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个白菜型油菜品种
- 格式:docx
- 大小:16.47 KB
- 文档页数:3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种植的品种选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不同的生态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需求,选取了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引种初报,旨在为甘肃省冬油菜种植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引言二、材料与方法1. 选取品种:从国内外冬油菜品种资源中,选取了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分别为城乡78、加赛、奥卡、金华、西亚、红滨和金鹏。
2. 引种试验地点:分别在甘肃省兰州、定西、天水和庆阳等地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引种试验。
3. 引种试验方法:在相同的土壤和肥料条件下,进行了引种试验,并对不同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和比较。
三、结果1. 兰州地区引种初报结果:在兰州地区,城乡78、加赛和奥卡三个品种表现较为突出,生长势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
不同地区的冬油菜品种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区 | 品种 | 生长情况 | 适应性 ||--------|------------|--------------|----------|| 兰州 | 城乡78 | 生长势旺 | 抗旱性强 || 兰州 | 加赛 | 生长势旺 | 抗旱性强 || 兰州 | 奥卡 | 生长势旺 | 抗旱性强 || 定西 | 金华 | 生长势旺 | 抗寒性强 || 定西 | 红滨 | 生长势旺 | 抗寒性强 || 定西 | 金鹏 | 生长势旺 | 抗寒性强 || 天水 | 西亚 | 生长势旺 | 适应性好 || 庆阳 | 所有品种 | 生长势强 | 适应性广 |四、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冬油菜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在兰州地区,城乡78、加赛和奥卡三个品种的抗旱性表现较好,而在定西地区,金华、红滨和金鹏三个品种的抗寒性表现较好,而在天水地区,西亚品种的适应性较好。
北京自2007年开始引种抗寒能力强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筛选出了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1-9],并开展了适宜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水运筹、抗逆性等栽培技术研究,2012年形成了北京地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10],指导北京地区冬油菜科学种植,至2019年北京地区已累计种植冬油菜近30万亩,很好地发挥了冬春季季节性裸露农田治理及提升农田景观的效果。
据报道,适期播种的冬油菜春季3~4月份抑尘率高达99%,与北京最好的越冬作物小麦相当[11],另外,由于冬油菜在北京4月中旬即可开花,花期近一个月,是春日里北京农田最早开花的作物,成片种植的油菜花已成了北京市民郊游的新去处,近年打造的房山天开花海、密云人间花海、延庆百里山水画廊等油菜花都成了主角,丰富了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油菜花旅游带动了当地民俗及农产品销售,促进了城乡旅游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京引进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由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选育,是适宜于北方旱寒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已经历了抗寒—强抗寒—超抗寒的历程,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已选育出了超抗寒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从抗寒性来说新品种应该更适宜北京地区种植,丰产性应该更好。
为此,2019年引进8个超强抗寒性品种开展了试验研究,以评价其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为京郊冬油菜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品种贮备。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分别为天油178、天油142、天油4号、冬油8号、16QD-15、16QX367、15QX60、16RTS309,对照为冬油8号。
其中8个冬油菜品种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评价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粮田休耕技术试验示范”(PXM2020_036204_000040_00391361_FCG-2020);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12)。
作者简介:周吉红(1976-),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油菜栽培研究工作。
电话:136****6653;E-mail:*********************周吉红1周继华1武军艳2徐向东3雷建明4刘国明5刘峰3郝维3刘雅坤6佟国香苑冯万红5王燕5(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3.北京市密云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北京101500;4.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1;5.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101300;6.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1500;7.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446)摘要:以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了冬前叶片发育与积温的关系,干物质积累与越冬成活率的关系,产量因素及植株发育与产量的关系。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白菜型冬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引进了7个不同品种(系)的冬油菜进行试验种植。
本报告旨在对这7个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引种情况进行初步总结和分析。
