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教课课题《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课时 1 课时一、教课目的教课目的:1.一致标注过程中的符号,认识标注常有的方法和门路。
2.经过让学生试水批读发现问题和疑惑,供给可操作的批读典范。
教课要点:让学生联合书中有关语段认识标注的常有方法,让学生在批读时能有的放矢。
教课难点: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课方法指导法、演示法三、教课过程活动内容活动企图时间教课活动一:导入激发学生阅读 1 分钟孩子们,拿到一本有必定难度的经典名著后,我们能够采纳什么梦想科学的方法睁开阅读呢?常有的有批读和研读,今日第一学习第一种——批读。
教课活动二:认识批读让学生明确批 5 分钟1. 第一认识什么是批读。
读的作用和意(PPT展现)义标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出色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虑、剖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短的文字加以标明的念书方法。
简单说,批读就是记录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全部知识、感情的变化和迷惑的发生的念书方法。
师:所以,要想读清楚读理解读深入文章,批读是念书很好的方法之一。
徐特立老先生说“不动笔墨不念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学家陈垣也说过:“念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笔勤,遇见居心得就写下来,要动笔多写、多记,累积下知识,能够左右逢源” 。
让学生认识批 5 分钟2.批读的符号设计读符号,做好批○: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读准备():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
(包含:生字构成的词;词语清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赏识或不认识的词等。
)①②③ (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区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或层)末端。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边。
△△(侧重号):标在句子要点词下边。
===(双横线):划在文章要点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朝花夕拾》的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欲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1.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散文作品。
2.如何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论鲁迅师: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会想到什么?生:课文中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师:很好,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大家听说过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吗?2.介绍《朝花夕拾》师:《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26年至1927年间所写的十篇散文。
这些散文以鲁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二、课文概述1.分析目录师:请大家翻到目录,看看《朝花夕拾》中都收录了哪些文章?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师:这些文章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特点,我们将逐一学习。
2.梳理文章结构师:我们先来学习《狗·猫·鼠》这篇文章。
请大家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师: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社会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三、散文特点分析1.语言风格生:找出并分享语句。
2.内容与形式师: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请大家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朝花夕拾》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生:分析并分享心得。
四、阅读感悟1.个人感悟师:阅读《朝花夕拾》,大家有哪些感悟?生:分享阅读感悟。
2.讨论与交流师:我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生:分组讨论并分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优秀教案范文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1、导读:宋代黄山谷有句名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书的滋养,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现阶段,我们要读好初中必读名著。
2、展示本校七年级名著阅读一系列实践活动,突出《朝花夕拾》。
过渡: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我们确实读得津津有味,有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却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懂《朝花夕拾》里的人物形象,怎样能读懂、读透?我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那就是掌握好角度和把握好高度,赏析人物形象,有技巧就容易多了。
板书:巧读《朝花夕拾》赏析人物形象展示课题活动2【活动】学习活动一:把课文当引子教,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
温故知新,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书P7~10页,课文阅读与欣赏。
思考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①:外貌: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性格: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开明思考②: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明确:②:鲁迅先生在恭敬他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
秉性慈祥,为人正直,酷爱读书,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点拨:在《朝花夕拾》里,还写了哪些人和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徜徉在他的记忆长河里。
)展示学生绘制好的《朝花夕拾》里的人物形象分析总表,让学生各抒己见。
