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两种自动装置备自投和自动重合闸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15
备自投(BZT)和自动转换开关(ATS)的区别BZT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装置,在较低电压等级的用户供电系统中,特别是6~35KV系统,常采用BZT装置,以保证自动化生产供电不中断和避免生产装置因失电而引起停车的严重后果。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BZT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BZT装置才动作;(2)工作母线和设备上的电压不论因何原因消失时BZT装置均应动作;(3)BZT 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4)BZT装置的动作时间以使负荷的停电时间尽可能短为原则;(5)工作母线和备用母线同时失去电压时,BZT装置不应起动;(6)当BZT装置动作时,如备用电源或设备投于故障,应使其保护加速动作;(7)手动断开工作回路时,BZT装置不应动作。
从BZT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大量实际应用和动作结果中可以看到,各种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BZT装置的正确动作对确保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BZT装置不能正确动作,将会影响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
工厂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起BZT装置故障而影响生产的事故。
因此除按以上技术要求在设计上合理配置外,解决BZT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自动重合闸装置(ZCH装置)与BZT装置一样,也是电力系统保证可靠供电的重要自动装置。
在电力系统单侧电源线路中,通常在线路电源侧装设ZCH装置,ZCH装置是根据输电线路故障大多为瞬时性故障而设置的(据统计,架空线路的瞬时性故障次数约占总故障次数的80%~90%以上),一旦线路因瞬时性故障被保护断开后,由ZCH装置进行一次重合,往往就能够恢复原工作电源向负荷供电。
可见,BZT装置是在工作电源永久性故障跳闸(或瞬时性故障跳闸无重合)后投入另一路备用电源,ZCH 装置是在线路瞬时性故障跳闸后,再次投入工作电源。
两者的正确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浅析进线备自投和线路保护重合闸的配合问题作者:林楠曹振丰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昌吉供电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建了许多110kV变电站,这些变电站大多配置了备自投装置,目前现场备自投装置的跳合闸出口的主要方式,就是大多接至线路保护操作回路的保护跳闸和保护合闸开入,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备自投装置动作时会造成线路重合闸的不正确动作和不正确放电。
下面就一起调试ISA-358G备自投装置时发现备自投逻辑与线路重合闸功能不能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线路保护;备自投;重合闸;配合线路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干线路,原来比较重要的110kV变电站正慢慢的转变为双电源供电的终端站。
一般我们是用两条线路互为备用,也可以将一条线路作为备用电源,另一条线路作为主供电源。
此条件下与该运行方式相适应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广泛应用于110kV 电网。
一、备自投及重合闸动作原理备自投的动作原理为:当工作母线(工作电源)失电,备用电源有压,无其它闭锁条件开入,经延时跳工作电源断路器,再经一个延时合备用电源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通常有“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两种方式。
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
自动将断路器重合,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停电损失,而且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暂态水平,增大了高压线路的送电容量,也可纠正由于断路器或继电保护装置造成的误跳闸。
二、问题分析2013年8月4日,110kV南郊变增容改造现场调试长源深瑞公司生产的110kV备自投装置ISA-358G我们发现,备自投方式采用进线备自投方式,110kV奇南一线带110kV I母、110kV奇南二线带110kV II母作为进线电源互为备用,110kV母联在合位,当110kV奇南一线、110kV奇南二线重合闸功能投入时,备自投充好电后,模拟110kV I母线失压、110kV奇南一线无流、110kV II母有压且无其它闭锁开入,备自投即启动延时,延时到后,备自投发跳110kV奇南一线断路器命令,110kV奇南一线断路器可靠跳开后,备自投发合110kV奇南二线断路器命令,但我们现场发现当110kV奇南二线断路器合上后,110kV奇南一线断路器也合上,模拟110kV II母失压、110kV奇南二线无流、110kV I母有压且无其它闭锁开入时试验结果相同,即110kV奇南一线、110kV奇南二线断路器同时在合闸位置。
备自投(BZT)与自动转换开关(ATS)的区别BZT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就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装置,在较低电压等级的用户供电系统中,特别就是6~35KV系统,常采用BZT装置,以保证自动化生产供电不中断与避免生产装置因失电而引起停车的严重后果。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设计规范》,BZT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BZT装置才动作;(2)工作母线与设备上的电压不论因何原因消失时BZT装置均应动作;(3)BZT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4)BZT装置的动作时间以使负荷的停电时间尽可能短为原则;(5)工作母线与备用母线同时失去电压时,BZT装置不应起动;(6)当BZT装置动作时,如备用电源或设备投于故障,应使其保护加速动作;(7)手动断开工作回路时,BZT装置不应动作。
