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空白纸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纸试验报告记录
背景
进行纸的试验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必要步骤。
本文档记录了进行纸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方法
我们从不同供应商处获得了5种不同来源的纸样品,并使用以下测试方法进行评估:
- 重量:用千克称重每个纸样板。
- 厚度:使用厚度仪测试每个纸样板的厚度。
- 拉伸强度:使用拉力试验机测试每个纸样板的拉伸强度。
- 层压粘合:使用手动粘合机将两张纸样板粘合在一起,并记录粘合强度。
结果
以下是我们获得的平均结果: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使用来自供应商3的纸样板的性能最佳,
并使用来自供应商2和5的纸样板的性能略次。
结论
使用从供应商3获得的纸在性能和质量方面表现最好,我们建
议在生产中使用这种纸。
此外,来自供应商2和5的纸也可以使用,但要注意其相关性能略低。
后续工作
我们计划对来自其他供应商的纸进行测试,以评估它们的性能和质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个体报告中。
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不显著。
关键词:信息反馈准确性控制因素一、导言本实验是心理学中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有反馈一组是实验处理,无反馈一组是控制处理。
在心理学的历史中,很多人都做过有关信息反馈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
现在,信息反馈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验中。
鉴于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揭示信息反馈对遮挡划线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考察画线过程中的练习效应,以及练习效应与有无反馈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组,考察信息反馈对被试划线误差的影响。
本研究预期有反馈组被试的划线误差会显著减小,即表现出明显的练习效应,无反馈组被试的成绩与练习前相当,练习效应不显著。
二、方法2.1被试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同学10女7男做被试,年龄20~23,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2仪器和材料在一张10×10cm 2的白卡纸上画有一条2cm长的黑色直线。
有支架的活动遮版;短米尺,可量最小单位为mm。
6张白纸,编号为甲1、甲2、甲3和乙1、乙2、乙3;两只铅笔。
2.3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组间自变量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两个水平,各分配被试16人,男女匹配。
因变量为被试所划线段的长度与标准线段长度的误差,由直尺测量,精确到毫米的后一位。
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被试的眼睛距标准线段刺激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室内照明条件良好,并在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之前保持恒定。
被试划线的姿势统一,即以右手前臂的中点为支点,手握在笔的二分之一处。
同时,所有被试均应没有参加过类似研究。
2.4实验程序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并注意男女匹配,分别接受有信息反馈(甲组)和无信息反馈(乙组)的任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抗生素体外抑菌实验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抗生素对某一细菌菌种的体外抑菌效果。
实验原理: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是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的一种常见方法。
该实验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为细菌划线,将抗生素药物涂布在纸片上,再放置于已划好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药物涂布的纸片与对照的空白纸片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从而评价药物的抑菌作用。
实验步骤:1.选取一种目标细菌,本实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2.准备好含有所需抗生素的培养基。
3.将目标细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并使其生长至对数生长期。
4.在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并将贴有不同抗生素药物的纸片置于相应位置。
5.将培养基培养在恰当条件下,通常需要48小时,直到菌落在对照组与不同抗生素组之间的差异变得显著。
6.通过比较不同种类抗生素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利用本实验方法,我们测试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八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明显不同。
其中,抗菌肽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次是氨基糖苷和磺胺类抗生素。
而抗酸菌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显示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较弱抑菌能力,而两性霉素B和卡那霉素则没有表现出任何抑菌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不同类型抗生素对某一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明显不同。
抗菌肽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次是氨基糖苷和磺胺类抗生素。
而抗酸菌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显示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较弱抑菌能力,而两性霉素B和卡那霉素则没有表现出任何抑菌效果。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OFFICE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Office 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 Microsoft Office 套件中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这三个主要应用程序的功能和操作技巧,提高办公效率和文档处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安装的 Office 版本为 Microsoft Office 2019。
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三、实验内容(一)Word 文档处理1、文档创建与格式化首先,打开Word 应用程序,创建了一个新的空白文档。
在文档中,输入了一段文字,并对其进行了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基本格式设置。
同时,还调整了段落的缩进、行距、对齐方式等,使文档排版更加美观和规范。
2、页面布局与页眉页脚接着,对文档的页面布局进行了设置,包括纸张大小、方向、页边距等。
还为文档添加了页眉和页脚,在页眉中插入了文档的标题和页码,在页脚中插入了日期和作者信息。
3、插图与表格为了使文档内容更加丰富和直观,在文档中插入了图片和表格。
图片的插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本地文件夹中选择图片插入,另一种是通过网络搜索并插入图片。
表格的创建和编辑也比较简单,通过“插入表格”命令可以快速创建表格,并对表格的行数、列数、边框、底纹等进行设置。
4、目录与索引对于较长的文档,为了方便阅读和查找,还学习了如何创建目录和索引。
通过设置标题样式,然后使用“引用”选项卡中的“目录”命令,可以自动生成目录。
索引的创建则需要先标记索引项,然后再生成索引。
(二)Excel 数据处理1、工作表创建与数据输入打开 Excel 应用程序,创建了一个新的工作簿,并在其中的一个工作表中输入了数据。
数据的类型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
在输入数据时,还学习了如何快速填充数据、使用数据验证功能限制数据输入的范围等。
2、数据格式化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了格式化,包括数字格式(如货币格式、百分比格式、小数位数等)、文本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日期格式等。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编号:01 学校:编号:02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编号:03
