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维修工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856.00 KB
- 文档页数:49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一、机电设备故障诊断1.了解机电设备故障的常见类型及原因;2.学习使用故障诊断工具的方法;3.掌握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4.学会应用专家系统进行智能诊断。
二、机电设备维修1.熟悉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2.学习拆卸和安装机电设备的技巧;3.掌握常见故障维修方法:更换部件、修复损坏部位、调整参数等;4.了解维修记录的填写和档案管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高效准确地诊断机电设备故障并实施维修?二、新课学习1.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讲解;(1)介绍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如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液压故障等;(2)讲解常用的故障诊断工具和方法,如感官检查法、仪表测量法、专家系统等;(3)应用实例进行故障诊断操作演示,如使用振动分析法对旋转机械进行故障诊断。
2.机电设备维修基本流程与注意事项介绍;(1)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先进行故障诊断,确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操作,最后进行验收和记录;(2)强调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范拆卸安装、保护零部件等;(3)通过实例介绍常见的维修方法和技巧,如更换部件、修复损坏部位、调整参数等。
3.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讲解;(1)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滤波、频谱分析、小波变换等;(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故障诊断,如利用频谱分析判断旋转机械的轴承故障。
4.专家系统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讲解;(1)介绍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构建和应用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如基于案例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3)强调专家系统的优势和应用局限性。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学期:2014-2015-2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授课班级:设备1331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任课教师:杨兰图1-2 活扳手活动钳口2—固定钳口3—螺杆4—图1-4呆扳手.打滑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拆卸.锈死螺纹连接件的拆卸.成组螺纹连接件的拆卸检查轴和配合件的配合尺寸.楔键连接的拆装)识读装配图,了解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和配合性质。
图1-50 修配图1-51 敲入图1-57 配制阶梯形键)尺寸较大的外花键磨损可用镀铬或堆焊,然后加工到规定尺寸的方法修复。
堆焊时要图1-1 C620-1型车床主轴部件结构,15~圆螺母,2,6,9,lO,18一衬套;3一后轴承;4~轴承座5,16,20一推力轴承;7一离合器;8,11,21一弹簧卡圈;12一前轴承;13一主轴;14一端盖;17,19一齿轮分析主轴箱常见故障图1-1 C620-1型车床主轴部件结构,15~圆螺母,2,6,9,lO,18一衬套;3一后轴承;4~轴承座5,16,20一推力轴承;7一离合器;8,11,21一弹簧卡圈;12一前轴承;13一主轴;14一端盖;17,19一齿轮、分析主轴结构,与其配合零件的装配关系图2-14 狭窄平面的研磨)刮研。
刮研是利用刮刀、拖研工具、检测器具和显示剂,以手工操作的方式,边刮削加工,边研点测量,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的一种精加工工所示。
图2-19刮削③刮削余量。
由于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薄的金属,余量太大,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余量太小,则上道工序刀痕不能去除。
因此,刮削余量一般为0.05~图2-31镶加补强板所示为镶套修复法。
图2-52 电刷镀的基本原理)电刷镀工艺)电刷镀设备图2-56 热喷涂技术)热喷涂技术原理如图2-58所示,热喷涂原理是利用热能将喷涂材料熔化,再借助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并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粒子撞击基材表面,冷凝后形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涂图2-58 热喷涂原理)热喷涂技术的分类热喷涂分类法,一般是根据所用热源的不同来分类,分为燃气法、气体放电法、电热法和激光热源法等(见图2-60),利用喷涂技术,可以在各种基体上获得具有耐磨、耐蚀、隔热、导电、绝缘、密封、润滑以及其他特殊机械、物理、化学性能的涂轴类零件的表达4、类零件测绘时的注意事项①在测绘前必须弄清楚被测轴、套在机器中的部位,了解清楚该轴、套的用途及作用,如转速大小、载荷特征、精度要求以及与相配合零件的作用等。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引言机电维修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物流、能源等诸多领域中,因而也成为了培训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对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设计,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掌握实际运用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故障类型;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维修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课程内容1. 理论部分1.1 机电设备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介绍机械、电子和控制原理,使学生了解各种机电设备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从而初步认识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的相互配合关系。
1.2 常见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通过介绍机电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具体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理解维修操作和故障诊断的实质。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的事项,预防出现不必要的故障。
2. 实践部分2.1 工具的使用通过对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介绍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各种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了解各种维修工具和仪器的基本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2 机电设备的维修实践通过模拟机电设备故障和操作实践,让学生熟悉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操作,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维修操作水平,达到制定的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授课方法包括现场实验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反复演示和讲解,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实际操作独立处理机电设备故障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评估方式针对理论和实践部分,设计相应的考试或者测试,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成绩的评估和排名。
结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关键技能的课程,需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完成机电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工作。
电动机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电动机进行正确的维护和维修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电动机的维护与维修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电动机的维护和维修方法。
