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作文【优秀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篇一自从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谈迁的实际一直在我脑海里回闪。
他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辛辛苦苦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前后经过6次修改。
终于完成了长达400万字之多的鸿篇巨制---明史国榷可是,这部浸润着他全部心血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却在他五十多岁体弱多病的时候,一夜之间被小偷盗走。
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对于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该是多麽惨痛的打击呀!一般人可能会承受不住,甚至会一蹶不振,在贫病种遗憾的死去。
可谈迁却毫不气馁,不顾年老力衰,广泛搜集资料,挑灯奋战重新再写。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一本新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更加精彩。
谈迁也因此名留青史。
我想:谈迁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他在困难和坎坷面前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战胜困难的信念。
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这种信念。
记得我刚练习书法的时候,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说我写的字软弱无力。
我难过极了,失败使我丧失了对书法的信心,对成功失去了信念。
幸好老师及时开导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像爱迪生,诺贝尔,爱因斯坦,霍金这些名人,他们不都是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实践,才在他们所研究的科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这样我又找回了信心,对书法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后来,经过我的努力,水平终于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也经常夸奖我写的字遒劲有力。
而且我还不止一次得过一等奖呢。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摆在我们面前的成功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充满坎坷。
如果怕失败怕困难畏缩不前,那么我们注定要失败。
如果像谈迁那样,在厄运面前有种打不垮的信念,迎着困难而上,将困难踩在脚下,那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这使我想起了语文老师的一首小诗:人生认定一条路,任是坎坷亦无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表达的情感和信念,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勇敢面对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传达的情感和信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面对困难的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从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三、深入研读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精读第一段,理解“厄运”的含义。
3.精读第二段,分析作者面对厄运的态度。
4.精读第三段,感悟作者坚定的信念。
四、课堂讨论1.作者在面对厄运时,是如何坚定信念的?2.你认为作者的成功之处在哪里?3.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时的信念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案例分析1.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历,教师引导分析成功之处。
2.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信念和精神。
三、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上节课的作业,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建议。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交流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文,强调信念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信念的演讲稿。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念的力量。
二、演讲训练1.学生根据上节课的作业,进行演讲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反思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也容易落入虚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说教之中,很容易上成思品课。
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立足语言,确保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位,感悟谈迁的坚强,使这一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课文的字词教学中,我突出了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
这是从低年级就开场的一项练习。
可是,到五年级,甚至六年级学生也未必能纯熟掌握。
教学“家徒四壁”一词,我让学生联络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课文.wenku1.内容,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可是学生的答案还是:谈迁家里穷得只剩下墙壁。
没方法,我引读了课文内容:谈迁家里穷得——买不起书,穷得——小偷无物可偷,穷得北上奔波时穿了——,穷得只有——一盏孤灯……所以课文中这个词是形容——谈迁家里非常贫穷。
“家徒四壁”是夸大的说法,并不是说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这时我小结:在课文中理解词语要联络上下文揣摩词语意思,不能照着词典里的解释生搬硬套。
后来,在理解“崎岖”和“坎坷”两个词语时,我先请学生谈词典中的本意,再说说课文中指什么?〔谈迁写史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困苦,非常曲折〕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几组数字。
并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详细化、情感化。
比方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字,我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展理解读:“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6”字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啊!从中学生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决。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李珊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家徒四壁、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认读生字。
俗话说得好,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认读四字词语:(课件)家境贫寒博览群书鸿篇巨制化为乌有家徒四壁体弱多病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奋笔疾书名垂青史二、初读课文,思考谈迁。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思考:(课件)板书:《国榷》翔实可信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2、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3、他最终成功了吗?三、细读课文,体会谈迁。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他最终成功了。
让我们细读课文,体会谈迁。
(课件)他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
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1、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
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第二自然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面对厄运,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材料①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钱财,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②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
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
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③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
④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
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⑤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当初他每写完一章,就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
他呕心沥血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⑥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
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⑦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说教材教材分析、地位《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是对《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勇敢探索、敢于试验的承接,又是21课《诺贝尔》中描述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铺垫。
是本单元“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学情这一单元教材赞扬了人类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高尚品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本组的第2篇课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且情感丰富,在对第一篇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难度应该是不大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充分与文本对话,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如“翔实可信”、“奋笔疾书”等等,并初步会运用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3、领会数据在描写议论的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
播放《从头再来》。
1、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
同学们,当你辛苦努力的成果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时,你有信心从头再来吗?
