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语文 (21)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 雪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雪孩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课时,即课文《雪孩子》的阅读与理解。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雪孩子的故事,通过描绘雪孩子与小兔子之间的友谊,教育孩子要关爱他人,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雪孩子与小兔子之间的友谊。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友谊的主题。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雪孩子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圈出来,待会儿一起学习。
3. 集体学习(10分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圈出的字词,进行讲解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
4. 讲解课文(10分钟)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雪孩子与小兔子之间的友谊,体会课文的寓意。
5. 朗读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雪孩子2. 板书生字词:雪、孩子、友谊、关爱3. 板书重点句子:雪孩子变成了水,变成了水蒸气,他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彩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雪”、“孩子”、“友谊”、“关爱”这四个词语造句。
(2)复述课文内容,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
2. 作业答案:(1)雪孩子在天空中变成了彩虹,非常美丽。
(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雪孩子》,让学生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了关爱他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小xiǎo壁bì虎hǔ借jia尾wěi巴bā小xiǎo壁bì虎hǔ在zài墙qiánɡ角jiǎo捉zhuō蚊w n子zǐ,一yì条tiáo 蛇sh 咬yǎo住zhù了le他tā的de尾wěi巴bā。
小xiǎo壁bì虎hǔ一yì挣zhēnɡ,挣zhanɡ断duàn尾wěi巴bā逃táo走zǒu了le。
没m i有yǒu尾wěi巴bā多duō难nán看kàn哪nǎ!小xiǎo壁bì虎hǔ想xiǎnɡ:向xiànɡ谁shuí去qù借jia一yì条tiáo 尾wěi巴bā呢ne?小xiǎo壁bì虎hǔ爬pá呀yɑ爬pá,爬pá到dào小xiǎo河h 边biān。
他tā看kàn见jiàn小xiǎo鱼yú摇yáo着zhe尾wěi巴bā,在zài河h 里lǐ游y u 来lái游y u去qù。
小xiǎo壁bì虎hǔ说shuō:“小xiǎo鱼yú姐jiě姐jiě,您nín把bǎ尾wěi巴bā借jia给ɡěi我wǒ行hánɡ吗mɑ?”小xiǎo鱼yú说shuō:“不bù行xínɡ啊ɑ,我wǒ要yào用y nɡ尾wěi巴bā拨bō水shuǐ呢ne。
”小xiǎo壁bì虎hǔ爬pá呀yɑ爬pá,爬pá到dào大dà树shù上shànɡ。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21课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学习难点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将学习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这是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将再次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
(二)学习新课1. 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肖邦:波兰最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后因国内局势动荡,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带着满腔悲愤提前离开祖国前往法国。
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用于创作,他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可惜的是,正当他的艺术才华获得肯定,声誉在欧洲开始广为传播的时候,他唯一的亲人姐姐玛丽亚因无法照顾他而请求他去英国。
1848年,肖邦在英国去世。
他的遗体被送回波兰,他的心脏被装在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教堂里。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正音正字。
(3)再读课文,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4)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交流读书体会。
3. 深入局部,品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做批注。
(2)交流所画的句子及体会到的感情:重点指导以下内容:①埃斯内尔深情地对肖邦说:“孩子,你走吧,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师生热泪盈眶地和老师告别。
品读“热泪盈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②肖邦临别前,老师送给他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揣摩一下肖邦此时的心情?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③肖邦这个波兰人民的儿子,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侵略者来个迎头痛击,他到国外去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去演奏美妙的音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雪孩子(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雪孩子》的教学内容如下: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并和雪孩子一起玩耍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温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二是能够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三是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认为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的大意是本课的重点,而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图片和生字卡片等教具,同时也让学生准备了课本和练习本等学具。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设计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板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是让学生默写生字词,以巩固他们的记忆。
第二道题目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雪孩子的故事,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在反思中,我会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课文大意。
在拓展延伸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更深入地了解雪的特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更可爱的雪孩子。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雪孩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介绍。
重点和难点解析: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的大意是本课的重点。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认字阶段,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讲解,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同时,课文的大意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通过自读和讨论,可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雪孩子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2.难点:感悟、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2.教材:准备《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原文;3.的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1青蛙卖泥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1青蛙卖泥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语言活泼明快,富有童趣。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边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它听从伙伴们的建议,一步步改造自己的烂泥塘,最后让泥塘变成环境优美的好地方。