从BZT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大量实际应用与动作结果中可以瞧到,各种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BZT装置的正确动作对确保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BZT装置不能正确动作,将会影响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
工厂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起BZT装置故障而影响生产的事故。
因此除按以上技术要求在设计上合理配置外,解决BZT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自动重合闸装置(ZCH装置)与BZT装置一样,也就是电力系统保证可靠供电的重要自动装置。
在电力系统单侧电源线路中,通常在线路电源侧装设ZCH装置,ZCH装置就是根据输电线路故障大多为瞬时性故障而设置的(据统计,架空线路的瞬时性故障次数约占总故障次数的80%~90%以上),一旦线路因瞬时性故障被保护断开后,由ZCH装置进行一次重合,往往就能够恢复原工作电源向负荷供电。
可见,BZT装置就是在工作电源永久性故障跳闸(或瞬时性故障跳闸无重合)后投入另一路备用电源,ZCH装置就是在线路瞬时性故障跳闸后,再次投入工作电源。
两者的正确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备自投(BZT)和自动转换开关(ATS)的区别BZT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装置,在较低电压等级的用户供电系统中,特别是6~35KV系统,常采用BZT装置,以保证自动化生产供电不中断和避免生产装置因失电而引起停车的严重后果。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BZT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BZT装置才动作;(2)工作母线和设备上的电压不论因何原因消失时BZT装置均应动作;(3)BZT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4)BZT装置的动作时间以使负荷的停电时间尽可能短为原则;(5)工作母线和备用母线同时失去电压时,BZT装置不应起动;(6)当BZT装置动作时,如备用电源或设备投于故障,应使其保护加速动作;(7)手动断开工作回路时,BZT装置不应动作。
从BZT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大量实际应用和动作结果中可以看到,各种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BZT装置的正确动作对确保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BZT装置不能正确动作,将会影响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
工厂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起BZT装置故障而影响生产的事故。
因此除按以上技术要求在设计上合理配置外,解决BZT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自动重合闸装置(ZCH装置)与BZT装置一样,也是电力系统保证可靠供电的重要自动装置。
在电力系统单侧电源线路中,通常在线路电源侧装设ZCH装置,ZCH装置是根据输电线路故障大多为瞬时性故障而设置的(据统计,架空线路的瞬时性故障次数约占总故障次数的80%~90%以上),一旦线路因瞬时性故障被保护断开后,由ZCH装置进行一次重合,往往就能够恢复原工作电源向负荷供电。
可见,BZT装置是在工作电源永久性故障跳闸(或瞬时性故障跳闸无重合)后投入另一路备用电源,ZCH装置是在线路瞬时性故障跳闸后,再次投入工作电源。
两者的正确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浅谈线路保护重合闸与备自投配合问题作者:胡光永唐铭浩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24期一、前言在电力系统中,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重新合闸的一种自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架空线输电和架空线供电线路上的有效反事故措施(电缆输、供电不能采用)。
运行经验表明,架空线路绝大多数的故障都是瞬时性的,永久性的故障一般不到10%。
其中引发瞬时性故障的原因主要有:①雷击过电压引起绝缘子表面闪络。
②大风时的短时碰线。
③通过鸟类身体(或树枝)放电。
瞬时性故障一般顺序如下:保护动作跳断路器- > 熄弧- > 故障消除- > 保护重合断路器- > 恢复供电。
随着电力系统网络日趋坚强,110kV 及以下变电站一般已具有两回线及以上的电源线路供电,如果是发生永久性故障将无法重合成功,这时将需要另一种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装置BZT),它的作用是当正常供电的线路发生故障而停电时,能自动而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投入工作或将负荷切换到备用电源上去,从而保证用户的连续供电。
但如果线路重合闸与备自投装置配合不当时,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以某变电站发生的故障为例,浅谈线路保护重合闸与备自投配合的问题。
二、事故过程及分析某110kV 变电站C 的110kV 采用单母分段接线,110kV有2 回电源进线线路1Y、2Y,分别接至220kV 变电站A 和B。
C 站两条线路保护均为CSC-161A 距离零序保护,线路对侧A、B 站保护均为WXH-811 距离零序保护,保护均带重合闸功能,同时,C 站并配置了1 台CSC-246 备自投装置,备自投方式为进线备自投。
正常运行时,1Y 为主供电源,2Y 处于热备用状态。
接线示意图如下图1。
某日,110kV 1Y 线路侧发生故障,1Y 线路保护装置动作跳开1DL 断路器后重合未成功,备自投装置也未正确动作合上2DL 断路器,致使110kV 母线失压数小时。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知识点杨冠城主编绪论1.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对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运行的控制与操作的自动装置,是直接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保证电能质量服务的基础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两种类型: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操作装置。
2.电气设备的操作分正常操作和反事故操作两种类型。
(1)按运行计划将发电机并网运行的操作为正常操作。