编号:04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编号:05 学校:编号:06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编号:08
学校:编号:07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编号:
09
编号: 10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编号:
11
编号: 12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编号:
13
编号: 14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编号:
15
编号: 16。
科学实验报告用纸格式
1. 纸张类型和尺寸
科学实验报告应该使用A4尺寸的纸张,这是最常见和标准的纸张尺寸。
选择质地较好的白色纸张会使报告整体看起来更专业。
2. 页面设置
在编辑科学实验报告时,应该进行合适的页面设置。
设置纸张方向为纵向(Portrait),边距上下左右均应保留适当的空白区域,使得内容布局美观。
3. 字体和字号
科学实验报告中的文字应该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或微软雅黑。
字号一般选用12号或14号字体,标题可以使用稍大的字号以突出重要性。
4. 标题和页眉
在科学实验报告中,应该在每页的顶部设置标题和页眉。
标题
应该居中显示,并使用较大的字号,突出表明报告的内容。
页眉应
该包含实验报告的标题和作者姓名,以便读者进行参考和识别。
5. 段落和行间距
科学实验报告中的文字应该以合适的段落分隔,使得内容结构
清晰。
行间距也应适当设置,一般选择 1.5倍行距,使得报告易读。
6. 图表和附录
科学实验报告中涉及的图表和附录应该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在报告中进行引用。
图表应该清晰、标注准确,并在文中进行解
释和说明。
以上是科学实验报告用纸格式的一些要点。
通过正确使用纸张
格式,可以提高报告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使其更加规范和专业。
在编写实验报告时,还应注意遵守学校或机构的具体格式要求,以
确保报告符合规定的标准。
实验报告纸英文AbstractThis experimen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enzymatic activity. The enzyme used in this study was α-amylase, and its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observing the breakdown of starc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tested, ranging from 5C to 60C,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enzym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zymatic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itially, reached its peak at 37C, and then declined rapidl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critical role of temperature in enzymatic reactions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further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troductionEnzymes are biological catalysts that facilitate chemical reactions within living organisms.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digestion, metabolism, and synthesis. Enzymes are highly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in their catalytic functions, but their activity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pH,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directly affects enzyme activity. Enzymatic reactions are highly temperature-dependent, as temperature affects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nzymes, their substrate binding, and the rate of molecular collisions. This experimen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enzymaticactivity using α-amylase as the model enzyme.Materials and MethodsMaterials:- α-amylase solution- Starch solution- Iodine solution- Water bath- Thermometer- Test tubes- StopwatchMethods:1. First, prepare five test tubes and label them as 5C, 25C, 37C, 50C, and 60C, respectively.2. Add 2 mL of α-amylase solution and 2 mL of starch solution to each test tube.3. Place the test tubes in the water bath set at the respective temperatures.4. Start the stopwatch as soon as the reagents are mixed in each test tube.5. Observe the color change in each test tube every 30 seconds until a blue-black color is observed, indicating the complete breakdown of starch.6. Record the time taken for each test tube to reach the end point.7. Repeat the experiment three times for each temperature condition and calculate the average time taken for starch breakdown.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re summarized in the table below: Temperature (C) Time taken for Starch Breakdown (seconds)-5 54025 24037 18050 24060 480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enzymatic activity. At lower temperatures (5C), the rate of enzyme activity was noticeably slower.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kinetic energy of the molecules, resulting in fewer successful collisions between the enzyme and its substrate.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rate of enzymatic activity also increas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α-amyl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to be 37C, at which point the rate of starch breakdown was the fastest. At higher temperatures beyond 37C, the rate of enzymatic activity started to decline rapidly. This can beexplained by the denaturation of the enzyme, as excessive heat disrupts the enzyme's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rendering it less effective in catalyzing the reaction.The finding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nzymology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various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enzymatic activity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enzymatic reactions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such as food productio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and biofuel production.