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常见“高原反应”及应对(原创)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高反如何处理方法
处理汽车高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减速:当感觉到汽车出现高反时,及时减速以降低车速,减小对驾驶的影响。
2. 稳定方向盘:在高反时要保持稳定的方向盘,避免突然调整方向或者过度反应,以免造成更大的高反。
3. 前置转向:在进入高反路段时,提前转动方向盘,使车辆的重心向下,增加轮胎在地面上的抓地力,减小高反的可能性。
4. 不踩刹车:在高反路段,尽量避免踩刹车,因为刹车会使轮胎负荷增加,容易造成更严重的高反。
5. 调整防滑链:如果是在冰雪路面上出现高反,可以适当调整车辆上的防滑链,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6. 提前预判:在行驶过程中,要提前预判路面的情况,尤其是在弯道、坡道等容易出现高反的地方,提前调整车速,做好应对准备。
7. 注意路况:在遇到高反路段时,要密切注意路况,尽量选择别的路线或者缓慢通过,避免直接冲上高反路面。
8. 定期检查轮胎:定期检查车辆轮胎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减小高反的风险。
以上是处理汽车高反的一些方法,注意安全驾驶是避免高反事故的最重要的因素。
车辆高原反应的主要表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般车辆高原反应的表现:一、动力下降。
高原含氧量低,燃料燃烧不充分,动力肯定降低,只是根据车况和路况不同,表现明显与否。
一般爬坡比平路明显,车况差比车况好明显。
应对措施:感觉吃力就降档,手勤些。
二、个别车辆启动困难。
还是跟含氧量有关。
应对措施:启动时用氧气瓶或氧气袋在进气口供氧,效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三、化油器车辆有时需要调整点火角和油气比(电喷车没这问题)。
应对措施:化油器的哥们,上高原前最好学会自己操作。
上去后,根据海拔和车辆反应进行必要调整。
四、高山气阻。
一些压力液体(如刹车油)若含有微量空气,在平原上不显,在高原上随着气压降低会膨胀,直接影响相关性能,甚至带来危险。
应对措施:出发前全面检修,保证质量;发现气阻(部位不同,不一而足),设法应对和排除(关于化油器切,车友们口口相传一个“吊瓶法”,可以搜搜过去的帖子)。
五、防冻液易溢出或开锅。
这个,还是跟气压和路况有关。
应对措施:换大水箱,加电子扇,拆节温器,等等,等等。
六、胎压增高。
在平原上正常的胎压,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会增高,如果不及时调整,增加爆胎几率。
应对措施:海拔每上升1000米,测量调整一次胎压。
七、汽油车油耗降低。
高原上,有“汽油车省油,柴油车费油”一说。
没在高原上开过柴油车,对后句无发言权。
前者,有感受,六切走317和219,路况走过的车友都知道,综合油耗下来11个左右。
分析原因,可能跟气压和空气密度有关,据有关数据,高原的空气阻力比平原少20%。
主要原因是高原气压低,汽车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小.<<风力发电>>一书45页,"若风速同样是8M/S,上海的风能密度为平米,呼和浩特为286W/平米,二地高度相差1000M,风能密度则相差10%.林芝与上海高度相差约3000M,风能密度相差30%;那曲与上海高度相差4500M,风能密度则相差40%".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同样的速度开车,海拔越高,风阻越小.应对措施:笑呗。
车辆上高原应该注意什么车辆上高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海拔高度: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气压、氧气密度较低,车辆的性能会受到影响。
在高原地区行驶时,需要了解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车辆的参数和使用方法。
2. 引擎调整:在高原地区,氧气密度较低,会导致引擎燃烧不充分,动力下降,启动困难等问题。
因此,应根据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调整车辆的喷油量、进气量等参数,以保证引擎正常运转。
3. 冷却系统:高原地区气温低,冷却系统的工作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高原地区行驶时,要特别关注发动机温度,确保冷却系统正常工作,以免发生过热等问题。
4. 刹车系统:高原地区山路多,车辆下坡时需要经常使用刹车。
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导致刹车系统过热,影响刹车效果。
因此,在高原地区行驶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刹车,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刹车导致刹车系统过热。
5. 轮胎选择:高原地区的气温较低,路面情况复杂,对轮胎的要求较高。
建议选择适合高原地区的冬季胎,以提高车辆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6. 防滑链:在雪天或结冰路面上行驶时,车辆易发生打滑或侧滑。
为了提高行驶安全性,应在必要时使用防滑链,增加车辆的抓地力。
7. 燃料选择:高原地区气温低,挥发性差,建议选择高标号的汽油,以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车辆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8. 行驶安全:高原地区的山路多弯曲,视线较差,行驶安全性较低。
在高原地区行驶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车距,谨慎超车,避免疲劳驾驶,确保行驶安全。
9. 防寒保暖:高原地区气温低,特别是夜间气温更低,需准备足够的防寒保暖用品,如厚外套、手套、帽子、暖宝宝等,以便应对寒冷气候。
总之,车辆上高原需要注意海拔高度、引擎调整、冷却系统、刹车系统、轮胎选择、防滑链、燃料选择、行驶安全和防寒保暖等方面。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准备,才能确保车辆在高原地区行驶的安全和顺利。
汽车高原动力不足解决方案第1篇汽车高原动力不足解决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高原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汽车在高原地区使用时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影响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