一、试验地点及环境条件试验地点分别位于甘肃省的临夏、兰州和定西三个地区,分别代表了甘肃的高寒山区、暖温带半湿润区和暖温带半干旱区。
临夏地区多山丘沟壑,气候寒冷,兰州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定西地区地势较为起伏,气候较为干燥。
这三个地区的环境条件截然不同,对冬油菜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为我们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试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七个优质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
这七个品种(系)分别是A1、A2、B1、B2、C1、C2和D1。
我们在每个试验地点选取了一块相近的土地,分成了不同的小块,每块面积均为1000平方米,每个品种(系)分别重复栽培。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我们对每个品种(系)进行了必要的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等。
三、结果分析经过数月的生长,我们对这7个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 A1品种在临夏地区表现出色,生长势旺盛,抗寒性强,产量稳定。
但在兰州和定西地区,其生长势较弱,产量不尽如人意。
4. B2品种在三个地区均表现出色,生长势强,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
这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B2品种无论是在兰州、临夏还是定西地区都表现出色,是一个在不同生态区均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
而A1、B1、C1、C2和D1品种在某些地区的适应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的改良和调整。
四、结论与展望这次试验为我们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甘蓝型油菜】属春性早熟品种,适于我国北方春油菜种植区内种植。
分布:1997年开始在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大面积试种,均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较丹低增产215%,较青油14号增产161%,在丰产性、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明显优于目前各地的主栽品种生育期:需0℃以上积温1532℃,生育期在西宁地区为120天。
【油菜(白菜型)】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据专家测定,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高1倍多。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
主治游风丹毒,手足疖肿,乳痈,习惯性便秘,老年人缺钙等病症。
【油菜(荠菜型)】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分布】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特点: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也是一味中药,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
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
【花生(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
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
植株直立或丛生。
果型较小。
种子桃形。
休眠性弱。
【花生(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
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
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
种子圆柱型。
播种时间:4月25日左右【三道眉】其特点是籽长片大,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油质好。
它还是人造奶油的重要原料,是油漆、肥皂、梁料、医药和纺织等多种工业用油。
所含的亚油酸,有减少人体脂防积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畅销全国各地。
【油葵杂交种】【特征特性】该品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96-100天,全生育期需≥5℃有效积温2100℃左右。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冬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较广,产量较高。
在不同的生态区,适合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也有所不同。
甘肃省地域辽阔,拥有多种不同的生态区域,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需要引种适宜的冬油菜品种。
本文针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冬油菜品种的引种初报,准备了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冬油菜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油菜籽的主要来源,也是冬季饲料和油料的主要来源。
为了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不同的生态区进行引种。
甘肃省地势多样,有祁连山、河西走廊、陇山高原等多个生态区域,因此需要选取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了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分别是白菜247、白菜505、白菜226、白菜125、白菜130、白菜510、白菜551。
2. 实验地点:我们选取了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引种试验,分别是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区、陇山高原区。
3. 实验方法:在各个生态区域分别设置了试验田地,按照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条件,进行了冬油菜品种的引种试验。
记录了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三、结果与分析在祁连山区的引种试验结果显示,白菜247和白菜226的适应性较好,生长势旺,产量高。
在河西走廊区,白菜505和白菜125的表现较为突出,适合在此生态区进行种植。
