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历年重点学科试验室情况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一.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OL)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全体成员会议 时间:12月17日上午, 9:00-12:00
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日程表 (2011.12.17—2011.12.18)
二.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OL)学术年会(一)时间:12月17日下午, 14:00-17:40
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
注:每个报告的时间中包括5分钟提问、讨论
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
注:每个报告的时间中包括5分钟提问、讨论
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
注:每个报告的时间中包括5分钟提问、讨论。
中国海洋大学
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院(系、中心)名称:
二级实验室名称:
所属之一级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建设负责人(签字):
教学实验室工作分管院长(主任)(签字):
院长(主任)(签字):
院(系、中心)(盖章):
联系电话:
E-MAIL地址:
申请经费:万元
起止时间: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制
一、实验室目前仪器设备状况
(一)现有仪器设备
二、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设计划
(应与2006版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内容相一致)
注:实验项目类型分:基本型(演示性、验证性、学科认知性等);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研究创新型。
(二)投资建设的必要性论述
(从满足本科实验教学需求、落实教学评估整改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三、投资建设的可行性论述
(从学科发展状况、师资队伍条件、房舍条件、可能获得的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论述)
四、经费预算,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一)申请经费数额及使用安排概述
(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1、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表
2、拟购仪器设备用途说明及数量确定理由
(本表设备排序应与“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表”一致。
数量确定理由,主要从参加实验的学生总人数、实验分组安排、设备预期使用率等方面进行说明;用途说明及选型理由,应从设备功能、性能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方面进行说明)
五、实验室房舍安排
六、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安排
(一)实验室主任安排
(二)实验技术人员安排
注:“工作职责”指实验教学辅助、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研究等。
七、实验室建设进度安排。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意见为了强化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适应学科、本科专业、研究生学位点的快速发展,满足教学需要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需求,改善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实验支撑条件,学校决定结合教学评估迎评建设和校区调整工作,在前一阶段若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教学实验室进行梳理,集中力量进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
为合理调配资源,保障教学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现阶段教学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轮建设,系统构建满足本科实践教学需求的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构建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实验平台。
教学实验室建设,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互补,共同构筑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功能完善、体系优化的实验室系统。
二、建设管理(一)院系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各实验室建设方案,并作为项目承建单位,负责规划实施,承担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各院系制定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负责组织规划论证和实施,承担实验室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建设经费管理工作。
(三)规划实施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各院系总体规划的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各具体实验室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为各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及相关教师。
(四)教学实验室依托院系建设、管理和运行,学校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及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的需要统一调控规划布局和资金投入。
三、建设布局(一)学科布局教学实验室建设,在力求实现各学科硬件支撑能力普遍提高的原则下,不同学科专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重点及建设步骤。
1、对于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师资力量较强、实验条件较好、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时间较长、科学研究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成熟稳定的优势学科,整体优化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面向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公共需要拓展功能,建设完善的本科实践教学平台,适当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第一批8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之一,与国内其他大学的同类学科点相比,她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
这些特色的形成,得益于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历史积淀。
在海洋大学这个校园里,1932年即已开始讲授海洋知识课程,1946年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厦门大学海洋系的理化组部分师生调到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
1978年至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先后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研究所、河口海岸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的部分科技人员,成了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92年成立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1998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下辖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业水回用技术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验中心和海洋生态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大学环保中心也挂靠研究院合署办公。
2001年校内再次整合,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及服务三位一体的新的实体。
在教学方面,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均有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并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科研方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其所辖研究人员和仪器设备。
在为社会、经济及国防建设服务方面,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和卫星地面站,可提供从空中到海上现场监测海洋环境的技术平台,挂靠于学院的中国海洋大学测试中心拥有先进的监测、测试和分析仪器设备,持有全国甲级环境评价证书和全国甲级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等高级别的资质证书,一大批资深业精的技术骨干,共同形成了为社会、经济、国防和地方建设服务的坚实后盾,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区域功能规划与管理对策,环境健康与生态修复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2020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介绍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中国海洋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7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24名;94%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0%的教授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名,“绿卡人才工程”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形成以院士领衔,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2009年成为教育部、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实验室主要从事海洋药物的应用基础及开发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糖化学与糖工程、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学、分子药理学与糖生物学。
现设有海洋糖化学与糖工程、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学、药物合成化学、药物分析化学、药剂学、分子药理学、糖生物学、分子医学生物学等9个研究室,实验动物中心、活性筛选中心、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等3个公共支撑平台。
建有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拥有设施优良的研究实验楼7800m2;拥有功能完备、条件先进的海洋药物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总值达4600余万元。
