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上课即用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30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一、导课,开门见山,直入题:古今文人多喜游山玩水,遍访自然,寄情于山水间,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二、初读,读准字音,寻语感一读: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文;二读:请学生朗读,互助纠错正音除了对常规性易错字词读音纠错外,其中对“蔓”、“参差”的读音,通过学生自己当堂动手查阅工具书,讨论并确定(师强调:学习一定要学会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难题。
汉字的读音、字形与字意都是息息相关的,有时候读哪个音,也与不语境下的字意有关。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字词典,探个究竟);对重点生僻字、易错字,让学生自行找出来,向其他学生强调和提示(学生重点强调了“坻”“佁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邃”等字的读音,并对照注释了解字意)。
三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请两到三个学生试读、范读,学生相互点评;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并选择性范读2、3、4小节;然后全班集体再次朗读,逐渐读出文言节奏、语感、味道,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三、品读,赏析内容,悟情感鉴于本文短小精炼,文意并不复杂,因此摒弃过去那种“句句落实,反复串讲”的教学方法,采用“抓住关键,抽丝剥茧,层进深入”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切入点选择从课文题目入手:师:课文题目为“小石潭记”,请找出文中描写“石”“潭”美景的语句,说说分别突出了“石”和“潭”的什么特点?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理解文意,畅所欲言。
几分钟后,学生陆续发言:生:我认为课文描写小石潭之“石”的句子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它写出了石头的“奇特”。
师:哦,石奇?概括的很精练。
“奇”在何处?生继续:因为这里的石头奇形怪状,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低不平的岩石和小岛。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卷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小编sky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小石潭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唐代有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三、齐读课文四、教学目标完成1、讨论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熟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的。
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
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
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
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凉刺骨的意思。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
《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作司马时写的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等六篇合为“永州八记”。
下面是《小石潭记》的教学课堂实录,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设计理念】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1、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2、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本次实录为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师: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生:(纷纷)高雅……还有很高深……师:是啊,艺术是高雅的,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
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说说看──生:(七嘴八舌)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学生点头默许)我中学时读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边说边板书)很喜欢,后来读起时,总会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过。
我想请大家静静地、轻轻地吟诵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仅仅是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作家高超的文学魅力唤起了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
生:(自读课文,且读得很投入)师:听到你心灵的的曲子没有?……是怎样的调子?怎样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器乐弹奏出来的?生(甲):很缓的,很低的。
生(乙):应该是古筝或琵琶或……总之,比较古典的。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小石潭记》教学课例范文(精选11篇)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学课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篇1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板书课题)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1、整体感知,2、探讨研究,3、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
⑴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为kān( ) 俶( )尔远逝往来xī( )忽yí( )然不动参( )差( )披拂悄怆( )幽suì( )⑵ 解释加点的字:伐竹取道___________ 蒙络摇缀___________斗折蛇行___________ 凄神寒骨___________⑶ 填空: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
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5篇)清晰地说明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教学步骤可以包括导入、预习、讲解、练习、巩固与评价等环节,有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下面给大家分享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小石潭记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体味作者的情怀。
2、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
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1、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教案实用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收集有关作者及与《小石潭记》相关的资料。
5.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展示学生课下搜集、查找的有关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资料。
2.大屏幕展示风景图片;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和着潺潺流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气氛;音乐声中教师缓缓导入(充满人文关怀):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1.教师伴音乐吟诵全文。
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4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1小石潭记课堂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课前热身。
师生交流。
)学生自由读。
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读了《小石潭记》,后来老师把课文前面的导入语部分去掉了,请同学们做一回编辑。
同学们都推荐了。
有位同学推荐得特别好,我太欣赏这段话了。
祝怡情同学在哪里?先请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屏显:看过日出东方的秀美,领略过万里长城的雄伟,欣赏过钱江潮的壮阔。
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牵动着作者的心呢?和柳宗元一同感受这个小潭的别样风景吧!——祝怡情】师:祝怡情同学,老师问问你看,你发现这个小潭悄怆幽邃有别的风景,那么如果你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生:觉得声音应该轻柔一点,声音低一点。
师:轻柔一点去朗读,你们同意吗?这篇文章不能读得气势轩昂。
好的,我们按照她的要求读一读这篇文章。
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我空掉了几个词语,我们已经读得很熟了,看我们能不能把它读好。
生齐读。
屏幕出示有空的课文。
【屏显:小石潭记从小丘( )百二十步,( )篁竹,(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竹( )道,( )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师:大家已经读得很通顺了。
我听大家的朗读,感觉语气语调好像差不多。
其实在朗读过程应该有些变化。
生:我觉得在一些地方要做一些停顿。
师:哦,有些地方要停顿一下,等下我们细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她的建议提得很好。
我想问一下许浩同学,你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本文是用什么顺序写的,现在你能说是什么顺序吗?生:这篇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
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传统爱好。
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