而在陇山高原区,白菜130、白菜510和白菜551的生长情况更为良好,适合在此地进行引种试验。
通过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生态区域对冬油菜品种的适应性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生长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为未来的冬油菜引种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区别,白菜型油菜有哪些品种1、株型不同:白菜型油菜的株型较矮小,春性品种幼苗呈直立状,冬性品种株型呈匍匐状,甘蓝型油菜的株体较大,发育中等,冬性强的欧洲品种的株型具有较强的匍匐性,春性强的亚洲品种具有较强的直立性。
2、分枝不同:白菜型油菜北方品种的分枝性较弱,分枝数较少,南方品种的分枝性较强,分枝部位低,甘蓝型油菜具有较强的分枝性,分枝部位一般较高。
一、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区别1、株型不同(1)白菜型油菜:株型较矮小,春性品种幼苗呈直立状,冬性品种株型呈匍匐状,半冬性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2)甘蓝型油菜:株体较大,发育中等,生育期较长,其中冬性强的欧洲品种的株型具有较强的匍匐性,越冬时生长点会下陷,而春性强的亚洲品种具有较强的直立性,其主根发育中等,支细根较发达。
2、分枝不同(1)白菜型油菜:北方小油菜分枝性弱,分枝数少;南方油白菜分枝性较强,分枝部位低,有的从地面开始分枝,呈丛生型。
(2)甘蓝型油菜:具有较强的分枝性,原产欧洲的甘蓝型油菜分枝部位一般较高。
3、叶片不同(1)白菜型油菜:北方小油菜的基叶具有明显的叶柄,且具有琴状缺刻;南方油白菜的基叶叶柄不明显,无琴状缺刻,或缺刻不明显。
(2)甘蓝型油菜:以春性强的亚洲品种为例,其叶质似甘蓝,叶肉组织较致密,基叶叶形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伸长基茎叶出现明显的琴状缺刻。
二、白菜型油菜有哪些品种1、北方小油菜(1)基叶不发达,叶片呈椭圆形,多刺毛,薄被蜡粉。
茎秆较细,主根膨大,入土较深。
(2)抗寒、耐旱、耐贫瘠,代表品种有耙齿蔓、关油3号等。
2、南方油白菜(1)属于普通小白菜的一个油用变种,因此外表和普通小白菜较相似。
(2)株型中等,分枝性强,茎秆较粗,幼苗呈半直立或直立状。
(3)叶片宽大,颜色较淡,中脉较肥厚,叶全缘或波状,主根不膨大,支根细根较多。
(4)耐涝、耐瘠、抗病能力差,代表品种有泰县油菜、洞口甜油菜等。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农学0903 朱晨熹25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
其中包括很多种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
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油菜三大类型之一。
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
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
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
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
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
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油菜品种简介(19个)川油211、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双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403A,保持系9403B和双低恢复系9403R三系配套而成。
200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60号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全生育期218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一次分枝7—8个;单株角果470个左右,每果平均14.2粒,千粒重3.44g,含油量(干基)37.78%;种子芥酸含量为0.04%,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9.62μmol/g饼,达双低标准。
抗倒力强。
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3、产量表现:经1998、1999两年省区试,18点次均增产,平均亩产140.4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6.39%。
2000年省内4点生产试验各点均增产,平均亩产151.5kg,比CK1中油821增产21.01%;比CK2蜀杂六号增产15.71%。
4、栽培要点:播种期:育苗移栽,川西平原9月15—20日,丘陵区20—25日播种,直播10月上旬播种,苗龄25—30天。
直播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7500—8500株,直播亩植15000—16000株。
施肥水平:亩施纯N10—12.5kg,有机肥为主,N、P、K、硼配合施用,重底早追,花期防治菌核病。
德油早一号1、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广汉市三星堆油菜研究所选育。
母本9701A(B)由特早熟油菜Ⅲ—257与双低两用系油菜207AB杂交育成;父本9508用川油11与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筛选而成。
1998年用两用系9701A(B)与9508杂交育成核不育双低杂交新组合98015。
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2003 0052、特征特性:植株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浅绿,花叶型,叶与茎蜡粉均不明显,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有效分枝9—12个,生序长72.6cm,花瓣大而重量叠,花色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421.5个,每角粒数15.2粒左右,千粒重3.77g。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农学0903 朱晨熹25油菜,乂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届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届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
其中包括很多种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丁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羞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