(点拨:《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说说你们是怎样评价的?)3、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和高度,探寻特点和规律,归纳技巧,积累常用的答题语言,完成表格,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4、探究结果明确:角度:多角度,可以从正面和侧面入手;可以从品析人物描写入手,感知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情节发展入手,概括人物性格;可以从探读细节描写入手,彰显人物性格;可以从巧用对比入手,突出特征┅┅这是共性,你要结合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这是个性的展现。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二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长与<三字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三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四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社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五课时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二、作业布置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主动表达?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评价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仿写水平等方面。
3.综合评价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及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朝花夕拾》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第八单元我们认识了文学家鲁迅,谁来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鲁迅对故乡一直有着无限的情怀,这些旧事就像散落在土壤里的花朵,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二、名著简介1.指明来读。
通过读目录我们知道朝花夕拾有哪几篇文章?目录:《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三、了解阅读方法师:大家平时读过不少书,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一本书?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俩种读书方法。
四、研读赏析:在课文《少年闰土》里有一件趣事雪地捕鸟,其中捕鸟的地点就在书中的鲁迅的乐园--百草园。
由于《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围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
其中,要注重鲁迅的“所感”,我们在阅读这部分时要精读。
精读:就是正常的较慢的阅读速度,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精读的方法:●批注阅读: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地方?为什么?是如何描写的?(找出段落朗读)学生回答: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课上偷描绣像……2.教师示范四.小组合作好脑瓜,不如烂笔头。
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书上的空间有限,在旁边写得多了,书面也显得不整洁。
我们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把好词佳句写在上面,再写写自己的体会,长期坚持积累下去,对写作肯定大有帮助。
①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读书卡。
②小组推荐优秀读书卡,向全班展示。
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③同情的人(范爱农)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合集五篇)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4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往花夕拾》读前指引课教教安排之阳早格格创做教教目标激励教死阅该的兴趣,指引教死使用相闭要收阅读《往花夕拾》.教教沉面指引教死掌提使用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的要收举止阅读.教教易面指引教死使用批注法阅读,并即时灵验天挖写相闭读书籍表格.课时安插.1课时教教历程激趣导进:以单元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籍屋》的已知疑息导进:共教们教习了鲁迅先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籍屋》后,影像最深刻的是什么?是“下大的黑夹树”“紫黑的桑葚”,仍旧“好女蛇”“怪哉”虫?那些皆是鲁迅童年的死计片段,充谦了童年的气息.像那样回忆好佳的童年死计的文章,鲁迅先死把它们支进了共一个集文集里,那便是——《往花夕拾》.鲁迅先死的收展经历是悲喜接织的,即日起,咱们便启初阅读《往花夕拾》,正在鲁迅先死的影象少河里,取他所有体验他曾的喜喜哀乐.做品介绍:1.“鲁迅知几”:瞅哪个共教的做家简介更仔细、更歉富.2.“《往花夕拾》知几”:瞅哪个共教对于原书籍的篇章、真量、人物相识的更多些.(让教死先介绍,西席视情况补充、改正、面评.)由于《往花夕拾》是回忆性集文集,所以阅读的时间不妨盘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睹、所闻、所干、所感去写.其中,要注沉鲁迅的“所感”,它是歉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忧.咱们正在阅读那原书籍时,要将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要用批注法举止阅读记录,并将有价格的疑息挖写正在读书籍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所睹、所闻、所干、所感,训练挖写读书籍记录表,表黑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以去的自决阅读干准备.(2)报告热身①让教死正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读书籍卡.②小组推荐特出读书籍卡,背齐班展示.注意:要保证教死正在原次训练中粗确了阅读要收,并不妨正在以去的阅读中自决完毕阅读取读书籍记录表.①以教习小组为单位启展阅读试验活动,使用原课教到的“赶快阅读取粗读相分离”“批注阅读”的要收举止齐书籍的二遍阅读,并将每篇集文的读书籍记录表挖佳,小组间互相接流,汇总问题,评比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弛表格正在齐班展示.(时间为二个星期)②将每组汇总上去的问题以及感悟举止各小组之间的探讨,最后得出论断,不妨以笔墨、报告、脚抄报等机动的办法浮现,留正在接流展示课举止分享.《往花夕拾》接流展示课教教安排教教目标通过“阅读报告”,让教死进一步认识、掌握《往花夕拾》的中心、真量情节、人物局里、艺术特性等,普及完齐综合本收、疑息筛选本收战道话表黑本收.教教历程构造教死举止“阅读成果报告”活动.课时安插 1课时教教历程(一)构造教死举止《往花夕拾》阅读报告活动1.组少正在黑板上展示报告的中心:第一组:鲁迅的童年第二组: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第三组:鲁迅的女童培养概念第四组:鲁迅对于真理的探供2.展示该组特出读书籍记录表.3.盘绕中心,展示阅读成果:第一组:(1)派代表干“鲁迅童年趣事道”小道座.(2)共分二组,分别收会“鲁迅童年之乐”战“鲁迅家年之状”二种分歧的情感.(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二组:(1)派代表干“尔影像深刻的鲁迅笔下人物道”小道座.(2)采用鲁迅笔下每部分物最典型的死计片段前进课原剧扮演,从中收会做家对于各部分物的感情.(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三组:(1)派代表干“鲁迅女童培养瞅”小道座.(2)深代表道道:通联本量,道道鲁迅的培养瞅正在即日有什么借镜意思.(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第四组:(1)派代表干“鲁迅的供教及探供真理的经历”.(2)派代表梳理鲁迅正在每个供教阶段的思维状态.(3)报告小结.(4)现场问疑:回问其余小组共教的疑问.4.师死所有小结《往花夕拾》的真量、中心、人物局里战艺术特性. 注意事项:报告历程中,特天要强调教死存心倾听他人的收止,并把他人的瞅面记下去,课后整治听课记录,调整知识面,构修自己的名著阅读知识库.(二)每一小组报告中断后,西席要构造其余组的教死举止互评挨分,组少统计分数,末尾给特出读书籍小组颁奖.附报告评介表:(三)西席阅读分享,带收提下以西席的中心研读体验,补充教死研读之缺累,带收教死研读的目标,提下教死阅读认知火仄.(四)安插做业1.整治课堂条记,构修自己的名著阅读知识库.2.梳理《往花夕拾》的主要真量、典型情节、人物局里、艺术特性,为名著复习干准备.3.