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0.59 KB
- 文档页数:4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一、建筑特点1.结构简洁:云南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常见的有单层或两层的独立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
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券屋顶,屋脊多为直角形,屋顶外面有石板覆盖。
2.布局合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四合院”的原则,即有前进、中进、后进,各进之间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3.外观简洁:白族传统民居外观线条简洁,墙体多采用石砌或黏土砖砌,外墙没有过多的装饰,保持纯洁质朴的特点。
二、装饰特点1.装饰花纹: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通常以寓意吉祥如瑞云、阳光、树叶等,同时还会运用一些动植物的形象,比如葡萄、花朵等,这些花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彩绘壁画:白族传统民居内部墙壁经常布满彩绘壁画,壁画的主题往往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白族民居常见的有八卦、孔雀、龙凤、花鸟等,这些壁画极富艺术性和装饰性,为民居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3.雕刻工艺:白族传统民居的家具和装饰物常常采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等。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常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墙壁等部位,使整个房屋更加华丽独特。
4.织物装饰: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中,织物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床上四周的帐幔、窗帘、靠垫等,以及地板的地毯等。
织物的图案多是以民族花纹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风格特点1.浓厚的地方特色: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装饰元素和风格通常与白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族的独特文化。
2.质朴、自然的风格:白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注重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繁杂装饰,彰显了白族人民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4.丰富多样的装饰方式: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彩绘壁画、雕刻工艺等传统技艺,也有织物装饰、摆设物等,凸显了白族装饰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地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是白族先民们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沉淀及吸取各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结晶。
白族村庄处处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如照壁门楼、坡顶屋面、白墙灰瓦、流檐飞阁、大理石屏、淡墨彩画及精美木雕与石雕等,由此体现出白族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
云南白族民居是白族人民为适应白族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所创造出的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也是白族传统文化所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因此白族民居从整体空间至细部装饰、从室外至室内及从选址至营造的方方面面均凝聚着白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侧重谈论云南白族民居装饰的特点及风格,以期对现代室内设计有所启发。
建筑装饰是一种以建筑实体为依附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建筑造型艺术的深化与发展,因此装饰对充分表现建筑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采用四合院式,因此白族人民十分重视对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建筑的用料、造型、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白族的民族特色,且白族民居采用砖木结构,因此十分讲究对室外的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具体由民居的重要装饰部位及装饰手法体现出来,同时建筑的庭院景观陈设、色彩搭配及用材也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侧重从装饰手法角度浅析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
(1)木雕装饰工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格子门、吊柱、横坡、走廊栏杆及板锯等部位普遍采用木雕装饰工艺。
中国古建筑木雕刻饰艺术是一种运用多种技术及艺术手段对建筑形象进行雕刻加工与美化的雕饰门类。
木雕有贴雕、圆雕、浮雕、线雕、嵌雕、透雕等类别。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多由剑川木匠所创作,且从古至今,中原文化便影响着剑川白族木雕艺术。
白族民居的窗户、斗拱、梁柱、隔扇及横坡等部位均刻有剑川木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各图案纹饰多取自中原地区的牡丹、龙凤、鹿及马等传统题材,但白族工匠融合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点及生活情趣,由此创作出二龙抢宝等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纹饰。
