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设计常用资料
- 格式:xls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1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目录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用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专用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参数. (5)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5)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6)三、新风量 (7)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7)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8)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UK (8)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9)5、每人的新风标准UK (10)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10)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11)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11)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14)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14)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14)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15)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16)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17)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19)七、热损失概算W/M3℃ (19)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19)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21)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21)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21)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21)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24)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24)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24)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25)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25)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25)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26)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26)1、送风口风速 (26)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26)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27)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27)5、回风口风速 (27)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28)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28)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28)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28)10、侧送风口送风量 (29)五、通风系统设计 (31)1、送风口布置间距 (31)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31)3、散流器布置 (31)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32)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32)6、厨房通风问题 (32)7、消声器、静压箱总结 (36)8.风管贴吸音材料风道的衰减量(日本) (37)9.风管的自然衰减量(只有直风道dB/m,其它都是dB) (38)六、防排烟设计 (38)第五章管道系统设计 (42)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42)二、管路系统的管材 (43)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44)四、空调水系统管径的确定 (45)五、冷冻水泵扬程估算方法 (47)1、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47)2、冷冻水泵扬程实用估算方法 (48)3、水泵扬程设计 (49)六、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49)1、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 (50)2、冷却水循环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0)七、冷凝水管道设计 (51)八、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尺寸的确定 (52)九、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54)十、空压管道管径选择表 (56)十一、保温 (57)十三、阀门选用 (58)第六章空调设备选型 (59)一、机组选型 (59)二、机组选型案例 (59)三、辅助设备 (60)1、冷却塔 (60)2、水泵的选型: (60)3、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量计算 (61)4、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估算 (62)5、设备水压力降估算(日本) (62)6、制冷机冷却水量估算表 (63)第七章材料、设备资料 (63)一、钢板和铝板的厚度和重量ASHRAE (63)二、角钢和角铝的规格和重量ASHRAE (63)三、计算单位换算 (64)四、常用液体的密度(单位:103千克/米3,未注明者为常温下) (66)五、空气调节常用计算公式 (67)六、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69)七、专业英语 (70)第八章耗电量、机房面积 (82)1、水源热泵系统设备耗电量比例 (82)2、医院耗电量比例TRANE (82)3、各种系统分项造价占总造价的百分率%(近似) (82)4、冷水机组和附属设备估算(△T=5℃) (82)5、空调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 (83)6、空调机房建筑面积概算指标 (83)7、空调设备所占的建筑面积百分率% (84)8、设备层布置原则: (85)第九章暖通空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图纸要求 (86)一、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86)1.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86)1.2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86)1.3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86)1.4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86)1.5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86)1.6厨房操作间通风存在问题 (86)1.7膨胀水箱与热(冷)水系统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87)1.8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87)1.9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 (87)1.10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 (87)1.11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 (88)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88)2.1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88)2.2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88)2.3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88)2.4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88)2.5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89)2.6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89)2.7 