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新生儿低血糖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血糖浓度低于2.6mmol/L的情况。
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对于新生儿低血糖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吸吮力减弱、体温不稳、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出汗、体重减轻、嗜睡、呕吐、抽搐等。
这些表现往往需要医生和护士的仔细观察和及时干预。
二、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和指南,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糖浓度。
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血糖浓度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血糖浓度低于2.6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而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其血糖浓度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临床表现。
除了血糖浓度之外,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有些新生儿可能血糖浓度并不低,但出现了上述的临床表现,也需要考虑低血糖的可能性。
3. 相关检查。
除了血糖浓度和临床表现外,有时候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比如血清胰岛素浓度、血乳酸浓度等。
三、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特别是出生后24小时内,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需要加倍关注。
2. 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低血糖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包括喂养、静脉葡萄糖注射等。
3. 定期复查。
对于已经诊断为低血糖的新生儿,需要定期复查血糖浓度,以及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
四、结语。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血糖浓度、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低血糖情况,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低血糖简介新生儿低血糖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血糖水平过低的一种病症。
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症状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发冷或出汗- 呼吸困难或快速呼吸- 疲乏或没有活力- 喂养困难或吸吮困难- 高频率的哭声- 体重下降或增长缓慢如果新生儿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进行血糖检测。
原因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1. 胎儿产生胰岛素过多2. 母体糖尿病3. 胎盘功能异常4.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5. 妈妈在妊娠期间所受到的药物治疗以上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对血糖无法维持正常水平,从而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预防与治疗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血糖监测对于高危的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母体糖尿病患者的宝宝,建议进行血糖监测。
这可以通过定期抽取血样进行检测来实现,以确保新生儿血糖水平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
及时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喂养对于预防低血糖有重要意义。
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对宝宝的血糖调节更有帮助。
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新生儿无法吮吸,可考虑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
调整胰岛素水平对于胎儿产生胰岛素过多的情况,可以通过给予静脉葡萄糖、口服葡萄糖或者调整胰岛素剂量来帮助新生儿调节血糖水平。
病情监测与治疗如果新生儿低血糖较为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糖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绝大多数新生儿的低血糖可以很好地得到控制和治愈。
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要特别关注其血糖水平,并在有需要时及时就医。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对宝宝健康的影响,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新生儿低血糖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血糖水平低于2.6mmol/L的一种疾病。
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脑部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1. 临床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吸吮无力、体温不稳、呼吸急促、惊厥、呕吐、烦躁不安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但如果新生儿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怀疑低血糖的可能性。
2. 血糖监测。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最为准确的方法就是进行血糖监测。
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空腹血糖低于2.6mmol/L,或餐后血糖低于3.3mmol/L。
3. 风险因素。
除了临床症状和血糖监测外,还需要考虑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因素。
母亲患有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妊娠期高血压、产程过长、胎重过大、产后窒息等因素都会增加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
对于这些高风险的新生儿,应该加强监测和关注,及时发现低血糖并进行治疗。
4. 治疗。
一旦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应立即进行治疗。
首先要保持新生儿的体温,避免低温加重低血糖。
其次,可以通过给予葡萄糖溶液或者人工喂养的方式来提高血糖水平。
对于严重的低血糖,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
同时,还需要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处理产程窒息、纠正代谢紊乱等。
总之,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临床症状,进行血糖监测,考虑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个案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超可爱又有点小状况的新生儿宝宝的护理故事。
这个小宝宝呢,是个小帅哥,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
他出生的时候体重是3千克,看起来就像个小团子,特别惹人爱。
但是呢,这个小团子却被发现有低血糖症,这可让我们医护人员和他的家人都有点小担心呢。
二、低血糖症的发现。
三、护理措施。
# (一)喂养方面。
1. 早期喂养。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给小宝宝补充能量。
对于新生儿来说,最好的能量来源当然就是母乳啦。
所以我们就鼓励宝宝的妈妈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妈妈的母乳就像是为宝宝特制的超级营养液。
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吸奶的力气有点小,毕竟他血糖低没什么劲儿。
妈妈就特别耐心,把乳头轻轻地送到宝宝嘴边,宝宝一小口一小口地开始吸吮。
每一次看到宝宝努力吸吮的样子,就像看到一个小勇士在战斗呢。
可是呢,宝宝可能因为低血糖,吃得不是很多。
所以我们还给他补充了一些配方奶。
我们用小奶瓶慢慢地喂他,就像哄着一个小馋猫。
每次喂的时候都特别小心,生怕他呛着。
