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Cervicitis
- 格式:ppt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30
宫颈炎合并HPV感染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分析胡丽丽发布时间:2023-07-06T05:27:07.3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胡丽丽[导读]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前言:宫颈炎(cervicitis)是妇科常见的疾病,育龄妇女是此病的多发人群,宫颈受损伤和病原体侵袭是导致其病的主要因素[1],宫颈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本身抗感染能力比较弱,如果受到性交、流产、分娩、手术等刺激而受损,就容易发生感染[2]。
在临床中宫颈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炎症居多。
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为宫颈红肿,颈管黏膜水肿,伴有急性阴道炎以及急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宫颈炎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和宫颈外翻等临床症状[3]。
并且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必须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以引起人体皮肤的黏膜鳞状上皮增殖的一种球形DNA乳头瘤病毒。
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患者发展为宫颈癌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单纯性宫颈炎的患者。
宫颈炎合并HPV感染后,还存在较高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引起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临床中,药物治疗是针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是由于药物的差异化,治疗效果也相对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针对宫颈炎合并HPV感染应用保妇康栓治疗中的治疗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现阐述如下:一、一般资料收集本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时段收治的116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的电子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都签署同意协议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23岁,最大的为49岁,中位数年龄为36.5岁;病程最短的为9个月,最长的为2年,中位数病程为1.5年;其中Ⅰ度宫颈糜烂26例,Ⅱ度宫颈糜烂19例,Ⅲ度宫颈糜烂13例;临床症状:29例白带增多,19例腰酸,10例接触性出血。
什么是慢性宫颈炎cin文章目录*一、什么是慢性宫颈炎cin*二、慢性宫颈炎cin2级治疗费用是多少*三、重度慢性宫颈炎治疗方法有哪些什么是慢性宫颈炎cin 1、什么是慢性宫颈炎cin1.1、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经产妇女较为多见。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或为粘稠状脓性,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
一般通过妇科检查不难诊断。
宫颈局部多表现为糜烂、子宫颈肥大、子宫颈管炎、子宫颈腺体囊肿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化生等。
1.2、宫颈非典型增生病变,叫做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它分三期。
CINI,CINII,CINIII.CINI极少转变为癌;CINII,CINIII有可能癌变,机会也很小,叫癌前病变。
2、慢性宫颈炎cin1级严重吗高度的cin病变是很有可能转变成宫颈癌的,而cin1算是很低度的慢性宫颈炎了,所以说相对来说不算是很严重,这点大家不必太过担心,慢性宫颈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这种病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好的治疗,不要等发展严重了在治疗,因为这种病也有可能导致不孕的。
3、慢性宫颈炎和cin的区别3.1、慢性宫颈炎和CIN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
慢性宫颈炎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子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
而CIN是由于宫颈上皮细胞增生引起的。
3.2、慢性宫颈炎和CIN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慢性宫颈炎主要发生在宫颈阴道部和子宫颈管黏膜。
宫颈炎大部分患者都没有症状。
有些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及灼热感等症状。
有些宫颈炎患者也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而CIN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情况。
宫颈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
宫颈癌前病变能不能发展成癌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病情严重的患者转换成癌的机会最高。
慢性宫颈炎cin2级治疗费用是多少1、对于慢性宫颈炎cin2级的患者来说,都希望能够将疾病治疗好,但是在治疗钱都希望能够了解到慢性宫颈炎cin2级治疗的费用问题,其实这个是不能确定的,因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一线城市治疗,与二线城市相比会比较的。
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10-25T14:57:16.8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曹晓蓉[导读] 研讨慢性宫颈炎患者合用微波技术及干扰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梓潼县许州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 622151)【摘要】目的:研讨慢性宫颈炎患者合用微波技术及干扰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且符合标准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归入两组(50例/组),Ⅰ组单纯使用微波技术治疗,Ⅱ组同时配合干扰素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宫颈炎症改善状况。
结果: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半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合用微波技术及干扰素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安全,且对降低复发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微波技术;干扰素;临床价值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一种常见慢性妇科炎症,病因多与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复发有关。