院校风采 Colleges140/ 总第274期 / 2016 / 02内容摘要:大理喜洲为白族的主要聚集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对照壁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等方面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照壁、白族建筑、文化内涵、装饰喜洲位于大理坝子北部,西依苍山,东临洱海,是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1]喜洲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目前白族文化的传承地。
在喜洲界内保存着大量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
在大理喜洲一带,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白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都以“三坊一照壁”[2]的形式出现。
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有许多精致彩绘装饰图案,分别分布在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檐廊等建筑结构上,充分体现出本民族的风格。
这在照壁的装饰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的表现。
一、照壁在白族民居中的特殊地位照壁在喜洲白族建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照壁具有围合、避讳及审美的多重意义。
照壁又称为“影壁”或者“屏风墙”[3]。
影壁二字是来自“隐蔽”的变化,古代人称在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由此统称为“影壁”。
照壁主要来源于古人对风水的讲究,照壁对门有遮挡作用,因此在门口(或者门内)修建一座照壁,避免直接对门的暴露,让空间游刃有余。
同时风水讲究导气,在古代“气”直冲厅堂或者卧室是件令人忌讳的事情。
在门口或者门内设计照壁,可以使得外来的“气”通过照壁的“避讳”对宅内建筑不造成“冲击”,与宅内之气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曲折有度、迂回柔和的感觉。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通常也兼作院墙、建筑墙,照壁根据其形态和功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独角照壁、三滴水照壁和座山影壁。
独脚照壁(图1)和三滴水照壁(图2)主要存在于“三坊一照壁”的典型白族传统民居院落。
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大理喜洲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古镇,其白族传统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尤其是独特的彩绘装饰,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宝库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通过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白族民居彩绘的特点和作用,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探究白族民居彩绘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和历史演变。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阅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其特点和历史演变,并探究其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和文化内涵。
同时,根据实地考察的数据和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纳,提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获取以下研究成果:
1. 系统归纳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的类别、形式和艺术特点。
2. 探究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和文化内涵。
3. 分析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提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五、研究范围和限制
本研究主要围绕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进行研究,具体范围为大理喜洲古镇内的传统白族民居。
由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数据的局限性,本研究也有一定的限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相关资料和实地信息,以获取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部分彩绘已经被破坏或改建,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浅谈照壁装饰艺术应用研究——以白族民居建筑照壁为例齐文娅摘要:照壁作为传统建筑中的独立构件,不仅具有装饰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功能,它的建筑材料一般为石材或者砖,照壁是对着大门的墙壁,正对着大门有装饰艺术特点及其遮蔽的作用,它是传统历史文化的承载物。
本文从概念论述了照壁的相关概念以及审美功能特征,系统地阐述了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的运用,它与白族浓厚的地域民族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特色白族民居特点,最终对照壁在现代中运用进行一个简单概述。
