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安装与间隙调整
- 格式:ppt
- 大小:520.50 KB
- 文档页数:27
轴承游隙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部的空隙,它是由于轴承内部的零件加工精度和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的。
如果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轴承游隙调整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方法。
1. 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
轴承的安装位置对轴承游隙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轴承安装位置不正确,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安装轴承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位置调整。
2. 调整轴承的预紧力
轴承的预紧力是指轴承在安装时施加的一定的压力,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预紧力不足,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预紧力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预紧力调整。
3. 调整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
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内圈和外
圈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如果配合间隙过小,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小。
因此,在调整轴承游隙时,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合间隙调整。
4. 调整轴承的加工精度
轴承的加工精度也会影响轴承的游隙。
如果轴承的加工精度不高,会导致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
因此,在制造轴承时,需要保证轴承的加工精度,以确保轴承的游隙符合要求。
轴承游隙调整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根据轴承的要求进行正确的调整。
只有正确地调整轴承游隙,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信息技术Һ㊀浅谈轴承装配的拆卸与调整李思佳摘㊀要:设备在运行初期及一生都需进行定期维护与调整,特别是轴承㊂由于操作者经验不足,不能按规定对轴承进行检查与调整,使得间隙不当,导致轴承跑内圆㊁外圆,卡住不转,温升过高,早期损坏㊂这些故障多为使用初期(包括拆后重装)没有按规定及时调整轴承间隙㊂因此,对滚动轴承的装配,检查和调整需进行重述㊂以下是我工作中的经验,便于实践时提高工作效率㊂关键词:调整;装配;间隙一㊁滚动轴承的清洗与检查滚动轴承的清洗:刚拆下的轴承一般用汽油或柴油清洗㊂清洗时,先准备足够数量的汽油或柴油,将轴承放入油中,一手拿住轴承内圈,另一手慢慢转轴承外圈,待滚道㊁滚动体和保持架上的润滑脂和污垢全部清除,用手轻轻转动轴承内圈,无止死并自由转动㊂等油液流尽,把它放在洁净的纸张上,以便干燥㊂对于新轴承,在装配准备未作好前,不要拆开轴承的包装㊂轴承出厂前涂在轴承上的油是防锈用的,不是用来润滑工作轴承的㊂由于长期存放,油脂失效㊁老化,轴承可能生锈㊂因此,新轴承也有清洗的必要㊂二㊁滚动轴承的装配这里只简单介绍锤击法和加热法两种方法㊂压力机装配法需配有适当吨位的压力机和接触头,操作简单方便㊂(1)锤击法:使用黄铜棒击打轴承内外圈时,要防止把轴承打歪,击打时沿轴承周边对称打击㊂(2)加热装配法:具有较大的过盈,适用于大型重荷载轴承装配㊂它是把轴承放在带有托架的油槽内,加热温度在80 100度为宜,切不可与槽底接触,防止污物进入或轴承局部退火㊂此方法装配条件易于形成,可广泛用于批量装配和单件维修㊂带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不能加热,否则会造成润滑剂流失㊂加热方式也可采用电感应加热方法,且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㊂三㊁滚动轴承的拆卸轴承的拆卸是为了定期检修,如果拆下的轴承准备继续使用,在拆卸时绝对不可通过滚动体施加拆卸力,如果是过盈配合轴承拆卸难度大㊂应特别注意不得损伤轴承与其相配合的零件㊂轴承内圈与轴是过盈配合,外圈与轴承座采用间隙配合,如轴承装于分离型座孔中时,可将轴与轴承一起从座中全部拆出,然后用压力机从轴上拆卸轴承㊂也可用专用工具将轴承从轴上拆下(用楔铁)可分离型轴承拆卸时,也同样可使用专用拉马或压力机将轴承外圈从座孔中拆下㊂四㊁滚动轴承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当滚动轴承间隙较小时零件制造精度缺陷,装配时方法不当,受力不均,都会致使轴承变形,结果使轴承跑内外圆以致卡死不转,早期损坏㊂当轴承间隙过大,虽然没有卡死现象,但由于惯性回转力矩和轴向荷载对于轴承受力的不均匀性,使轴承产生滑动摩擦㊂引起滚动体和内外圈加速损坏,因此机器装配和保养时,合理调整轴承间隙十分重要㊂(一)间隙不可调滚动轴承的检查间隙不可调轴承是指单列向心球轴承㊁调心球轴承及调心滚子轴承等㊂由于这些轴承的径向间隙在制造时已经按标准确定,不能进行调整,其检查目的主要是发现轴承的装配质量和工作后的轴承是否达到磨损极限,决定取舍㊂轴承内有无配合间隙,可用几种方法进行检查,较精确方法有塞尺检查和千分表检查㊂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手转动轴承,检查转动的灵活性,轴承不得有明显制动现象,应当灵活平稳转动,但不得有跳动和异常响声㊂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捏住轴承动圈沿轴向左右晃动已装在轴上的轴承,看是否有容易发现的轴向移动量,但不得有过大的窜动㊂以上两种方法比较可靠,但操作者需要一定的经验㊂轴承间隙确定后,根据轴承型号㊁负荷大小㊁安装方法,合理调整轴向窜动㊂不同位置轴承的轴向窜动各不相同,一般在0.5 1.2mm之间㊂(二)间隙可调滚动轴承的检查间隙可调滚动轴承是指:角接触球轴承㊁圆锥滚子轴承等㊂这些轴承在装配和使用过程对必须对轴向游隙进行确定和调整,各种可调轴向游隙可在轴承安装和修理手册中查到,一般内径在50 100mm的向心推力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在100 180μm之间!