采用您正在阅读《往花夕拾》中体验最深的场合,道一道、议一议,以“名著典范回瞅”为中心,用A4纸创造一弛属于您自己的“班刊”.4.使用您教到的阅读要收,阅读课本推荐的做品《乡北旧事》《湘止集记)或者您喜欢的课中共类做品.。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课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激发学生阅该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有关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教课重点指导学生掌提运用迅速阅读与精读相联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课难点指导学生使用标注法阅读,并实时有效地填写有关念书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以单元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已知信息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仍是“美女蛇”“怪哉”虫 ?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童年的气味。
像这样回想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文章,鲁迅先生把它们收进了同一个散文集里,那就是——《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是悲喜交叉的,今日起,我们就开始阅读《朝花夕拾》,在鲁迅先生的记忆长河里,与他一同感觉他以前的喜怒哀乐。
作品介绍:1.“鲁迅知多少”:看哪个同学的作者简介更详细、更丰富。
2.“《朝花夕拾》知多少”:看哪个同学对本书的篇章、内容、人物认识的更多些。
(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状况增补、改正、评论。
)试读名著:1.方法介绍因为《朝花夕拾》是回想性散文集,因此阅读的时候能够环绕着鲁迅青少年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
此中,要着重鲁迅的“所感”,它是丰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虑。
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将迅速阅读与精读相联合,要用标注法进行阅读记录,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填写在念书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觉。
2.教师示范《朝花夕拾》念书记录表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屋》“我”的百草园:碧的菜畦、圆滑的石井、高大的皂、紫的桑葚、所肥胖的黄蜂、直向云霄的叫天子、蚣、斑盗、何首藤和木藤。
三味屋:中挂着一匾,写着“三味屋”;愿下边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下,他(寿吾先生)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都花白了,戴着大眼。
“我”的蝉吟、油岭低唱、蟋岸琴;“美女蛇”的故事。
所我早听到,他(寿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朴,博学的人。
“不知道!”“人都到那边去了 ?”“ !”“ 如意,指倜慌,一坐皆惊呢;金叵,倒淋滴噬,千杯未醉嘴 .. ⋯.“我”的所做“我”的所感”感悟及疑3.践运用经常去拔像人行形的何首根,以吃了能够成仙;在雪地捕;爬上花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上蝉,捉了喂;在老着迷的候画画儿。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大致了解名著篇目、内容。
2.通过片段阅读示例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法—批注式阅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简介作者,知晓鲁迅。
(通过链接视频,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鲁迅)二、感知了解,走近《朝花夕拾》(一)观察封面,初识名著。
展示《朝花夕拾》不同版本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封面更妙呢?请说说理由。
(给时间学生观察、思考,然后让学生发表见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答的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总结、强调)(二)解读名著标题,初步了解名著内容。
1.问:谁来诠释一下“朝花夕拾”的意思呢?(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名著导读》的内容来谈对题目的理解。
)2.“朝花夕拾”标题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比喻修辞,将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比作“花”,有一种怀恋之情,有一种往事依依的感觉)(三)浏览目录,了解名著的篇目。
(要求学生打开书本,观察目录,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1.提出问题:(1)这本散文写了几个时期的生活?哪几篇写童年?哪几篇写少年?哪几篇写青年时期的生活?(2)阅读小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要求学生翻开小引部分,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引吗?(写在诗文前面的简短说明,主要叙述著作的源起并引出下文。
)看到小引,你有哪些发现?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提示学生用笔划出主要信息)总结:以上信息是同学们在小引中捕捉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读一本书,小引往往是打开阅读一本书的钥匙,所以,阅读名著作品,要重视对小引的阅读。
3.鲁迅在颠沛流离中为什么要写《朝花夕拾》呢?鲁迅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有什么情感?(要求学生根据名著导读内容来理解,教师要捕捉学生的回答信息,并着重强调)总结学生的理解:(四)设计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名著内容1.看图猜篇名。
(PPT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篇名,用希沃软件要求学生游戏选择)2.读一读看这些话是谁说的?(PPT摘选名著篇目中富有人物特点、具有提示性的语言)3.据事说“之最”。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郭颖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
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
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
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4.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1)小引(2)狗•猫•鼠(3)阿长和山海经
(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12)后记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六、赏析自己所读过的文章精彩片断,针对以下问题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
(课下搜集寻找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阅读思考并比较)
(一)教师归纳
七、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归纳:
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八、拓展思维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美术绘画等;从中展现、表达自己的收获、情感及成长历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