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enzymatic reactions. ConclusionThe experiment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enzymatic activity, using α-amylase as the model enzyme. 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α-amylase activity and the decline in enzymatic activity at higher temperatures due to denaturation.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enzyme kinetics and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Future studies can explo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pH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to further optimize enzymatic reactions for various industrial purposes.。
篇一: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资环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五、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篇二:化学实验报告(空白模板)化学实验报告篇三: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p.2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p.3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装订线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篇四: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无机化学实验一般都被设置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于新入大学的学生,要想完成一份满意的实验报告真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所涉及的实验的性质不同,用相同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往往不能简单明了的阐述实验内容及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和个人的收获。
本人根据多年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接触,对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提出以下经验,仅供参考,请有心的朋友提出更多的意见,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东西。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可以按两种格式完成。
第一类是课堂上能得到一些实验数据的,然后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并需要计算误差的,其格式如下:一、实验目的1、2、3、……二、实验原理一般按照老师上课总结的写出主要要点即可,但是所涉及到的原理不能缺少; 1、2、3、……三、实验仪器药品四、实验步骤1、2、3、……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包括实验公式的推导、数据的代入及结果的计算过程;2、将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计算误差,然后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或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后实验的改进措施或设想等进行总结。
最新实验报告用纸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记录最近完成的一系列科学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验证其对产物纯度的作用。
实验材料:- 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 硫酸(H2SO4)- 催化剂样品A、B、C(分别为已知和未知催化剂)-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 烧杯- 玻璃棒- 计时器- pH试纸- 实验室用纸实验方法:1.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5克硫酸铜和5克氢氧化钠。
2. 将硫酸铜溶解于10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3. 将氢氧化钠溶解于另一100毫升去离子水中,并调节pH值至12。
4. 将催化剂样品A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记录初始时间。
5. 同时开始计时,缓慢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硫酸铜溶液中,持续搅拌。
6. 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至结束的时间,以及生成物的颜色和形态。
7. 重复步骤4至6,分别使用催化剂样品B和C。
8. 对比三种催化剂下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
实验结果:- 使用催化剂A时,反应在2分钟内完成,产物为蓝色沉淀,经过滤和干燥后,纯度为90%。
- 使用催化剂B时,反应在1分钟内完成,产物为深蓝色沉淀,纯度为95%。
- 使用催化剂C时,反应在3分钟内完成,产物为浅蓝色沉淀,纯度为85%。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催化剂B在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纯度方面表现最佳。
催化剂A的效果次之,而催化剂C的效果最差。
这可能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究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篇一:计算机基础训练实验报告-word基本操作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适用于计算机课程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训练实验项目名称:word基本操作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 掌握文档页面、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2.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图形、表格、艺术字等各种对象及组合的方法3. 掌握word中表格的创建方法及属性设置实验环境:pcwindows xpoffice xp实验内容及过程:1、熟练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2、掌握word窗口的组成,文档视图模式的切换及不同视图的用法,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文档的显示比例3、熟练掌握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开、关闭等操作4、熟练掌握word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5、掌握撤销/恢复,查找和替换等操作6、熟悉文档编辑中有关工具(如拼写与语法、字数统计)的使用7、熟练掌握文档的总体版面设置(如分节、纸张、页边距、页眉页脚、字符网格等)8、熟练掌握段落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如对齐方式、缩进方式、行距、段间距、项目符号与编号、分栏等)9、熟练掌握文本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如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字符缩进、动态效果、格式刷等)10、熟悉文档的预览与打印输出11、熟练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的方法12、学会插入和编辑各种自选图形、艺术字的方法13、灵活应用文本框14、熟练掌握规范表格(简单表格)和自由表格(复杂表格)的制作15、掌握“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使用16、掌握表格修饰和表格格式化的各种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1:(1)打开word案例.doc,在左下角选择页面视图的图标→单击;在工具栏里选择显示比例为100%。