系统分区不当造成失败 (89)2.8、双风机系统设计问题 (90)2.9 送回风管布置不好 (91)3.0 排气系统设计诸问题 (92)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93)3.1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93)3.2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93)3.3系统图深度不够 (94)3.4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94)3.5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94)3.6暖通空调设备未编号列表表示,图画繁杂不清 (94)3.7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94)3.8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94)四、问题原因及克服方法 (95)五、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95)5.1 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图例和设备表 (95)5.2 设备平面图 (95)5.3 剖面图 (96)5.4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 (96)5.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剖面图 (96)5.6 暖通设计中的系统图、立管图 (96)5.7 详图 (96)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备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上海市某医院楼空调工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成绩评定:目录一任务和目的 3二工程概况 3三设计概述 3四空调负荷计算 44.1 手算标准示范 44.1.1 上海市室外气象条件 44.1.2. 病房各项相关条件 54.1.3. 冷负荷计算 54.2各层其他其余空调空间的冷负荷 12五、空调风系统 135.1各房间新风量确定 135.2 新风管道选择 145.2.1各新风干管管径选取 155.2.2各房间的新风支管管径选取 165.3新风管阻力计算 165.4新风冷负荷计算 175.6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95.7 风机盘管选型 195.8气流组织设计 21六、冷水系统 236.1 冷水机组的选型 23七、参考文献 24一任务和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训练:1、熟悉和掌握空调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2、较为合理地确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空调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较规范地绘制工程图;3、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以及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地选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定型产品。
二工程概况该医院楼位于上海市,总共9层,主要房间朝南北向,首层层高为4.4m.其中第九层ICU空调由专业洁净公司设计。
该空调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负荷计算,末端设备的选型,气流组织设计,水系统设计,风系统设计等内容。
三设计概述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考虑,该建筑性质为相对单一的办公建筑,从而将整个空调区划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设计满足舒适性空调要求。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计算、水量估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
四空调负荷计算4.1 手算标准示范典型房间取右上角电梯左边第二个病房(编号为2000)。
4.1.1 上海市室外气象条件4.1.2. 病房各项相关条件(1)层高为4.4m.(2)楼板:由于该办公室上面一层也为同一性质的空调病房,所以楼板的冷负荷忽略不计。
镀锌板镀锌板的常用材料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如Q195、Q215、Q235等。
这些钢材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能,适用于镀锌处理。
镀锌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镀锌层厚度标准:镀锌板的镀锌层厚度通常按照国家标准GB/T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镀锌和镀锌合金镀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规定。
常见的镀锌层厚度有20μnκ40μm x60μm等。
2.镀锌层质量标准:镀锌板的镀锌层质量通常按照国家标准GB/T5267.3-2008《钢铁产品锌层质量试验方法第3部分镀锌层质量评定》进行评定。
镀锌层的质量主要包括镀层的均匀性、附着力、外观质量等指标。
3.钢板质量标准:镀锌板的钢板质量通常按照国家标准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进行规定。
钢板的质量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尺寸偏差等指标。
此外,镀锌板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还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
常见的行业标准有钢铁行业标准、建筑行业标准等。
无缝管无建钢管的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具体常用材料及其标准如下:1.碳素钢无缝钢管常用材料:-ASTMA106/A53:常用的碳素钢无缝管材料,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
-GB/T8162: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碳素钢无缝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DIN1629:德国标准,规定了非合金钢无缝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2.合金钢无缝钢管常用材料:-ASTMA335:常用的合金钢无建管材料,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
-GB/T5310: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合金钢无缝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DIN17175:德国标准,规定了热力学合金钢无绛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3.不锈钢无缝钢管常用材料:-ASTMA312/A213:常用的不锈钢无缝管材料,适用于耐腐蚀和高温环境。
-GB/T14976: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DIN17456/17458:德国标准,规定了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材料和尺寸。
以上是常用的无缝钢管材料及其标准,具体选择材料和标准应根据使用环境、要求和应用领域来确定。
暖通空调设计目录第一章建筑概况与原始资料------------------------------------------2 1.1 建筑概况与地理位置-----------------------------------2 1.2 大气参数---------------------------------------------2 1.3 室设计参数-----------------------------------------3第二章建筑物维护结构信息--------------------------------------4 2.1 建筑物墙体------------------------------------------- 4 2.2 建筑物窗体与遮阳设施--------------------------------- 4 2.3 空调设计中的参数------------------------------------- 5 第三章负荷计算以与数据汇总-----------------------------------53.1 冷负荷---------------------------------------------- 6 3.2 热负荷----------------------------------------------20 第四章风盘的选择以与各房间的风盘确定--------------------------324.1 风盘的选择原则--------------------------------------32 4.2房间风盘的确定---------------------------------------32 第五章全空气系统的负荷计算与设备布置--------------------------335.1大厅负荷计算---------------------------------------- 33 5.2散流器、风柜机的选择----------------------------------38 5.3风管的水力计算---------------------------------------405.4大厅风机盘管的选型-----------------------------------42 参考文献------------------------------------------------------43第一章建筑概况与原始资料1.1.1建筑概况本建筑为tangshan市一幢餐厅、宴会厅和宾馆宾于一体的洗浴中心。