2、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这样一位有着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的历史伟人。
他就是——生接:谈迁。
谁来读读他的简介。
(课件出示: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浙江海宁人。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跟随作者的文字,学习一则有关谈迁的故事。
(出示课题,生齐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理解课题。
“厄运”是什么意思?(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
“信念”又是指什么?(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观念。
)
5、初看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他有着怎样的信念呢?文章到底讲了谈迁怎样的故事呢?)
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谈迁的信念是什么?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2、读后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相机贴词卡:编写明史
理解:翔实可信
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
相机贴词卡:书稿被偷
3、《国榷》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补充介绍《国榷》。
(课件出示:《国榷》:明代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
该书记载了公元1328—1645年间的317年历史。
解释“编年体史书”:它是指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史书,在世界上,我国起源最早。
三、理解“厄运”,感受编写《国榷》的艰辛。
1、这样一部书稿被盗,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让我们来看看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
出示: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自读。
(2)通过读文,你们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一连串数字)
(3)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细细品读一下这些数字,能谈谈你的具体感受吗?
(20多年——时间很长,6次修改——联系我们自己写文章,谈迁著书的严谨认真,50多岁——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候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谈迁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用在了编写《国榷》上,400多万字——与我们的语文书作比较,《国榷》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出示词卡:鸿篇巨制,生读。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5)生:谈迁为了抄一点史料,竟要走一百多里路。
师:是呀,那一点史料也许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
为了那一点史料话,谈迁竟要走一百多里路。
师补充:人步行每小时的速度大约是10里,一百多里路,要走十几个小时,那完成这部4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艰辛、多少的心血呀!
3、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吧!指名读带有数字的短语。
4、这段话能读好吗?想着我们刚才的交流,你们一定能读出这段话背后的内容情感的。
齐读这段话。
5、小结:这段话运用了一连串的数据,细细品味,这些数据已不再是由一个个简单枯燥的数字组成,此时的数字都充满了生命了。
著书的艰辛,又岂是几句话所能概括的,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
它是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场景。
再读这段话。
6、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说——
出示句式:《国榷》是谈迁用()写成的。
7、(音乐、师描述):
这样一部用生命编写成的《国榷》,转眼之间——生接: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齐:致命的打击。
这是多么可怕的厄运呀!
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哪!一切的一切,全没了!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生接: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引读)
(1)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想象出谈迁此时的样子吗?(谈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日以泪洗面。
)
(2)指导朗读体会:读出你的感受来。
(评价:我们看到了谈迁憔悴、伤心的样子,听到了谈迁颤抖的心声,不禁也为他感到痛不欲生。
)
(3)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因为现在这样的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晴天”——生接:霹雳所以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
(4)再齐读这一句,体会厄运带给谈迁的沉重打击。
四、理解“信念”,感受谈迁的不屈。
1、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打击,谁都有可能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但是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编写一部——生接:翔实可信的明史
2、你从第二自然段的哪句话感受到谈迁信念的坚定呢?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名读)
(1)“挣”是一个多音字,你一下子就读准了,真了不起!
(2)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挣脱”是什么意思吗?(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
)“挣脱”和“摆脱”意思相近,这里为什么用“挣脱”而不用“摆脱”呢?(3)要摆脱容易吗?为什么不容易?
师小结:是啊,让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再花20多年的心血,完成一部4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何容易啊!
(4)谈迁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女生齐读。
(5)厄运当头,方显男儿本色。
男生齐读。
从你们刚劲有力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谈迁那(师指课题)——生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练笔:
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谈迁在对自己说些什么?拿起笔,在书本的插图旁写下来。
4、满怀痛苦,满怀憎恨,谈迁在对自己说什么呢?交流。
5、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听一听谈迁内心的声音吧!
出示:吾手尚在,宁遂已乎(指读、齐读)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后,师带生一起说:只要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停止下来吗?
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啊!这更是向命运挑战的声音!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句话。
是什么支撑他发出如此有力的声音?指课题
师小结:对,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为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谈迁再一次站起来,开始了新的奋斗!让我们再次在心头唱响《从头再来》,把它献给三百多年前的谈迁吧。
播放《从头再来》。
(学生可跟着歌词轻声哼唱)
6、同学们,面对着矢志不渝、不屈不挠的谈迁,面对着这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谈迁说吗?(指名说)
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谈迁的敬慕之情,
五、了解新的《国榷》,布置下一课学习任务。
1、谈迁重新拿起了笔,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引读)
2、为了这部新的《国榷》,谈迁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谈迁并简要介绍。
2、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国榷》并简要介绍。
3、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
(同学们可任选一题完成)
板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书稿被偷编写明史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