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2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
教案:《循环小数》第二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和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计算器、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循环小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吗?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引入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1)教师出示几个循环小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2)学生讨论并分享发现。
(3)教师总结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将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加一横线。
2. 演示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的运用。
(1)教师出示例题,示范运用简便记法进行计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独立练习。
(1)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并指导。
(3)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出示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怎样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能够识别循环小数。
2. 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分类,了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循环小数的分类及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 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性质及运算的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进而引入循环小数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循环小数的运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练习题,独立完成循环小数的分类、表示和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及运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及运算。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 (2)2.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性质及运算3.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运用循环小数进行数学运算4.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性质及运算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基础题- 判断下列小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是纯循环小数?哪些是混循环小数?- 将下列循环小数表示为分数形式。
教案:《循环小数》第二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循环小数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循环小数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小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提问: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二、新课1. 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特征,总结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 举例说明循环小数的性质和特点。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老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2. 强调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无限小数,它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
在数学中,循环小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小数部分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循环小数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即将重复出现的数字用点上圆圈或点上横线表示。
《循环小数》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循环小数》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在循环的数字上面加一个点,以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
3. 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每一位数字都有其对应的数值,循环部分不影响小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简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钟表的滴答声、水的沸腾声等,引发学生对循环现象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3. 简写方法讲解:讲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性质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循环小数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循环小数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循环小数:定义: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简写方法:在循环的数字上面加一个点性质:每一位数字都有其对应的数值,循环部分不影响小数的大小七、作业设计解答:A. 2.333B. 2.33C. 2.3D. 2.解答: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课堂上的随堂练习题目的选取和讲解需要更加精准,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6 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十六课的内容——循环小数。
这节课我们将会使用人教新课标教材,主要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性质和简单的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循环小数内容。
具体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以及循环小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简写循环小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循环小数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和运算方法。
难点则是循环小数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循环小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黑板,以及一些循环小数的例子。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比如“0.666……等于多少?”2. 知识讲解:然后我会用PPT或者黑板,详细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循环小数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性质、简写方法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0.333……是循环小数吗?它是多少?2. 计算题:0.666……+0.333……=?3. 简写题:将0.121212……简写成循环小数。
答案:1. 是,0.333……=1/32. 13. 0.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课后,他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循环小数的性质和运用,比如循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我们将要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循环小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它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循环小数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写出一个循环小数。
2.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2.循环小数的写法和识别。
3.循环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设置情境、提供案例、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以便进行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
2.准备循环小数的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准备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3的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了多少苹果?”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小数和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的循环小数知识,识别和写出给定的循环小数,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家超市正在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来引导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循环小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循环小数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以及掌握循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这一课时主要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
2.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性质,了解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
3.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循环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循环小数的核心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1.定义: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a.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b.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c.循环小数的值是固定的。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循环小数(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与分数”的第10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以及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辨识不同类型的循环小数,并掌握循环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循环小数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分类,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3. 培养学生进行循环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辨识,尤其是混循环小数的辨识。
2. 循环小数四则运算的精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运算方法等。
2. 练习题:包括循环小数的辨识和四则运算练习题。
3. 计算器:用于验证循环小数的计算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循环小数的定义、分类及其运算方法。
使用课件辅助讲解,配合实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讲解: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循环小数(二)人教版2. 定义: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
3. 运算方法: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4. 难点提示:循环小数的辨识和运算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辨识循环小数,区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2. 进阶练习: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3. 拓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循环小数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十一课时:循环小数教课内容:教科书第26— 19 页的例 7—例 9 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七的第教课要求:1—3 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观点,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2.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穷小数的差别。
教课过程:一、复习。
1、口算。
0.12=101二、新授。
1、教课例 7。
教师出示例 7,让学生独立计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虑:这道题能不可以除尽?(不可以除尽)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和特色?(商的小数部分老是不停出现3,并且总也除不尽:这是由于余数老是重复出现1,因此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b5E2RGbCAP这样的商如何表示?(板书: 10 3=0.33 )2 、教课例8。
教师出示例8,要修业生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
当学生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下来,看一看余数是多少?问:1)已经算出的商的最后两位小数和余数同它前方的两位小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此次除后获得的余数与第二次除得的余数同样)p1EanqFDPw2)假如持续除下去,商会怎么样?(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引发现:余数重复出现 3 和 8,持续除下去,就会重复出现 2 和 7,总也除不尽)DXDiTa9E3d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表示为:指引小结:例7 和例 8 所获得的商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小数。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例7 的商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不停重复出现数3,写出 3.33 。
例8 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不停挨次重复出现 2 和 7,写成 5.32727 。
那我们就把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指着例7 商中的数字 3)或许几数字(指着例8 商中的数字 2 和 7)挨次不停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RTCrpUDGiT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26 页下边循环小数的观点,并让学生思虑循环小数的特色是什么?得出:1)重复出现的数字是接连挨次不停的;2)小数的位数是有无穷多;3)用省略号来表示无穷多的小数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循环小数(二)人教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及其简记法。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1.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2. 学会用多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3.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记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2. 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3. 学生能熟练运用循环小数的简记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无限性,以及循环小数的简记法;2. 教学重点:学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并能熟练运用循环小数的简记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要计算1除以3的结果,学生们,你们能帮帮我吗?(多媒体展示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我们得到1除以3的结果是0.3333…,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那么,什么是循环小数呢?2. 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它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
像0.3333…这样的小数,我们就称之为循环小数。
3. 循环小数的简记法:学生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循环的小数呢?(引导学生思考)是的,我们可以用简记法来表示循环小数。
比如0.3333…,我们可以把它写成0.\overline{3},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4. 判断循环小数: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呢?(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可以尝试用长除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
如果除不尽,而且小数部分有重复的数字,那么这个数就是循环小数。
5. 随堂练习:6.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比如说0.1666…,这是不是循环小数呢?(引导学生思考)是的,它是循环小数,因为它的小数部分16不断重复。
那么,它的简记法该怎么写呢?7. 循环小数的应用: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循环小数在计算、测量等方面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平时购物时,商家找零的钱可能就是循环小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材第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难点: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具学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①0.666…②3.27676…③40.03666…④100.7878⑤7.26412.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各循环小数。
0.06262…写作:3.2727…写作:16.203203…写作:0.33066…写作:学生很快独立完成这两道题,交流想法。
二教学实施1.总结概括。
(1)投影出示下列各数。
①7.9②2.888…③2.76565…④13.2626…⑤0.4106106…⑥3.1415926…⑦2.73636(2)观察这些数,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总结发现。
通过观察,把上面的小数所蕴含的数字都挖掘出来,并根据各个小数的特点,进行总结。
像①⑦这两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像②③④⑤⑥这五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叫做无限小数。
像3.1415926…这样,没有循环节的无限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样的小数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总结归纳,如下图。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探索学习,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188…2.18182.812.1818…2.计算下面各题,指出哪些商是有限小数,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1)4÷5(2)2.75÷6(3)289÷90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 2.1818<2.1818…<2.188…<2.812.(1)4÷5=0.8(2)2.75÷6=0.458(3)289÷90=3.211…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教材习题第34页做一做: 1. 1.1.40.102. 2.0≈2.0821.256.≈6.97练习八7. 1.2910.0180.4447.2759.<<>15.(1)分析:这道题的规律是用前一个数除以2.5就得到后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