也可根据经验确定㊂可调整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的检查方法有:千分表检查㊁塞尺检查㊁用手晃动或根据旋转灵活程度检查,此法用处较多,且直观㊂①用千分表进行检查:将千分表座稳固后,把表头顶在轴的端面或装在轴上零件的端面上,用撬杠沿轴线依次向两个方向撬动!这时表针指示的极限差即为轴向游隙㊂②用塞尺进行检查:把塞尺放在外圈滚道和滚柱之间,用手转动内座圈,刚好能通过的塞尺厚度为该轴承外座圈内表面与滚子表面的垂直距离㊂(三)滚动轴承间隙的调整可调间隙轴承或不可调间隙轴承,其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㊂即通过侧盖与箱体之间加垫来调整不可调轴承的轴向间隙或通过内座圈螺母调整轴向间隙来达到回转体自由转动的目的㊂当采用内座圈螺母调整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时,必须使用与螺母相适应的扭力扳手按规定的扭矩拧紧螺母㊂然后根据允许轴窜量将螺母旋回一适当角度,用止退垫锁死㊂所有设备在投入运行初期或更换轴承后均应对轴承进行维护与调速整㊂参考文献:[1]陈宝国.我国叉车轴承的发展概述[M].北京:轴承,1998,NO.3.[2]万长森.滚动轴承的分析方法[M].北京:工程机械,1997,1.[3]陈晓南.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工程机械,2001,2.[4]贾群义.滚动轴承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工程机械,2007,12.作者简介:李思佳,河钢集团邯钢能源中心㊂141。
圆锥滚子轴承调整间隙方法
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是为了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调整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调整前,先将轴承拆解开,清洗干净,检查零件是否有损坏或磨损。
2. 调整内圈与滚子的间隙:将内圈安装在轴上,然后加装一定数量的滚子,确保它们能够平稳地滚动。
然后,用手摇晃内圈,调整滚子的数量,直到感觉到滚子之间的间隙适中,既能够自由滚动,又没有松动感。
3. 调整外圈与滚子的间隙:将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然后安装一定数量的滚子。
用手轻轻地抬起外圈,使其稍微转动,在感觉到滚子与外圈之间的间隙适中,既能够自由转动,又没有松动感的情况下停止。
4. 安装垫圈:根据需要,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安装垫圈,以进一步调整间隙。
在安装垫圈时,要确保其位置正确,以避免对轴承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
5. 装配和测试:将调整好间隙的轴承重新装配到设备中。
装配时要遵循正确的装配步骤和使用适当的工具。
装配后,进行测试运转,以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转。
需要注意的是,调整间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轴承使用要求进
行调整。
如果不确定如何调整,请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或生产厂家。
圆锥滚子轴承间隙的标准及调整方法
圆锥滚子轴承是一种常见的轴承类型,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械中。
轴承的间隙对于其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安装和调整时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标准。
在安装圆锥滚子轴承时,需要确保其内圈、外圈和滚子之间的间隙符合国际标准。
一般来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分为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两种。
径向间隙是指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其大小会直接影响轴承的转动灵活性和承载能力。
通常情况下,径向间隙的大小应该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轴承在工作时能够正常运转并承受相应的载荷。
轴向间隙则是指安装在轴上的轴承在轴向上的移动量。
合适的轴向间隙能够确保轴承在工作时不会产生过多的磨损和摩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清洁,在安装轴承之前,需要确保其安装座和轴颈表面清洁无尘,以免影响间隙的调整。
2. 安装,将轴承安装到轴颈上,并确保其安装位置正确,不得歪斜或者倾斜。
3. 调整,根据轴承的具体型号和规格,使用专用的调整工具或者方法对轴承的间隙进行调整,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4. 固定,在调整完成后,使用固定螺母或者其他固定装置将轴承固定在轴上,确保其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偏移或者松动。
总之,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标准及调整方法对于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安装和调整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轴承的装配及调整滚动轴承的装配质量是保证机床运动灵活可靠的前提,因为滚动轴承本身精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说明它在机械上旋转精度的高低。