为此,本方案针对汽车高原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系列合法合规的解决措施。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动力性能,确保行车安全;2. 降低汽车在高原地区的燃油消耗,提高燃油经济性;3. 减少汽车在高原地区排放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4. 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的驾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三、解决方案1. 发动机优化(1)提高压缩比:通过选用高压缩比发动机,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增强动力输出。
(2)增大进气量:优化进气道设计,提高进气效率,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
(3)调整点火时机:根据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调整点火时机,确保燃烧充分。
2. 燃油系统优化(1)选用高原专用燃油:在高原地区使用专门研发的高原燃油,提高燃油的抗爆燃性能。
(2)提高燃油喷射压力:提高燃油喷射压力,使燃油雾化更细,燃烧更充分。
(3)增加燃油泵能力:提高燃油泵的工作能力,确保高原地区燃油供应充足。
3. 排放控制系统优化(1)采用高效三元催化器:降低排放污染物,满足高原地区排放标准。
(2)优化氧传感器控制策略:提高氧传感器对高原地区稀薄燃烧的适应性。
4. 传动系统优化(1)选用高效变速器:提高变速器传动效率,降低能量损失。
(2)调整传动比: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调整传动比,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
5. 智能控制系统优化(1)高原模式切换:研发高原模式,根据高原地区的环境特点,自动调整发动机、变速器等参数。
(2)驾驶辅助系统:通过车载电脑实时监测高原地区的环境变化,为驾驶者提供最优驾驶策略。
四、实施与保障1. 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推进高原专用车型的研发和推广。
2. 完善高原地区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汽车维修保养水平。
汽车高原动力不足解决方案
《汽车高原动力不足解决方案》
在高原地区驾驶汽车时,经常会遇到动力不足的情况。
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稀薄导致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了汽车的动力表现。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动力表现。
首先,可以考虑更换较为高性能的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是汽车引擎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过滤进入引擎的空气,防止灰尘和杂质对引擎造成损害。
更换更高性能的空气滤清器可以提高引擎的进气效率,从而在高原地区提供更充分的氧气供给,帮助提高汽车的动力表现。
其次,调整汽车的点火系统和燃油系统。
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燃烧效率降低,容易导致点火不畅、燃烧不完全的情况。
通过对点火系统和燃油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提升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动力性能。
另外,选择更合适的油品也是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动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高原地区,汽车的发动机往往需要更高的辛烷值的燃油来确保正常的燃烧效率,从而提高动力输出。
除此之外,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保持发动机的良好状态、清洁的空气滤清器以及灵活、敏捷的点火系统等都是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动力表现的重要因素。
总之,汽车在高原地区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换高性能的空气滤清器、调整点火系统和燃油系统、选择合适的燃油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方法来解决。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动力表现,确保驾驶安全和舒适。
高原寒区海拔高、气压低、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和紫外线强烈、天气变化快、洪水和泥石流发生频繁、路况差,对车辆技术性能影响较大。
加强高原寒区车辆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原寒区对车辆性能的主要影响(一)动力性受到影响。
高原寒区空气稀薄,发动机燃油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冷车状态润滑油黏度大,发动机运转阻力大,功率损耗大。
冷却液沸点比平原地区低,车辆易“开锅”,发动机高温,车辆不能正常行驶。
春、秋、冬季节车辆在平路和下坡路行驶时,发动机温度下降快,影响发动机功率提升。
(二)零配件寿命缩短。
高原寒区最低气温可达-30℃,车辆零配件受冷变脆,加之紫外线照射强烈,易断裂和老化。
发动机负荷比平原地区增大,转速高,磨损大。
要借助启动液等辅助措施强制启动车辆,加速发动机磨损。
车辆焊结、连接件易松动和断裂,在平原地区试验可行的玻璃钢材质在高原寒区易断裂,采用独立悬架系统的车辆,横向稳定杆易变形和折弯等。
(三)操作稳定性变差。
高原寒区道路多为“搓板”路,车辆在以30 千米/小时以下速度行驶时,车体颠簸严重。
直线行驶稳定性差,易侧滑;弯行驶时,转向反弹力大,回正性差。
气压低,空气压缩机打气慢,采用气压制动的车辆,下坡行驶时气压明显不足,影响制动效能。
车辆涉水后,由于气温低,在300~500 米距离内制动基本失效,行驶不安全。
(四)战术机动性受限。
由于氧气不足,冰雪路面行驶轮胎打滑,上坡和弯道多,车辆比平原地区平均油耗增加15%~30%,续驶里程缩短。
由于高原寒区气温低,水蒸汽冷凝结冰,易堵塞冻裂车辆上的管道、阀门、泵等。
高原寒区经济落后,车辆出现故障后,依托社会进行维修保障困难。
(五)影响操作因素多。
在高原寒区拆装轮胎、维修车辆时,人员易出现身体疲劳和高原反应。
由于紫外线照射,冰雪反射,早、晚太阳直射,易导致驾驶员雪盲和视野盲区,影响驾驶操作。
暖风打开后,驾驶员易打磕睡,反应迟钝,但膝盖、手和脚却发冷。
