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最新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一、预案背景糖尿病铜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糖尿病铜症酸中毒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 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生命危险;3. 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糖尿病铜症酸中毒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糖尿病铜症酸中毒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2. 应急处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医院院长;(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3)成员:内分泌科、急诊科、ICU、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四、预案实施流程1. 发现患者(1)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若发现患者有糖尿病症状,应立即询问病史,检查血糖、尿酮体等指标;(2)若患者出现糖尿病铜症酸中毒的典型症状,如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应立即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 紧急处理(1)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给予吸氧、保暖等措施;(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3)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控制血糖;(4)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5)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长期治疗(1)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2)调整患者饮食,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铜症酸中毒复发;(3)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五、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糖尿病铜症酸中毒的识别和救治能力;2. 配齐抢救设备,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六、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糖尿病铜症酸中毒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应急处理小组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背景糖尿病酮性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起酮体在体内积累,导致酸中毒。
DKA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提高DKA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DKA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领导、内分泌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明确各科室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预警与监测1.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KA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酮体、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DKA前期症状。
3. 建立DKA预警机制,对有DKA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
四、应急处理流程1. 病情评估:患者出现DKA症状时,立即评估病情,判断是否为DKA。
2. 抢救措施:(1)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液,纠正脱水。
(2)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控制血糖水平。
(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4)密切监测血糖、酮体、电解质、动脉血气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加强护理:(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3)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
4.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加强随访。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建立DKA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胰岛素、补液剂、电解质、酸碱平衡剂等药品。
2. 配备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血糖监测仪等设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DKA应急处理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2. 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患者及家属普及DKA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DKA的认识。
七、总结与改进1. 定期总结DKA应急处理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预案。
2. 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处理流程、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预案概述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的血糖升高、酮体生成过多和酸中毒。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小组:由内分泌科、急诊科、ICU、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
3. 应急处置小组:由内分泌科、急诊科、ICU等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三、应急响应1. 事发科室发现疑似DKA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包括:(1)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脱水。
(2)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病情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酮体等。
3. 事发科室向应急小组报告情况,应急小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会诊,提出救治建议。
4. 应急小组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领导小组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措施1.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
2. 抢救措施:(1)补液: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
(2)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水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逐渐调整剂量。
(3)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电解质检查结果,给予补充钾、钠等电解质。
(4)维持酸碱平衡: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纠正酸中毒。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血酮体、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 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酮体等检查,为救治提供依据。
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五、应急结束1. 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应急小组评估认为可以结束应急状态。
2. 应急小组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领导小组批准应急结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救治2024(全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病率约占住院患者的30%,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
DKA—经确诊,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本文整理了DKA的急救措施,以飨读者。
急救措施1.—般处理>急抽血查血糖、血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留尿标本查尿糖与酮体、尿常规。
记录24h尿量昏迷者给予留置导尿。
>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
>对千较重的DKA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及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尽量送入ICU进行抢救。
2.补液OKA常严重脱水,可达体重的10%以上,血容量不足,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
>迅速纠正失水以改善微循环与肾功能是抢救DKA的首要措施。
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路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路为抗生素或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
>早期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避免输入低渗液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过速,诱发脑水肿。
补液宜先快后慢,每天总量为4000~6000ml,严重脱水者日输液量可达6000~8000ml。
>发生休克或低血压者须补充胶体液如右旋糖酐、血浆或全血等,并给予其他抗休克治疗。
3.胰岛素的应用为治疗DKA的主要措施,通过迅速补充胰岛素,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和因此而继发的高酮血症和酸中毒。
主张选用短效胰岛素,小剂量静脉持续滴注法以每小时O.lU/k g静脉维摆sou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500ml, lm l/min速度持续滴入1对昏迷、高热、休克、酸中毒深大呼吸等患者,可用首次负荷量胰岛素20U静脉注射。
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可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胰岛素12U静脉滴注。
