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专题复习讲义新陈代谢和酶、AT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15
第8讲酶和ATP[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点一聚焦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重要程度:★★★☆☆]1.酶的作用: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1.酶的作用原理下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1)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②。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①。
(3)AC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4)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5)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2.易错警示与酶和激素有关的2个误区(1)酶并不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酶由活细胞产生,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细胞内的呼吸氧化酶;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各种消化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如证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
(2)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判断下面与酶有关的叙述:(1)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2)酶活性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3)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4)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5)二肽酶可以水解含有一个肽键的肽( √)(6)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7)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8)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9)人体内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10)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1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 √)(12)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新陈代谢与酶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考纲要求:理解酶的特性并能熟练解答相关的实验题教学目的:1.酶的发现(A:知道)。
2.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
重点和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2.教学难点(1)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2)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条件的选做实验。
3.教学疑点解答与酶有关的实验题教学方法:先考后教,针对复习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板书】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新陈代谢与酶酶的高效性酶的特性酶的专一性酶需要适宜的条件【注解】一、新陈代谢1.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酶催化代谢的正常进行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二、酶的发现1.1783年,意大利斯巴兰让尼验证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2.1863年,德国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4.20世纪30年代,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5.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切赫与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三、酶的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四、酶的特性1.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生化反应的多样性酶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3.温度、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影响曲线如下该曲线在最适温度两侧不对称;该曲线在最适PH两侧基本对称。
(1)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不可逆)(2)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3)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般不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多在6.5-8之间,而植物与微生物体内的酶,最适PH 多在4.5-6.5之间。
第1讲酶1.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1)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生物)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可在细胞内、外及体外发挥催化作用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与动物激素的比较项目酶动物激素来源及作用场所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多数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等生理功能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共性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①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或空白对照条件下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②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实验一:实验组:淀粉酶+淀粉溶液对照组:蔗糖酶+淀粉溶液实验结果:实验组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沉淀,对照组用斐林试剂检测为蓝色。
实验二:实验组:淀粉+淀粉酶对照组:蔗糖+淀粉酶实验结果:实验组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沉淀,对照组用斐林试剂检测为蓝色。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减弱,但不会失活。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具有最适温度。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陈代谢与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陈代谢与酶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以下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