(2)电网突然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操作为反事故操作。
防止电力系统的系统性事故采取相应对策的自动操作装置称为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装置。
3.电力安全装置发电厂、变电所等电力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的监护装置。
自动装置及其数据的采集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参数是连续的模拟量,而计算机内部参与运算的信号是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所以,自动装置的首要任务是数据采集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硬件组成形式从硬件方面看,目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微型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机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现场总线系统(Field bus Control System——FCS)。
2、采样对连续的模拟信号x(t),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 S,抽取相应的瞬时值,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采样过程就是一个在时间和幅值上连续的模拟信号x(t),通过一个周期性开闭(周期为T S,开关闭合时间为τ)采样开关S后,在开关输出端输出一串在时间上离散的脉冲信号x S(nT S)。
3、采样定理采样周期T S决定了采样信号的质量和数量: T S太小,会使x S(nT S)的数据剧增,占用大量的内存单元;T S太大,会使模拟信号的某些信息丢失,当将采样后的信号恢复成原来的信号时,就会出现信号失真现象,而失去应有的精度。
因此,选择采样周期必须有一个依据,以保证x S(nT S)能不失真地恢复原信号x(t)。
这个依据就是采样定理。
重合闸是故障跳闸后由重合闸继电器启动合闸的,主要是用在线路发生闪烁故障后能快速恢复供电。
检同期是二个电源并列(合环)时,由同期装置检测A相的相角差和电位差,这二个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就自动合闸,如发电机并网。
检无压是给线路送电前,待送线路压变二次的电压继电器(常闭接点)闭锁断路的合闸(回路),线路有电则无法合闸。
备自投是备用电源向在用设备(跳闸后)自动送电(合闸),一般是进线开关在电源停电时,电压继电器(低电压保护)动作,跳开进线断路器,其辅助触点(常闭)接通备用电源断路器的合闸电源。
这四个是独立的装置,相互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重合闸: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重新合闸。
也就是在高压系统中(特别是110kV及以上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有些故障是瞬时性的,为了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在线路故障保护动作后,允许线路断路器重新合闸。
重合闸可以分为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
备自投: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与重合闸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投入的是另一路电源,而重合闸投入的仍是原线路本身。
重合闸和备自投是电网中快速恢复供电的两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自动装置。
检同期和检无压,是在重合闸(或备自投)中实现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也就是说,重合闸和备自投都分为检同期和无压两种方式。
检同期方式主要应用在有内部电源的情况下,就是在投入重合闸(或备自投)断路器前,需对断路器两端的电压进行同期判定。
如果电压幅值差和相角差在允许范围内,则断路器允许合闸。
否则,合不上。
无压方式应用得更多。
即重合闸装置(备自投装置)发出合闸命令后,不需对两端电压进行比对。
(注意,这里的无压重合闸或无压备自投与发电机同期装置中的检无压稍微有不一样。
同期装置中检无压,是必须无压才能合闸,有压则闭锁。
而这里不同,无压重合闸和无压备自投在运行方式的规定时就不允许两侧电源的存在。
所以,不需要再判定两端是否无压。
)重合闸有几种方式?(1)重合闸方式必须根据具体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条件,经过分析后选定。
(2)凡是选用简单的三相重合闸方式能满足具体系统实际需要的,线路都应当选用三相重合闸方式。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知识点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是指通过电力系统的监测、保护、控制等设备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它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和参数,并根据设定的逻辑和策略进行保护和控制操作,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的相关知识点。
一、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类1.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通常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数字及模拟量传感器等。
2.保护装置: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过电流保护、跳闸保护、接地保护等功能,通常包括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继电器等。
3.控制装置: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的继电控制、重合闸控制、柜内控制等功能,通常包括继电控制装置、远动装置等。
4.辅助装置:用于辅助监测、保护和控制装置的运行,通常包括组合仪表、RTU装置、通讯设备、故障录波器等。
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1.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将监测装置与电力系统的测量点相连,通过传感器将电能、电流、电压等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并送入测量装置,经过放大、滤波、数字转换等处理后,得到与电力系统参数相关的信息。