附录《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软件版)》软件目录1常用数据和资料1.1 综合资料1.1.1 国内部分标准代号1.1.2 国外部分标准代号1.1.3 机械传动效率的概略数值1.1.4 常用材料的密度1.1.5 松散物料的堆密度和安息角1.1.6 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1.7 常用材料的滑动摩擦因数1.1.8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因数1.1.9 轴承的摩擦系数1.1.10 常用材料的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11 常用材料的线胀系数1.1.12 化学元素表1.1.13 原子量表1.1.14 常用物理常数值1.1.15 各种润滑状态下物体的摩擦因数1.1.16 金属在室温和大气中的运动固体摩擦因数1.1.17 非金属在室温和大气中的固体摩擦因数1.2 计量单位与换算1.2.1 SI基本单位1.2.2 SI导出单位1.2.3 SI导出单位(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1.2.4 SI词头1.2.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2.6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2.7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1.3 气象资料1.3.1 风力等级表1.3.2 暖通空调用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3.2.1 黑龙江省1.3.2.2 吉林省1.3.2.3 辽宁省1.3.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2.5 青海省1.3.2.6 甘肃省1.3.2.7 宁夏回族自治区1.3.2.8 陕西省1.3.2.9 内蒙古自治区1.3.2.10 山西省1.3.2.11 北京市1.3.2.12 天津市1.3.2.13 河北省1.3.2.14 山东省1.3.2.15 上海市1.3.2.16 江苏省1.3.2.17 安徽省1.3.2.18 浙江省1.3.2.19 江西省1.3.2.20 福建省1.3.2.21 台湾省1.3.2.22 河南省1.3.2.23 湖北省1.3.2.24 湖南省1.3.2.25 广东省1.3.2.26 海南省1.3.2.27 广西壮族自治区1.3.2.28 四川省1.3.2.29 重庆市1.3.2.30 贵州省1.3.2.31 云南省1.3.2.32 西藏自治区1.3.3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1.3.3.1 北纬20°太阳总辐射照度1.3.3.2 北纬25°太阳总辐射照度1.3.3.3 北纬30°太阳总辐射照度1.3.3.4 北纬35°太阳总辐射照度1.3.3.5 北纬40°太阳总辐射照度1.3.3.6 北纬45°太阳总辐射照度1.3.3.7 北纬50°太阳总辐射照度1.3.4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1 北纬20°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2 北纬25°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3 北纬30°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4 北纬35°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5 北纬40°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6 北纬45°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3.4.7 北纬50°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4 常用物理数值1.4.1 空气的物理特性1.4.1.1 干空气在压力为100kPa时的参数1.4.1.2 湿空气在压力为100kPa时的参数1.4.1.3 不同温度范围内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平均热容量1.4.2 水和水蒸气的物理特性1.4.2.1 水的物理参数1.4.2.2 饱和水蒸气的物理参数1.4.2.3 饱和状态下水的热力特性1.4.2.4 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压力为100kPa时)1.4.3 常用物质的热工特性1.4.3.1 固体的热物理特性1.4.3.2 液体的热物理特性1.4.3.3 气体的热物理特性1.4.3.4 燃气和气体的燃烧特性1.4.3.5 不同温度范围内可燃性气体的平均热容量1.4.3.6 非金属物质的熔点、熔解热、沸点和汽化热1.4.3.7 金属的熔点、熔解热、含热量及其液体状态下的比热容1.4.3.8 金属的热导率1.4.3.9 污垢热阻率1.4.3.10 换热过程金属的传热系数1.4.3.11 炽热物体的估计温度1.4.3.12 部分材料的辐射系数1.4.3.13 建筑材料的热物理特性1.5 常用材料和部件1.5.1 钢管1.5.1.1 直缝电焊钢管尺寸规格1.5.1.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尺寸规格1.5.1.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尺寸规格(一)1.5.1.4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尺寸规格(二)1.5.1.5 流体输送用热轧(挤、扩)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规格1.5.1.6 流体输送用冷拔(轧)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规格1.5.1.7 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尺寸规格1.5.1.8 冷拔无缝方形钢管尺寸规格1.5.1.9 冷拔无缝矩形钢管尺寸规格1.5.2 管件1.5.2.1 可锻铸铁管件1.5.2.1.1 同径管件规格1.5.2.1.2 同径管件尺寸图1.5.2.1.3 异径管件规格1.5.2.1.4 异径管件尺寸图1.5.2.2 焊接钢制管件1.5.2.2.1 焊接弯头的尺寸和质量1.5.2.2.2 焊接弯头的管段尺寸1.5.2.2.3 等径焊接三通的尺寸和质量1.5.2.2.4 异径焊接三通的尺寸和质量1.5.2.2.5 焊接异径管的尺寸和质量1.5.2.2.6 焊接平管底的尺寸和质量1.5.2.2.7 带加强肋的焊接平管底的尺寸和质量1.5.2.3 无缝钢制管件1.5.2.3.1 无缝一般弯头的尺寸和质量1.5.2.3.2 无缝急弯弯头的尺寸和质量1.5.2.3.3 无缝等径冲压三通的尺寸和质量1.5.2.3.4 无缝异径冲压三通的尺寸和质量1.5.2.3.5 无缝冲压异径管的尺寸和质量1.5.2.3.6 冲压封头的尺寸和质量1.5.2.3.7 折皱弯头划线尺寸1.5.2.4 各种弯头1.5.2.4.1 无缝弯头规格尺寸(一)1.5.2.4.2 无缝弯头规格尺寸(二)1.5.2.4.3 无缝弯头规格尺寸(三)1.5.2.4.4 无缝弯头规格尺寸(四)1.5.2.4.5 冲压焊接弯头规格尺寸(一)1.5.2.4.6 冲压焊接弯头规格尺寸(二)1.5.2.4.7 冲压焊接弯头规格尺寸(三)1.5.2.4.8 冲压焊接弯头规格尺寸(四)1.5.2.4.9 冲压焊接弯头规格尺寸(五)1.5.2.4.10 无缝同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大外径)1.5.2.4.11 无缝同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小外径)1.5.2.4.12 无缝偏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大外径)1.5.2.4.13 无缝偏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小外径)1.5.2.4.14 焊接同心、偏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大外径)1.5.2.4.15 焊接同心、偏心大小头规格尺寸(小外径)1.5.2.4.16 活接头规格尺寸1.5.2.4.17 螺纹短节规格尺寸(单头)1.5.2.4.18 螺纹短节规格尺寸(双头)1.5.2.4.19 管箍规格尺寸1.5.2.4.20 丝堵规格尺寸1.5.3 铜管1.5.3.1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牌号、规格及力学性能1.5.3.2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牌号、状态及规格1.5.3.3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室温纵向力学性能1.5.4 金属软管1.5.4.1 P3型镀锌金属软管尺寸规格1.5.4.2 S型钎焊不锈钢金属软管尺寸规格1.5.5 非金属管道与管件1.5.5.1 玻璃钢风管与管件1.5.5.1.1 中、低压系统有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1.5.5.1.2 有机玻璃钢风管法兰规格1.5.5.1.3 中、低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1.5.5.1.4 中、低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玻璃纤维布厚度与层数1.5.5.1.5 无机玻璃钢风管的外观缺陷允许值1.5.5.2 塑料风管与管件1.5.5.2.1 硬聚氯乙烯板材的物理性能1.5.5.2.2 硬聚氯乙烯板材的化学稳定性能1.5.5.2.3 硬聚氯乙烯板材的规格1.5.5.2.4 中、低压系统硬聚氯乙烯圆形风管板材厚度1.5.5.2.5 中、低压系统硬聚氯乙烯矩形风管板材厚度1.5.5.2.6 硬聚氯乙烯圆形风管法兰规格1.5.5.2.7 硬聚氯乙烯矩形风管法兰规格1.5.5.3 胶管1.5.5.3.1 输水通用橡胶软管尺寸规格(一)1.5.5.3.2 输水通用橡胶软管尺寸规格(二)1.5.5.3.3 蒸汽橡胶软管尺寸规格1.5.5.3.4 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尺寸规格1.5.6 板材与型钢1.5.6.1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规格1.5.6.2 热轧六角钢和八角钢尺寸规格1.5.6.3 热轧扁钢尺寸规格1.5.6.4 弹簧钢热轧平面扁钢尺寸规格1.5.6.5 热轧等边角钢尺寸规格1.5.6.6 热轧不等边角钢尺寸规格1.5.6.7 热轧普通工字钢尺寸规格1.5.6.8 热轧普通槽钢尺寸规格1.5.6.9 锻制圆钢和方钢尺寸规格1.5.6.10 锻制扁钢尺寸规格1.5.6.11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规格1.5.6.12 冷弯等边角钢尺寸规格1.5.6.13 冷弯不等边角钢尺寸规格1.5.6.14 冷弯等边槽钢尺寸规格1.5.6.15 冷弯不等边槽钢尺寸规格1.5.6.16 冷弯内卷边槽钢尺寸规格1.5.6.17 冷弯外卷边槽钢尺寸规格1.5.6.18 冷弯Z形钢尺寸规格1.5.6.19 冷弯卷边Z形钢尺寸规格1.5.6.20 圆形冷弯空心型钢尺寸规格1.5.6.21 方形冷弯空心型钢尺寸规格1.5.6.22 矩形冷弯空心型钢尺寸规格1.5.6.23 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1.5.6.24 热轧钢板尺寸规格1.5.6.25 花纹钢板尺寸规格2 暖通空调术语2.1 室内外计算参数2.1.1 一般术语2.1.