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儒家思想优势的生成以及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主要部份都有广泛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内,重新反思儒家思想对中国宗教的作用问题,对于今天全球伦理的倡导,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如果根据有助于现代化这个标准来说,这些伦理德目就是优点;但如果根据我在文中提出的标准,这些德目的普遍意义并不是很高。
一、儒家的伦理学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
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
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儒家伦理对当代生命伦理的价值儒家伦理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一种伦理资源,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儒家伦理作为理论资源通过融进中国传统医德而影响到当代医学伦理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伦理对我国传统医德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医儒同道是古代医学一大特点。
古代把医术称为“仁术”,“赤诚救世”和“仁爱救人”是古代医生的行为准则。
[ 1 ]许多论述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医德的文献,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表述的用语上,都可以很容易看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痕迹。
例如,晋朝时期的杨泉在其《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医者必是“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强调医者要有“恻隐之心”,对待患者“皆如至亲之想”。
明代的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第一要就开宗明义主张“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同道之间“和为贵”。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作文《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儒家思想。
你们知道吗?儒家思想就像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爷爷,一直在教我们怎么做好孩子,怎么做一个善良、有礼貌的人。
比如说“仁”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有爱心,要关心别人。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同学摔倒了,赶紧去扶他起来,这就是“仁”。
还有“礼”,就是要有礼貌。
见到老师要问好,跟同学说话要和气,这都是讲礼。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有好多好多的学生。
他总是耐心地教导他们要做个好人。
咱们也要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善良、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二)》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呀,是我们国家很重要很古老的一种想法。
它告诉我们要善良,就像童话故事里帮助别人的小天使一样。
比如说,在路上看到老爷爷过马路不方便,咱们去帮一把,这就是善良。
它还说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比如你答应了朋友明天一起玩,那就算明天有别的好玩的,也不能反悔,这就是诚信。
儒家思想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照亮我们成长的路,让我们变得更好。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照着它的光芒前进吧!。
辩证看待儒家思想利与弊作文说起儒家思想,那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明星!从古至今,它的影响力那是杠杠的。
不过呢,咱得用辩证的眼光来瞧瞧,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
先来说说好处。
儒家提倡的“仁”,那可真是温暖人心啊!就是要咱们有爱心,对人友善,相互关爱。
这让社会充满了人情味,大家相处起来和和气气的,多美好!还有“礼”,讲究各种规矩和礼仪,让人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秩序井然,减少了很多混乱和冲突。
而且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鼓励人们做有道德、有良心的好人,这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作用可不小。
再说说“学而时习之”,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不断进步。
这让多少人奋发图强,追求知识,成为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儒家思想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它过于强调等级制度,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平等和自由发展。
还有,儒家有些观念可能在现代社会显得有点过时和保守,不太适应快速变化和创新的需求。
另外,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一些看法和规定,在现在看来就不太公平啦。
过去讲“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不是埋没了很多女性的才华嘛!所以啊,咱们看待儒家思想,不能一刀切。
要取其精华,把那些好的、有用的东西传承下去,比如仁爱、道德修养、勤奋学习。
同时,也要抛弃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糟粕。
这样,咱们才能让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为咱们的美好生活助力!儒家思想就像一个古老的宝藏箱,里面有宝贝,也有不太值钱的东西。
咱们得睁大眼睛,好好分辨,让它为咱们所用,而不是被它束缚住手脚。
这就是咱辩证看待儒家思想利与弊的态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
从古代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认为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呢?我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提倡“仁爱”、“诚信”等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理念,这些理念对于个人的行为准则、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的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体系,它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儒家思想强调“兼爱”、“博爱”等理念,提倡“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些理念表明了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在儒家思想的视野中,没有种族、阶级、地域之分,只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的文化传统,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我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思想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包容性、开放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思想体系,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儒家思想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儒家思想浅析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伦理,主张让人们保持忠诚、孝顺、诚实、谦虚等道德品质,以此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实践及其意义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周朝的衰颓有着密切的关系。
周朝后期社会动荡,社会制度松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的生活困苦。
儒家学派的先贤们,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的稳定,积极发起了儒家思想的创立和传播。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推行儒家思想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人性本善、礼乐教化、君民有义。
儒家认为人天生就有良心和道德观念,而这些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规范来发掘和培育。
礼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人们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矩,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儒家思想强调政治体制的正当性,认为君主应以仁德来治国,而民众则应当有忠诚、孝顺、谦虚等道德品质。
三、儒家思想的实践儒家思想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政治和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注重人的品德培养。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认为君主和民众都应该有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君主应以仁德来治国,而民众则应当有忠诚、孝顺、谦虚等品质。
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一直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在文化交流中可以提供一种共同的精神选择。
四、儒家思想的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德之道”、“社会和谐”、“权威合法”等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儒家思想也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是一种重视道德伦理、注重教育的文化传统,它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孔子1、儒家的产生与发展说起儒家,不得不说一下起孔子,春秋时期的一代大师,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
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
弟子三千,贤七十二。
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
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
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毋庸置疑,孔子是与儒家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也一口咬定,儒学是孔子开创的。
但是,这里就有冲突了,儒学如果真是孔子开创的,那孔子之前的那些“宽厚、仁政”之类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里,本组想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儒学不是孔子后才有的,孔子只是儒学在春秋晚期的集大成者。
为何,这里简单讨论一下。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周礼·大宰》亦有云:“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由此可见,儒学之起源甚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尧舜禹三皇统治时代。
只是,在最初的那段历史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致到孔子时期,在整理其积极内涵和柔和自己的一些思想上,首次提出儒家学派并将其思想系统化。