2.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将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相连,通过传感器将电流、电压等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并送入保护装置中,经过比较、判别等处理后,得到保护动作信号,控制断路器等设备进行跳闸保护。
3.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将控制装置与电力系统的控制设备相连,通过接受上级控制信号或自动逻辑控制信号,对电力系统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进行控制操作。
4.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将辅助装置与监测、保护和控制装置相连,通过通讯设备实现与上级或下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命令控制,为自动装置的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应用范围1.电力系统的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电能、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2.电力系统的保护: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对故障设备进行跳闸保护,以防止故障扩大和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我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三道防线”更新:2012-07-31 11:16:06 作者:liuyong来源:综合报道点击:38次【字号:大中小】中国储能网讯:导语:印度北方电网30日凌晨瘫痪,影响数以亿计人口的正常生活,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此,也联想到我国06年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电网事故和国际上带来严重影响的大停电事故。
导致这些大停电事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却反映了一点就是我们的电网够不够坚固。
目前,我国为了能远距离送电,不得不构成无数的不安全100/50万伏电磁环网,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在一定程度上违反现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有可能会破坏我国电网30年来的安全基础,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大停电事故的启示:任意坚强的网络都存在较薄弱的运行方式和严重的运行状态;跟踪运行方式和适应运行状态的实时控制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分散安装、独立动作的自动装置可能保护电网,也可能切跨电网;电网主网架结构的不安全,是大停电事故的直接原因,电网的无序解列,开断造成了恢复的困难。
可吸取的教训:元件的故障或扰动,在局部系统内部采取措施来消除影响,不使其扩散到局部系统外;区域系统之间输电断面上的故障,切除故障元件后尽量保持输电断面的完整性;反应元件运行异常的保护应与系统的安全自动装置协调动作,保证网络连接的强壮性,尽量满足输电能力与输电需求的平衡,切不可独立,无序乱动;互联系统失稳后,应按功率尽可能平衡的原则有序解列,避免大面积停电,并有利快速恢复。
我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高速、准确地切除故障元件的继电保护和反应被保护设备运行异常的保护被我国超高压电网普遍采用的装备利用被保护元件两端的尽可能简单的信息;超高压系统主保护动作速度10-25毫秒;超高压系统主保护动作正确率99.82%;正在研究、未来可能装备电网的保护利用被保护元件单端或两端故障暂态信息的继电保护;主保护动作速度2-5毫秒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切除故障,减少系统产生的不平衡能量。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总结》1.备有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at):当工作电源或工作设备因故障被断开以后,能自动而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投人工作,使用户不停电的一种自动装置。
作用:①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节省建设投资②简化继电保护③限制短路电流、提高母线残余电压。
2.明备用:在正常情况下有明显断开的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装设有专用的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
暗备用: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断开的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而分段母线间利用分段断路器取得相互备用。
3.对aat装置的基本要求:①保证在工作电源确实断开后aat装置才动作。
(原因:防止将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投入到故障元件上,造成aat装置动作失败,甚至扩大事故,加重设备损坏程度)②无论因何种原因工作母线上的电压消失时,aat装置均应动作。
(解决措施:aat装置在工作母线上应设有独立的低电压启动部分,并设有备用电源电压监视继电器。
)③aat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
原因:多次投入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再次冲击。
④aat装置的动作时间,应使用户的停电时间尽可能短为宜。
原因:当工作母线上装有高压大容量电动机时,工作母线停电后因电动机反送电,使工作母线残压较高,投入备用电源时,如果备用电源电压和电动机残压之间的相角差又较大,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而造成电动机的损坏。
⑤低压启动部分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熔断器熔断时,aat装置不应动作。
防止其误动作措施是:低电压启动部分采用两个低电压继电器,其触点串联。
⑥应校验aat装置动作时备用电源的过负荷情况及电动机自启动情况。
