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极具诗情画意的精读课文。文章以写秋雨为名,实际上则是写秋天。全文以秋雨为线索,带领我们领略了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景图。课文用词精确,描写具体生动,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这篇文章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秋天”这个主题展开编写,训练重点在于通过朗读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秋天的美丽,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相对于二年级的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已日趋成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但时间较短。因此,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当变换板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点头”等词语;

(二)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悟结合,品味字里行间的美感;(三)领悟秋天的美好——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体会“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能够读通课文的情况下,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旨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来品味文中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

五、教学理念

新课标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把文字的美转化为学生可视可感的画面,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捕捉文本的语文味,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启发式的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形成对话。《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形象生动,适合做朗读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为本”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整体,感悟后促读,在朗读中激发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春雨、夏雨、冬雨的欣赏过渡到秋雨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由学生们喜爱的雨说起,给他们设置了一个悬念,“今天,

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去看雨”,这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激发。之后,我即时创设情境,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中感受绵绵的春雨、电闪雷鸣的夏雨和滂沱倾泻的冬雨。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缺少秋雨,这时就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11、《秋天的雨》,告诉他们“秋天的雨就藏在课文里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秋雨”,这样,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活动便成功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识字——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全文

新课标理念揭示:中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完成读写任务的重要凭借,识字教学的重点应侧重于字义的教学,以及字词的检查纠正和应用上。所以,在识字过程中,我重点突出多音字、轻声字、难点字的认读和书写。利用多媒体出示所学的生字词,以师生互动问答、开火车的方式,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后,朗读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全文,以便第三个环节——思考的教学。(三)思考——秋天的大门里都有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轻轻地”读出秋雨的“清凉、温柔”的特点。“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钥匙”一词。“生活中的钥匙很常见,也很神奇。只要轻轻一转,一扇扇门就打开了,那么秋天的雨这把钥匙,又为我们打开了什么?”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具体的理解“钥匙”一词,同时也为我们过渡到了下一个思考点“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那么,秋天的大门里都有哪些东西呢?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这个思考环节的设置,旨在“以疑促学”,勾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迅速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研读——感受语言美,领悟秋天的美好

请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在班级里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相机把握以下要点组织教学:

1、抓“五彩缤纷”,赏秋色。

以“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这个问题作为引导,请学生边默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接着,我重点指导朗读本段中出现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让学生小组讨论,辨析比较,两个句子中的“扇哪扇哪、飘啊飘啊”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得出,用这两个动词的话,能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动的银杏叶和枫叶在空中飞舞的美丽动态。抓住关键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为了达到听说读写训练并重的目的,我大胆设计了仿写的环节,让学生把金黄色的田野这一句仿写成类似的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接着,抓住“你挤我碰”这个联想点,引导孩子们进入秋收的美丽景象---“红通通的果实挂满枝头,有的长在高处,有的长在低处,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想象去诵读,去感受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熏陶,提高语言的能力。在读到菊花仙子的颜色时,我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仙子吗?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请学生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