我们把奶瓶的角度调整得刚刚好,让奶液一滴一滴地流进宝宝嘴里,宝宝喝着奶,小眼睛还会时不时地看看周围,特别可爱。
2. 喂养频率。
为了让宝宝的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我们增加了他的喂养频率。
一般的新生儿可能两三个小时喂一次就可以了,但是这个小宝贝呢,我们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喂他一次。
这就像给他开了一个小灶,让他随时都能补充能量。
宝宝的家人也特别配合,每次到了喂奶的时间,就会把宝宝抱起来,准备好“美食”。
# (二)监测方面。
1.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就像给宝宝的身体装了一个小雷达,随时掌握他的血糖情况。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每隔一个小时就会给宝宝测一次血糖。
测血糖的时候,宝宝会有点小不舒服,毕竟要在他的小脚丫或者小手指上扎一下取血。
每次扎针的时候,我们都会轻声哄他,“小宝贝,不痛不痛哦,就像小蚂蚁咬了一下。
”宝宝好像能听懂似的,扎完针哭两声就好了。
新生儿低血糖健康教育
《新生儿低血糖健康教育》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宝宝出生后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这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体温不稳、呼吸急促、甚至抽搐等情况,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监测。
首先,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可能包括宝宝体内能量消耗过大、低血糖风险因素(如母亲患有糖尿病)、产程期间的应激反应以及宝宝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等。
因此,婴儿医生会对具有高低血糖风险的新生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观察。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病情,医生通常会建议以下预防和处理措施:1. 及时喂养:宝宝出生后应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确保宝宝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2. 定期监测:对高低血糖风险宝宝,医生会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确保宝宝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3. 预防措施:对于高低血糖风险的宝宝,医生可能会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在出生后及时为宝宝补充葡萄糖水等。
总之,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问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通过及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低血糖带来的健康风险。
同时,家长应注意宝宝的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16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69-01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其发生率为3%~11%[1]不及时纠正,可能引起严重后遗症。
研究证明,低血糖最大的危害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2]儿低血糖的关键。
我科对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68例新生儿低血糖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早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低血糖患儿68例中早产儿14例(20.6%),围生期窒息儿18例(26.5%),足月小样儿10例(14.7%),感染败血症8例(11.8%),喂养困难者13例(19.1%),母亲患有糖尿病者5例(7.4%)。
1.2 诊断标准:足月儿最初3d内的血糖低于1.7mmol/l,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d内血糖低于1.1mmol/l,3d后血糖低于2.2mmol/l,均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3]1.3 方法:调查发现,许多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初测血糖时间明显晚于低血糖发生时间,而因此延迟了对低血糖的发现,以致低血糖存在时间过久,甚至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入院后,每例患儿均应用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作血糖筛查。
低于正常值时,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复查以明确诊断。
复查后仍为低血糖者,每1小时复测一次作动态监测,直至血糖正常。
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在新生儿出生0h、6h、12h、24h及48h分别进行微量血糖监测,尽早发现低血糖。
1.4 结果:经治疗及护理49例低血糖患儿24 h内血糖恢复正常,14例48 h内血糖恢复正常,5例经用激素治疗后24~48 h恢复正常。
2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新生儿低血糖无症状表现者最高,占34.33%;其次为反应差、嗜睡,占20.89%;发绀、拒乳占一定比例;肌张力低、皮肤苍白、多汗、呼吸暂停也有出现,但比例不高。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问题与措施
一、问题: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低血糖表现不典型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呕吐、体温下降、昏睡、体力不支、哭声小等。
容易被忽略。
2. 低血糖发作时危害严重
新生儿由于代谢水平低,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
当低血糖发作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部受损,或者引起智力退化等。
3. 持续时间长,容易再次复发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不及时处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影响。
二、护理措施:
要预防和有效处理新生儿低血糖,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1.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观察其血糖水平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血糖测量,观察其血糖水平是否正常,对于高风险的婴儿应每3-4小时测量一次。
2.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增加母乳喂养和频次,及时喂给孩子营养丰富的母乳,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喂养,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摄取。
3. 控制孩子的体温
控制孩子的体温,不要让孩子过度受凉,避免寒冷刺激对孩子的血糖水平造成影响。
4. 预防孩子感染
保持孩子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5. 孩子低血糖时的及时处理
当孩子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给予葡萄糖水或牛奶等含糖的水或食物,以增加孩子的血糖水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其他治疗。
护理经验240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监测与护理孙丽平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低血糖病情进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发高危因素,研究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我院母婴同室分娩新生儿800例产后2h进行微量血糖监测。
结果:分析新生儿800例检出低血糖60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为7.5%,其中无临床症状者占80%,有临床表现者20%。
本组资料显示,母亲为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体温及喂养延迟或困难者是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主要高危因素。
结论:开展母婴同室的低血糖普查、鼓励早吸吮、早喂养、对所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预防性进行血糖筛查和定期监测。
