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
- 格式:pdf
- 大小:155.71 KB
- 文档页数:18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9•【字号】青政办[2007]50号•【施行日期】2007.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07]50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林业局关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七年四月十九日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方案(省林业局二00七年四月)根据《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青阅[2006]80号)精神,本着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特制定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方案。
一、调整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界的调整是基于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生态功能,强化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依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路,针对区内重点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所做的一次全局性调整,最终实现资源有序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这次调整工作,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三江源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三江源保护区功能区界作适应性调整,可使保护区各功能区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更有效地发挥其整体生态功能;缓解或解决我省重点资源开发项目、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矛盾,有利于保护区的依法管理。
同时,水电资源开发可改善保护区群众生活的能源结构,使依赖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的局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附件二:编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申报书自然保护区名称申报单位申报时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17—说明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
二、申报书附件材料及编制要求:(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第七、八、九条要求提交的材料;(2)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及专家论证意见。
总体规划应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编制,编制单位应具备规划编制甲级资质;(3)调整前后的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功能区划图、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植被图、旅游线路图(规划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提供)等图件资料。
相关图件应以最新的行政区划图为底图,必须注明经纬坐标网,标记并反映出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城镇村庄、厂矿企业、交通线路、土地利用现状和其他保护区域;(4)自然保护区机构编制文件、拟调整扩大部分的土地使用权属证和土地管理协议等有关材料复印件;(5)申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可根据需要提交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6)申报书内容应按照具体指标说明填写。
三、申报书必须如实填写,严禁弄虚作假。
四、申报书的格式和内容不得随意改变。
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五、申报书、综合考察报告、总体规划须提供一式35份纸质文件,用A4纸印制。
同时提交电子版,地图需提交JPG格式的文件。
申报材料不完备或填写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六、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环境保护部函环函[2009]195号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海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二○○九年八月十三日主题词:环保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导则函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范化建设(一)总体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内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内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
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附件1河北大海陀等2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一、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后的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东经115°42′57″—115°57′,北纬40°32′14″—40°41′40″之间,总面积1263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248公顷,缓冲区面积3590公顷,实验区面积4796公顷。
保护区东界以老龙背梁为起点,向南经大平顶沿分水岭至大黑沟南尖止;南以河北省与北京市的省界为界;西界自苦菜梁坑起,沿山脊线向北至斗盘沟南岔分水岭止;北以斗盘沟南梁脊为起点,向东经草场沟南山脊、韭菜梁、转向北沿山脊至潭口,再向东经黄土梁、獾子尖、柳紫凹、苇子沟北梁脊至老龙背梁止。
核心区东自纪宁堡南岔起,向南经大西坡至大黑沟南尖;南自大黑沟南尖起,向西沿省界经海陀山主峰至老东坑;西自老东坑起,向北经毛柳桦洼、南沙沟至梯子沟梁顶,再沿山脊线向北至三间房小路止;北自三间房小路口起,向东经黄土梁、龙潭沟口、朱家沟、圈牛坑至纪宁堡南岔。
调整后保护区设一处核心区,东以纪宁堡南岔为起点,向南经大西坡至大黑沟南尖;南自大黑沟南尖起,向西沿省界经海陀山主峰至老东坑;西从老东坑起,向北经毛柳桦洼、鱼儿场的南沙沟至梯子沟梁顶,沿山脊线向北至三间房小路;北以三间房小路口起,向东经黄土梁、龙潭沟口、朱家沟、圈牛坑至纪宁堡南岔。
二、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84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523公顷,缓冲区面积4708公顷,实验区面积4613公顷。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范围在东经120°22′57′′—120°37′02′′,北纬41°57′40′′—42°08′51′′之间。
保护区由东、西两块区域组成:东部区域:东界从673米高程点起,向南经615米高程点、627米高程点、张武店至482米高程点,向东经南店、老寨沟至大杖子,向西至506米高程点,向南至冯家营子;南界从452米高程点起,经562米高程点至531.1米高程点,向西南经541米高程点至上三家子,沿山脚经五道沟、宫台子至杏树洼;西界从杏树洼起,向西经761米高程点、677米高程点、622米高程点、760米高程点至688米高程点过公路与西片的缓冲区相连;北界从与缓冲区交界处起,向北至上水泉道,沿小道向东经中水泉至下山咀,向北经木匠铺至722米高程点,沿辽宁与内蒙古蒙省界经663米高程点至673米高程点。
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7.21•【文号】林护发[2008]161号•【施行日期】2008.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通知(林护发〔2008〕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环发(2008)30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控制。
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必须严格控制缩小自然保护区范围和核心区、缓冲区范围。
特别是近几年晋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再次进行调整,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也需严格控制。
二、积极引导。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深刻认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防止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活动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三、科学划定。