儒家学派产生以后,因为其产生年代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故其思想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重用。
然而,儒家学派却像一棵在沙漠里发芽的小树苗,不断逆势成长。
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蔚然大宗。
在先秦时期,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先后产生了两位影响深远的巨人:孟子与荀子。
孟子的思想基本是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完善,荀子却是别处心裁,大相柔和其他学派的合理内涵,提出“性本恶”与“君舟民水”等比较犀利的思想观点。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华儒学思想中华文化是中国的瑰宝,其中以儒学思想最为重要。
儒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实践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为民族和人类提供了智慧和道德的精髓。
下面,本文将从传统文化视野下,介绍儒学思想的来源、基本内容、历史传承和现实意义。
一、儒学思想的来源天人合一是儒学思想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合为一,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共生发展。
这种思想体系在先秦时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
在春秋末期,孔子在鲁国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学生们将他的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形成了儒学体系。
儒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是天之道,而人之本质本质就是“仁”。
二、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学思想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它的精华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天下观、人学、伦理、治理。
天下观是指儒学对世界的看法,它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
其次是人学,儒学对人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儒家认为人的本质是“仁”,是天生爱人的本能,人的目的就是要发扬“仁”,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
伦理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儒家有序的社会又称“居民社会”,这种社会维护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个体上的和谐关系又取决于家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
治理是儒家的核心,儒家认为,如果社会要实现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政治理念,以实现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三、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儒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壮大和完善。
在东汉时期,儒学成为了官府规定的国教,后来逐渐成为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
在宋代,儒家思想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陆九渊、张载、程颐、朱熹等儒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到清代,儒家思想达到了最高峰,如王夫之、钱穆、胡适等儒家学者都为儒家思想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和看法儒家学说,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它就像咱生活中的一位智慧长者,一直默默地指引着我们。
你想想看,儒家学说提倡的那些东西,多实在呀!比如说“仁”,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概念,它就是告诉我们要善良,要对人好。
这不就跟咱平时说的“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道理嘛!咱在生活中要是都能心怀仁爱,那这世界得多美好呀!大家都和和气气的,互相帮忙,多温暖呀!还有那个“礼”,这就是教我们懂规矩,有礼貌。
见到长辈要问好,跟人相处要有分寸。
这就好比是我们走路的规则,要是没有这些规则,那不得乱套啦?大家都横冲直撞的,那还怎么相处呀!儒家学说就是给我们立了这些规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又和谐。
再说说“孝”,这可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等他们老了,我们就得照顾他们呀。
这就跟那大树和小苗似的,小苗的时候靠大树遮风挡雨,等小苗长成大树了,就得给老了的大树依靠啦。
儒家学说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就像那爬山一样,只有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咱要是不学习,那不就原地踏步啦?那多没意思呀!儒家学说里的这些道理,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要咱实实在在去做的呀!你看那些古代的君子,不都是按照儒家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嘛。
他们讲仁爱,懂礼仪,孝顺父母,勤奋学习,这才成为了大家敬仰的人呀。
咱现在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儒家学说的那些智慧可一点都不过时呀!在学校里,咱跟同学相处要讲礼;在家里,咱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咱要心怀仁爱。
这不都是儒家学说教给我们的嘛。
你说,要是大家都能按照儒家学说的要求来做,这世界得变成啥样呀?那肯定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呀!大家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没有争吵,没有矛盾。
哇,那简直太美好啦!所以呀,儒家学说可真是咱的宝贝呀!咱可得好好珍惜,好好领悟,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让我们都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爱心的人,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和美好!这就是我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和看法,你们觉得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请辩证的谈一谈对儒家思想的看法作文哎呀,说起儒家思想,那可是一大堆的啊!不过,我们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它,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盲目崇拜。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仁爱”、“礼义”、“忠诚”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
但是,有时候这些品质也会让人变得过于
刻板、拘束,甚至有点儿“愚忠”。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既要学习它的优点,也要避免它的缺点。
我们来看看儒家思想的优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仁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且,儒家思想还强调“礼义”,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
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礼义”,那么社会就会更加
有序、稳定。
儒家思想有很多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它。
但是,儒家思想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说,它有时候会让人变得过于刻板、拘束。
有些人为了追求“仁爱”、“礼义”,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
学会权衡利弊,不能盲目追求某种品质或道德准则。
除了儒家思想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说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它们,而不是只关注某一种哲学思想。
总之呢,哲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哲学思想,不能盲目崇拜或者一棒子打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中受益。
我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以下观点就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三个方面: (一)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二)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三)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
“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汉朝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试述儒家思想优势的生成以及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1.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儒家思想是如何诞生的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既儒家思想体系。
3.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宋朝时期,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明朝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清朝时期,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4.儒家思想优势的生成
在先秦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各国忙于战争,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儒家思想遭各国的抛弃,儒家思想得不到发展。
在西汉武帝在位时期,经过的“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这给封建稳定创造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而儒家思想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就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看中。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5.我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
儒家思想为我国的传统思想,对待传统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
凡是传统思想中的精华,我们都要继承。
但对于传统思想中的糟粕,我们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造能改造的,抛弃不能改造的。
中国文化能够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并以其博大精深孕育着一代代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士仁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我们绝对不能全盘否定抛弃儒家思想在现代的价值。
只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将它置于现代科学和更加现实基础之上,吸收世界文明成果,自尊自强,把重视行为主体的自省自觉、自我约束与外在强制紧密结合,它必将绽放出新的光芒,对促进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将会发挥巨大作用,乃至惠及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