二、提高高原寒区车辆适应性的对策(一)注重技术研发,提高适应能力。
浅析汽车在山区高原环境下的正确使用中国在山区或高原地区的公路约占总数的40%。
汽车在这种公路条件下使用时,空气参数和道路状况对汽车使用性能有特殊的影响。
文章通过了解山区高原环境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并采取一定措施,对提高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汽车;山区高原;环境;使用一、山区或高原环境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一)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实际充气量也会减少。
因此,发动机功率和扭矩下降。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功率下降10%左右。
(二)制动性能降低在山区行驶的汽车,由于地形复杂,经常会遇到上坡、下坡、路窄、弯多等情况。
影响山区行驶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汽车的制动性能。
在山区行驶,汽车需要经常制动减速,摩擦片和制动鼓经常处于发热状态,特别是下长坡时,经常需要较长时间连续制动,使制动器温度经常达到300℃以上,甚至高达600~700℃。
制动器温度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200℃,温度过高时,制动器摩擦片的摩擦因数将明显下降,导致汽车制动性能衰退。
此外,由于摩擦片连续高温,导致磨损加剧并常有碎裂现象。
二、在山区高原环境使用汽车的措施(一)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的措施一是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
提高压缩比不仅可以提高压缩终止时气缸内的温度与压力,加快燃烧速率,改善燃烧过程,减少热损失,而且可采用较稀的混合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压缩比的选定与汽油的辛烷值有直接关系。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爆燃倾向越小,压缩比就可以相应地选大些。
随着海拔的增加,发动机的充气量下降,压缩终止的气缸压力及温度相应降低,因此爆燃倾向减小,从而为提高压缩比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调整配气相位。
将气门间隙调大,缩短气门开启时间,使配气相位变窄,有利于提高充气量,从而提高汽车的低速动力性。
合理选择配气相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系数,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配气相位应与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范围相适应。
发动机的转速不同,进、排气门开、闭角对气流惯性的影响也不同,因而进、排气门开闭的最有利的角度应随之变化。
汽车高原动力不足解决方案介绍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汽车的动力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空气稀薄,燃料燃烧不充分,引擎输出功率下降。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汽车高原动力不足问题的方案,帮助车主提升车辆在高原地区的性能。
1. 更换高海拔适应性零部件有些汽车生产商为高海拔地区设计了适应性零部件,可以在高原地区提供更好的动力输出。
这些零部件包括: - 高海拔调整的进气系统:进气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空气的供应效率,并确保足够的氧气流入发动机。
- 改进的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的调整可以使燃料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发动机效率。
- 高海拔调整的增压系统:增压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气缸中的压力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2. 使用高海拔适应性燃料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汽车需要使用更高辛烷值的汽油,以确保燃料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
高辛烷值的汽油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建议车主在高原地区使用93号或以上辛烷值的汽油。
3. 定期保养和调整发动机无论是在高原地区还是海拔较低的地方,定期保养和调整发动机都是保持汽车性能良好的关键。
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发动机容易出现调整不准、积碳等问题。
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燃油滤清器等零部件,清洗喷油嘴和节气门,会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4. 合理调整驾驶方式在高原地区驾驶汽车时,合理调整驾驶方式也可以提升动力输出: - 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急加速和急刹车会消耗大量动力和燃料,在高原地区尤为明显。
- 使用低挡爬坡:在高原地区爬坡时,选择较低的挡位,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和动力。
- 控制车速: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阻力减小,车辆容易达到较高速度。
控制车速可以减小发动机负荷,更好地利用动力输出。
5. 安装增压装置对于一些动力较差的汽车,考虑在高原地区安装增压装置可以有效提升动力输出。
增压装置可以通过压缩空气来提高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和输出功率。
安装增压装置需要寻求专业的汽车改装机构,并根据汽车型号和发动机特性选择合适的增压装置。
一、预案背景高原地区行车环境复杂,路况多变,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如车辆故障、天气突变、道路交通事故等。
为确保行车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驾驶员应对高原行车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2. 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3. 保障行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高原地区各类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