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
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一、走进录音棚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师:放录音。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石潭记》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小石潭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学名篇,对于文学史的影响有目共睹。
它有严密的结构、准确的笔法和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因此,将《小石潭记》纳入中学语文课程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也能让学生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就如何设计《小石潭记》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唐代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白居易创作《小石潭记》的文学技法,如结构、笔法、语言风格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年级课程知识对《小石潭记》进行解读和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新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 前期铺垫为帮助学生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之前对唐诗三百首的选集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先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然后再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进一步理解《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
2. 课文解读过程首先,上课前老师要让学生阅读《小石潭记》一遍。
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在课堂上,可以对每段内容进行交流和解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
3. 学生自主解析在发掘了《小石潭记》的内在构成后,老师可让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文本。
可以分组让学生深入钻研,交换意见、表达不能理解之处,一起思考、找出难点和亮点。
4. 艺术创作设计在学习了《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学生可通过自主的语言表达、作品创作,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绘制成一幅画、文摘、诗稿等。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经典音乐,配合《小石潭记》的诵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文学氛围,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控制法:老师通过提问、讨论、激励等方式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小编为了大家也是费尽心思,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大家快来看看吧。
一、导入师(面带微笑):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如实回答“你们有没有不顺心的时候”生(齐):有!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排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的谁来说说,让大家分享你的好经验、好办法。
生:我喜欢听音乐来消除烦恼。
生:我的办法是进行体育活动。
生:我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
师:大家刚才谈的办法都很好,遇到不舒心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排解办法。
现在,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走进自然,亲近山水!这个办法是老师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学来的。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名篇《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
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在学习课文前,首先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师生一同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多媒体展示“记”的诠释,学生集体朗读。
)二、诵读课文师: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
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
(出示多媒体幻灯片“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跳动的心)。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看看老师是否读出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样评价一下。
生:(七嘴八舌)没有读错,但好像情味没完全读出来师:谢谢同学们的评点,那接下来就请两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代表,男同学读1、2段,女同学朗读3、4、5段,相信他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其他同学认真听,按照刚才“诵读指南”提出的标准,看他们读得怎样。
小石潭记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石潭记》。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
(2)学会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作者观点和情感,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石潭记》的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石潭记》。
(2)要求学生掌握生僻字词,理解文言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1)翻译《小石潭记》中的重点句子。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意识。
(3)鼓励学生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翻译练习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石潭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第1篇一、教学背景《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时的所见所感。
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本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石潭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石潭吗?它位于哪个地方?有什么特色?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小石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分析小石潭的自然景色: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石潭自然景色的语句,分析其特点。
2. 分析作者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其情感变化。
3. 分析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教师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文的教学内容,总结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强调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热爱生活。
小石潭记课堂教案:让学生流畅运用多种修辞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不同的修辞方式,并带领学生挖掘篇章中的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是将所比较的两个对象相联,形成一种直观形象的比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事物。
可以拿小石潭记中的“万壑松风寒,千山鸟飞绝,乌啼隐于林”的句子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千山鸟飞绝”与“乌啼隐于林”之间的比喻关系,并感受鸟飞绝的凄凉和乌鸦的孤寂。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多种修辞方式,感受文字和情感的交融和融合。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一朵花的眼中世界”。
在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使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式,表现出花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利用拟人的手法,将花比喻成一个拥有眼睛的生命体,在写作中加入花对世界各种感觉的描写,如鸟儿的欢乐、阳光的温暖,表现出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情。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小石潭记进行创新性的改编,展现他们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小石潭记的文字描述,画出自己所想象的小石潭景象,并在画面上添加自己的修辞描述。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石潭记的文学性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感受。
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引领读者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多样的修辞方式,掌握运用这些技法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的写作训练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美妙和深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