一、电动机的维护1.清洗电动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受到灰尘、油脂、细小颗粒等污染,这些物质将会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电动机进行清洗,以保证它的表面清洁、无尘和无污染。
清洗时,需要首先拆下电动机的外壳,将内部结构全部取出。
用清洁擦拭工具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清洗,尽可能将内外部的灰尘和污垢清洗干净。
将内部结构重新安装,并将外壳重新装上。
2.润滑电动机的内部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当油液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质,失去润滑效果,甚至变成腐蚀剂。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更换电动机润滑油。
更换润滑油时,需要将电动机的外壳拆下,将旧润滑油排出,并清洗内部结构。
再将新的润滑油加入到电动机内部,并按照规定加油量进行加油。
3.维修在使用电动机的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在进行电动机维修时,需要了解其内部结构,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维修技巧,以保证维修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电动机内部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电动机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技术文献来了解。
而对于维修技能的掌握,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和技术学习,以熟练掌握电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二、电动机的维修1.故障检测在进行电动机维修时,首先需要对故障进行检测。
常见的电动机故障有:(1)电动机损坏:电动机内部零件磨损、车架变形等。
(2)绝缘损坏:绝缘部位渗漏、泄电和断电等。
(3)电源故障:控制器失效、供电不足等。
(4)电机噪音:发生异常振动或松动时会发出异常噪音。
(5)发热故障:因电动机负载过大导致电机发热。
2.拆卸零部件进行电动机维修时,需要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拆卸。
拆卸时需要注意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免拆卸发生脱位现象。
3.更换零部件对于电动机内部损坏的零部件,需要进行更换。
课程名称:机电维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电维修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常见机电设备的维修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机电维修的基本概念- 介绍机电维修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 分析机电维修的分类,如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改善性维修等。
2. 机电维修的基本方法- 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如直观检查、测量分析、比较分析等。
- 讲解维修操作的基本步骤,如拆卸、检查、修理、组装、调试等。
3. 常见机电设备的维修流程- 以电动机为例,讲解电动机的维修流程,包括电动机的拆卸、检查、修理、组装、调试等步骤。
4. 机电维修的注意事项- 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讲解安全操作规程。
- 介绍维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维修操作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课件:机电维修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维修流程、注意事项等。
2. 实物设备:电动机、电机控制器等。
3. 工具: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等。
备注: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工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电工维修的基本流程。
2. 常见电工故障的维修方法。
3. 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常见电工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2. 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PPT。
2. 实际维修工具及备件。
3. 实际维修现场或模拟实验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电工基础知识,如电路原理、常用电工仪表等。
2. 提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判断和排除电工故障?二、讲解电工维修基本流程1. 分析电工维修的基本流程,包括:故障现象观察、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除、故障验证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故障现象观察、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
三、实例分析1. 选择一个实际电工维修案例,展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四、分组实践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际维修任务。
2. 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维修过程安全、有效。
五、总结与反思1. 各小组汇报维修成果,分享维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维修过程,总结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维修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布置作业1. 完成一份电工维修报告,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方法、维修结果等。
2. 收集整理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分组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电工维修的基本流程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强调安全意识,确保维修过程安全、有效。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15周第1次课)授课时间:第15周第1次课,授课课时2节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题课()其他()授课题目:第五章典型零部件及电气元件的维修,5.1典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了解典型零部件的失效和损伤特征、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并掌握典型零部件的维修。
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典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和管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例讲解和课堂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复旧课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机电设备修理精度检验基础和方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在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水平仪的使用和读书方法。
这些都是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理论同时也相对简单,但是课后也要好好领悟。
二、新课导入在学完机电设备装配质量检验基础和机床试验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来共同研究典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及应用知识。
三、授课内容3.1轴类零件的修理轴类零件是组成各类机械设备的重要零件,主要作用是支承其他零件、承受载荷和传递转矩。
轴的具体修复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1轴颈磨损的修复1)按规定尺寸修复当轴颈磨损量小于0.5mm时,可用机械加工方法使轴颈恢复正确的几何形状,然后按轴颈的实际尺寸选配新轴衬。
2)堆焊法修复几乎所有的堆焊工艺都能用于轴颈的修复。
3)电镀或喷涂修复当轴颈磨损量在0.4mm以下时,可镀铬修复,但成本较高,只适用于重要的轴。
4)粘接修复把磨损的轴颈车小1mm,然后用玻璃纤维蘸上环氧树脂胶,逐层地缠在轴颈上,待固化后加工到规定的尺寸。
3.1.2中心孔损坏的修复3.1.3圆角的修复圆角对轴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常因轴颈直径突变部位圆角被破坏或圆角半径减小导致轴折断。
因此,圆角的修复不可忽视。