要高度重视新建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定工作,既要充分考虑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需要,又要兼顾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做到科学规划、有效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遵守程序。
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保护管理需要,必须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的,按照行业管理的要求,必须经国家林业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评审通过后上报国务院,不得直接上报国务院。
如确因极特殊情况需直接上报国务院的,也必须事先征得我局同意。
五、申报程序和时间安排:(一)每年8月底前,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预评估材料到我局保护司,材料内容包括拟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更名的相关情况,有关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2、3。
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6.02•【文号】林护发[2009]131号•【施行日期】2009.06.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批复(林护发〔2009〕131号)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厅关于申请调整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请示》(川林〔2007〕303)收悉。
经审查、论证,我局原则同意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区调整,具体批复如下:一、调整方案为将日别依皆沟1850米以下东侧、古鲁包至丝厂拉达、郭色拉打沟150米以下和皆日依莫(捏史觉实验区、缓冲区沿河延伸)海拔2000米以下的核心区调整为缓冲区和实验区;将牡突罗基-都孜郭涡-大风顶一线的缓冲区和实验区调整为核心区;将日别依皆沟、古鲁包至丝厂拉达、郭色拉打沟、皆日依莫沟和马噜库沟以东的部分核心区、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
二、调整后的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变,在东经103°13′-103°26′,北纬28°26′-28°45′之间。
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410公顷,缓冲区面积3219公顷,实验区面积6535公顷。
保护区东自波罗依打起,经涡孜博罗、戈皆拉打、车枯波惹、涡马普,至嘎斯涡麻为东界;南自嘎斯涡麻起,经斯涡觉,至览郭皆为南界;西自览郭皆起,经觉都至涡马皆,再经3643米、2000米、1487米山峰、日别依皆,至罗姑波为西界;北自挖黑河起,经1812米、1893米、1798米山峰,至波罗依打为北界。
核心区边界自保护区北部西侧边界大湾处起,沿山脊分水岭向南依次经过2515米高程点、罗姑波、罗姑咧皆、2867米高程点、3334米高程点、3526.6米高程点、3361米高程点、3669米高程点、3708米高程点、涡巴皆、摸罗瓮觉、都孜郭涡、觉都至牧突罗基后,向东经依斯拉打沟沿山脊北折至2000米高程点处,再沿海拔2000米等高线向北经咧惹挪依打沟、森惹依惹沟至捏史觉第二支沟,沿山脊向上至涡马普后沿山沟下至万担坪沟,向北到1467米高程点后,东折到马拟右对岸大沟1500米海拔处,沿山脊经海拔2120米山顶、高程点2235米北侧鞍部、挆加波惹2498米高程点,向北沿山脊线经1767米高程点、2318米高程点,沿1635米高程点以东大沟到郭色拉达第一主支沟,沿沟下至海拔1500米处,沿海拔1520米等高线沿郭色拉达沟上至那撒加姑沟与郭色拉达沟交汇点1487米高程点,沿1500米等高线向东到2190米高程点东侧大沟,沿沟而上到沟顶2190米高程点东侧鞍部,向北沿沟至海拔1800米后沿1800米等高线到戈皆拉打沟,沿沟西侧至古鲁包丫口,再沿山脊经涡牧挖皆后向北至日别依皆沟1850米高程点,沿1850米等高线向北至豆儿坪后山2100米高程点处,沿山脊下至海拔2000米后,沿2000米等高线向西北至大湾处止。
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第一章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种种困境,包括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整2.1 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但也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找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例如,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特定区域,允许有限的可持续资源开发,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2 生态修复与保育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保育。
通过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保护和繁衍珍稀濒危物种。
同时,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生态修复的效果持久。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管理调整3.1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行力度。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2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团队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行。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社会参与调整4.1 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
4.2 建立合作机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支持。
我们应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编制规范》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3.31•【文号】环办函[2012]400号•【施行日期】2012.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编制规范》的函(环办函[2012]4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海洋局办公厅(室):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我部组织拟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编制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在申报工作中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编制规范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编制规范1制定目的为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制定本规范。
2材料范围2.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及附图、调整论证报告、彩色挂图、音像资料和图片集。
2.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进行范围或功能区调整,应当提交相关土地/海域权属证明复印件,或土地/海域管理协议等有关资料复印件。
未办理海域使用权证的,需提供海洋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
2.3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洪等公益性项目需要而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的,应当提交该项目的立项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及相关协议等材料或复印件,详细说明范围或功能区调整区域内所涉及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安置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方案。
2.4申报书、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调整论证报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等材料需用A4纸印制,同时提交OFFICE WORD格式的电子文件;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图件需提交JPG等图片格式的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