四、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3. 冷静应对,果断处置;4. 集体协作,共同应对。
五、处置流程1. 车辆故障(1)驾驶员应立即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安全;(2)驾驶员应检查车辆故障原因,如需维修,应尽快联系救援;(3)如无法维修,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带,向相关部门报告,等待救援。
2. 天气突变(1)驾驶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强风、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2)驾驶员应开启雨刮器、雾灯等,确保视线清晰;(3)如遇极端天气,驾驶员应选择安全地带停车,等待天气好转。
3. 道路交通事故(1)驾驶员应立即停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安全;(2)驾驶员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警方报告事故情况;(3)驾驶员应协助受伤人员,等待救援;(4)如事故双方协商一致,可先行撤离现场,但需在事后向保险公司报告。
4. 其他特殊情况(1)驾驶员应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2)驾驶员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3)驾驶员应尽快撤离现场,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措施1.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确保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救援;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3. 配备应急物资,如防滑链、灭火器、急救包等;4. 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预案执行1. 驾驶员应熟悉本预案内容,确保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3.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4. 驾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高原车辆动力恢复方案背景高原地区对汽车发动机的压力较大,因为高原海拔较高,氧气稀薄,空气密度低,气压低,这样导致了高原地区的汽车发动机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此,在高海拔地区行驶的汽车必须适应高海拔环境,否则就会发生在低海拔区没有的故障。
因此,如何使汽车在高海拔地区正常运行是一项必要的技术,本文主要探讨高原车辆动力恢复方案。
恶劣气候对汽车发动机的影响在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会因为以下原因出现问题:•气压低,空气稀薄 - 增压系统需要协助来提高压力。
•发动机散热效果差 - 如果发动机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油路供应不足 - 油路供应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发动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增压设备。
•冷却液蒸发 - 冷却液是润滑、散热和清洁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气压低、温度高和湿度低都会增加冷却液蒸发的率。
另外,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动机电器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
尽管非常少见,但是电路故障和线路短路都有可能发生。
解决方案在高原环境下,许多车辆使用增压系统来提高气压,从而让发动机正常工作。
这种系统使用涡轮增压器或机械增压器,在进气系统中压缩气体。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更锻炼的发动机。
换句话说,汽车制造商可以改进发动机的设计,让其能够适应高海拔地区条件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需要改进发动机的膛压、气门形状或容积,以便能够适应低气压条件。
此外,提高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也非常重要。
在高海拔地区,温度通常很低,因此需要加入更好的散热器设备。
此外,使用铜制鳍片散热器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最后,避免在高海拔地区使用过多加热和冷却系统。
此类系统由电机驱动,可能会因电源不足或短路而出现问题。
建议在使用此类系统时,应使用更好的电线和线路布线,以便能够在没有短路和断电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驾驶车辆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过,通过增强发动机的性能、改进散热系统以及避免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加热和冷却系统,可以大大消除或减少这些问题。
高原行车安全注意事项高原行车安全注意事项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游,而高原地区作为旅游热点之一,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险。
然而,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对行车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自驾游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高原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一、高原环境特点1.海拔高度: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引起缺氧症状。