3.1.4螺纹的修复当轴表面上的螺纹碰伤、螺母不能拧入时,可用圆板牙或车削加工修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工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培养学生分析故障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障现象描述2. 故障原因分析3. 维修步骤与操作4. 维修后的验收与总结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实训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回顾电工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二)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故障现象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故障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障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维修步骤与操作1. 教师讲解维修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维修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观察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四)维修后的验收与总结1. 学生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故障已排除。
2. 教师对学生的维修过程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障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
2. 学生分析故障原因的能力。
3. 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故障现象描述1. 学生观察故障现象,描述故障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
二、故障原因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障原因。
2.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结果,给出正确答案。
三、维修步骤与操作1. 教师讲解维修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维修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维修后的验收与总结1. 学生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故障已排除。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维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电工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维修电工技师实操教案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2. 学习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3. 学会电工布线和接线技巧4. 掌握常见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方法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重点:1. 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2. 电工布线和接线技巧3. 常见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方法教学难点:1. 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技巧2. 复杂电路的布线和接线方法3. 故障排查和维修的实践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电工工具、电线、插座、开关、电器设备等2. 教学资料:教材、PPT、实操指导手册等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电工基础知识介绍1. 电工概述2. 电工电路的基本元件3. 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第二课时:电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 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 电工设备的操作技巧3. 安全注意事项第三课时:电工布线和接线技巧1. 电线types and specifications2. 布线方法与注意事项3. 接线方法与技巧第四课时: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1. 故障排查流程2. 常见故障原因分析3. 故障排除技巧第五课时:维修电工实操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2. 教师现场指导与解答疑问3. 实操练习成果展示与点评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电工基础知识、故障排查方法和维修技巧2. 演示法:展示电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布线和接线技巧3. 实操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动手能力4. 问答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四、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份简单的电路图,并写出电路功能说明2.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实操练习中的表现,评估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3.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操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五、教学反思与改进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六课时:电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1. 常用电器设备的结构与原理2. 电器设备的维修方法3. 电器设备的保养技巧第七课时:变压器的原理与维修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2. 变压器的结构与分类3. 变压器的维修方法与技巧第八课时:电动机的原理与维修1.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2. 电动机的结构与分类3. 电动机的维修方法与技巧第九课时:电力线路的施工与维护1. 电力线路的施工步骤与要求2. 电力线路的维护方法与技巧3. 电力线路的故障排查与修复第十课时:综合实操演练与考核1. 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操演练2. 教师现场指导与解答疑问3. 实操演练成果展示与点评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电器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的原理与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电器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技巧3. 实操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动手能力4. 问答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八、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份电力线路施工图,并写出施工要求说明2.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实操练习中的表现,评估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3.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操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九、教学反思与改进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十、教学资源与环境1. 实验室设备:电工工具、电线、插座、开关、电器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电力线路等2. 教学资料:教材、PPT、实操指导手册、电路图、施工图等4. 安全措施:严格遵守电工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确保教学安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基本信息补充说明:课时安排需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操练习;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突出,以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学准备要充分,确保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料的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