(2)选择文件→页面设置→纸张大小b5(3)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页边距为2厘米,左右边距为2.5厘米(4)页面设置→文档网格→制定行和字符网格→调整为每页40行,每行35字符2:键入标题“”,选择格式→样式和格式→选择“标题1”添加副标题“《网页设计》大赛”→选择样式为标题23:在标题1里下拉→修改为宋体、三号、居中→确定在标题2里下拉→修改为黑体,四号,居中→确定4:(1)按住ctrl键再选中小标题“一、大赛说明”、“参赛要求及方式” ???选择格式→字体→修改为黑体、四号,加粗(2)选择格式→段落→间距设置段前和段后距为0.5行。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
(二)试剂的取用1、液体试剂的取用(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
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
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
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平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三)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常用精确度不高的称量,一般能称准到0.1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2只(3X、5X各一)。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将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
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动物的身体构造,探究其奇特之处。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步骤: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观察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观察蝴蝶的鳞片。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1)实验报告统一采用A4幅面纸张,打印、手写均可。
打印格式要求:a.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2cm,下2.8cm,左右空2.5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
页眉2.2cm,页脚2.0cm;行间距:20磅。
b.字体和字号一级标题“第1章”:小三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30磅、居中;二级标题“1.1”: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18磅、段后12磅、左对齐;三级标题“1.1.1”:13磅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2磅、左对齐;四级标题“1.1.1.1”:小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6磅、左对齐。
再下一级采用以下格式:(1)小标题。
①下一级小标题。
格式要求与正文部分相同,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序号后不空,括号采用英文状态下的半字符括号。
✧标题中的数字与标题汉字统一字体。
✧标题之间的空白相遇时,取空白的较大值,不应重复留出空白。
✧标题、图表题的序号后均空1个字符。
正文部分: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页眉、页码:页眉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实验报告”,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码居页面底端居中。
页眉页码均从目录后开始设置。
附录中图纸、原文复印件等可不设置。
(2)一律采用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书写。
标点符号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
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物理量、单位及文中英文的字体、正斜体等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6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操作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7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操作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8检测故障电路(P9)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2、检查电路检测器.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5、整理器材.实验结论: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塑料片、木片、橡皮……是绝缘体.10实验名称做个小开关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实验器材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实验步骤1、图钉、小木板、回形针组装好开关.2、把开关接到电路中验证.3、整理器材.实验结论开关通过接通电流可以控制等的亮灭11实验名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实验目的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推测盒子里面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实验器材接线盒、电路检测器实验步骤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几个接线柱是通路,哪几个是断路. 2、将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记录下来. 3、整理好器材实验结论同一种结果有不同的连接方法.14实验名称观察一朵油菜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实验器材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实验结论: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15实验名称:多种花的观察实验目的:了解各种花的构成实验器材: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实验步骤:1、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不同的花. 2、借助放大镜、镊子等简单工具对每种花进行观察实验结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构成和不同的特点16实验名称观察雄蕊和雌蕊实验目的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器材几种植物的花雄蕊和雌蕊、放大镜1、白纸1小张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个部分. 2、将花粉抖落到白纸上观察. 3、用手指轻触柱头是否有粘性.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18实验名称: 观察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实验目的:了解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种子有关.实验器材:花朵、油菜果实、放大镜、镊子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 2.用放大镜观察雌蕊. 3.把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观察.4.用手指轻触柱头,观察粘性. 5.用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实验结论:了解了雌蕊和雄蕊与果实、种子有关19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实验目的: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实验器材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的蚕豆种子实验步骤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外形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3数一数有几片子叶.4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实验结论蚕豆是双子叶植物21名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实验器材:花生、小麦、鸡蛋,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稀碘液、镊子,试管实验步骤:1、用烘烤法检测小麦中的水分. 2、用燃烧法检测花生,小麦中的无机盐.3、在白纸上挤压法检测脂肪.4、用稀碘液检测淀粉实验结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脂肪、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23名称: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实验目的:观察生熟鸡肉的区别实验器材:生鸡肉、熟鸡肉实验步骤:1.