关键词:照壁;装饰艺术;民族文化1、绪论1.1 研究背景在现今这个发展速度的年代,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多的注重形式美,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冲击来吸引更多的人,但是过后所遗留下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具有高艺术价值的设计是表面具有审美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设计背后的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照壁作为一种传统建筑的缩影在历史文化中被保留下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1.2研究意义照壁是以前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它体现的是文化内涵,由于照壁广泛运用到民居建筑当中,那个时期只被权力或者有地位家庭所使用,因此不能被广泛运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平常百姓家。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不仅去继承和发扬照壁文化,更需要我们在现代社会当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照壁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照壁的相关概念2.1照壁的概念“照壁”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特有的部分,照壁为古建筑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礼仪问题讲究含蓄内敛,突出一种“藏”的特点,一般体现在建筑住宅文化上,“照壁”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照壁具有隐私特点,增强对外面的神秘感,使外面的人不能够直接看到院内,而且它在门前会形成一个指引性的过渡空间,可以为客人指引方向以便更能清楚地进入园中。
2.2照壁的艺术价值2.2.1民居照壁我国传统民居分布很广按照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西北、北方、南方民居、同时这三个地方民居建筑的照壁也别有一般风味,总之每一个地区都有它自己的照壁特色,在建筑历史的发展的过程当中,照壁装饰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影射的体现也是民居建筑文化的体现,同时不同民居照壁的装饰艺术浓缩了当地地区族风格。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古人云:“雕梁画栋,刻木为花,剪纸为叶,赋诗填词,犹显精致。
”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湛的建筑装饰技艺,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理白族的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历史悠久,传承千年。
其起始可追溯到唐代,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傣族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大理白族建筑以精美的木雕著称,无论是梁枋、檩条、斗拱、门窗,还是廊柱、栏杆、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木雕技法的运用。
这些木雕作品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的精神内涵丰富多样。
“精”体现在木雕作品的构思巧妙和工艺精细上。
白族工匠们在制作木雕时,精心选择优质木材,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将自然万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品。
“气”则体现在木雕作品的气势和气韵上。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既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又注重局部的精细入微。
在整体上,一件木雕作品与整个建筑相得益彰;在局部上,每一处雕刻都充满着生动细腻的细节,从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神”主要指木雕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既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
在木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观音、如来、关羽等汉族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也可以看到金鸡、白鹿、龙凤等具有大理白族特色的元素。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分析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我们可以看出其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智慧才情和审美情趣,以及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是一种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内涵的技艺。
它既是大理白族人民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在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白族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大理白族自治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受西南季风影响不同,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常年吹西南风和西风,因此房屋多背风而建,取向朝东。
在白族聚居的地方,以村落为基本单位。
白族人民受大理高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的陶冶,因此在选择村址和民居的构建中,形成了因借自然、契合山水的基本原则,村落依山傍水、山林茂盛。
因风水的需要,常在村落周围种树形成风水林,特别是在村口种植风水树。
大理地区植被丰富,动物资源可观,白族人民有着明确生态意识,及对水源和山林的保护行为,因此民居的形成是与其地理环境、地势地貌、环境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相关的。
一、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分析白族民居建筑在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受传统的汉文化的影响,民居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白族传统文化及其当地自然条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白族民居形成了特有的,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1、平面布局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诗意栖居》第一卷中对白族民居布局是这样阐述的: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房屋建于基地周围,院落围于其中,多数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南北轴线深入,大门开在东北角上。