按此浓度持续滴注使血糖维持在llmmol/L。
此治疗方法优点为安全、有效,不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血钾,脑水肿的发生率低。
4.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纠正低血钾补液和胰岛素应用治疗1~4h因血钾向细胞转移而容易发生低血钾。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糖尿病患者发生DKA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DKA的应急处理工作。
2. 临床救治组:负责DKA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3. 护理组:负责DKA患者的护理工作。
4. 信息组:负责DKA应急处理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5. 后勤保障组:负责DKA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保障工作。
四、预警与报告1. 预警: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者出现DKA的典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临床救治组。
2. 报告:临床救治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理流程1. 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3. 通风与氧气支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4. 输液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进行快速补液。
5.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6.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整:根据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整治疗。
7. 监测血糖、酮体:密切监测血糖、酮体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并发症防治:注意预防DKA的并发症,如感染、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9. 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10. 交接班:及时与下一班次医护人员进行病情交接,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救治。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DKA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DKA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救治流程、团队合作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七、总结与改进1. 对DKA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应急处理流程。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DKA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一、预案背景酮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酮酸中毒是由于体内酮体积累过多,导致血液pH值降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酮酸中毒事件;2. 减少酮酸中毒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3. 提高医疗机构对酮酸中毒的救治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发生的酮酸中毒事件。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酮酸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医疗救治组:负责酮酸中毒患者的救治工作。
3. 报告与信息组:负责收集、汇总、报告酮酸中毒事件信息。
4. 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疑似酮酸中毒患者后,立即通知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2. 医疗救治组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如确诊为酮酸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患者吸氧、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2)根据病情,给予胰岛素治疗;(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报告与信息组在发现酮酸中毒事件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4. 应急物资保障组根据救治需要,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5. 后勤保障组为应急人员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六、预案实施与培训1. 各级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应定期开展酮酸中毒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医疗救治组成员应熟悉酮酸中毒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技术。
3. 报告与信息组应熟悉酮酸中毒事件的信息报送流程。
七、预案的修订与废止1. 本预案由预案领导小组负责修订。
2. 预案修订后,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执行。
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预案同时废止。
八、附则1. 本预案由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背景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简称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DKA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提高DKA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酮症酸中毒救治小组,负责DKA的预防、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内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ICU医生、药剂师、营养师等。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糖尿病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DKA的认识,使其了解DKA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2. 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尿酮、酮体水平,及时发现DKA早期症状。
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
4. 调整患者治疗方案,确保胰岛素用量充足,避免DKA发生。
四、应急预案1. 病情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监测血糖、尿酮、酮体水平,及时发现DKA早期症状。
(3)对疑似DKA患者,立即进行血生化、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酮等检查。
2. 救治措施(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2)给予胰岛素治疗,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血酮水平调整剂量。
(3)根据病情给予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4)维持酸碱平衡,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等药物。
(5)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危重患者处理(1)对昏迷患者,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对有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3)对有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等。
4.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避免压疮发生。
(3)做好口腔、皮肤、床铺、衣物清洁工作。
(4)按时翻身,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DKA应急演练,提高救治小组应对DKA的能力。
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糖尿病并发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旨在提高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三、应急预案内容1. 糖尿病并发症的识别(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极度口渴、频繁排尿、恶心与呕吐、腹痛、深而快的呼吸、疲劳与虚弱、神志模糊或昏迷。
(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状态:极度口渴、多尿、乏力、神志模糊、昏迷。
(3)低血糖:出汗、颤抖、心慌、饥饿感、头晕、视力模糊、意识障碍。
(4)糖尿病眼病:视力模糊、眼前有黑点、视野缩小、视力下降。
(5)糖尿病肾病: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
(6)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心悸、胸闷、胸痛、头晕、肢体麻木。
2. 应急处理措施(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给予静脉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
(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状态:迅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治疗。
(3)低血糖:立即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监测血糖。
(4)糖尿病眼病: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
(5)糖尿病肾病:控制血糖、血压,定期检查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6)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时就医,进行心脑血管检查和治疗。
3. 应急预案实施流程(1)患者或家属发现并发症症状时,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援助。
(3)等待救援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救援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
(5)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预防措施1. 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稳定。