2.天气变化:由于地势复杂和气候多变,在同一天内可能会出现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多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3.路况复杂:山路崎岖,道路狭窄,有时甚至只有单行道。
4.紫外线强度:由于海拔较高,紫外线强度也会增强,容易造成皮肤灼伤和眼睛受损。
二、行车前准备1.检查车辆:在出发前要彻底检查车辆,确保轮胎、刹车、引擎等部分都处于良好状态。
2.备足物资:行车前要准备好足够的水和食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缺氧和饥饿状况。
3.装备必备物品:应在车上备足防寒衣物、雨具、手电筒等必要物品。
三、行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驾驶技巧:在高原地区行车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如减速慢行、避免急刹车等。
2.缓解缺氧症状: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引起缺氧症状。
因此,可以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如吸氧袋等。
3.注意天气变化:由于高原地区天气多变,随时可能会出现降雨或降雪等情况。
在行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4.遵守交通规则:在高原地区行车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特别是在山路弯道处要减速慢行,并注意不要超速行驶。
5.保持车距:由于高原地区道路狭窄,有时只有单行道,因此要保持足够的车距,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四、紫外线防护1.佩戴太阳镜:在高原地区行车时,由于紫外线强度较高,容易造成眼睛受损。
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应佩戴太阳镜。
2.涂抹防晒霜:在高原地区行车时,要涂抹防晒霜,以避免皮肤灼伤。
五、其他注意事项1.不过度劳累: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引起身体疲劳。
创新观察—380—汽车出现高原反应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李 洋1 张 顺1 王小涛1 李昱霖2 抗逍遥3(1.陕西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3.陕西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1 汽车存在高原反应的原因所谓汽车的“高原反应”就是如果气压过低,那么汽车的油泵就容易断油,这样车子就非常容易熄火。
我们都知道进藏的道路情况是非常复杂且危险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车子因为“高原反应”在道路的悬崖边或者上坡的时候熄火了,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
1.1动力不足 在高海拔条件下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压强降低对汽车发动机动力性能影响很大,随着海拔逐渐上升气压逐渐下降,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也逐渐减少,从而逐渐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有实验数据表明海拔每增加1000m,相应的大气压强下降约11.5%,那么对应的我们的发动机功率就会下降10%左右,最高车速也会降低大9%,怠速降低约五转每分钟,所以在高原上开车感觉车速提不起来实际上也是正常的。
1.2刹车温度过高 感觉刹车比较疲软,需要用力深踩才行,这也是车主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之一。
汽车在高原山区行驶特,别是下长坡时由于连续刹车导致它的温度上升,很容易超过他所能够承受的温度,而发生热衰退。
此时刹车系统它的摩擦片的摩擦系数会急剧的下降,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刹车失灵的情况发生。
1.3水温过高 高原气压低会造成发动机冷却液的沸点降低,容易造成我们的车子开锅,我们的在发动机长时间大负荷行驶还会给我们的冷却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随着海拔增加大气压力是下降的,那么冷却液的沸点也会降低,因此冷却液容易发生沸腾的现象导致车子开锅。
另外由于空气稀薄造成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可能会导致积碳,另外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蒸汽会窜入曲轴箱内引起机油的变质缩短机油的寿命,并降低润滑的作用。
1.4发动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 高原地区坡陡且长,发动机需要经常处于高负荷的一个工作状态,这也会造成油耗的上升,另外呢大气压力降低时燃油的蒸发性也会提高,这也会导致油耗的增加,而且由于高原缺氧发动机尾气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生成量会增加,燃烧不完全的废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车辆跑长途海拔高注意事项嘿,咱来说说车辆跑长途海拔高的注意事项哈。
有一回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车去自驾游。
我们选了一个风景特别美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海拔有点高。
一开始我们还没觉得有啥,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开着开着,我们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车子好像没那么有力气了,爬坡的时候特别费劲。
我们就有点慌了,这可咋办呢?后来我们停下来,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这是因为海拔高了,空气稀薄,发动机的动力就会下降。
从那以后,我们就知道了,跑长途去海拔高的地方,一定要提前检查好车辆。
特别是发动机,要确保它的状态良好。
我们还听说,最好带上一些备用的零件,以防万一。
有个朋友就说:“哎呀,咱可不能马虎,万一车子坏在半路上,那可就惨了。
”还有啊,在海拔高的地方开车,要注意车速。
不能开得太快,不然很容易出危险。
我们有一次就因为开得有点快,差点撞上路边的石头。
吓得我们赶紧减速。
而且,在弯道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视线不好,很容易发生事故。
另外,高海拔地区的天气也很不稳定。
一会儿晴天,一会儿又下雨了。