当精密机械的旋转精度要求很高时,除应选用高精度的轴承外,轴承的装配精度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1.轴承的固定装置必须完好可靠,紧定程度适中,防松止退装置可靠。
2油封等密封装置必须严密,对于采用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要加入1/2空腔容积的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在轴承的装配过程中,应严格保持清洁,防止杂物进入轴承内。
4.装配后,轴承应运转灵活,无噪音,工作温升一般不超过50℃。
5.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紧轴肩,其最大间隙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6. 当采用冷冻或加热装配时冷却温度不低于-80℃;加热温度不超过120℃。
7.装配可拆卸的(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其它轴承内外圈混装。
8.可调头安装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9.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的轴承盖与外圈或垫圈的接触应均匀。
10.在轴的两端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定位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只能一端轴承靠紧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C值的确定可按公式计算 C=αΔt l+0.15(式中c为轴承外圈端面与端盖的轴向间隙mm; l为两轴承中心距mm; α为轴的材料线膨胀系数℃; Δt为轴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0.15为轴热涨后应剩余的间隙mm。
)具体数值见下表:表1-1向心推力球轴承等的轴向游隙(mm)轴承内径向心推力球轴承轴向间隙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间隙双列推力球轴承轴向间隙轻系列中及重系列轻系列轻宽中及轻系列中及重系列中宽系列≤30 0.02~0.06 0.03~0.09 0.03~0.1 0.04~0.110.03~0.08 0.05~0.11 >30-50 0.03~0.09 0.04~0.10 0.04~0.11 0.05~0.130.04~0.10 0.06~0.12 >50-80 0.04~0.10 0.05~0.12 0.05~0.13 0.06~0.150.05~0.14 0.07~0.14 >80-120 0.05~0.12 0.06~0.15 0.06~0.15 0.07~0.180.06~0.15 0.10~0.18 >120-150 0.06~0.15 0.07~0.18 0.07~0.18 0.09~0.20>150-180 0.07~0.18 0.09~0.20 0.09~0.20 0.10~0.22>180-200 0.09~020 0.10~0.22 0.12~0.22 0.14~0.240.18~0.30>200-250 0.18~0.30表1-2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轴向游隙值(mm)轴承内经一般情况内圈比外圈温度高25~30℃≤800.10~0.20 0.30~0.40>80~180 0.15~0.25 0.40~0.50>180~225 0.20~0.30 0.50~0.60>225~315 0.30~0.40 0.70~0.80>315~560 0.40~0.50 0.90~1表 1-3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装配时轴向游隙值 (mm)轴承内经轴向游隙轴承内经轴向游隙>120~180 0.15~0.25 >560~630 0.30~0.40>180~225 0.20~0.30 >630~800 0.35~0.45>225~315 0.25~0.35 >800~1000 0.35~0.45>315~560 0.30~0.40 >1000~1250 0.40~0.50(二) 滚动轴承的配合和游隙1. 轴承的配合滚动轴承是专业厂大量生产的标准部件,其内圈与轴的配合,取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取基轴制。
轴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轴承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部件,它在机械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不仅取决于轴承本身的质量,还与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密切相关。
正确的轴承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不仅能够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还能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轴承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轴承安装方法1. 准备工作在安装轴承之前,必须对轴承进行检查和清洗。
检查轴承是否有损坏、变形、裂纹等缺陷,如果有,必须更换。
清洗轴承时应使用清洁剂,清除轴承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 安装轴承(1)安装轴承时,应先将轴承放在安装工具上,然后将安装工具放在轴承座上。
安装工具的大小应与轴承座的大小相匹配,以免损坏轴承或轴承座。
(2)安装轴承时,应注意轴承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轴承上有标记,应将标记朝向轴承座的方向。
如果没有标记,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和尺寸确定方向。
(3)安装轴承时,应使用适当的力量。
过大的力量会导致轴承变形或损坏,过小的力量会导致轴承安装不牢固。
(4)安装轴承时,应使用专用的安装工具。