4.备用变压器自动投入装置原理图5.aat装置的构成及作用:低电压启动部分(工作电源失去电压时,断开断路器);自动合闸部分(断路器断开后,又能自动合闸)。
第二章1.自动重合闸装置(arc):定义:将非正常操作而跳开的断路器重新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
作用:①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瞬时性故障停电造成的损失,对单侧电源的单回线的作用尤为显著。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二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简述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作用。
答: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稳定运行、经济运行和避免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故障的自动控制保护装置。
2、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哪些功能?答: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功能主要有:(1)配合继电保护装置提高供电的可靠性;(2)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3)保证电能质量,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
3、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哪些类型?答: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自动操作型和自动调节型。
而自动操作型又可分为正常操作型和反事故操作型。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AA T装置有何用途?答:备用电源和设备自动投入装置的作用是在当工作电源因故障被断开后,能自动、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或设备投入工作或将用户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使负荷不至于停电的一种自动装置,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2、对AAT装置有哪些基本要求?答:AA T装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保证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备用电源或设备才能投入;(2)工作母线突然失压时AA T应能动作;(3)AAT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4)发电厂用AAT装置运行方式应灵活;(5)应校验AA T动作时备用电源过负荷情况;(6)备用电源投于故障时应使其保护加速动作;(7)AAT装置动作过程应使负荷中断供电的时间尽可能短。
3、为什么要求AAT装置只能动作一次?答:当工作母线发生持续性短路故障或引出线上发生未被出线断路器断开的持续性故障时,备用电源或设备第一次投入后,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将备用电压或设备断开。
此后,不允许再次投入备用电压或设备,以免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因此,AA T 装置只能动作一次。
4、简述明备用和暗备用的含义。
答:明备用方式是指备用电源在正常情况下不运行,处于停电备用状态,只有在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才投入运行的备用方式。
暗备用方式是指两个电源平时都作为工作电源各带一部分自用负荷且均保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承担全部负荷的运行方式。
重合闸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使用方式来源:时间:2006-03-17 字体:[ 大中小 ] 投稿摘要:在变电站低压侧有电源时,当主供电源瞬时故障进行重合闸或主供电源中断,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如何防止非同期并列。
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重合闸方式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非同期并列;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电源;负荷1引言1)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特别是架空线路是最易发生短路的元件。
因此,设法提高输电线路供电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自动重合闸装置正是提高输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有力工具。
由于输电线路上故障大多是暂时性的,因此在线路断开以后,再进行一次重合闸,就有可能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当工作电源因故障断开以后,自动而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投入工作,将用户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2电网现状由主网供电的110kV变电站中110kV、35kV、10kV均有可能接有不同容量的中、小电源。
3问题的提出当主供电源瞬时故障,进行重合闸,或主供电源中断,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均有可能产生如何防止非同期并列的问题。
4方案设置由主网单回线供电的变电站,其重合闸使用方式: 来源:1)主网供电线路跳闸后,中、小电源与其负荷基本平衡。
处理原则:(1)主网供电线采用检无压重合,以限制在此时重合,待线路正常后,在变电站利用手动同期装置,与主网重新并列。
(2)如变电站无手动同期装置,则可采用自动切换或人工切换断开中、小电源,变电站重由主网受电,再在中、小电源处并列。
负荷平衡判断方式:用低周继电器进行判别(要采用防误动措施),当周波低于按周减载最后一轮的周波,可视为电源不足以接带该站负荷。
2)主网供电线路跳闸后,中、小电源不足或远不足与负荷平衡。
处理原则:及时断开中、小电源,让主网重合闸及时恢复对该站供电。
(1)断中小电源的方式①线路永久性接地故障,主网侧跳后后,主变零序过压动作以短时限(0.2″~0.3″)跳开中、小电源,再以较长时限(0.5″~0.7″)跳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