其在临床上一般有腰骶部痛、月经不调、痛经及白带异常等表现,且症状可累及膀胱三角区与肠道,使患者继发尿路感染及大便疼痛,对其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微波(microwave)技术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已得到大量研究随机对照证据的支持,但单纯使用效果仍较一般。
为此,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尝试在微波治疗的同时,配合干扰素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
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慢性宫颈炎病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符合《妇产科学》的判断标准[1]。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归入两组,Ⅰ组年龄段24~47岁,平均(32.8±6.2)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1.2±0.4)年;Ⅱ组年龄段23~45岁,平均(33.2±5.8)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1.3±0.5)年。
女性生殖器系统炎症(Female Genital Inflammatory Disorders )一、概论外阴炎(Vulvitis)阴道炎(Vaginitis)宫颈炎(Cervicitis)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ion)生殖器结核(Genital tuberculosis )二、女性生殖系统自然的防御功能: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防止外界污染。
阴道自净作用:阴道上皮增生变厚,上皮含有糖原,分解为乳酸,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多在)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粘液栓的作用,防止病原体入侵。
月经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有利于消除宫内感染。
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防止病原体入侵。
三、正常阴道菌群:1.需氧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2.兼性厌氧菌(乳杆菌(Lactobacillus)、加德纳尔菌、大肠杆菌)3.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动弯杆菌)4.支原体及念珠菌阴道与菌群平衡打破,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四、感染途径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2.经淋巴系统感染3.经血液循环传播4.直接蔓延五、炎症的发展与转归1.痊愈2.扩散与蔓延3.转为慢性非特异性外阴炎(Non-specific vulvitis)一、病因1.由阴道分泌物增多,如宫颈、阴道的炎性白带,宫颈癌的分泌物,经血或产后恶露的刺激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外阴炎;2.其他如月经垫、尿瘘患者的尿液浸渍,粪瘘的粪便刺激、3.糖尿病的糖尿刺激以及化学及物理性的刺激等也可引起外阴炎。
二、临床表现1.炎症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个外阴受累。
2.患者外阴肿胀、充血,自觉灼热感、搔痒或疼痛,排尿时症状加重;重者有糜烂、成片的湿疹,甚至有溃疡形成。
3.慢性炎症时皮肤增厚、粗糙,可有皲裂,伴搔痒。
三,治疗原则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穿化纤内裤。
淋巴滤泡性宫颈炎之细胞学胡佐鸿(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淋巴滤泡性宫颈炎(follicular cervicitis),也称为淋巴细胞性宫颈炎,是组织学的术语,淋巴细胞增生明显,上皮下有淋巴滤泡形成。
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慢性宫颈炎一种不常见的形式,2001年TBS术语中没有专门列出。
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一个良性的、自限性的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年轻女性患者有证据表明与衣原体感染相关。
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最早Eisenstein及Lloyd等报道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由于对此病的细胞学特征认识不足,涂片中不成熟的大淋巴细胞往往引起诊断者的警惕而诉诸进一步活检。
1975年Roberts等对此病进行了系统的大宗病例的总结,目前对淋巴滤泡性宫颈炎在传统巴氏涂片的细胞学特征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成片分布的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及不成熟的大淋巴细胞,其中可见浆细胞,含易染颗粒的吞噬细胞,核分裂易见,同时可伴有较多中性粒细胞。
涂片中成片的淋巴细胞构象与淋巴结印片及淋巴结针吸涂片相似。
因此,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诊断在巴氏涂片上变得相对容易,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活检。
液基制片是近来发展迅速的新技术,有逐渐代替巴氏涂片的趋势,但在液基制片,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有与传统巴氏涂片不同的特征,液基制片诊断淋巴滤泡性宫颈炎国内未见报道。
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淋巴细胞宫颈炎)的检出率巴氏涂片明显高于液基制片。
分析其原因,巴氏涂片淋巴细胞较大,成片排列,易于发现,诊断特异性的胞浆内含易染小体的巨噬细胞在成片淋巴细胞中间,易于寻找,不易漏诊;而在液基制片中,细胞及时固定收缩,淋巴细胞较小,略大于组织学细胞,但明显小于巴氏涂片细胞。
又由于细胞经过震荡处理,细胞散在排列,故在炎性背景中,不易发现,尤其是具有诊断特异性的胞浆内含易染小体的巨噬细胞较小且散在,寻找困难,易于漏诊。
因此,我们认为在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淋巴细胞宫颈炎)的细胞学诊断,液基制片并不优于巴氏涂片。
慢性宫颈炎参考资料: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受到的多种伤害中的一种,它多表现为白带增多、粘稠,或呈脓性,甚至引起腰腹坠胀感,且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加重。
而且,它还会引发诸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伴随症状。
子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子宫颈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
这种就是宫颈炎。
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
妇女病,多是由于子宫颈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
一旦患上慢性宫颈炎,其最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粘稠,有时为脓性。
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腰腹坠胀感,并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呈加重趋势。
