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总与复习-2013-10-10
- 格式:ppt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2
总结《现代测试技术》课的知识及感想通过这学期对《现代测试技术》课中X射线的本质、衍射方向,多晶体分析方法,透射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显微镜……章节学习,了解了现代测试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知道了主要分析仪器X射线衍射仪、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理论、概念、主要技术原理及应用特征,并且能通过所学知识阅读甚至掌握一些运用这些仪器分析材料等的文献、杂志、期刊类文章。
现代测试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化学分析及光学显微镜鉴定方法,它是在电子、X射线、放射性等及相关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极大地推动了各学科研究及生产技术的发展。
它具有以“三微”技术为主流,以高度自动化控制为主要趋势,分析数据处理的高度计算机化,分析手段综合化,分析功能多样化,测试分析网络化六大特征。
一、X射线的本质、衍射方向1、X射线的本质最初接触X射线是在物理课中,那是对它学习比较粗劣、笼统。
但是,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的学习比以前了解的更详细、透彻。
不仅从其产生,发现,本身性质(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特别是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还从物质对它的吸收(通过光电效应、俄歇吸收)等方面进行了学习。
X射线是伦琴发现的,又称伦琴射线。
现在实验室中X射线是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称为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为铜、钼等材料)。
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X射线从靶极发出。
2、衍射方向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原子和分子的距离(1 ~10埃左右)正好落在X射线的波长范围内,所以物质(特别是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能够传递极为丰富的微观结构信息。
大多数关于X射线光学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都集中在衍射现象上。
当X射线被散射时,散射波波长=入射波波长,因此会互相干涉,其结果是在一些特定的方向加强,产生衍射效应。
3、空间格子:三维空间内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1、检测技术是以研究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P1)2、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3、测量,其含义是用实验方法去确定一个参数的量值(数值和单位),即通过实验,把一个被测参数的量值(被测量)和作为比较单位的另一个量值(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出被测量的大小和单位。
(P1)4、测量方法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测量手段分类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
(P2)5、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6、传感器的国家标准定义: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通常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或“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7、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也称为变换器、检测器、探测器。
(P26)8、传感器的静态测量是指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保持恒定不变(即dx/dt=0,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的测量;静态特性表示测量仪表在被测物理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输出关系。
(P28)9、传感器静态性能指标—1、量程是指检测系统测量上限Xmax和测量下限Xmin 的代数差,即L=|Xmax-Xmin|;2灵敏度3、分辨力与分辨率4、线性度5、迟滞6、稳定性与漂移7、重复性10、传感器的动态测量是指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时的测量;动态特性是检测系统(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它不是一个定值,而是时间的函数。
(P34)11、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阻值,通过测量此电阻值达到测量非电量的目的。
(P35)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即当金属丝在外力下作用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1.检测、测量、传感器和单位等概念的理解;检测: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测量:以同性质的标准量与被测量比较,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单位制:为给定量制建立的一组单位。
单位制是由一组选定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单位体制。
2.仪表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和参构;基本功能:变换功能:将被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变成为便于传输或处理的一种物理量;选择功能:选择有用信号;比较功能:确定被测量x对标准量的倍数;显不功能:基本性能:精密度: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各测量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
6 I-精密度t-随机误差小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 !-准确度t〜系统误差小精确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综合反映。
T = e + 8——精密度、准确度中某一个高,另一个低都不能说精确度高!稳定性:稳定度:规定时间内,测量条件不变时,仪表内部随机因素。
例如,仪表内部某些因素做周期性变动,引起示值变化。
环境影响(影响系数):仪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换所引起的示值不稳定。
结构:直接变换型:缺点是所有变换器特性的变化都会造成测量误差。
平衡变换型: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由反馈系统的特性决定。
正向变换特性的变化不会造成测量误差或者说造成的误差很小。
精心设计反向回路可以保证较高的稳定性和高精度。
差动变换型:灵敏度高,精心制作k3,可保证较高的精确度。
3.测量仪表的4个静态性能指标;线性度、灵敏度、滞环和重复性4.最小二乘法;5.测量方法的分类;6.零位式测量和微差法测量。