观看颜色.2闻闻气味.3品尝实验结论:同一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的口感和营养吸收24名称:观察发霉的面包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实验器材:发霉的面包、放大镜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面包,认识霉菌的颜色、形态.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结论:面包的发霉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25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它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实验器材面包、牙签、霉菌、塑料袋、冰箱、温度计实验步骤1、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放上霉菌.2、分组实验:第一组:让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另一块滴十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中,扎进口放在桌子上.第二组两块面包都滴十滴水,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扎进口,一块放在冰箱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实验结论面包发霉是因为长了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28实验名称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实验目的知道食品包装上的主要信息,能正确选择食品实验器材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实验步骤1、找食品的配料成分. 2、分析哪些是有营养,哪些无营养,有营养的在食物“宝塔”中处在什么位置. 3、整理器材.实验结论具备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标号等信息的才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29实验名称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实验目的根据食品的保质期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实验器材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实验步骤1、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的关系. 2、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包装和储存方法的关系. 3、看食品的用料是否影响保质期.实验结论保质期长短与包装方法、储存方法和食品配料有关系30实验名称岩石的分类实验目的了解常见岩石的鉴别方法,掌握三大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征.实验器材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实验步骤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实验结论: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1实验名称:观察、识别岩石实验目的:观察岩石实验器材: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实验步骤: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岩石标本实验结论: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砂岩和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32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实验目的:了解花岗岩.实验器材:花岗岩矿物标本、放大镜实验步骤:1、观察花岗岩标本. 2、观察花岗岩的颗粒辨别哪些是石英、长石、云母.3整理器材.实验结论: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33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实验目的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实验器材几种矿物、白色无釉瓷板实验步骤1、观察矿物的颜色. 2、观察矿物的条痕色. 3、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好器材.实验结论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34实验名称:矿物的软硬比较实验目的:比较矿物的软硬实验器材:各种矿石标本、钥匙、小刀实验步骤:1、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识别矿物的硬度,2、用指甲划,用矿石和指甲相比.3、用铜钥匙划,用矿石和铜钥匙相比.4、用小刀划,用矿石和小刀相比实验结论:每一种矿物都有自己的硬度35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实验目的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实验器材几种矿物、手电筒、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实验步骤1、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 2、观察金属、蜡烛玻璃泥土、丝绸的反光情况,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 3、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不同矿物透明度不同,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36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形状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了解矿物的形状实验器材:石盐、石英、方解释等矿物实验步骤:1观察几种矿物的形状有哪些特殊规则2整理器材。
珠宝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珠宝的外观、质地和切割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珠宝鉴定的基本技能,准确判断珠宝的真伪和品质。
实验材料和设备- 白空白纸- 放大镜- 切割板- 珠宝- 黑色纸张- 倍率表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第一步:外观性质观察1. 将珠宝放在白色空白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珠宝的外观特征。
2. 注意观察珠宝的颜色、透明度、光泽以及是否有瑕疵等。
3. 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对于红宝石,颜色为鲜艳的红色,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明亮的光泽,无明显瑕疵。
* 对于蓝宝石,颜色为浓郁的蓝色,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鲜明的光泽,表面无明显瑕疵。
第二步:质地观察1. 将珠宝放在切割板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珠宝的表面和内部质地。
2. 注意观察珠宝的晶体形态、纹理和纹理分布等。
3. 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红宝石的晶体形态呈短柱状,纹理细腻且分布均匀。
* 蓝宝石的晶体形态呈片状,纹理较粗糙且分布较不均匀。
第三步:切割观察1. 用放大镜观察珠宝的切割工艺。
2. 注意观察切割面的光滑度、对称性和切割角度等。
3. 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真正的红宝石和蓝宝石都具有精湛的切割工艺,切割面光滑度高,对称性良好,并且切割角度均匀一致。
第四步:测试硬度1. 将珠宝置于切割板上,用另一块珠宝或者金属物体轻轻刮擦珠宝表面。
2. 根据珠宝被刮擦后是否留下痕迹判断其硬度。
3. 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无论是红宝石还是蓝宝石,都具有非常高的硬度,刮擦后无明显痕迹。
第五步:专业仪器测试1. 使用倍率表进行进一步的仪器测试。
2. 通过倍率表观察珠宝的放大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
3. 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珠宝在倍率表下放大后,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呈现出清晰的晶莹效果,没有明显的杂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所观察的珠宝具有鲜艳的颜色、高度的透明度和明亮的光泽,无明显瑕疵,切割面光滑度高,对称性良好,并且切割角度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