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

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成果完成人:许崇任、郝福英、柴真、苏都莫日根、赵进东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

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许崇任、郝福英、柴真、苏都莫日根、赵进东

1993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我院作为第一期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于1994年正式启动。经过第一期的建设,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98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国家基础科技人才与培养基金生物学及心理学学科评审会”,我基地被评为“A”类基地。2001年被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优秀生物学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实施的第二期理科生物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来,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大幅度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特长。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授41人(其中包括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5人,以及博士生导师37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2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历年来,报考我院的都是各省市考生的佼佼者,获得中学生国际生物奥赛金银牌的选手也绝多数进入我院。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636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99名。因为招收的都是全国高考中顶尖的学生(1994年-2004年共有51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和22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8名银牌、2名铜牌获得者),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全体学生均是基地学生。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和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在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在

创造性人才培养和基地的全面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教学设施完备,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不断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有创新能力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培养基础生物科学人才的国家基地。

20世纪末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极为迅猛,来自不同角度的统计显示,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受到各国科学界和政府的特殊重视。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伴随出现的生物技术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有希望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面对全世界对生命科学制高点的激烈竞争,我们强烈意识到教育者的责任。我们在原生物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并对生命科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经过2期十年的基地建设,成功完成了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的转变。这一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促进了我院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根据国际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我院的植物与动物科学研究领域论文引用已经被列入全球前1%。在2004年9月国家教育部和基金委对基地二期建设的评估中,我基地的成果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在学校“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方针指导下,我基地①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②成功地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的改革。③建立了形成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机制。④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名牌课、教育部精品课建设带动课程改革的模式。⑤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优秀人才。这种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基地建设成果已经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我们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教学成果是:

一、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完善整体教学环境

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依托我院的5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和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总

数628项,其中国家科研项目144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科研经费总额17913万元,平均每年科研经费3582.6万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SCI>5.0)也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新建设的2.7万m2生命科学大楼设施完善,教授有很好的条件和足够的经费接纳本科学生进入实验室。四年来以第一单位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以第二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1项。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增加,也使本科教学的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利用理科基地建设经费、国家211工程建设经费、世界银行贷款以及学校专款支持,完善和新建了分子生物学等共计12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从1999年的1411m2增加到现在的2780m2。本科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从741万元,增加到1202余万元。目前学生能够查阅获得近期全文的生物学类中、外文电子期刊1734种,国内外生物类图书60000余种。

二、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从本科生教育的招生开始实行不分专业的学院招生,实行“4+4”的宽口径培养方案。即前4个学期实行基础课程教育,学习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以及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后4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志向和参加科研的方向分专业,学习生物科学专业或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我们的宽口径培养方案中充分重视学生理科基础课程的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安排均成为其他学校的重要参考和范例。专业基础课实行“7+4”模式,即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7门必修课,以及生理学、生物统计、发育生物学、生物进化4门指导性选修课及其他选修课程。四年学习期间2个专业的生物类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分之比均达为27:23,学时之比达到459:782,充分满足了现代生物学教学对学生实验课程安排的需求。这样的课程体系避免了生物类课程多年形成的“繁、窄、旧”的现象,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科研训练有了灵活安排的可能和空间。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专业界限逐渐趋于模糊,学科的发展更需要基础扎实的全能型研究人才。建立在上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专业实验进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