故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事物。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生字“蛙、卖、籽、倒”。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教学重点: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生字“蛙、卖、籽、倒”。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活动一:揭课题。
1. 我猜你演。
动作篇:大摇大摆。
表情篇:生气、高兴、惊讶。
2. 出示课题《青蛙买泥塘》,齐读课题。
(强调“买”和“卖”的区别)3. 学写生字“卖、蛙”。
(1)观察需要注意的书写要点。
(2)师范写,生描一写一。
(3)展评。
活动二:我会读。
1.出示《语文课堂作业本》第71页“读一读,记一记”中难读的生词:guàn pái tng灌水牌子挺舒服b s lèng yo he播撒愣住吆喝2.请小老师带读。
3.重点学习生字“牌、播撒、愣住、喝”。
牌: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牌子?并出示相关图。
播撒、愣住:谁来演一演?喝:多音字,在“吆喝”一词中读轻声。
4. 去掉拼音认读。
(1)抢读。
(2)齐读。
活动三:我会说一、自读全文。
(要求: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用“”画出来。
2.学生汇报,师相机板贴(示意图):种草、灌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山居秋暝(míng)[唐] 王维(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在山中隐居是所做。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景物的感想。
读时注意第三联中的“归”和“下”字的停顿。
及最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作者简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新】刚刚。
【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尽。
【王孙】本诗指诗人自己。
翻译:空旷的山野刚下完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林里人声喧闹,是洗衣的女子归来,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花春草凋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景:清泉、浣女、渔舟。
静景:明月,松树林、石、竹林、莲叶。
本诗前两联联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第三联以动衬静(浣女——竹喧,渔舟——莲动)。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山居图。
第四联抒情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高洁的情趣。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
朗读的基调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注释:【泊】停靠。
【枫桥】地名指苏州。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城的别称。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鸣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
课文以大自然中的声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美妙。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拓展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表达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5. 拓展活动: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声音2. 课文结构:课文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包括风声、水声、鸟鸣等。
3. 生字词:播放、树林、草地、河流、鸟鸣等。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 生字词的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大自然声音的特点: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4. 口语表达与写作: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的录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 感悟大自然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6. 练习表达: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雪孩子》(教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雪孩子》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二课时进行阅读理解和写话训练。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雪孩子》的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中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
难点:理解故事的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雪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跟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故事情节。
3. 朗读练习: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写话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讨论雪孩子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雪孩子善良 + 勇敢 = 爱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述故事《雪孩子》。
答案:雪孩子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娃娃,他为了救小白兔,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
他在火炉旁变成了水,但他的爱心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2. 作业题目:用“雪孩子”这个词写一个句子。
答案:雪孩子笑容满面,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在讲解生字词方面,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理解故事主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4. 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5.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5.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自然现象。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大自然中的声音,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年级语文第21课教案人类优秀的文化基本上是凝练在文本当中的,而语文是把优秀的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情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研读中,养成良好的文化品质,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三年级语文第21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三年级语文第21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了解“如获珍宝”“顾此失彼”等 12个词语的意思,积存词语。
2.进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爱好。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爱好,激发学生的想向力。
教学进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卜劳恩吗?踏实德国的大漫画家,大的作品从50年前问世到今天,一直是德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佳品,在德国众所周知,这些作品的吸引力也绝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
今天我们就来观赏他的几幅漫画,好吗?二、看漫画、感受幽默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与同学交换。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观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巩固字词,积存语言,拓展浏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观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存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很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1.组内扩词,交换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大浏览,积存名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渐渐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