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含油量低,一般在30%〜 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油菜三大类型之一。
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 。
包括原产中国的芸堂和油白菜。
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丁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乂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宵菜。
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
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
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 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白菜型冬油菜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分析白菜型冬油菜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分析导语: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冬季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在寒冷的冬季,它能够在田间生长,并在春季迅速生长出许多花蕾。
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是最常见的两个品种。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分析。
一、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分析白菜型冬油菜,顾名思义,其生长特征和形态与白菜相似,叶片多,叶柄较宽。
据研究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寒冷的冬季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寒性能。
其主要原因如下:1. 生理适应能力强:白菜型冬油菜的叶片较厚,具有较强的保温能力。
同时,其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较高的含糖量和脂肪酸含量,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细胞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抗冻物质储备丰富:白菜型冬油菜能够在冬季逐渐积累抗冻物质,如抗冻蛋白质、低温酶、多糖等。
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抵抗低温环境对植株的伤害,并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3. 生长周期适应性强:白菜型冬油菜在寒冷的冬季条件下,能够通过调整生长周期来适应环境变化。
它能够延缓生长速度,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待春季来临时,迅速发育。
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分析甘蓝型冬油菜与传统甘蓝蔬菜相似,叶柄较窄,叶片密集。
虽然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相对较弱,但它仍然具备一定的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
1. 耐寒能力适中:甘蓝型冬油菜的叶片较薄,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能力相对较差。
然而,它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含有合适比例的水分,使得细胞不易受冻。
因此,它能够在适度的寒冷条件下存活和生长。
2. 适应性强:甘蓝型冬油菜能够在冬季环境下调整自身的生长节律,实现适应环境的转变。
它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调整生长速度和发育过程,以适应低温环境。
3. 抗病能力较强:甘蓝型冬油菜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抵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研究表明,低温环境下许多病虫害的繁殖和扩散速度较慢,因此甘蓝型冬油菜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结语: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在寒冷的冬季环境下具备不同程度的抗寒性。
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种白杂"号及配套栽培技术景军胜#董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出的白菜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白杂"号具有抗寒*耐旱*抗倒伏的优良特性#在"++%,&’’’年度的陕西省渭北旱塬油菜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增产"%.5%67适宜在陕西省延安市以南*关中北部的渭北塬区*海拔"’’’8"5’’3的地区以及同类生态区种植7作者在介绍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精细整地#施足基肥9适期播种#培育壮苗9及时间*定苗9追施暖苗肥#培土冬苫9及时防治病虫害9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7关键词)白菜型油菜9三系杂交种9白杂"号9特征特性9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4<5$&’’5("">’’"5>’&渭北旱塬是陕西省油菜主产区之一#油菜常年播种面积5万84万23&#约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1;左右#种植品种以甘蓝型和白菜型为主#白菜型油菜主要分布在海拔"’’’8"5’’3的高寒地区7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冻害和病虫的影响#致使该区油菜产量一直低而不稳7&’世纪+’年代虽然推行了大规模的甘蓝型油菜北移栽培技术#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油菜生产中的干旱*冻害问题7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选育抗旱*耐冻油菜新品种入手#把常规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紧密结合#经过连续"’多年的不懈努力#选育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种植的白菜型三系$不育系为;-?