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2.1.3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2.1.4 太阳辐射2.2 采暖2.2.1 一般术语2.2.2 围护结构与热负荷2.2.3 采暖系统2.2.4 管道及配件2.2.5 水力计算2.2.6 采暖设备及附件2.3 通风2.3.1 一般术语2.3.2 自然通风与隔热降温2.3.3 机械通风2.3.4 除尘2.3.5 有害气体净化及排放2.3.6 通风管道及附件2.3.7 通风与除尘设备2.4 空气调节2.4.1 一般术语2.4.2 负荷计算2.4.3 空气调节系统2.4.4 空气处理2.4.5 气流组织2.4.6 空气调节设备2.5 制冷2.5.1 一般术语2.5.2 制冷剂与制冷循环2.5.3 制冷方式与制冷系统2.5.4 制冷设备及附件2.6 自动控制2.6.1 一般术语2.6.2 控制方式与系统2.6.3 控制装置及仪表2.7 消声与隔振2.7.1 一般术语2.7.2 隔声与消声2.7.3 隔振2.8 检测仪表及其他2.8.1 检测仪表2.8.2 其他3采暖工程3.1 建筑热工3.1.1 基本数据3.1.1.1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3.1.1.2 建筑热工设计地区分区3.1.1.3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参数3.1.1.4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α值3.1.1.5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αn和换热阻R n值3.1.1.6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αw和换热阻R w值3.1.1.7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Δt y值3.1.1.8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3.1.1.9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3.1.1.10 热导率λ及蓄热系数S的修正系数α值3.1.1.11 多种材料围护结构平均传热阻修正系数φ值3.1.1.12 空气间层热阻值3.1.1.13 热桥形式修正系数η值3.1.1.14 窗户传热系数和传热阻3.1.1.15 供暖建筑地面热工性能类别3.1.1.16 地面吸热计算系数K值3.1.1.17 全国主要城市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1.1.18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强度(W/m2)3.1.1.19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值3.1.1.20 夏季不同风速下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αw及换热阻R w3.1.1.21 相位差修正系数β值3.1.1.22 常用薄片材料和涂层的蒸汽渗透阻H值3.1.1.23 供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ω3.1.2 常用围护结构热工特性3.1.2.1 常用围护结构热工特性的计算公式3.1.2.1.1 总传热阻R0计算公式3.1.2.1.2 总传热系数K0计算公式3.1.2.1.3 热惰性指标D计算公式3.1.2.1.4 总衰减倍数γ0计算公式3.1.2.1.5 总延迟时间ξ0计算公式3.1.2.1.6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γn计算公式3.1.2.1.7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延迟时间ξn计算公式3.1.2.2 几种墙体和几种保温层的基本数据3.1.2.2.1 普通砖外墙在各种厚度下的总热阻值R0和热惰性指标D值3.1.2.2.2 空心砖在各种厚度下的总热阻值R0和热惰性指标D值3.1.2.2.3 几种保温材料在各种厚度下的热阻R及热惰性指标D值3.1.2.3 常用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3.1.2.3.1 普通砖外墙热工指标3.1.2.3.2 空心砖外墙热工指标3.1.2.3.3 保温外墙热工指标3.1.2.3.4 屋面热工指标3.1.3 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3.1.3.1 各类建筑物冬季热工计算参数3.1.3.2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计算公式3.1.3.3 连续供暖的重型、次重型结构外墙、屋顶在各种室内、外计算温度下的最小传热阻R0min3.1.3.4 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和不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在各种室内、外计算温度下的最小传热阻R0min3.1.3.5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验算计算公式3.1.3.6 对于单一材料外墙角处内表面温度的验算计算公式3.1.3.7 几种常见热桥部位的判断方法3.1.3.8 各种热桥出现结露时的室外计算温度3.1.4 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3.1.4.1 隔热的验算方法3.1.4.2 水刷石墙面的西向墙夏季隔热计算参数3.1.4.3 油毡屋面的屋顶夏季隔热计算参数3.1.4.4 在油毡防水层上抹白色砂浆的屋顶夏季隔热计算参数3.1.4.5 通风间层面板为钢筋混凝土薄板间层净高200mm的通风屋顶夏季隔热计算参数3.1.4.6 普通无抹灰240砖墙、空心砖240内表面抹灰砖墙和普通240两面抹灰砖墙作为西(东)向外墙的验算结果3.1.5 供暖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3.1.5.1 防潮验算方法3.1.5.2 全国供暖区主要城市室外气象参数分类表3.1.5.3 120高小型空心板二毡三油屋面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屋顶隔汽层验算3.1.5.4 120高小型空心板二毡三油屋面水泥膨胀蛭石保温层屋顶隔汽层验算3.1.5.5 大型屋面板二毡三油屋面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和水泥膨胀蛭石保温层屋顶隔汽层验算3.2 供暖设计3.2.1 供暖热负荷计算3.2.1.1 民用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3.2.1.1.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3.2.1.1.2 民用建筑供暖室内计算温度3.2.1.1.3 当房间仅有一面外墙时的地面平均传热系数3.2.1.1.4 当房间具有两面相邻外墙时的地面平均传热系数3.2.1.1.5 高层建筑窗户的计算传热系数3.2.1.1.6 附加耗热量Q1计算公式3.2.1.1.7 附加率(修正率)表3.2.1.1.8 考虑朝向修正后单位面积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3.2.1.1.9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计算公式3.2.1.1.10 外门窗缝渗风系数α1下限值3.2.1.1.11 热压系数C r值3.2.1.1.12 换气次数k值3.2.1.1.13 每立方米渗风量的耗热量3.2.1.1.14 每米门窗缝隙的基准渗风量L3.2.1.1.15 每米窗缝基准渗风量及其耗热量3.2.1.1.16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3.2.1.1.17 门窗缝隙的冷风量综合修正系数m3.2.1.1.18 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Q3的计算方法3.2.1.2 工业厂房及辅助房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3.2.1.2.1 房间各面围护物的基本耗热量及其附加耗热量的计算方法3.2.1.2.2 工业厂房及其辅助用房间室内空气温度3.2.1.2.3 工业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占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率(%)3.2.1.2.4 厂房的大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的计算方法3.2.1.2.5 用于计算工业建筑大门冲入冷风量的系数α及A值3.2.1.3 建筑物热负荷的估算3.2.1.3.1 建筑物热负荷的估算方法3.2.1.3.2 民用建筑体积热指标3.2.1.3.3 工业建筑体积热指标3.2.1.3.4 修正系数a值3.2.2 供暖系统选择3.2.2.1 供暖系统热媒的选择3.2.2.2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常用型式3.2.2.3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常用型式3.2.2.4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常用型式3.2.2.5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常用型式3.2.3 