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大分子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32
第八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的研究目的对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化学改性合成某些不能直接通过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和维尼纶等的合成研究聚合物结构的需要,了解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破坏的原因及规律研究高分子的降解,有利于废旧聚合物的回收处理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的分类(1)聚合物的相似转变--------聚合物侧基的反应(2)聚合物的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聚合物主链的反应如扩链(嵌段、接枝等)和交联(3)聚合物的聚合度变小的化学反应--------聚合物主链的反应如降解和解聚第一节聚合物化学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CH2CHnCH2CH CH2CNCN反应产物结构复杂性能变化聚乙烯氯化氯含量<30%,溶解度增加>30~60%,溶解度降低>60%,溶解度增加2、影响聚合物基团反应的因素(1)物理因素:如聚合物的结晶度、溶解性、温度等参与反应的基团的裸露程度或基团与反应的小分子的接触程度影响着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结晶性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几乎不能反应,在熔体状态或溶液状态反应较快。
溶解性聚乙烯氯化氯含量<30%,溶解度增加>30~60%,溶解度降低>60%,溶解度增加反应在哪一阶段氯化不容易进行?扩散控制反应速度(2)化学因素聚合物本身的结构对其化学反应性能的影响,称为高分子效应,这种效应是由高分子链节之间的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几率效应、邻近基团效应、空间位阻效应、静电效应几率效应(基团隔离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应时,由于成对基团反应存在几率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单个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应,因而不能只能达到有限的反应程度。
一般缩醛化程度约86%,尚有约14%的羟基未参加反应邻近基团效应:a. 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与反应。
如聚乙烯醇的三苯乙酰化反应,由于新引入的庞大的三苯乙酰基的位阻效应,使其邻近的以再与三苯乙酰氯反应。
细生第八章总结细胞核:位置:细胞中央,脂肪细胞的边缘。
—数目:通常1个,肝细胞肾小管细胞软骨细胞1~2个、破骨细胞6~50个、骨骼肌细胞可有数百个。
—结构: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核基质)—形状:圆球形或椭圆形、杆状、分叶状。
核膜:又称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形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边界。
—构成◦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核周间隙(perinuclear space)—核被膜是两层平行排列的膜,间距10到50㎚。
核被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一)蛋白质—占65%~75%。
含20多种蛋白质,组蛋白、基因调节蛋白、DNA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等内核膜中还含核纤层蛋白—分子量1.6×104~1.6×105—酶类与内质网相似◦葡萄糖-6-磷酸酶、NADH/Cytc还原酶、NADH/Cytb5还原酶(二)脂类(与内质网相似)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甘油三酯↑—核被膜流动性低于内质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核酸(少量)核膜的结构捕鱼笼式(fish-trap)。
—NPC 含有30~50种以上不同的多肽(统称核孔蛋白),并由几个部分组成:—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胞质面,8条短纤维伸向胞质—核质环(nuclear ring):核质面,8条纤维与8个蛋白颗粒形成核蓝—辐(spoke):辐射状八重对称,三个结构域,即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栓(plug):中央栓,核质交换有关NPC的功能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通道—运输方式分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a.被动扩散:亲水性有效直径:9~10nm,长15nm,分子量40×103~60×103以下的蛋白质可自由穿过b.主动运输:组蛋白(21×103)带有信号功能的氨基酸是主动运输入核的,大分子物质的进、出核—跨膜运输可入核或出核入核:组蛋白、核纤层蛋白、聚合酶等亲核蛋白出核:RNA、RNP(核糖核蛋白颗粒)、核糖体亚基核纤层:核被膜内表面连接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核纤层(nuclear lamina)。
第八章分子对接1. 结构准备:生物分子结构的准备1.1 介绍准备三维大分子结构的目的是校正结构,并为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准备大分子数据。
目前,三维生物分子结构数据的主要来源是x射线晶体学。
由于核磁共振(NMR)结构文件比x射线文件少得多,而且NMR文件往往包含较少的与数据相关的问题,如丢失原子和残留物,因此本文档将主要关注x射线晶体数据的制备。
大分子x射线晶体结构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原子数据的缺失或难以分辨。
不能很好地解决的区域可能导致多个模型、交替的位置(原子被分配为“部分占据”,这是基于它们在不同位置被发现的频率)或数据完全缺失。
丢失数据的严重程度从偶尔丢失原子到结构的整个部分都不存在。
在许多情况下,缺失的数据需要建模和修复,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计算分析。
x射线晶体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非氨基酸的成键模式必须从重原子的位置推断出来。
配体和辅因子的键序原则上可以从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来预测(如果原子坐标足够精确的话),但结构的灵活区域可能导致位置模糊,使自动识别键变得困难。
此外,键序的确定依赖于氢原子的知识,由于其高迁移率,通常无法以任何程度的准确性确定氢原子的位置。
因此,配体和辅因子的键序、电荷和质子态需要人工检查和修正。
x射线蛋白质结构的典型手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①从PDB文件加载结构数据。
②使用温度因素,蛋白质几何检查和电子密度来评估数据的质量。
③如果有必要,可以查看其他结构数据。
④用同源性建模和转子探索来替换缺失的蛋白切片。
⑤考虑是否需要固定辅因子和配体的键合模式,并删除未结合的水分子。
⑥加入氢,优化它们的位置。
⑦设置限制约束。
⑧执行结构的最终能量最小化。
人工处理生物分子结构既费时又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通过将与制备生物分子结构相关的最常见任务自动化,可以减少这些错误。
这是结构准备应用程序的主要目标。
此外,该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环境,可以手动检查识别的每个项目,同时允许应用一些灵活性的校正。
结构制备应用程序可以用于制备三维生物分子结构模拟,如对接,静电地图计算,分子力学最小化和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