第二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7.误差的来源与分类;1.随机误差的特点;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修正值、实际值、示值相对误差和满度相对误差(引用误差);3.如何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如何选择仪表的精度等级;4.数字仪表误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例2-9;5.一次直接测量是最大误差的估计,公式(2-8);7.随机误差计算;&粗大误差、坏值的判断和剔除;9.系统误差的分类、判断和减〃'励方法,例2-10:10.偶数法则与“0.5"误差法则;11.测量数据处理过程的理解;12.课后题2-2、2-3 ■> 2-4、2-7、2-9。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练习题一、判断题:1、色谱定量时,用峰高乘以半峰宽为峰面积,则半峰宽是指峰底宽度的一半。
()2、使用气相色谱仪在关机前应将汽化室温度降低至50℃以下,在封闭电源。
()3、氢焰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既能用于有机物分析,也能用于检测无机化合物。
()4、依照分别原理的不同样,液相色谱可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液液色谱法,离子互换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四各样类。
()5、在色谱分别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间的分派次数越多,则相应的分别收效也越好。
()6、色谱外标法的正确性较高,但前提是仪器的牢固性高且操作重复性好。
()7、只若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物质,均可选作内标法中的内标物。
()8、进样时进样阀手柄位于load地点时载样,位于inject地点时进样。
()9、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常用碘钨灯。
()10、红外光谱法最大的特点是其高度的特点性。
()二、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400nm~760nm C.200nm~600nmB.200nm~400nm D.360nm~800nm2、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取带的波长地点与吸取谱带的强度,能够用来()。
A.判断未知物的构造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判断B.确定配位数C.研究化学位移D.研究溶剂效应3、紫外-可见吸取光谱主要决定于()。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的电子构造C.原子的电子构造D.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试样吸取与参比吸取之差B.试样λ1和λ2吸取之差C.试样在λ1和λ2吸取之和D.试样在λ1的吸取与参比在λ2的吸取之和5、原子吸取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A.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B.转动能级跃迁C.振动能级跃迁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6、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敏捷度比吸取光度法的敏捷度()。
A.高B.低C.相当D.不用然谁高谁低7、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一、 中期考试题(含第一、二、三章)重点习题:二、 埴空选择题:第五、九、十章。
如:1. ±ii 吴差称为最大長化误差2•宜接数宇台成(nns )技术的优缺点。
三、 判断题第四、九章。
四、 简答题:1. 简单电路原理分析,如P155图4-6:锁相环倍频分频2. 框图分析(简述):测频、测周及时刻距离原理;示波器扫描发生器环组各部份的组成 及作用:外差式频谱分析仪组成框图原理:逻辑分析仪五、 计算题:1. (含中期考试计算题)及第九章2•累进性系统误差、周期性误差的判别,简述测量数据处置的步骤(要求给出相应的公式及 判据),例343. 计算由±1误差所引发的测周误差。
付加:1. 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特点2. PXI 总线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一章二、计算题1、用量程为10V 、级的电压表別离测量3V 和8V 的电压,试问哪一次测量的准确度髙?为 何?解:xm=10V,Al=3V,A2=8VAV v = -—X100% = 1.5% AX =10x1.5%XmAX r Al = ---- xlOO% = 5%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概念 与 的比值。
2 •广义测量是指为了取得对被测对象3.狭义测量测量是为了肯眾被测对象的4•测量误差主要的来源、 、 通常常利用百分数表示。
而进行的实验进程。
而进行的实验进程。
两大环节组成。
4 Al2、某被测电压为,仪表的疑程为5V,测疑时该表的示值为,求:♦(1)绝对误差与修正值各•为多少?♦(2)实际相对误差及引用误差各为多少?♦(3)该电压表的精度品级属哪一级别?第二章♦一、选择题:♦1•从大体的测量对象来看,电子测量是对()的测星:。
♦ A.电信号 B.电路C.电系数 D.电参数♦2.测量系统的理想静态特性为().♦ A. y=Sx+SO =Sx =S =Sx+S0+x2♦ 3.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中的长处有()。
♦ A.速度极快B.分辨力高C.范囤宽D.利于信息传递E.变换技术灵活4. 下列参疑中有源疑有()。
复习(重点)一、中期考试题(含第一、二、三章)重点习题:二、填空选择题:第五、九、十章。
如:1. ±1误差称为最大量化误差2.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优缺点。
三、判断题第四、九章。
四、简答题:1.简单电路原理分析,如P155图4-6;锁相环倍频分频2.框图分析(简述):测频、测周及时间间隔原理;示波器扫描发生器环组各部份的组成及作用;外差式频谱分析仪组成框图原理;逻辑分析仪五、计算题:1.(含中期考试计算题)及第九章2.累进性系统误差、周期性误差的判别,简述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要求给出相应的公式及判据),例3-4。
3.计算由±1误差所引起的测周误差。
付加:1.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特点2. PXI总线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一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 与 的比值。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广义测量是指为了获得对被测对象 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3.狭义测量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 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4.测量误差主要的来源 、 、 、 和 。
5.仪表的准确度越高,测量结果越 。
6.信息的的获取的过程是由 和 两大环节组成。
二、计算题1、用量程为10V 、1.5级的电压表分别测量3V 和8V 的电压,试问哪一次测量的准确度高?为什么?解:xm=10V,A1=3V,A2=8V2、某被测电压为3.50V ,仪表的量程为5V ,测量时该表的示值为3.53V ,求:◆ ⑴ 绝对误差与修正值各为多少?◆ ⑵ 实际相对误差及引用误差各为多少?◆ ⑶ 该电压表的精度等级属哪一级别?第二章◆ 一、选择题:%5.1%100=⨯∆=Xm X m γ%5.110⨯=∆X %5%10011=⨯∆=A X A γ◆ 1.从基本的测量对象来看,电子测量是对( ) 的测量。
◆ A.电信号 B. 电路C.电系数D.电参数◆ 2.测量系统的理想静态特性为().◆A.y=Sx+S0 B.y=Sx C.y=S D.y=Sx+S0+x2◆ 3.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中的优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