供暖管道水力计算3.2.3.1 水力计算方法和要求3.2.3.1.1 水力计算基本计算法3.2.3.1.2 水力计算简化计算法3.2.3.1.3 不同管径的λ/d值3.2.3.1.4 水力计算要求3.2.3.1.5 热水及蒸汽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ζ值3.2.3.1.6 热水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ζ=1时的局部阻力动压值P d3.2.3.1.7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ζ=1时的局部阻力动压值P d3.2.3.1.8 热水供暖系统管段阻力损失的管径计算表3.2.3.1.9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3.2.3.1.10 热水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3.2.3.1.11 垂直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上组合部件当量长度(A、B、C型)3.2.3.1.12 垂直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上组合部件当量长度(D型)3.2.3.1.13 垂直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整根立管折算长度3.2.3.1.14 压力损失允许差值3.2.3.1.15 管道内热媒流动的最大允许流速3.2.3.1.16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一)3.2.3.1.17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二)3.2.3.1.18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三)3.2.3.1.19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四)3.2.3.1.20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五)3.2.3.1.21 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水在管道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六)3.2.3.1.22 考虑管内水的冷却、散热器表面积的附加数(一)3.2.3.1.23 考虑管内水的冷却、散热器表面积的附加数(二)3.2.3.1.24 考虑管内水的冷却、散热器表面积的附加数(三)3.2.3.1.25 考虑管内水的冷却、散热器表面积的附加数(四)3.2.3.2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3.2.3.2.1 等温降法计算原理3.2.3.2.2 等温降法计算方法3.2.3.2.3 变温降法计算原理3.2.3.2.4 变温降法计算方法3.2.3.2.5 等压降法计算原理3.2.3.2.6 等压降法计算方法3.2.3.2.7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一)3.2.3.2.8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二)3.2.3.2.9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三)3.2.3.2.10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四)3.2.3.2.11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五)3.2.3.2.12 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六)3.2.3.2.13 垂直单管同程式管压降2kPa(层高3m)时的流量(kg/h)3.2.3.2.14 单管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流量表3.2.3.2.15 垂直单管顺流式立管的阻力系数(层高3m)3.2.3.3 低压蒸汽系统水力计算3.2.3.3.1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表3.2.3.3.2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干式和湿式自流凝结水管管径计算表3.2.3.4 高压蒸汽系统水力计算3.2.3.4.1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200kPa)(一)3.2.3.4.2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200kPa)(二)3.2.3.4.3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300kPa)(一)3.2.3.4.4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300kPa)(二)3.2.3.4.5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400kPa)(一)3.2.3.4.6 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P=400kPa)(二)3.2.3.4.7 由散热器至疏水器间不同管径通过的负荷3.2.3.4.8 开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200kPa)3.2.3.4.9 开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300kPa)3.2.3.4.10 开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400kPa)3.2.3.4.11 闭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200kPa)3.2.3.4.12 闭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300kPa)3.2.3.4.13 闭式高压凝水管道计算表(P=400kPa)4 空气调节工程4.1 空调负荷4.1.1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要求4.1.1.1 民用建筑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的推荐值4.1.1.2 工艺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的推荐值4.1.1.3 机械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4 各种计量室温湿度参数要求4.1.1.5 光学仪器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6 医药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7 造纸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8 橡胶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9 化学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10 电子计算机房温湿度参数要求4.1.1.11 电子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12 电信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1.13 纺织工业温湿度参数要求4.1.2 中央空调负荷概算指标4.1.2.1 国内部分建筑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的统计值4.1.2.2 日本公布的空调冷负荷指标概算值4.1.2.3 英国公布的空调冷负荷指标概算值4.1.2.4 台湾省公布的空调冷负荷指标概算值4.1.2.5 不同建筑物空调负荷速查表4.1.2.6 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4.1.2.7 不同用途建筑物的最大冷热负荷4.1.2.8 最大冷热负荷的隔热性能修正系数4.1.2.9 最大冷热负荷的照明(包括设备)发热量修正4.1.2.10 最大冷热负荷的人体发热量修正4.1.2.11 我国各地区最大采暖负荷的地区修正系数4.1.2.12 我国各地区最大供冷负荷的地区修正系数4.1.2.13 不同用途建筑物的新风负荷4.1.2.14 国内部分高层建筑空调实例4.1.2.15 国外部分高层建筑空调实例4.1.2.16 建筑物实际装机制冷量和指标100例4.1.2.17 高层建筑各类空调房间每人的使用面积指标及单位面积照明冷负荷4.1.3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4.1.3.1 墙体和屋面传热得热冷负荷计算4.1.3.1.1 基本计算公式4.1.3.1.2 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4.1.3.1.3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总放热系数4.1.3.1.4 围护结构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4.1.3.1.5 围护结构外表面放热系数与室外风速关系4.1.3.1.6 Ⅰ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7 Ⅱ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8 Ⅲ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9 Ⅳ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10 Ⅴ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11 Ⅵ型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12 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4.1.3.1.13 