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8
第一节概述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颅脑损伤、肿瘤、血管病、脑积水、炎症等多种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了解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熟悉其调节机制和掌握颅内压增高发生机制,是学习和掌握神经外科学的重点和关键。
一、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腔与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是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
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 1500ml。
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 tracranial pressure,ICP)。
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70~ 200mmH2O,儿童为50~ 100mmH2O。
临床可以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持续地动态观察颅内压。
二、颅内压调节与代偿生理状态下,由于血压和呼吸的关系,颅内压可有小范围的波动。
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呼气时压力略增,吸气时压力稍降。
颅内压发生变化时,构成颅内压力的各个部分对颅内压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
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
当颅内压高于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
当颅内压低于70mmH2O 时,脑脊液的分泌则增加,而吸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2%~11%,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原因可分为五大类:1.颅内占位性病变挤占了颅内空间,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2.脑组织体积增大,如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背后的危害与治疗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指颅腔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它常见于颅脑损伤、脑肿瘤、中风等疾病,并可能对脑组织和身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及时识别和治疗颅内压增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颅内压增高的危害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严重状况。
一、颅内压增高的危害1.1 脑组织损伤颅内压增高会对脑组织造成直接的损伤。
由于颅骨的限制,颅内的压力增高会使脑组织受到挤压,导致细胞缺氧、坏死和功能障碍。
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1.2 血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增高会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
压力增加会压迫脑血管,使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脑缺血和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此外,颅内压增高还会干扰脑脊液的循环,增加脑积水的风险。
1.3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对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眩晕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和瞳孔异常等症状,这需要紧急治疗。
1.4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脑积水。
脑脊液在脑室和脑脊液通道中循环,并起到维持颅内压力平衡的作用。
当颅内压增高时,脑脊液无法正常流动,导致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进一步增加了颅内的压力。
1.5神经根受压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
神经根是从脊髓延伸出来的神经束,如果受到压迫,可能引起疼痛、肌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二、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方法2.1 药物治疗2.1.1利尿剂利尿剂可促使尿液的排出,从而减少体液的积聚和水肿形成。
对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水肿,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呋塞米和托拉塞米德等。
2.1.2渗透剂渗透剂是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吸引组织中的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甘露醇,它能够快速降低颅内压力,并改善脑血流。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指的是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位于额颞部,也可牵涉到枕部或后颈部,呈胀痛或搏动性疼痛,为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清晨加重或下半夜痛醒为其特点,屈颈、咳嗽、用力排便时均可使头痛加重。
呕吐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或与头痛剧烈时伴发,与饮食无关。
呕吐前多无恶心,典型者呈喷射性呕吐,有时头位改变可诱发。
后颅窝和第四脑室的病变易发生呕吐。
视乳头水肿是颅高压最重要而可靠的客观体征。
其发生与颅高压的发生发展速度和时间有关。
急性颅高压的视乳头水肿可不明显,但急剧发生的广泛脑水肿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慢性者可有典型眼底改变,但多在发病数周后才形成视乳头水肿,表现为眼底静脉充盈,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者视乳头周围出现火焰样出血或有出血点等。
此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多种,如颅内占位病变或脑组织肿胀引起颅腔容积与颅内容物体积之间平衡失调等。
颅内压增高诊断详述*导读:颅内压增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一)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
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
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
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二)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三)视神经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表现为视神经盘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视神经盘水肿的早期视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无明显变化,若视神经盘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视力恢复也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诊断: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颅内疾病在引起颅内压升高之前已有一些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能初步做出诊断。
当发现有视神经盘水肿、头痛及呕吐三主征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
但由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常比视神经盘水肿出现的早,应及时地作以下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1、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CT是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措施。
它不仅能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还有助于定性诊断。
CT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2、磁共振成像(MRI)在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利于确诊。
MRI同样也具有无创伤性,但检查费用高昂。
3、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仅使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图像清晰,使疾病的检出率提高。
4、头颅X线片颅内压增高时,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
5、腰椎穿刺腰穿测压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引发脑疝,故应当慎重进行。
颅内压增高三个主征
一、概述
只要是我们一提到颅内压增高,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的,这种病情一般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的,主要是出现了脑出血或者是脑积水等一些病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进行护理,这样才可以有助于身体健康的。
如果出现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而会导致死亡的,所以应该正确的处理。
我们就来说一下导致这个病情发生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二、步骤/方法:
1、
年龄有很大的关系的,一般是小宝宝,他们的路缝没有完全闭合或者是没有牢固融合就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就会导致颅缝裂开,而相应的就会增加颅腔的容积,从而就会延长了病情的发展,老年人也会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2、
如果患上了脑脓肿脑结核瘤等一些炎症性反应,也会导致出现病情的发生的,如果患上了尿毒症毒血症也会引起这个疾病的发生。
如果患上了如内压增高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3、
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进行护理的,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剧烈的运动,应该注意卧床休息,平时的时候应该禁止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锻炼身体,因为锻炼身体,这样才可以有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和抗病的能力,平时的时候也应该多喝水,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