2. 遵医嘱合理用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3.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食品的摄入。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五、总结糖尿病并发症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医疗机构和社区等相关部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一、背景及目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体内酮体积累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对DKA的防范意识,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DKA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实施应急预案。
2.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DKA患者的诊断、救治及转诊工作。
3. 预防宣传小组:负责DKA的健康教育、预防宣传及应急演练。
4. 护理小组:负责DKA患者的护理工作。
5. 药物及物资保障小组:负责DKA救治所需药物及物资的储备、供应。
三、预警及监测1. 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尿酮体、酮体等指标监测。
2. 对有DKA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如血糖控制不佳、感染、手术、应激状态等。
3. 对出现DKA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流程1. 诊断与评估:医疗救治小组对疑似DKA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 急救处理:对患者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胰岛素治疗等。
3. 住院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4. 转诊:如患者病情危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五、应急保障措施1. 药物及物资保障:药物及物资保障小组负责DKA救治所需药物及物资的储备、供应。
2. 人员培训:定期对医疗救治小组、预防宣传小组、护理小组进行DKA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DKA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DKA的能力。
六、应急响应结束1. 病情稳定: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 药物及物资消耗完毕:药物及物资保障小组对药物及物资进行盘点,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3.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评估:对本次DKA应急响应进行总结,评估应急响应效果。
七、应急总结与改进1. 对本次DKA应急响应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
后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重者昏迷。
因此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全部使用留置针)补充液体,必要时开通双通路。
3.吸氧、心电监护。
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液体输入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常规应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
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4.有谵妄、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每小时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5.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6.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1、患者酮症酸中毒时表现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昏迷;
2、平卧病人,头偏向一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3、吸氧、心电监护,常规应用微量泵确保胰岛素准确输入,每1h查血糖一次并记录;
4、备好抢救用品及药品,有谵妄、烦躁不安者放置床挡;
5、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入液量,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6、患者病情好转稳定,了解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抢救结束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流程图】
酮症酸中毒患者。
一、演练背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演练模拟一名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医护人员的应对措施。
二、演练目的1. 确保医护人员对DKA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2. 提高医护人员对DKA的急救处理流程和技能。
3. 强化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4. 检验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上午9:00-11:00四、演练地点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五、参演人员1. 医生:上级医生、主治医生2. 护士:急诊护士、病房护士3. 患者模拟:志愿者4. 家属模拟:志愿者5. 观察员:护理部、医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六、演练场景1. 患者张三,男性,35岁,患有1型糖尿病,因未规律用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症状,近日病情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极度口干、呼吸深快等症状,家属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
2. 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病情,立即通知医生。
七、演练流程1. 护士A:医生,2床患者张三烦躁、呕吐不适。
2. 医生:(查看患者)患者烦躁,口干,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疑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测手指血糖,准备急救用物。
3. 护士A:建立静脉通道,给氧。
4. 护士B:测血糖,结果显示血糖为30mmol/L。
5. 医生:立即皮下注射胰岛素12U,建立两组静脉通道,生理盐水500ml加胰岛素50U加10%氯化钾15ml,以50ml/h泵入,另一组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脉滴注,每30分钟复测手指血糖1次。
6. 护士A:复述医嘱并执行。
7. 医生: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心电监护,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 护士B:复述医嘱,调节氧流量、连接心电监护。
9. 护士B:血压90/60mmHg,心率110次/分,呼吸30次/分。
10. 医生:急抽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尿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11. 护士A:复述医嘱,在非输液侧血管采集血标本。
WORD格式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
后
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 , 重者昏迷。
因此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 ,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二、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必要时开通双通路。
三、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液体输入量
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四、有谵妄、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每 1 h 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
录。
五、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
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六、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 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立即抢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吸氧→观察生命体征→ 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专业资料整理。
一、概述酮症酸中毒休克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有效应对酮症酸中毒休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酮症酸中毒休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专项工作组。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症状(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休克症状,如恶心、呕吐、呼吸深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2. 报告与启动(1)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症状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展开救治。
3. 医疗救治(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a. 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b. 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呼吸功能;c. 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d.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e.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4)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安慰和支持。
5. 后勤保障(1)保障救治药品、设备等物资供应。
(2)组织调配人力,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6. 信息宣传(1)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救治情况。
(2)向媒体发布救治信息,提高公众对酮症酸中毒休克的认知。
四、后期处理1. 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2. 对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一、背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常出现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等症状。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DKA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1)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各科室的协作。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应急处理的具体实施。