Ⅰ~Ⅳ型结构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4.1.3.1.14 Ⅴ~Ⅵ型结构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4.1.3.2 玻璃窗传热得热冷负荷计算4.1.3.2.1 基本计算公式4.1.3.2.2 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4.1.3.2.3 双层玻璃窗传热系数4.1.3.2.4 玻璃窗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4.1.3.2.5 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4.1.3.2.6 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地点修正值4.1.3.3 窗日射得热冷负荷计算4.1.3.3.1 基本计算公式4.1.3.3.2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4.1.3.3.3 室内遮阳设施的遮挡系数4.1.3.3.4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4.1.3.3.5 夏季各纬度带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4.1.3.3.6 北区无内遮阳玻璃窗冷负荷系数4.1.3.3.7 北区有内遮阳玻璃窗冷负荷系数4.1.3.3.8 南区无内遮阳玻璃窗冷负荷系数4.1.3.3.9 南区有内遮阳玻璃窗冷负荷系数4.1.3.4 照明得热冷负荷计算4.1.3.4.1 照明得热量计算公式4.1.3.4.2 照明得热冷负荷计算公式4.1.3.4.3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4.1.3.5 人体得热冷负荷计算4.1.3.5.1 人体得热量计算公式4.1.3.5.2 人体得热冷负荷计算公式4.1.3.5.3 人体的散热散湿量4.1.3.5.4 某些空调建筑物内的群集系数4.1.3.5.5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4.1.3.6 设备得热冷负荷计算4.1.3.6.1 设备散热得热量计算公式4.1.3.6.2 设备散热得热冷负荷计算公式4.1.3.6.3 电机效率4.1.3.6.4 有罩设备和用具显热冷负荷系数4.1.3.6.5 无罩设备和用具显热冷负荷系数4.1.3.6.6 一些电器设备和用具的发热量4.1.3.7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计算4.1.3.7.1 渗入空气量的计算公式4.1.3.7.2 渗透空气量的显热冷负荷计算公式4.1.3.7.3 外门开启一次的空气渗透量4.1.3.7.4 换气次数4.1.3.8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计算4.1.3.9 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4.1.3.9.1 人体散湿量及其潜热冷负荷4.1.3.9.2 渗入空气散湿量及其潜热冷负荷4.1.3.9.3 食物散湿量及其潜热冷负荷4.1.3.9.4 水面蒸发散湿量及其潜热冷负荷4.1.3.9.5 敞开水表面单位蒸发量4.2 空调系统的分类和特点4.2.1 各类空调方式的分类4.2.2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4.2.3 各类空调系统使用指标概括比较4.2.4 各类空调系统适用条件及使用特点4.2.5 常用空调系统的使用特点比较4.3 空调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4.4 高层建筑空调设计的一般步骤4.5 空调系统风量及风速设计资料4.5.1 空调系统通风量设计4.5.1.1 空调送风量的确定4.5.1.2 用换气次数确定房间的送风量4.5.1.3 新风冷负荷4.5.2 空气平衡4.5.3 查表法估算空调送风量4.5.3.1 ASHRAE标准62-1989中最小室外空气通风量4.5.3.2 暖通空调设计手册推荐最小室外空气通风量4.5.3.3 修订后ASHRAE62标准和原ASHRAE62-1989标准通风量的差异4.5.3.4 办公室所需的最小室外空气通风量4.5.3.5 德国标准对空调房间换气次数的推荐值4.5.3.6 我国对民用建筑推荐的每人每小时新风量4.5.3.7 德国标准对民用建筑推荐的每人每小时新风量4.5.3.8 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建议的送风温差Δt04.5.3.9 按风口形式建议的送风温差△t04.5.4 空调系统的风速及风口4.5.4.1 低速空调系统推荐风速4.5.4.2 用于各类场所的低速风管流速4.5.4.3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4.5.4.4 通风系统流速4.5.4.5 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流速4.5.4.6 逗留区的送风风速4.5.4.7 侧送风口特性4.5.4.8 侧送风口的送风量4.5.4.9 吊顶散流器的送风量4.6 中央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4.6.1 概述4.6.2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4.6.3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4.6.4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图示4.6.4.1 上送风下回风4.6.4.2 上送风上回风4.6.4.3 中送风4.6.4.4 下送风4.6.5 气流送风口型式和使用特点4.6.5.1 空调工程用各种侧墙送风口4.6.5.2 空调工程用各种顶棚送风口4.6.5.3 台式送风口4.6.5.4 座椅送风口4.6.6 各种送风口最合适的送风量4.6.7 各种送风口颈部最大允许风速4.6.8 回风口的布置和吸风速度4.6.8.1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4.6.8.2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4.6.9 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4.6.9.1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步骤(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4.6.9.2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步骤(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4.6.9.3 推荐的送风口出口风速4.6.9.4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一)4.6.9.5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二)4.6.9.6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三)4.6.9.7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四)4.6.9.8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五)4.6.9.9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六)4.6.9.10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七)4.6.9.11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八)4.6.9.12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九)4.6.9.13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十)4.6.9.14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十一)4.6.9.15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十二)4.6.9.16 工艺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计算表(十三)4.6.9.17 舒适性空调侧送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步骤4.6.10 孔板送风的设计计算4.6.10.1 孔板送风的设计计算步骤4.6.10.2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一)4.6.10.3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二)4.6.10.4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三)4.6.10.5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四)4.6.10.6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五)4.6.10.7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六)4.6.10.8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七)4.6.10.9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八)4.6.10.10 全面孔板送风计算表(九)4.6.11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4.6.11.1 实验依据及主要计算公式4.6.11.2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一)4.6.11.3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二)4.6.11.4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三)4.6.11.5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四)4.6.11.6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五)4.6.11.7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六)4.6.11.8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七)4.6.11.9 