我们就得随时准备好应对各种天气情况。
带上雨具、防滑链啥的。
有一次,我们就遇到了一场暴雨,路都变得很滑。
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开,生怕车子打滑。
而且啊,在高海拔地区,人也会有高原反应。
我们几个就都有点不舒服,头疼、呼吸困难啥的。
所以,我们还得准备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
有个朋友就说:“早知道就多准备点药了,这难受得要命。
”总之啊,车辆跑长途去海拔高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
以后我们再去这样的地方,就会更加小心了。
嘿嘿。
高海拔地区驾驶技巧如何应对低氧环境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任务,而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由于缺氧的环境可能会影响驾驶者的身体状况和注意力,因此需要特殊的驾驶技巧来适应低氧环境。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应对低氧环境的技巧。
一、保持身体状况良好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驾驶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减少低氧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首先,驾驶者应充分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疲劳会削弱身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驾驶风险。
此外,驾驶者还应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耐受力。
二、缓慢适应高海拔地区当驾驶者从低海拔地区到达高海拔地区时,需要给予身体时间来适应缺氧的环境。
最好计划好旅行路线,逐渐上升到高海拔地区,而不是突然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
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突然暴露在低氧环境中的冲击。
在适应过程中,驾驶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保护身体免受过度负担。
三、遵守交通规则和速度限制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驾驶者需要特别注意交通规则和速度限制。
由于缺氧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反应能力和注意力下降,因此驾驶者应尽量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驾驶。
此外,驾驶者在高海拔地区还应降低车速,避免过快驾驶,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四、定期进行车辆维护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变化,车辆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损耗和磨损。
因此,驾驶者需要定期进行车辆维护,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特别要关注刹车、悬挂系统和轮胎的状况,以确保驾驶的安全性。
五、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车内的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缺氧的环境可能会导致驾驶者头晕、乏力等症状,而充足的新鲜空气可以帮助减少身体的不适感。
因此,驾驶者应定期开启车窗,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此外,也可以使用车载空气净化器,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供更清新的空气环境。
六、应对突发情况在高海拔地区驾驶时,驾驶者也需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或大雪,驾驶者应减速慢行,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汽车常见“高原反应”及应对(原创)
□腾格里
从内地自驾去高原,由于海拔和气压的变化,汽车和人一样,也会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
现将汽车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简要介绍如下:▲症状:动力下降。
原因:由于高原含氧量低,使得混合气变浓,燃烧不充分,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
这种情况在爬坡时尤其明显。
应对:手勤些,感到动力不足就及时降挡。
▲症状:防冻液容易溢出或开锅,尤其爬陡坡、长时间低挡高转速行驶时。
原因:低气压导致液体沸点较低。
应对:1.提前检修冷却系统,不用含酒精的防冻液;2.多观察水温,注意停车休息;3.具有改装空间的车辆,可以采取换大水箱,加装电子扇等措施。
▲症状:高山气阻,即发动机供油系统或液压制动管路由于空气作用导致供油中断,发生供油不畅或刹车失灵。
原因:气压低,管路周边温度高。
应对:1.选择高质量制动液,更换时注意排净制动管路中的空气;2.采用性能良好的油泵;3.行车中出现气阻,及时停车,冷却降温,采取有效措施排除。
▲症状:胎压增高。
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平原上正常的胎压,在高原会增高。
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增加爆胎几率。
应对:海拔每上升1000米左右,注意测量、调整一次胎压。
▲症状:长久停放后启动困难。
原因:排除故障因素,一般与高原较低的含氧量有关。
应对:启动时用氧气瓶或氧气袋在车辆进气口处供氧,效果会让你吃惊。
▲症状:化油器车辆出现不易发动、怠速不稳、发闷、冒黑烟等现象。
原因:与电喷车辆不同,化油器车辆无法根据汽车和发动机运行工况自行调整控制喷油量,当点火时间和混合气浓度不适应缺氧条件时,往往出现上述症状。
应对:开化油器车辆的车友,上高原前建议学会调整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的技巧;上了高原,根据海拔和车辆反应进行相应调整。
▲症状:平坦路况油耗降低。
原因:由于高原气压和空气密度低,相应汽车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比平原小。
海拔越高,风阻越小。
因此,在高原平坦路况下开车,油表指针下得比较慢。
应对:乐呗。
油都贵成啥啦?
(该文发表于2011年5月24日《大河报》B08旅游自驾版)。