#恢复系为"45@(杂交油菜新品种白杂"号#&’’5年5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5次会议审定7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检索查新#该品种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白菜型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7"产量表现白杂"号"++<,&’’’年度在陕西省渭北旱塬油菜区试中#4A+点$次(折合平均产量"-’&.%/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产量";5;.-/0123&增产"%.5%6#居参试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首位7其中#"++<,"++%年度两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5.-/0123&#比对照秦油4号产量&4-;.;/01 23&增产&;.&-69"++%,"++-年度在油菜播前极度干旱*后又阴雨连绵#播期严重推迟达"个多月的情况下#白杂"号两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产量"&--.5/0123&增产+.<;69"++-,"+++年度在病毒病大发生而其它白菜型油菜品种全部毁灭的情况下#白杂"号两点$次(折合平均产量+%;.’/0123&#比对照秦油4号增产5’.’’69"+++,&’’’年度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0123&#比对照秦油4号产量";+".;/0123&增产+.’;67"++<,"++%年度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引进试种#白杂"号折合产量"&++.&/0123&#比对照品种天油"号增产&+.+"6#居参试-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第"位7"++-,&’’’年度在陕西省永寿县种子公司进行的4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示范中#白杂"号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平均产量";’4."/0123&增产&".5’6#居参试品种$系(的第"位7其中"++-,"+++年度折合平均产量"&&".’/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增产"+.;’6#居第"位9"+++,&’’’年度折合平均产量&&44.’/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增产"-.+&67"+++,&’’’年度在陕西省彬县小章乡农技站示范中#白杂"号平均产量&;55.;/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增产&’.&’67"++<,&’’’年度在陕西省永寿县*麟游县*彬县*长武县*洛川县*延安市等地累计示范&’’’23&#平均产量"&%;B’8&-+;B’/0123&#比对照品种秦油4号增5"甘肃农业科技&’’5年第""期C D E F GH I J.K L M.D E NO P L Q E.RS.""&’’5 !收稿日期)&’’5>’4>&;9修订日期)&’’5>’;>&;作者简介)景军胜$"+<->(#男#陕西彬县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油菜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7联系电话)$’&+( %’-&&4&7万方数据产!"#$%!#&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稳产性(%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白杂!号属白菜型油菜一代杂交种&冬性&全生育期%*+,左右(该品种苗期匍匐&基部叶色深绿&心叶微紫色&叶面无蜡粉&但密被刺毛&深裂叶(薹茎叶抱茎而生&叶缘波浪状(根系发达&主根膨大似萝卜状&且多数有分叉(越冬前生长点下陷地面较深&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较晚&但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株高!%+$!"+-.&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个&角粒数!/$%+粒&全株角果数0++$0"+个&千粒重%)1$0)+2(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抗寒&耐旱&抗倒伏(%)%品质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测定&白杂!号芥酸含量为3")10#&比对照秦油3号低+)!0个百分点&含油率为3%)3+#&比对照高+)3+个百分点( %)0抗病性经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白杂!号病毒病发病株率为!%)+*#&病情指数为3)3%&比对照秦油3号分别低3)4+个百分点和%)"!&表现耐病毒病(0适宜地区白杂!号适宜在陕西省延安市以南’关中北部渭北塬区海拔!+++$!0++.的地区以及同类生态区种植(3配套栽培技术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渭北旱塬油菜以条播为主&播种地需在伏前深耕%+$%"-.&犁后带耙&合口过伏&雨后及时耙地(播前遇雨时应耙耱蓄墒&连旱无雨时要碾耱提墒(根据本区土壤缺氮’少磷’富钾和冬冷春寒的特点&要达到冬壮春发和高产&就必需重施基肥&氮磷配合&增施磷肥(一般施有机肥1)+万$*)"万5267.%’碳酸氢铵*"+5267.%’普通过磷酸钙*"+$!+"+ 5267.%(3)%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只有适时播种&才能保证使冬前有效生长天数达到!++$!"+,’根颈粗!)"-.’叶片封行’叶数!"片的壮苗标准(白杂!号的适宜播期是当候平均气温下降到!/$%+8时&海拔!+++.的地区宜在4月!日至"日播种&海拔!!++$!0++.的地区应于/月%"日至0+日播种(播种时用犁开沟&沟深!+$!"-.&行距3+-.&顺沟溜籽&然后覆土0-.(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幅宽3+-.的地膜&用%9:;<%63地膜小麦沟播机进行膜侧沟播栽培(适宜的播种量为3)"5267.%(3)0及时间’定苗油菜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移稠补缺&并适时定苗(一般在3叶期!次定苗清行(间苗’定苗时要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密苗留匀苗(旱肥地留苗!/万$%!万株67.%&旱薄地留苗%!万$%3万株67.%(3)3追施暖苗肥&培土冬苫油菜越冬死苗严重是渭北旱塬制约油菜高产的根本原因(在油菜越冬前适时追施暖苗肥&培土冬苫&能起到增温保墒’护叶防冻的作用(施肥冬苫一般在!!月下旬至!%月上旬土壤封冻之前进行&结合中耕施农家肥0=+万5267.%’尿素!"+5267.%&视苗情采取>盖被子&戴帽子?的办法&即在油菜苗较小’不能安全越冬的情况下&冬前在油菜苗上覆盖一层有机肥或冬前给油菜苫土@壅土A&但不要把油菜心埋住(3)"及时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对油菜的生长威胁很大&严重时造成减产1+#以上&应及时防治(渭北旱塬油菜的害虫主要有黄曲跳甲’菜青虫’芜菁叶蜂’茎象甲’蚜虫(油菜出苗后用%)"#甲敌粉或!)"