圆形散流器送风计算表(八)4.6.11.10 圆形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步骤4.6.12 喷口送风的设计计算4.6.13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计算4.6.13.1 实验依据及主要计算公式4.6.13.2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一)4.6.13.3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二)4.6.13.4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三)4.6.13.5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四)4.6.13.6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五)4.6.13.7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六)4.6.13.8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七)4.6.13.9 条缝口送风计算表(八)4.6.13.10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计算步骤4.6.14 高大建筑物中分层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4.6.14.1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的概念4.6.14.2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形式4.7 中央空调用冷(热)水机组4.7.1 概述4.7.1.1 中央空调用冷(热)水机组的分类4.7.1.2 中央空调用冷(热)水机组的循环和工作过程4.7.1.3 各种制冷机的优缺点比较4.7.1.4 几种制冷剂对臭氧的破坏能力和温室效应4.7.1.5 国外离心式制冷机类型4.7.1.6 活塞式压缩机类型4.7.1.7 制冷机的经济性比较4.7.1.8 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值(井上宇市数据)4.7.1.9 开利半封闭式组合型活塞式冷水机组30HK型的性能系数COP值4.7.1.10 特灵RTHA系列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值4.7.1.11 特灵三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CVHE的性能系数COP值4.7.1.12 约克Codepak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值4.7.1.13 国内外其他常用水冷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值4.7.2 制冷剂、载冷剂4.7.2.1 制冷剂4.7.2.1.1 制冷剂的定义和代号4.7.2.1.2 制冷剂的一般分类4.7.2.1.3 几种主要制冷剂的应用范围4.7.2.1.4 制冷剂应具备的一般性质4.7.2.1.5 中央空调用制冷剂的综合特性比较4.7.2.1.6 关于研究R22制冷剂的代用问题4.7.2.2 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质4.7.2.2.1 对吸收式制冷机工质的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 课件目录•暖通空调系统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空气处理过程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与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01暖通空调系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暖通空调系统是一种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所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以及特殊用途空调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然通风、集中供暖到现代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现状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趋势与挑战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暖通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和环保。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
挑战在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成本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降低改造成本并保障投资回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标准等。
0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功、热力学系统、状态方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的方向性,熵增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密度、粘度、压缩性、导热性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压力分布、流体静力学方程等。
流体静力学流动类型、流动阻力、流量计算等。
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等。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030201控制理论应用03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03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负荷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手冊目錄第一章設計參考規範及標準 5一、通用設計規範:5二、專用設計規範:5三、專用設計標準圖集:5第二章設計參數6一、商業和公共建築物的空調設計參數ASHRAE 6二、舒適空調之室內設計參數日本7三、新風量81、每人的新風標準ASHRAE 82、最小新風量和推薦新風量UK 93、各類建築物的換氣次數UK 94、各場所每小時換氣次數95、每人的新風標準UK 106、考慮節能的基本新風量(1/s人)(日本) 117、辦公室環境衛生標準日本118、民用建築最小新風量11第三章空調負荷計算15一、不同窗面積下,冷負荷之分佈% 15二、負荷指標(估算)(僅供參考)15三、空調冷負荷法估算冷指標。
空調冷負荷法估算冷指標(W/M2空調面積)見下表16四、按建築面積冷指標進行估算建築面積冷指標17五、建築物冷負荷概算指標香港18六、各類建築物鍋爐負荷估算W/M3℃19七、熱損失概算W/M3℃20八、冷庫冷負荷概算指標20第四章風管系統設計21一、通風管道流量阻力表211、縮伸軟管摩擦阻力表212、鍍鋅板風管摩擦阻力表21二、室內送回風口尺寸表241、風口風量冷量對應表242、不同送風方式的風量指標和室內平均流速ASHRAE 25三、室內風管風速選擇表251、低速風管系統的推薦和最大流速m/s 252、低速風管系統的最大允許速m/s 253、通風系統之流速m/s 26四、室內風口風速選擇表261、送風口風速262、以噪音標準控制的允許送風流速m/s 263、推薦的送風口流速m/s 274、送風口之最大允許流速m/s 275、回風口風速276、回風格柵的推薦流速m/s 287、百葉窗的推薦流速m/s 288、逗留區流速與人體感覺的關係289、頂棚散流器送風量2810、側送風口送風量29五、通風系統設計301、送風口佈置間距302、標準型號風盤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辦公室313、散流器佈置314、空調房間允許最大送風溫差℃315、工藝性空氣調節空調房間允許最大送風溫差. 326、廚房通風問題327、消聲器、靜壓箱總結368.風管貼吸音材料風道的衰減量(日本)389.