(3)医疗组:负责DK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
(4)护理组:负责DKA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心理护理等。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三、应急预案流程1. 诊断与报告(1)接诊医生对疑似DKA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立即报告应急处理小组。
(2)应急处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启动应急预案。
2. 抢救措施(1)将患者置于抢救室,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等生命支持措施。
(2)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根据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3)进行血生化、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酮等检查,密切观察手指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注射泵、输液泵的速度。
(4)昏迷患者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5)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口腔、皮肤、床铺、衣物清洁,按时翻身,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2)及时书写护理记录,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4. 后勤保障(1)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充足的胰岛素、输液用品、电解质溶液、氧气等应急物资。
(2)应急物资调配: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配所需物资。
(3)应急物资供应: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DKA患者的抢救需求。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DKA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DKA的诊断、抢救、护理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一、背景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临床表现为高血糖、高血清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酮症酸中毒护理应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医生、药师等,各司其职,共同应对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工作。
三、应急流程1. 早期识别(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监测血糖、尿酮、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3)关注患者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等。
2. 报告与处理(1)发现酮症酸中毒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生。
(2)医生确诊后,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抢救。
(3)护士按照应急预案,协助医生进行护理。
3. 抢救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纠正脱水状态。
(2)给予胰岛素治疗,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降低血糖。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给予碳酸氢钠等药物。
(4)补钾,维持电解质平衡。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尿酮、电解质等指标。
4. 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防止误吸。
(3)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
(5)按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
(6)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5. 救治后的护理(1)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尿酮、电解质等指标。
(2)调整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稳定。
(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饮食、运动、用药等。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小组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早期识别、报告与处理、抢救措施、护理措施等。
五、总结与反馈1. 应急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转而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液酸碱度失衡,出现酸中毒症状。
为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酮症酸中毒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2. 减少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酮症酸中毒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内分泌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组成;2. 内分泌科负责制定酮症酸中毒诊疗方案及培训医护人员;3. 急诊科负责患者接诊、初步评估及转运;4. ICU负责患者重症监护及治疗;5. 其他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应急处理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若怀疑酮症酸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等;(3)通知内分泌科、ICU等相关科室。
2. 内分泌科处理(1)内分泌科医生接诊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2)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3)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管理,调整生活方式。
3. 急诊科处理(1)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尿酮等指标;(2)根据治疗方案,协助内分泌科进行胰岛素注射、补液等操作;(3)若患者病情恶化,立即转运至ICU。
4. ICU处理(1)ICU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尿酮等指标;(2)根据治疗方案,协助内分泌科进行胰岛素注射、补液等操作;(3)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治疗。
五、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酮症酸中毒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掌握酮症酸中毒诊疗方案及应急预案;3.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协同作战能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
一、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
后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重者昏迷。
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抢救患者。
二、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补充液体,必要时建立双通路。
三、吸氧、心电监护。
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液体输入量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常规应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
备好急救药械。
四、有谵妄、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每 1 小时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五、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六、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 6 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体征:
乏力、四肢无力、“三多一少”症状加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
1、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
3、遵医嘱补液治疗:
(1)每两小时监测血糖、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能、心电图
(2)补胰岛素:0.9%氯化钠注射液+小剂量胰岛素4~6U/h静脉补液
(3)补液:先快后慢,当血糖降至3.9mmol/L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4)补钾:6~10g/24h,肾功能不全血钾过高(大于6mmol/L)或无尿时暂缓补钾(5)补碱:PH小于7.0mmol/L时用碳酸氢钠
4、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5、抢救结束后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
时间:2016年8月
地点:内分泌科病房
演练事件:X床患者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参加人员:值班医生A3 值班护士:A1、A2 病人A4
场景:病床一张、心电血氧血压监护仪一台、治疗盘一个、0.9%Nacl 500ml二瓶、输液器两个、氧装置一套、留置针两套、注射用胰岛素一瓶、1ml注射器2个。
流程:
1.值班护士A1巡视病房查血糖发现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加深,血糖26.6mmol/L,患者意识清醒,立即通知值班医生A3,并立即回治疗室取物品并寻求A2的帮助。
2.A3到达后,体检患者,患者恶心呕吐,意识清醒,血压下降,通知A1予心电血氧血压监护仪,氧气3ml/min,建立双侧静脉通道(0.9%Nacl 500ml+普通胰岛素4u),1h/次检测血糖。
3.A1行建立静脉通道,A2协助A1上心电血氧血压监护仪及吸氧。
4.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A1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痛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5.按抢救规定,抢救结束6h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