正房多数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并比其他的房屋高些,与两边厢房,对面的照壁(四合五天井则为对厅)围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这种四合院的布局,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文化意愿和实际需求逐渐变化、发展形成的。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类型有独坊布局、两坊布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
这些布局虽构成形式不同,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平面布局,都有着其适应自然环境的相同组织原则。
这些组织原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理白族民居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的影响。
白族民居在平面布局上,"院落围于其中",中间必然会有一个方正的大天井,外围以房屋、墙垣环绕,形成以天井为中心的具有明确中轴线的对称布局。
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探析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始于唐代,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大理古城及周边区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白族建筑彩绘装饰
艺术作为大理白族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反映当地白
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大理文化多元性、吸引旅游者及
生产生活中的装饰的一种文化艺术。
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
艺术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
过对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和传承
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同时探索如何将其更好地发挥于当代生
活中的装饰艺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对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源流、造型
风格、图案色彩以及艺术与文化、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探究,深入挖
掘其文化内涵。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大理白族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作为中国民间彩绘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并讨论其在当代艺术装饰中的运用。
三、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传承大理白族建筑
彩绘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进一步推广大理白族民俗文化,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艺术装饰提供新的可能性,探
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潜力。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再创造,成为白族最具代表性的门类艺术之一。
多姿多彩的表象后面更是积淀了白族人民的精神情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浓厚的地方文化艺术特色。
本文以白族民居彩绘艺术为对象进行探讨与分析,对体现和展示白族民居彩绘的特点和构成规律做一梳理,以期能对传统白族民居所具有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白族民居;彩绘艺术;审美特征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以门楼、照壁、墙体、门窗等为主要的装饰构件,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其彩绘艺术逐步形成了独特鲜明的白族特色。
汉白文化交流奠定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基础,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发展,工匠技艺高超提高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水平。
一、内容美在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中,里面有许多题材的图案都是源自生活的,白族人民不仅吸纳汉文化中已经有过的一些典故、诗词和其他相关的题材,还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自创了许多新的彩绘图案元素。
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艺术图案大体归结起来有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纹样等五大类。
我们常以看到的植物题材图案有牡丹、水仙、莲花、卷草、桂枝、梅、兰、竹、菊、荷花等;动物题材图案还有龙、凤、鹰、梅花鹿、鱼、喜鹊、蝙蝠、白鹤、蜜蜂、蝴蝶、鸡等;几何纹样图案有香草纹、回纹、灵芝纹、如意云纹等;另外还有福、寿、喜等汉字图案。
连续纹样是用一个或几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无限重复运动,也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重复扩展的纹样,其特点是它的延续性。
其中,连续纹样又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大类。
二、形式美在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绘制过程中,所绘制出的图案是离不开形式美的规律的,在装饰中运用体现出了其特有的形式美。