安装工具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轴承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调整轴承间隙安装轴承后,应调整轴承间隙。
轴承间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距离,它对轴承的运转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轴承的运转产生不良影响。
调整轴承间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专门的调整工具,另一种是使用手感法。
手感法是指通过手感来判断轴承间隙是否合适。
调整轴承间隙时应注意力量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轴承安装注意事项1. 避免轴承受到冲击和振动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注意避免轴承受到冲击和振动。
冲击和振动会导致轴承变形或损坏,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2. 避免轴承受到过热和过冷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注意避免轴承受到过热和过冷。
过热和过冷会导致轴承变形或损坏,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合理选择轴承材料和润滑方式,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
轴承的安装、拆卸方法,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和与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
安装、拆卸的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档圈端面上,不能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因为这样会在轴承工作表面造成压痕,影响轴承正常工作,甚至会使轴承损坏。
轴承的保持架、密封圈、防尘盖等零件很容易变形,安装或拆卸轴承的压力不能加在这些零件上。
(1)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外圈与壳体为较松配合,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承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壳体中,压装时在轴承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的装配套管(铜的或软钢管)。
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应小于轴承内径的挡边直径,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大批安装轴承时可在套管上加一手柄。
轴承安装时要使轴承孔和轴的中心线重合。
轴承相对轴歪斜不仅安装困难,而且会造成压痕、轴颈弯曲甚至会使轴承内圈断裂。
在缺少或不能使用压力机的地方,可以用装配套管和小锤安装轴承。
锤击力应均匀的传到轴承套圈端面的整个圆周上,因此装配套管受锤击的端面应制成球形。
(2)轴承外圈与壳体孔为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可将轴承先压入壳体中,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壳体孔的直径。
(3)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壳体孔都是紧配合,装配套管端面应做成能同时压紧轴承内外套圈端面的圆环,或用一圆盘和装配套管,使压力同时传到内外圈上,把轴承压入轴上和壳体中。
此种安装方法特别适用于能自动调心的向心球面轴承的安装。
(4)加热安装,安装轴承所需要的力与轴承尺寸和配合过盈量的大小有关,对于过盈量较大的中、大型轴承常用热装的方法。
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的轴承套圈放入油箱或专用加热器中均匀加热至80~100℃(不应超过100℃)。
热装轴承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
当轴承从加热油箱中或加热器上取出后,应立即用干净的布(不能用棉纱)擦去轴承表面的油迹和附着物,然后放在配合表面的前方,在一次操作中将轴承推到顶住轴肩的位置。
在冷却过程中应始终推紧,或用小锤通过装配套管轻敲轴承使其靠紧。
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
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叫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叫轴向游隙。
一般来说,径向游隙越大,轴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
按照轴承所处的状态,游隙可分为下列三种:原始游隙: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
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安装游隙: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
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工作游隙: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
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0型至5000型;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0型(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0型、2000型和3000型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0型(圆锥滚子轴承)、8000型(推力球轴承)和9000型(推力滚子轴承)三种,这三种轴承不存在原始游隙;6000型和7000型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被调小,轴向游隙也随之变小,反之亦然,而8000型和9000型滚动轴承,只有轴向游隙有实际意义。