風管的自然衰減量(只有直風道dB/m,其它都是dB)38六、防排煙設計39第五章管道系統設計43一、空調管路系統的設計原則43二、管路系統的管材44三、供回水總管上的旁通閥與壓差旁通閥的選擇44四、空調水系統管徑的確定46五、冷凍水泵揚程估算方法471、水泵揚程簡易估算法482、冷凍水泵揚程實用估算方法483、水泵揚程設計50六、冷卻水系統的設計501、冷卻水系統的補水量502、冷卻水循環系統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51七、冷凝水管道設計51八、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尺寸的確定52九、膨脹水箱的容積計算55十、空壓管道管徑選擇表57十一、保溫58十三、閥門選用58第六章空調設備選型59一、機組選型59二、機組選型案例60三、輔助設備611、冷卻塔612、水泵的選型: 613、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水量計算624、冷凍水和冷卻水流量估算635、設備水壓力降估算(日本)636、製冷機冷卻水量估算表63第七章材料、設備資料63一、鋼板和鋁板的厚度和重量ASHRAE 63二、角鋼和角鋁的規格和重量ASHRAE 64三、計算單位換算64四、常用液體的密度(單位:103千克/米3,未註明者為常溫下)66五、空氣調節常用計算公式67六、鋼材理論重量計算69七、專業英語70第八章耗電量、機房面積821、水源熱泵系統設備耗電量比例822、醫院耗電量比例TRANE 823、各種系統分項造價佔總造價的百分率%(近似)824、冷水機組和附屬設備估算(△T=5℃)825、空調面積佔建築面積比例836、空調機房建築面積概算指標837、空調設備所佔的建築面積百分率% 848、設備層佈置原則:84第九章暖通空調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圖紙要求86一、貫徹執行暖通設計規範、標準方面存在的問題861.1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不符合規範要求861.2供暖熱負荷計算有漏項和錯項861.3衛生間散熱器型式選擇不妥861.4樓梯間散熱器立、支管未單獨配置861.5供暖管道敷設坡度不符合規範要求861.6廚房操作間通風存在問題861.7膨脹水箱與熱(冷)水系統的連接不符合規範要求871.8通風空調系統防火閥的設置不符合規範要求871.9防煙樓梯間前室送風口風量的確定有問題871.10誤將防煙分區排風量的計算混同於排煙風機風量的計算871.11高層建築排煙系統排煙口選型不當87二、在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882.1供暖入口設置過多882.2供暖系統設計不合理882.3排風系統設計不合理882.4空調系統的選擇不合理882.5廁所採用風機盤管時未加新風882.6平衡閥的設置與口徑選擇存在問題892.7 系統分區不當造成失敗892.8、雙風機系統設計問題902.9 送回風管佈置不好903.0 排氣系統設計諸問題91三、設計圖紙方面存在的問題933.1設計說明內容不完整933.2平面圖深度不夠,有些應該繪製的內容遺漏933.3系統圖深度不夠933.4鍋爐房設計過於簡化933.5計算書內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943.6暖通空調設備未編號列表表示,圖畫繁雜不清943.7平面圖、剖面圖、系統圖不一致943.8設計圖紙與計算書不一致94四、問題原因及克服方法94五、施工圖設計深度要求945.1 設計說明、施工說明、圖例和設備表95 5.2 設備平面圖955.3 剖面圖955.4 通風、空調、製冷機房平面圖955.5 通風、空調、製冷機房剖面圖955.6 暖通設計中的系統圖、立管圖965.7 詳圖96計算書(供內部使用,備查)96第一章設計參考規範及標準中央空調主要參考以下的規範及標準:一、通用設計規範:1.《采曖通風及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JI19-87)2.《採暖通風及至氣調節製圖標準》(GBJ114-88)3.《建築設計防火現範》(GBJ116-87)4、《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現他》(GBJ0045-95)5.《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JGJ26-95)二、專用設計規範:1、《宿舍建築設計規範》(JGJ36-87)2、《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99)3.《辦公建築設計規範》(JG67-89)4、〈旅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7-89)5.《旅遊旅館建築熱土與空氣調節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93)6、其它專用設計規範三、專用設計標準圖集:1.《暖通空調標準圖集》2.《暖通空調設計選用手冊》(上、下冊)3、其它有關標準第二章設計參數一、商業和公共建築物的空調設計參數ASHRAE二、舒適空調之室內設計參數日本三、新風量1、每人的新風標準ASHRAE2、最小新風量和推薦新風量UK3、各類建築物的換氣次數 UK4、各場所每小時換氣次數依人數計算換氣量5、每人的新風標準UK6、考慮節能的基本新風量(1/s人)(日本)7、辦公室環境衛生標準日本8、民用建築最小新風量《空調通風工程系統運行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空調通風系統運行期間,新風量宜滿足下表的規定值,或者滿足空氣調節房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小於0.1%。
目录1.设计题目2.设计依据3.原始资料条件●建筑资料●气象资料●动力及能源资料4.设计范围●对于第一层展览厅设计处理●对于第二层办公室及会议室等房间的设计处理●对于第三层各生活居住房间的设计处理5.设计参数●室外设计参数●室内设计参数6.建筑热工计算及校核7.冷热湿(负荷)的计算7.1 夏季工况下的冷负荷及湿负荷计算●第一层夏季展览厅冷负荷计算●第二层夏季办公室及会议室等房间冷负荷计算●第三层夏季生活居住房间冷负荷计算●夏季工况下湿负荷计算7.2 冬季工况下的热负荷及湿负荷计算●第一层冬季展览厅热负荷计算●第二层冬季办公室及会议室等房间热负荷计算●第三层冬季生活居住房间热负荷计算●冬季工况下湿负荷计算7.3 各房间新风量的确定7.4 各房间通风量的确定7.5 设计指标统计8.空调系统设计8.1 空调系统的划分8.2 空调方案的确定8.3 空调处理过程及设备的选择●集中式空气处理过程●集中式空气处理设备选型●半集中式空气处理过程●半集中式空气处理设备选型8.4 气流组织设计●风口的规格尺寸8.5 风管管路系统的设计8.6 风管系统水力计算9.冷热源系统设计9.1 冷热源设备选择●冷水机组选型●锅炉选型9.2 冷却设备的选择9.3 机房的布置9.4 冷却设备的布置9.5 冷热水系统●冷热水管路系统水系统类型●热水管路的设置方式●各末端设备的水流程●一次泵系统●水量特性9.6 管路附件的选择●自动定压补水机组●集水器、分水器●水过滤器(除污器●软接头●补偿器●阀门●其它附件9.7 水管路的水力计算●冷热水管路的水力计算●冷却水管路的水力计算10.卫生间通风及设备选择11. 防火排烟设计●管材及连接满足防火要求●保温材料的防火要求●防火阀的选择●排烟阀的选择12. 防腐保温、消声以及隔振的设计12.1 保温设计●防腐的设计●消声隔振设计13. 参考文献课程设计说明书——重庆市某公司办公楼空调及冷热源工程设计1.设计题目重庆市某公司办公楼空调及冷热源工程设计。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基础类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类
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安全类一、基础类
1.1GB3100-93
1.2GB3101-93
1.3GBJ1-86
1.4GBJ144-88
1.5
GBJ155-921.6
CJJ55-931.7
CJJ65-951.8
GB140-591.9
GB4270-841.1
GB4457-84至GB4640-841.11
GB11943-891.12
GB50178-931.13
JGJ35-871.14
JGJ37-871.15
GBJ300-881.16
GB/T16732-971.17GB/T16803-97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
GBJ19-872.2
GB50028-932.3
GB50176-932.4
GB50189-932.5GB50264-97
2.6JGJ26-95
2.7CJJ34-90
2.8GB4272-92
2.9GB8175-87
2.1GB11790-89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
3.2GBJ96-86
3.3GBJ99-87
3.4GB50157-92
3.5GB50174-93
3.6GB50226-95
3.7JGJ25-86
3.8JGJ36-87
3.9JGJ38-97
3.1JGJ39-87
3.11JGJ40-87
3.12JGJ41-87
3.13JGJ48-88
3.14JGJ49-88
3.15JGJ57-88
3.16JGJ58-88
3.17JGJ60-89
3.18JGJ62-90
3.19JGJ64-89
3.2JGJ66-91
3.21JGJ67-89
3.22JGJ86-92
3.23JGJ91-93
.四、专门工程建筑类.
4.1GBJ29-90
4.2GB50030-91
4.3GB50031-91
4.4GB50041-92
4.5GB50049-94
4.6GB50053-94
4.7GB50095-92
4.8GBJ71-84
4.9GBJ72-84
4.1GBJ73-84
4.11GBJ74-84
4.12GB50156-92
4.13GB50177-93
4.14GB50195-93
4.15
.五、工程设计防火类
5.1GBJ16-87
5.2GB50045-95(2005)
5.3GB50067-97
5.4GBJ89-85
5.5GBJ98-87
5.6GB50154-92
5.7GB50161-92
六、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类
6.1GBJ66-84
6.2GBJ94-86
6.3GBJ126-89
6.4GB50184-93
6.5GB50185-93
6.6TJ231(五)-78
6.7GB50253-97
6.8GBJ236-82
6.9GBJ242-82
6.1GB50243-97
6.11GB50252-94
6.12GBJ302-88
6.13GBJ304-88
6.14TJ307-77
6.15JGJ71-90
6.16CJJ28-89
6.17CJJ33-89
6.18CJJ38-90
6.19CJJ63-95
6.2GB8174-87
6.21GB6168-85
七、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安全类
7.1GBJ4-73
7.2TJ8-74
7.3TJ36-69
7.4GBJ87-85
7.5GBJ122-88
7.6GB1576-85
7.7GB3095-82
7.8GB3096-93
7.9GB3222-82
7.1GB3869-83
7.11GB4129-84
7.12GB5468-91
7.13GB5701-85
7.14GB6919-86
7.15GB6921-86
7.16GB9670-88
7.17GB13271-91
7.18GB14554-93
7.19GB/T14623-93
7.2GB/T15190-94
八、其他
9.1TJ32-78
9.2GBJ44-82
9.3GB50251-94
9.4GB50253-94
9.5CJJ51-95
9.6GB2887-82
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 专门工程建筑类
工程设计防火类住宅及公共建筑类其他
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供热术语标准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机械制图
锅炉制图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专业常用现行标准规范目录
、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
,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