有用、更有创造性的观点来替代传统的心理学理论。
它更加重视个体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其他外在影响,以此促进全方位的个体发展。
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包括:
(1)认清社会文化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必须重视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2)重视个体叙事: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发展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自我认知发展的过程,即个体关于其自我的叙事。
研究者们将重点放在研究个体的叙事是如何影响个体发展过程的。
(3)强调个体主观的意义:后现代心理学强调个体感知的独立性和全面性,认为个体的主观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经常反思和分析。
(4)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后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具有自由的选择能力,可以自由地做出决定,并为此负责。
因此,有必要教育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5)认识技术的重要性:后现代心理学认为,认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因此更好地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