阴道检查时会发现,染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有一些病理改变,宫颈糜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慢性炎症期间,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逐渐脱落,而被子宫颈柱状上皮所代替。
柱状上皮较薄,因此皮下血管容易显露,因此该处宫颈表面总是呈红色,红色区域就是宫颈靡烂区。
根据糜烂面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糜烂面未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度指糜烂面已达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重度糜烂面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或已达宫颈边缘。
宫颈息肉是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使宫颈粘膜增生而形成息肉,息肉从宫颈口或宫颈管内突出,有单个或多个,常有蒂。
息肉呈红色,上面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容易出现接触性出血,有时还呈不规则阴道出血。
摘除后常复发。
宫颈肥大是由于慢性炎症反复长期刺激,使宫颈组织充血、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宫颈腺体囊肿是宫颈慢性炎症时,使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增生阻塞腺管开口,形成储留性囊肿,称为宫颈囊肿。
治慢性宫颈炎家用妙方(1)用20%的硝酸银涂于糜烂处,再用生理盐水棉棒拭净,每周1次,2一4次为一疗程。
可治轻度宫颈糜烂。
(2)每天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
(3)取蛇床子、黄柏、苦参、贯众各15克,加水煎汤,去渣,微温时冲洗阴道。
慢性宫颈炎的病因分析与施加健康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摘要: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
也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
也有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
近年来,慢性宫颈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年轻化,从医院的门诊体检来看,有慢性宫颈炎的病人可以占到来院就诊妇科疾病的50%,说明发病率较高的。
为了提高来院病人对此病的健康知识,我科特别制定了该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健康教育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09【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21-02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
也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
也有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
近年来,慢性宫颈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年轻化,从医院的门诊体检来看,有慢性宫颈炎的病人可以占到来院就诊妇科疾病的50%,说明发病率较高的。
【疾病名】急性宫颈炎【英文名】acute cervicitis【缩写】【别名】急性子宫颈炎【ICD号】N72【概述】急性宫颈炎为病原体感染宫颈引起的急性炎症。
急性子宫颈炎(acute cervieitis)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不洁性活动、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致病原体进入而发生感染。
【流行病学】急性宫颈炎在生育期妇女多见,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
【病因】急性宫颈炎(acute cervicitis)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
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急性宫颈炎较少见。
此外医务人员不慎,产道内遗留纱布,以及不适当的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药液冲洗阴道等均可引起急性子宫颈炎;一些宫颈手术时,扩张宫颈的损伤或穿孔,以及诊断性刮子宫时宫颈或宫体的损伤,也为急性宫颈炎的病因之一。
目前,临床常见急性宫颈炎为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cervicitis,MPC),其特点是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MPC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但部分MPC病因不清。
【发病机制】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宫颈管柱状上皮,沿黏膜面扩散引起浅层感染,病变以宫颈管明显。
除宫颈管柱状上皮外,淋病奈瑟菌还常侵袭尿道移行上皮、尿道旁腺及前庭大腺。
葡萄球菌、链球菌更易累及宫颈淋巴管,侵入宫颈间质深部。
肉眼见宫颈红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可经宫颈外口流出。
镜下见血管充血,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此外,可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慢性宫颈炎的诊治进展
何川;李广太
【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
【年(卷),期】2005(017)012
【摘要】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炎症,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且常常因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愈,病原体藏于宫颈黏膜内持续刺激而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
但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急性症状直接转变为慢性。
慢性宫颈炎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宫颈肥大(cervical hypertrophy)、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宫颈腺囊肿(nabothcyst)及宫颈管内膜炎(endoeervicitis)。
【总页数】3页(P782-784)
【作者】何川;李广太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2
【相关文献】
1.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综合诊治的临床效果 [J], 侯战云
2.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综合诊治效果的临床探讨 [J], 王丹丹
3.慢性宫颈炎临床诊治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J], 田丽君;张永枝;王渊;刘爱莲;杨秀
4.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综合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隋明
5.分析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综合诊治的临床效果 [J], 王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