一旦发现低血糖症不管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护理干预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
由于症状不明显,如不注意,极易引起危重症。
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1]。
而且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2]。
新生儿低血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
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同室入住的8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探讨早起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于2015年1月~12月分娩的新生儿800例(男410例,女390例),入母婴同室新生儿条件:胎龄>37w,出生体重>2500g,阿氏评分>8分,外观无畸形,其中检查出低血糖患儿60例。
1.2 诊断标准新生儿低血糖定义:新生儿出生24h 内血糖水平应持续>2.5mmol/L,出生24h 后血糖水平应持续>2.8mmol/L,低于上述水平,则为低血糖[3]。
1.3 检查方法采用试纸法做微量血糖测定。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一、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基本定义1 高危因素胎儿BGL是母体BGL的70%~80%,为适应快速生长和储存能量,胎儿在妊娠晚期对葡萄糖的需求大幅增长,所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晚期储备不足,容易发生低血糖。
所有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反调节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类、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减少、自身储能不足的相关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体因素和新生儿因素。
母体因素包括:(1)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2)产前24 h内尤其是产时使用以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地塞米松、磺脲类降糖药、抗抑郁药,静脉大量输注葡萄糖;(3)母亲有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家族史。
新生儿因素包括: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胎龄>4 000 g 或<2 500g、低体温、喂养不足、产时缺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等。
其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4 种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为GDM、早产儿、SGA、LGA,非GDM 的LGA 需警惕有无内分泌系统疾病。
2 临床表现无症状性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是症状性新生儿低血糖的10~20倍,相同BGL的低血糖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差异也可能较大。
新生儿低血糖常为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如出汗、脸色苍白、激惹、饥饿、肢体抖动(震颤)、呼吸不规则、心动过速和呕吐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缺乏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暂停、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哭声弱或高尖、惊厥、意识水平变化(如淡漠、嗜睡、昏迷)等。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临床表现出现更早,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缺乏症状时的BGL 会更低。
护理学复习题与答案1、开放性气胸的概念哪项正确?()A、空气进入胸膜腔后异常通道闭合B、空气只能进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C、胸壁伤口与胸膜腔相通,空气自由进出胸膜腔D、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E、纵隔移向健侧,呼吸极度困难答案:C:开放性气胸是由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等造成的胸部穿透伤,胸膜腔经胸壁伤口与外界大气相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
2、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是()。
A、结核菌素试验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痰结核菌检查D、X线检查E、血液检查答案:D: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
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点等。
3、支气管扩张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痰涂片或细菌培养B、高分辨CT检查C、纤维支气管镜检查D、胸部X线检查E、支气管造影答案:B:高分辨CT检查显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和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已是主要诊断方法。
4、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创新化B、统一化C、规格化D、规范化E、系列化答案:A: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表现形式包括:①统一化:是对重复性的同类工作和事物规定统一的质量要求,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②规格化:是物质性质质量标准的主要形式。
其实质是将物质技术质量定型化和定量化;③系列化:是同一项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使医疗服务的各个工作环节达到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系列配套的标准化工作;④规范化:主要是选择性技术的质量标准化形式。
5、某医院就5年发展目标进行决策,最适合的决策方法是()。
A、高层领导集体决策B、高层领导个人决策C、中层领导集体决策D、高层和中层领导集体决策E、高、中、基层领导集体决策答案:A:高层领导集体决策是指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集体做出的决策。
它所要解决的是组织全局性的,以及与外界环境相关的重大决策问题。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作者:王晖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15期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系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20例。
对照组常规进行新生儿处置操作,干预组强化要求新生儿系统体温管理处置操作,检测新儿出生后不同时期的体温及血糖情况,分析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体温管理与低血糖症的临床相关性。
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 ℃,且体温较为恒定;干预组新生儿生后30 min~2 h血糖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4.82%,高于干预组的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新生儿;低体温;低血糖症;体温管理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26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5-0086-03Cli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Neonatal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Neonatal Hypoglycemia WANG Hu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ianjin Shuige Hospital,Tianjin 300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onatal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neonatal hypoglycemia.Methods 2240 