不论是展示美感、释放情感,表达思想或是传递理念,都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展现。
(一)构图形式白族彩绘装饰图案的构图是和视觉欣赏相联系的,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
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郑红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08旅游管理2班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摘要】: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先民们经过上千年创造并汲取各族优秀建筑文化智慧的结晶。
它以其独特的院落布局、照壁门楼、白墙灰瓦、淡墨彩画等丰富的建筑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比不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在对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大理白族建筑彩绘文化艺术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大理地区的白族传统建筑则是有着独特建筑文化与中原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并深受汉族建筑文化之影响,在不断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高度发展了相当精致的文化。
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在大理喜州一带,处处可见“三房一照壁”的白族民居,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最亮眼的莫过于绘制于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屋檐下的精致彩绘,令这些建筑部位“屋不显材、墙不露形”,充满“诗情画意”。
而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是白族人花毕生精力都要完成的大事。
1: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彩绘装饰概述1.1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起源和发展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 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青砖黛瓦、粉墙画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白族民居建筑通常会在墙体、砖柱和贴砖上刷灰勾缝, 墙心粉白, 画上各种形式的山水、花鸟画等这就是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彩绘。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上的彩绘装饰主要有淡墨画、彩画和泥塑三种,都是画师用颜料、油漆在白族民居建筑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等处进行的精美装饰。
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
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
距今1 100年左右的南诏中兴二年南诏王蒙世隆命宫廷画家王奉宗、张顺所绘制《南诏图传》画卷中的建筑彩绘,表明了当时彩绘已经是白族建筑装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与汉族发生了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白族建筑的形成过程中,融进了中原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成份,白族工匠吸取了内地丰富的建筑彩绘艺术,结合了民族的喜好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绘风格,产生了白族传统建筑彩绘。
到明清时期,白族建筑彩绘内容越来越丰富,到20世纪30~40年代已达到成熟阶段,不仅用于宗祠、庙宇等大型古建筑群体,还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之中,大理市喜洲镇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彩绘的代表作。
1.2大理白族建筑彩绘的色彩色彩是装饰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色彩的选择上,由于白族“崇红尚白”的影响,因而在建筑装饰上主要以白色为基调,对墙面粉白彩饰外、一般追求自然、平淡、朴实、简洁的审美风格。
并使之形成富有艺术的审美观,从而体现了白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的情感。
在白族人家重点突出“白色”这一主体色调之外,彩绘更是每一栋建筑上的点睛之笔。
民居彩绘多为雕画结合,在大门、屋檐部制作丰富的木雕装饰彩绘,照壁上则用泥做斗拱与部分浮雕,彩绘与雕刻协调配合,相辅相成。
彩绘工艺独具特色,最讲究彩绘的打底工序。
木结构建筑一般多用猪血、桐油和石灰调和而成的猪血灰打底;泥砖墙上则用纯质熟石膏与白棉纸拌和,制成“纸筋灰”抹在需要彩绘的部位,待半干时再进行彩绘,这样可以保证彩绘不容易褪色。
建筑彩绘图案的色彩分类有两种,一种是黑灰色,另一种是彩色。
黑灰色的图案简洁明快,用黑色做底,用白色绘制出图案,黑色线条勾勒出图案的结构和轮廓。
黑灰两色加以山墙的白色,使黑白灰的简洁明快呈现出来,有些黑灰色经过晕染手法,使它过渡到灰色或白色,有了明度变化,丰富了图案的层次。
彩色图案色彩丰富,一般以蓝青色、墨绿色、土红色为主色调,在确定了主色调后,其他色彩以小面积出现,整个彩绘图案的外形都会用深色勾勒出它的轮廓,使整个图案的造型更加明显生动。
有些植物纹样的花瓣或茎叶有色彩的明度变化。
色彩的色相和面积的不同使整个彩绘图案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1】 1.2.1黑灰色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黑灰色案 1.2.2彩色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彩绘图案 1.3大理白族建筑的彩绘工艺传统的大理白族民居彩绘非常考验画师的技巧。
彩绘工艺独具特色,最讲究彩绘的打底工序。
泥砖墙制作彩绘前,一定要用纯质熟石膏与白棉纸拌和,制成“纸筋灰”。
假如今天准备在这一面墙上动画笔,画师会叫上泥水匠一同来完成彩绘的制作:泥水匠在墙面准备彩绘的位置刷上“纸筋灰”,画师要掌握石灰水干燥的时机,在最恰当的时候,用画笔在墙上做出写意的山水风景或者各种文字。
早一分,墨汁会与石灰水相互浸染;迟一分,墨水又难以浸入墙壁上。
时机掌握的好,这样的白族民居上的彩绘才能完全与墙面的石灰相融合,达到经久不褪色的效果。