#的>!1+"?粉剂%%)"$0+=+5267.%撒施防治黄曲跳甲B间’定苗后及时用%)"#敌杀死乳油!"++倍液或4+#敌百虫晶体!+++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和芜菁叶蜂B油菜返青后用%)"#甲基对硫磷粉剂或!)"#>!1+"?粉剂0+5267.%撒施防治油菜茎象甲&以成虫出土后未钻入幼茎产卵之前@%月下旬至0月上旬A的防效最好B油菜初花期结合叶面追肥&用%2652硼砂’% 2652磷酸二氢钾和%+2652尿素与3+#氧化乐果乳油!+++倍液配成药肥喷雾防治蚜虫&药肥溶液用量为*"+5267.%B油菜终花后要及时用3+#氧化乐果乳油!+++$!"++倍液’%)"#扑虱蚜可湿性粉剂’!"#凯速达乳油!"++$%+++倍液’"+#抗蚜威水分散粒剂!"++倍液喷雾防治(3)1适时收获于油菜*"#的植株主序籽粒变褐时开始收获&收获后及时堆垛后熟’打碾’晾晒(@本文责编C刘润萍A3!甘肃农业科技%++0年第!!期D E F G HI J K)L M N)E F OP Q M R F)ST)!!%++0万方数据。
白菜型双低冬油菜冬油7号的选育张鹏祥1 梁鹏伟2 巩芳芳3 左亚丽4 罗 盘4(1甘肃省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庆阳745000;2甘肃省合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水745400;3甘肃省庆阳市种子管理站,庆阳745000;4甘肃省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县745200)摘要:冬油7号是以0726(20017×宁油1号)为母本、MAJA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
2018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登记。
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及周边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冬油7号;双低;选育冬油菜是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万hm2左右。
冬油菜种植区气候寒冷,干旱少雨、低温冻害等气候条件常造成冬油菜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针对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区的自然气候特点,选育推广抗寒、抗旱、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冬油菜新品种,对加快油料产业开发、稳定食用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冬油7号是经多年选育,适宜甘肃省陇中、陇东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油菜品种。
2018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6202206号。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1.1 母本 母本0726(20017×宁油1号)为甘肃省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罗盘同志于2005年选育的强优杂交组合。
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植株茎秆粗壮,角果大而斜生,籽粒饱满、红褐色,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高,早中熟。
1.2 父本 父本MAJA为甘蓝型冬油菜,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加拿大引进。
该品种抗寒性弱,越冬性差,返青后先显蕾后抽薹,生育期较为迟缓。
其分枝多,株型较低,角果水平,结角密度大,千粒重较高,籽粒黑褐色,含油量高,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低,晚熟。
1.3 选育经过 冬油7号是罗盘于2007年以白菜型冬油菜0726(20017×宁油1号)为母本,以加拿大引进甘蓝型冬油菜MAJA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种,经多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新品种[1]。
【甘蓝型油菜】属春性早熟品种,适于我国北方春油菜种植区内种植。
分布:1997年开始在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大面积试种,均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较丹低增产215%,较青油14号增产161%,在丰产性、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明显优于目前各地的主栽品种生育期:需0℃以上积温1532℃,生育期在西宁地区为120天。
【油菜(白菜型)】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据专家测定,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高1倍多。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
主治游风丹毒,手足疖肿,乳痈,习惯性便秘,老年人缺钙等病症。
【油菜(荠菜型)】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分布】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特点: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也是一味中药,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中之荤”。
【花生(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
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
【花生(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
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
植株直立或丛生。
果型较小。
种子桃形。
休眠性弱。
【花生(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
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
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
种子圆柱型。
播种时间:4月25日左右【三道眉】其特点是籽长片大,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油质好。
它还是人造奶油的重要原料,是油漆、肥皂、梁料、医药和纺织等多种工业用油。