newborns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1120)and intervention group (n=112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eonate was routinely treated,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trengthened to require the neonatal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operation to detect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blood sugar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he birth of the newborns.The clinical effect of systemic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hypoglycemia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neonat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4 to 0.6℃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2h after birth,and the body temperature was constant,and the blood glucose at 30 min to 2h after birt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8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4.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Newborn;Hypothermia;Hypoglycemia;Temperature management新生儿耐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较低,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而发生体温异常,从而影响其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1]。
新生儿出生时产热能源主要来自糖代谢,低体温可耗竭产热的棕色脂肪,脂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糖原,导致糖异生途径,糖原分解途径中酶类活性降低,升糖激素活性降低,使血中葡萄糖来源减少[2];同时寒冷刺激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代谢肺通气量及心搏出量均增加,加速糖原分解,引发新生儿低血糖症[3]。
新生儿低血糖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血糖监测[4]。
而新生儿出生体温受环境、季节、护理处置等多种因素影响,故我院新生儿科于2016年加强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并结合出生新生儿临床血糖检测,研究其临床相关性,以求更好的予以新生儿临床护理,减少新生儿损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水阁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3327例新生儿,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孕周37~41周;②出生体重在2500~4000 g;③出生1 min Apgar评分在8~10分;④单胎、无病理高危因素;⑤患儿家长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早产儿、过期产儿、出生体重>4000 g或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处置方法对照组沿用既往分娩、处置、护理模式。
干预组给予系统进行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具体系统管理方法如下。
1.2.1于产前根据季节、昼夜时间调整产房或手术室环境温度,见表1。
产时积极予以新生儿保温处理,即出生后立即放置热辐射台(提前预热20~30 min,预热温度为32~33.5 ℃)上,由专业护理人员使用提前准备的无(灭)菌产包(内含:棉质包单、新生儿帽子)及时擦干羊水及分泌物、包单包果裹、戴上帽子后进行新生儿初步处置(清理气道、刺激啼哭、结扎脐带),以减少新生儿散热。
1.2.2处置后的新生儿于热辐射床上保温观察30~60 min后,由护理人员在保温婴儿床保温下,经专用通道护送至母婴同室,出生12 h后进行新生儿沐浴;母婴室环境温度设置见表1,湿度设置为50%~60%;母婴同室责任护士根据新生儿入室体温情况,进行后期体温干预,如增减衣物、调整环境温度、适时地袋鼠式护理模式引用、必要时监护暖箱保温等。
最后根据不同季节,分娩昼、夜时间出生新生儿体温检测结果分析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测试组体温变化对新生儿血糖影响程度,从而分析新生儿出生体温系统化管理临床意义。
1.3观察指标观察新生儿出生体温(初步处置后体温)、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生后6 h体温(均已腋下体温为准);新生儿出生后30 min、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
体温测定采用普通水银柱体温表,血糖测定采用雅培血糖仪。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P2结果2.1体温临床检测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生后体温较低,并且受到季节及昼夜环境因素影响,体温多在生后2~6 h方能达到正常要求水平;干预组新生儿生后体温及入室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 ℃,干预组小儿能够较快复温,一般在生后2 h之内即可达到理想体温,且体温维持较为恒定,更好的满足新生儿自身体温调节,减少因温度骤降导致的循环损伤,见表2。
2.2血糖检测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出生30 min~生后2 h监测血糖低于干预组,且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新生儿出生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控并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5]。
出生时是新生儿体温丢失关键时期,如果保暖不当,体温可迅速下降,基础代谢增加,消耗大量糖原。
再加上低体温导致糖异生途径和糖原分解途径中酶类活性降低,升糖激素分泌降低,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生后及时纠正低体温对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极其重要。
因此,合理系统的新生儿体温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情况的发生,减少因低体温导致的新生儿循环代谢异常,使新生儿更好地适应母体外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健康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 ℃,且体温较为恒定。
干预组新生儿生后30 min~2 h血糖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4.82%,高于干预组的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临床应重视新生儿生出生后体温的管理,早期进行系统体温管理,可预防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下降,密切监测新生儿体温变化,及时监测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1]张玉侠,胡晓静,陈建军,等.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2-125.[2]俞君.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29(6):559-561.[3]胡亚美,江载芳,沈昆玲,等.褚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7.[4]Arsenault D,Brenn M,Kim S,et al.A.S.P.E.N.Clinicalguidelines:hypoglycemia in the neonate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J].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2,36(1):81-91.[5]Blomberg BA,Moghbel MC,Saboury B,et al.The value of radiologic interventions and 18F-DOPA PET in diagnosing and localizing focal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ol Imaging Biol,2013,15(1):97-105.收稿日期:2018-4-26;修回日期:2018-6-4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