合适的安装游隙有助于滚动轴承的正常工作。
游隙过小,滚动轴承温度升高,无法正常工作,以至滚动体卡死;游隙过大,设备振动大,滚动轴承噪声大。
1.径向游隙的选择轴承的径向游隙并非越小越好,不是所有的特工轴承都要求最小的工作游隙,必须根据条件选用合适的游隙。
国标GB4604-93中,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共分5组,游隙值依次由小到大,其中0组为标准游隙。
基本径向游隙组适合于一般的运转条件、常规温度及常用的过盈配合;在高温、高速、低噪声、低摩擦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轴承则宜选用较大的径向游隙;对精密主轴用轴承等宜选用较小的径向游隙;对于滚子轴承可保持较小的工作游隙。
轴承紧力测量1、轴承安装完毕,轴承中分面螺栓紧固结束。
2、在轴承盖中分面,特别是轴承盖螺栓俩侧,放上多块厚度相同的不锈钢皮。
3.在轴承顶部放上比不锈钢皮厚度略大值径的软铅丝。
4.装上轴承盖,装入固定销,均匀紧固轴承盖螺丝。
5.松开轴承盖螺丝,抬出轴承盖,取出压扁的软铅丝。
6.测量压扁的软铅丝的厚度。
7.不锈钢皮厚度减去软铅丝厚度就是轴承盖紧力。
轴承的轴向间隙可以通过调整来使之达到使用要求。
现有两种方法可以调整,螺栓法和垫片法。
下面详细讲讲其操作过程。
一、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螺栓法:第一步,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用调整螺栓加压;第二步,在加压调整之前,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最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角。
如螺距为 1.5mm,轴承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间隙,那么调整螺栓所需要旋转角为3600*0.15/l.5=360;这时把调整螺栓反转360,轴承就获得0.5mm的轴向间隙,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二、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垫片法:第一步,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第二步,在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边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边用手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内部没有间隙为止;第三步,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再加上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第四步,以上测的就是所需填放垫片的总厚度,最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拧紧螺钉。
2, 电动机的轴承,端盖间隙是多少?电动机的轴承,端盖间隙在1.5-2.5mm之间,端盖上公差是0.02,下公差是0。
端盖(Cover),是安装在电机等机壳后面的一个后盖,俗称“端盖”。
端盖(Cover)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电机马达的质量。
因此,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一个端盖的好坏的标准。
一个好的端盖,主要是来自它的心脏——电刷片,它的作用是带动转子的转动,这部分是最关键的部分,那我们该怎样来衡量它的好坏呢?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1、不高。
滚动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1. 加大或减小轴承安装时的压力;
2. 调整轴承的内圈、外圈尺寸;
3. 更换合适的密封件;
4. 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
5. 更换轴承。
或者
1.压缩法调整间隙: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加工轴承座孔时,通过在安装轴承时压缩轴承内圈来达到调整轴承间隙的目的。
2.拉伸法调整间隙:这种方法与压缩法类似,只是将压缩转变为拉伸,即用螺母将外圈拉伸,使内外圈的间隙增加。
3.调整轴承安装位置:将轴承在轴上的安装位置调整一定距离,可以改变轴承内外圈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整间隙的目的。
4.调整轴承环节尺寸:通过对轴承零件尺寸进行微调,达到调整轴承间隙的目的。
例如,适当加厚轴承座垫片或缩短轴承外圈长度等方式。
轴向间隙规定和轴向间隙调整1.轴承外圆与剖分式箱体或轴承座的半圆孔间不准有“卡帮”。
各半园孔的“修帮”尺寸,不准超过表7-92规定的最大值。
2.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贴合自好可用着色方法检查或塞尺测量缝隙。
着色检查时,轴承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o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且在该范围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3.可拆卸的轴承在清洗后必须按原状态组装。
轴承原包装防锈良好者可拆除包装层,立即在清洁状态下进行配装,否则应防尘保护或再清洗后才可装配4.可以调个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轴承的打印端朝外5.滚动轴承可以采用清洁的机油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0℃,轴承不得与加热油箱直接接触,防止轴承局部过热6.对于非标准的,有特殊过盈配合要求的轴承,其热装温度以实测过盈量按热装法加热公式计算7.滚动轴承常温下,采用压装或敲击法装时,只允许在有过盈的座圈上施力不允许让滚珠(滚柱)或保持器承受轴向力8.轴承装在轴上后应靠紧轴肩。