实验室自1991年开始招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研究生,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2007年成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9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生药学硕士点,同年,接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博士后;2000年,增设了药物化学硕士点;2003年获准设置药物化学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置生药学博士点,2006年建成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获准设立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我国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相对完善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运行管理 ✧ 海洋环境学院与实验室联合召开基金申请动员会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人才工作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长期人才引进计划 ✧ 实验室2013年度首批青年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 科研动态 ✧ POL 第二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启动 ✧ 第二届边界流动力学国际研讨会正在筹备中 特别关注 ✧ 2011协同创新: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西太平洋研讨会召开 学术交流 ✧ 中德中心 (SGMS):德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考察团访问中国海洋大学 ✧ 中德中心 (SGMS):Dr. Tanhua 访问中德中心 前沿讲坛 ✧ Dr. Marcia Silva: Application of a novel optical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attachment of bacteria to solid particles in turbulent flows ✧ 王春在:Climate and Tornado Activity ✧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OCEANOGRAPYH ·MOE ·OUC NEWSLETTER2013年第1期简报海洋环境学院与物理海洋实验室联合召开基金申请动员会1月7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与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动员会”在崂山校区海洋环境学院219室召开。
海洋环境学院及物理海洋实验室领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学校科技处李岩副处长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议特邀学校科技处基金申请负责人魏俊峰详细讲解“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政策与注意事项”,并就基金申报的新政策、时间节点及流程、注意事项等做了重点强调;学校科技处李岩副处长做了“2012年科技处工作汇报及2013年工作安排”报告,与会人员深受启发和鼓舞;刘秦玉教授受邀介绍基金申报的成功经验,详细讲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选题、申请书撰写过程中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之后,科技处、学院及实验室领导、与会老师现场讨论交流,对重点项目的申报进行了有效地沟通。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5篇范文第一篇: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10万美元和等值的国内配套经费建设的。
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委员会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人员50人,其中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实验室拥有物理海洋、气象学和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博士点,设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以物理海洋国家重点学科和海洋气象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
实验室拥有大型风-浪-流水槽、内波水槽、旋转水槽、SGI超级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集群等大型设备以及一大批先进的外海和室内观测仪器。
实验室是中国海洋大学3500吨“东方红2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主要用户。
实验室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方面基础研究,同时从事海洋水文气象环境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环流动力学;(2)海洋波动与混合;(3)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目前实验室正在主持“973”项目2项、“973”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863”课题7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项目2项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实验室通过开放课题基金和对外承接室内实验工作等形式对外开放。
第二篇: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计工作条例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计工作条例为便于全面掌握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使实验室的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统一规范。
不漏报,不瞒报,不夸大。
第二条统计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研究室教职工的自然状况,完成、在研和新批准的课题情况,论文发表及引用情况,国内外专利申请、获得情况;仪器设备购置情况,获奖或成果鉴定情况,在读研究生情况等。
2014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介绍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店铺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中国海洋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委员会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物理海洋国家重点学科和海洋气象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高度重视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实验室现有人员49人,其中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学者。
实验室拥有物理海洋、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应用海洋学等博士点,设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通过设立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项目,与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术团队的科研水平与创新实力。
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开展物理海洋、气象学等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环流动力学(下设近海环流与物质运输,大洋环流动力学,极区海洋动力过程三个单元),海洋波动与混合(下设海浪与小尺度海气,海洋内波与混合两个单元),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下设大洋环流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洋与气候系统模式三个单元),同时实验室也从事海洋水文气象环境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
实验室围绕主要科研方向开展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显着,在国内外海洋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正在主持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973”项目课题10余项、“863”计划7项、科技支撑计划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实验室在Nature Geoscienc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Climate, Journal of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海洋与气候权威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有多项成果及发明获得省部级奖励、国家或省部级发明专利。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代码083001、083002、083020培养方案负责人高会旺66782977电子邮件分管院长签字: 院(系)盖章填表日期:2007 年7月30日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代码:08300一、学科简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硕士点.设有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点和管理工程硕士点.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均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和“十一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
持有国家环境评价甲级证书。
海洋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是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人(包括外聘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 2人(包括校外博导10人),教授33人(包括外聘12人),副教授16人,另有中国院士1人,中国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
教学科研人员中81%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中70%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经历,45岁以下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占教师总数的70%,形成了以“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973"课题、国家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负责人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缘结构和年龄合理的学术团队.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本学科点和重点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形成了功能完备的海洋环境现场观测、室内分析测试和数值计算等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
实验室总面积约4000m2。
环境科学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生态学,其突出特色是环境科学与海洋科学的交叉、渗透与溶合,特别是海洋环境动力学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我国海洋环境科学事业的,并为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环境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