所含的亚油酸,有减少人体脂防积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畅销全国各地。
【油葵杂交种】【特征特性】该品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96-100天,全生育期需≥5℃有效积温2100℃左右。
西藏白菜型油菜种植技术西藏地区属于高寒草原气候,气候条件适宜油菜生长。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也是西藏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西藏白菜型油菜是西藏地区特有的油菜品种,生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期短、产量高,是油菜良种中的佼佼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西藏白菜型油菜种植技术。
1. 土壤要求西藏白菜型油菜生长的土壤要求较高,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的土地进行种植,土壤应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在1%以上。
同时,土壤中不宜有过多的杂草和病虫害。
2. 水分管理油菜的水分管理对于能否获得优秀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西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下,每个地区的降雨量会有所不同,有些地区可能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水分。
在播种期间以及整个生长期间,油菜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开花与结果。
如果灌溉不充分,油菜的生长速度会变慢,产量也会下降。
3. 施肥原则在种植西藏白菜型油菜的过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往土壤中添加肥料时,可以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的混合施用方式。
(1)基肥:在开始播种前,先进行一次基肥施肥。
可以选用熟化堆肥与鸡粪发酵的有机肥,利用1.5 ~ 2.0kg/㎡的量进行施肥。
(2)追肥:在油菜开始长出叶子之后,再进行追肥施肥。
喷施尿素速效肥,以及磷酸二铵、复混肥等肥料,并适时进行追肥。
一般情况下追肥把基肥的10%的量施入即可。
4. 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适宜在春季进行播种。
西藏高原的春季气温波动较大,但应该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之间完成油菜的播种。
在这个时间段内,气温逐渐升高,适宜油菜的发芽和生长。
(2)播种量:每亩播种1.5 ~ 2kg。
(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2 ~ 3cm为宜,防止影响种子的发芽与生长。
(4)行距与株距:白菜型油菜株距在15~20厘米,行距在40 ~ 50厘米之间。
这样的株距、行距比例,可以在充分利用地面空间的情况下,保证根系对土壤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5. 病虫害防治(1)防治病害:白菜型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黄萎病、青枯菌病、舞菇病等多种病害的侵袭,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海拔地区白菜型杂交油菜种植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张建凤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一、主要种植品种1.青杂3号(E144)。
青杂3号属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性特早熟杂交油菜品种。
全生育期108天。
比对照青油241早熟10天左右。
株高146.0-151.0厘米。
有效分枝部位21—25厘米,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
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
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
属春性特早熟甘蓝型。
平均亩产175—225千克。
比对照青油241增产35%。
抗旱、抗寒、抗倒伏性中等。
轻感菌核病。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张建凤
【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种白杂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2.高海拔区甘蓝型杂交油菜丰产栽培技术
3.高寒高海拔地区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三号栽培技术
4.优质杂交油菜青
杂2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5.高海拔地区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绍几个白菜型油菜品种
-、皖油ll号
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l99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属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l7O一2O5天。
株高l2O公分左右,株型紧凑,单株分枝7一8个,单株结角l5O一3lO个,每角2l粒。
角果细长且上冲,不易裂角。
种子偏小,千粒重2.75一3.3克。
苗期生长稳健,开盘度小,叶色深绿,有刺毛。
年后长势旺,春发快,基叶繁茂,冬春季抗寒性强。
为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在l%以下,硫苷含量27.56一3O.46微摩尔/克,含油量4l.l一42.3%。
l992一l993年两年白菜型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lO3千克,居参试的7个品系之首,比对照武油l号增产4.8%,最高试点亩产l9O千克。
l994年白菜型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5千克,比对照武油l号增产l8.5%。
该品种耐病抗倒,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油饲兼用,适宜在沿淮、淮北及三熟制地区种植。
播种适期宽,高产栽培应适期早播。
江淮之间和江南可于lO月中旬至ll月中旬播种,淮北于lO月上旬至下旬播种。
皖油ll号株型紧凑并抗倒,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
直播田亩用种量O.5千克左右,足墒带肥播种,确保-播全苗。
肥カ上等田块每平方米留苗不少于45株,穴播行距2O公分,穴距lO公分,每穴留2苗。
条播,行距26公分,定苗株距lO公分。
ニ、白杂l号
是我国笫-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