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5mm,其他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1mm9.采用润滑油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注入相当于空腔容积65%~80%的清洁润滑油脂1)在轴两端采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而且留出间隙c.通常可按c=0.2~0.4mm执行。
2)对径向间隙可调的滚动轴承,其轴向间隙图样中未作规定,又是在普通条件下使用时,轴向间隙见有关手册一、单列园柱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1)调整螺钉或锁紧螺母作轴承轴向间隙调整:先拧紧带螺纹的调整件,使轴承到无间隙状态,然后.反转调整件,而得到所规定的间隙值。
其反转圈数N按下式计算N=α/(tn) (圈)式中α-轴承规定的轴向间隙值(mm) t--调整螺钉的螺距(mm) n--螺纹头数2)塞尺测量调整(1)塞尺测量轴承外圈与滚子(滚珠) 之间的间隙S.则轴向间隙c=S/sinβ通过调整旧c值与规定的轴向间隙一致(2)压紧轴承端盖,测量端盖与轴承座间隙,该间隙加上规定间隙为调整垫片的装配总厚度3)百分表测量调整,对装配精度要求高的轴承.轴承间隙的调整,必须采用百分表测定。
游隙调整是轴承安装调整的关键技术,关系到轴承乃至整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游隙调整方法在毫厘间体现出了轴承企业的真功夫。
什么是轴承游隙?简单来说,轴承游隙就是单个轴承内部、或者几个轴承组成的系统内部的间隙(或干涉)。
游隙可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这取决于轴承类型及测量方法。
为什么要调整轴承游隙?打个比方,煮饭的时候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米饭的口感。
同理,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轴承的工作寿命乃至整个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都会降低。
适用不同调整方法的轴承种类游隙调整的方法由轴承类型决定,一般可以分为游隙不可调轴承和可调轴承。
游隙不可调轴承是指轴承出厂后,轴承的游隙就确定了,我们熟知的深沟球轴承、调心轴承、圆柱轴承都属于这一类。
游隙可调轴承是指可以移动轴承滚道的相对轴向位置来获得所需要的游隙,属于这类的有圆锥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及一些止推轴承。
轴承游隙调整分类对于不可调轴承的游隙,行业有相应的标准值(CN, C3,C4等等),也可以定制特定的游隙范围。
当轴、轴承座尺寸已知,相应的内、外圈配合量就确定了,安装后的游隙就不能改变。
由于在设计阶段配合量是一个范围,最后的游隙也存在一个范围,在对游隙精度有要求的应用就不适用。
可调轴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改变滚道的相对轴向位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游隙值。
如下图,当移动内圈的位置,我们大致可以得到正、负两种游隙。
影响轴承游隙的因素最佳工作游隙的选择是由应用工况(载荷、速度、设计参数)和期望得到的工作状态(最大寿命、最好的刚度、低的热量产生、维护的便利等等)决定的。
然而,在大多数应用中,我们无法直接调整工作游隙,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对应用的分析和经验,计算出相应的安装后游隙值。
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调整方法不可调轴承的安装后游隙主要受配合的影响,所以下面主要介绍可调轴承的游隙调整方法,以适用转速范围宽、可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圆锥滚子轴承为例。
1. 推拉法推拉法一般用于正游隙,轴承滚道与滚动体之间的轴向间隙是可以测得的。
两个轴承安装的正确方法
一、确定安装方式
在安装轴承之前,必须先确定安装方式。
常见的安装方式有三种:压入安装、用液压安装和用机械安装。
根据轴承类型、尺寸和安装条件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二、清理轴承座
在安装轴承之前,必须清理轴承座,确保表面无污垢、毛刺和锈蚀。
同时,要检查轴承座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缺陷应及时修复。
三、涂抹润滑剂
在轴承座和轴承表面涂抹适量的润滑剂,这有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注意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并确保涂抹均匀。
四、安装轴承
将轴承平稳地放置在轴承座上,确保轴承与座孔完全配合,防止歪斜或卡死。
对于大型轴承,可采用液压安装或机械安装的方式将轴承压入座孔中。
五、调整间隙
轴承间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距离。
调整间隙的目的是使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根据所需间隙尺寸,调整内外圈之间的距离。
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轴承,间隙大小要求也不同,请参考相关标准进行调整。
六、紧固螺栓
在调整好间隙后,紧固连接螺栓,确保轴承固定在位。
根据螺栓
规格和数量,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紧固。
注意不要过度紧固,以免损坏轴承和轴承座。
七、检查旋转
紧固后,手动旋转轴承,检查旋转是否顺畅。
如果旋转过程中出现卡滞或异响,可能是间隙调整不当或润滑不足所致,需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八、使用工具
在安装过程中,可借助适当的工具进行辅助安装,如液压泵、机械千斤顶等。
使用工具时请注意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