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59
第三章复习资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的形状1、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如:(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2)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5)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6)走不到天涯海角。
3、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得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由于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仅相差0.33%,因此地球看起来很圆。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即指在赤道一昼夜转1圈)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厚度比较:地核>地幔>地壳;外地核>下地幔>內地核>上地幔>地壳;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经线和经度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呈半圆形。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所以,小于20°的经线都在西半球,大于160°的经线都在西半球,其余经线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西半球不全是西经。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目录 (1) (3) (6) (8)【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考点二地图考点三岩石考点四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考点五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重难点突破1:地球仪和地图】难点解读:本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等。
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对综合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例1】(四川广元中考)读图,如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
【例2】(重庆云阳)读某地区简略图(单位:米),按要求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答案】(1)A (2)C【解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都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山顶的经纬度(35°N,139°E)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 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有无数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叫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1)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在地球的两极上。
纬线有无数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提要与注意事项】: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
3、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4、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平线是弧形的;登高望远;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6、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二、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指示南北。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为整圆,指示东西。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90°就是南极。
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7、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即20°W和160°E8、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0°纬线,即赤道9、低中高纬度的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地图:1、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