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工艺,但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
白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青砖、白墙、灰瓦与建筑彩绘相互协调映衬,以黑、白、灰色为主,着重突出和体现“白色”这一主体色调。
彩绘常绘于民居的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图案主要有香草纹(如草龙、草凤、缠卷草纹等),如意云纹,回纹(又称万字),各种吉祥图案如“渔樵耕读”、“棋琴书画”、“火龙吐水”、“牡丹卷草相缠”、“流云飞鹤”、“四喜登梅”、“一路(鹭)连升”、“洪福齐天”、“锦上添花”、“四季平安”、“金玉满堂”等。
2: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的艺术分析2.1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在主要装饰部位的特征分析白族民居的彩绘装饰艺术发展到了极至,可以说彩绘装饰渗透到了建筑结构当中。
民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彩绘装饰屋脊、檐口、门、窗、内外墙壁、顶棚、照壁、走廊、转角等等竟显着白族彩绘装饰的风采。
受到家庭地位、经济、历史等原因的限制,如今彩绘装饰则主要集中在山墙、照壁、屋脊、檐口、大门、窗等处。
【2】以下例举山墙、照壁、大门的彩绘装饰做代表性分析: 2.1.1装饰山墙山墙是大理白族房屋两侧的承重墙,由于墙的顶部呈三角形,与山的形状相似,故称“山墙”。
山墙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是白族民居中一个富于装饰性的部位,白族民居的山墙一般采用人字形的形制山墙,多为硬山。
一般都有腰带厦,厦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墙面。
厦以上是山尖部位,白族民族的石墙粉成白色,对外墙进行装饰,其装饰集中在山尖及后墙檐下。
勤劳的的白族人民进行民居装饰的时候,在山墙的山尖部分绘制规整精致装饰图案,白族人民俗称为“山花”。
这些山墙图案有些是彩绘的,有些是浮雕式泥雕的。
白族人民有想法的把线条、绘画、雕塑等展示在民居山墙上,装饰图案种类多种多样。
位于山墙的山尖为视觉的焦点,一般将其美化成鞍形、大半六角形、多绘山花蝙蝠或用薄砖拼成几何图案。
在白色山墙上画墨色山花,山花图案较大经过艺术的加工,并配有各种卷草纹等进行装饰。
在山墙的山花部分及墙体转角处,或贴或画以很薄的灰色六角形面砖并整齐排列为几何纹样,强调砖与砖之间的线缝,既可以保护墙体,又能增加墙体画面的层次感,使单一的白墙在灰砖白缝的装饰下,突出墙面材料质感和色彩的对比,使得图案造型突出,增添装饰艺术魅力。
从古至今大理白族崇白,一般在白色墙体彩绘以黑、灰、青、土黄、石兰、赭石为主,白族山墙彩绘运用丰富的色彩增加审美效果和视觉感染性。
2.1.1.1大理白族建筑装饰图案---山花2.1.2装饰照壁白族人称为“风水壁”的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中,几乎是家家必有,照壁一般以白色为底色,装饰精致入微,大理白族除木作以外的所有装饰艺术手法都可以在照壁中找到。
这一方面说明照壁在大理白族建筑院落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装饰照壁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说明彩绘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重要性。
彩绘装饰艺术在不同风格的照壁装饰中都有着类似的用法。
如图以大理喜州民居大院的照壁为例,照壁一般立于院落东边的照壁,让阳光最早的照射在照壁上,给全院带来吉祥与幸福。
照壁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各种工艺手段,不遗余力的装饰,使得照壁成为整个院落的精气神所在。
而这种精气神,往往着重体现在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彩绘装饰图案上。
在青砖、白墙、灰瓦与建筑彩绘相互协调映衬之下,丰富的色彩给大理白族建筑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照壁增加了活力的气息和强大的视觉吸引性。
2.1.2.1大理喜州民居大院的照壁 2.1.3.装饰大门大门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精华所在,它不只是一个建筑的空间的入口,同时也是整个院落建筑群组的第一个建筑形象,而且,大门建造的艺术水平高低,还显示着主人的经济实力,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形式。
所以,在大理无论豪门还是普通人家,都会非常重视大门的建造。
而大门的装饰,往往就是围绕着彩绘装饰图案而展开的,这也说明彩绘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地位。
民居中最为华丽精美的大门——有厦“三滴水”,大门两边一般就是以彩画配合彩花大理石、泥雕等来进行装饰的。
这种装饰形式一般采用对称的手法,中部角高高翘起,檐下斗拱相互重叠,直到花枋花罩,两边泥画、彩绘沟边、打底。
檐下斗拱上彩绘装饰精美的山水画和风景画图案,大门上的彩绘图案越是精美、越是色彩艳丽,则越能彰显大门的精美华丽。
再配合彩花大理石、泥雕、木雕,将整个大门装修得琳琅满目,华丽富贵。
2.1.4.装饰其它部位总体说来,彩绘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几乎在任何建筑部位、陈设上都可以找到彩绘图案的身影。
而且,只要有彩绘图案出现的建筑部位,都能在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吸引力的同时,令这些建筑部位“屋不显材、墙不露形”,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优秀的艺术审美观之余,再次体现了大理白族文化的先进性。
2.2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题材白族民居山墙的图案内容丰富多彩,造型活泼生动。
彩绘图案大体可分为动物题材图案、植物题材图案、几何题材图案、风景题材图案、人物题材图案和其他题材图案等。
我们常见的动物类题材的图案一般有:狮、龙、凤、鹤、鸡、鹰、猫、猴、虎、麒麟、蝙蝠、孔雀、猫头鹰、鸳鸯、松鼠、熊猫、牛、羊、马、兔、猴、鹿、鱼、鸟等;植物类题材的图案可以看到: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及松、柏、莲花、牡丹、荷花、石榴、葡萄、葫芦、桃等;几何纹样的图案的有:香草纹、回纹、云纹;另外还有很多装饰风景画、装饰人物画、甚至有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的绘画,及些关于吉祥文字的汉字图案,如福、寿、喜等汉字图案非常丰富。
多姿多彩的图案又借助比喻、象征、借代、谐音和组配等方式,寄寓了白族人民内心的理想,表达了丰富的社会意义,体现了深邃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